一個個都自稱是漢景帝的後人,為什麼就沒一個人給他上廟號呢?

廟號,這個起源於商朝、“氾濫”於隋以後的尊號,在兩漢時期還是一個非常稀罕的事物,看起來似乎只有最優秀的帝王才有資格享有。所以,與其父文帝一起,開創“文景之治”的漢景帝,從始至終都沒有一個廟號流傳下來,很自然地就被很多人認為是因為不夠資格,甚至不少人認為,他所做的那幾件錯事被稱為昏君都不為過,又何來廟號一說呢?

然而,事實究竟如何呢?且聽水一白慢慢道來。

一個個都自稱是漢景帝的後人,為什麼就沒一個人給他上廟號呢?

一、漢景帝一生做過的幾件錯事

我們先從漢景帝一生做過的幾件錯事說起。

其實,說是錯事,倒也不太客觀。畢竟,很多歷史事件,只有成敗之說,並無法評定其真正的對錯,在這裡還是暫且說成是景帝一生的“黑點”吧。

一個個都自稱是漢景帝的後人,為什麼就沒一個人給他上廟號呢?

1、砸死吳王太子

先說明一點,也許很多人認為只有皇帝的兒子才能被稱為太子,實際上,在歷史記載中,西漢的諸侯王繼承人也是被稱為太子的,比如這位吳王太子便是當時最強大的諸侯王——吳王劉濞的繼承人。

在景帝劉啟還在做太子的時候,有一次,吳王劉濞帶著兒子(吳王太子)劉賢來長安朝拜。閒暇之餘,劉賢便跟劉啟下起了棋,結果,兩個血氣方剛的年輕人就因為下棋之間的幾句口嘴,竟引發成惡性事件,劉啟最終操起棋盤當場便將劉賢砸死了。

後來,這件事也被認為是吳王劉濞謀反的主要原因之一,“七國之亂”在此時便已埋下了禍根。

2、誅殺晁錯

漢景帝劉啟的第二個黑點便是誅殺晁錯了。

當時的晁錯有兩個身份,一個是當朝的御史大夫,另一個則是劉啟曾經的老師。

在劉啟當上皇帝后不久,晁錯便獻上了“削藩策”,以打擊諸侯王勢力,結果直接誘發了“七國之亂”。由於景帝和晁錯準備不足,“七國之亂”爆發時,諸侯聯軍勢力強大遠大於西漢中央政府軍。此時的景帝有些措手不及,再加上朝臣們一致認為晁錯是罪魁禍首,景帝便在百般無奈之下,下令在鬧市之上,將還穿著朝服的晁錯執行了腰斬之刑,可謂殘忍之極。

3、周亞夫之死

周亞夫是平定“七國之亂”的頭號功臣。

但是,像周亞夫這樣的天才往往也伴隨著極強的個性,所以在與景帝的相處之中,他往往會忽略了君臣之別,以至於被景帝逼出了核心權力圈。晚年的周亞夫還因為兒子的一次過失,被認為謀反關進了大牢,最終不堪受寵的周亞夫在獄中絕食而死。

4、廢太子

廢太子這個事兒,西漢的很多皇帝都曾經想過,比如漢高祖劉邦之於太子劉盈、漢宣帝之於太子劉奭、漢元帝之於太子劉驁,只不過他們最終都是有其心,而無其行,並未成事,唯有漢景帝因為對寵妃慄姬的不滿,而最終廢掉了她的兒子太子劉榮,

漢景帝也成為西漢諸多皇帝中,唯一一位主動廢掉當朝太子的皇帝。後來還引發了梁王劉武爭儲君之事,最終導致十餘名臣子被劉武的刺客所刺殺,引起一場不小的轟動。

以上這幾件事,可以算作是漢景帝一生的幾大“黑點”,看起來似乎真的不是很夠資格擁有一個廟號,但是,我們不要忽略一個事實,雖然,西漢的皇帝經劉秀確認,只有高、文、武、宣四位皇帝有廟號,但是像漢元帝、漢成帝、漢平帝這樣的皇帝,也都曾經一度擁有過廟號,難道景帝這樣一位“文景之治”的締造者之一,還不如元、成二帝麼?

一個個都自稱是漢景帝的後人,為什麼就沒一個人給他上廟號呢?

二、西漢都哪些皇帝有廟號呢?

西漢曾經有過廟號的皇帝一共有七位,即:

漢太祖——劉邦(漢高帝)

漢太宗——劉恆(漢文帝)

漢世宗——劉徹(漢武帝)

漢中宗——劉詢(漢宣帝)

漢高宗——劉奭(漢元帝)

漢統宗——劉驁(漢成帝)

漢元宗——劉衎(漢平帝)

一個個都自稱是漢景帝的後人,為什麼就沒一個人給他上廟號呢?

這其中,元帝、成帝、平帝三位皇帝,最終因為政績不夠突出,最終被東漢的開國皇帝劉秀除去了廟號,所以,最終保留下來的有廟號的西漢皇帝只有四位,即西漢時期最優秀的四位帝王——高、文、武、宣。

當然,按照歷史記載來看,漢景帝拿來單純地同這四位帝王相比,都是有所不如的,但是,這卻並不意味著漢景帝完全沒資格被上廟號。因為一來,漢景帝雖然有幾大“黑點”,但是政績卻並不差;二來,景帝再差,還是要比成帝、平帝要強得多的,他們可都是曾經有過廟號的。

很顯然,景帝從來都沒有過廟號,跟他那幾個“黑點”並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景帝沒有廟號的呢?我們還是先來看一下上面這七位帝王是什麼時候上的尊號,也許就能瞭解一二了。

一個個都自稱是漢景帝的後人,為什麼就沒一個人給他上廟號呢?

三、七位皇帝上廟號的時間

可能很多人認為,皇帝上廟號自然是這個皇帝死後,由下一任皇帝給加尊的,即劉邦的廟號應該是漢惠帝劉盈上的,漢文帝的廟號是漢景帝上的,而漢武帝可能是覺得他的老爸漢景帝不夠資格,所以沒給上,歷史果真如此麼?

實則不然,七位皇帝上廟號的時間點還是非常有意思的。

一個個都自稱是漢景帝的後人,為什麼就沒一個人給他上廟號呢?

雖然早在商朝時期,廟號便已經很普遍了,然而到了周朝時,實際上已經廢廟號、而尊諡號了。也就是說,在周朝的整個八百年間,周王是沒有廟號的。後來,秦始皇統一六國,他認為:廟號也好、諡號也罷,都是後世對前任君主的評價,即會形成“子議父、臣議君”的現象,這是非常不合適的,於是便一併廢除了。

所以,在西漢初期,皇帝死後也是沒有廟號的。

直到漢景帝元年,才由丞相申屠嘉等人提出“高皇帝廟宜為帝者太祖之廟,孝文皇帝廟宜為帝者太宗之廟。天之宜世世獻祖宗之廟。郡國諸侯宜各為孝文皇帝立太宗之廟。諸侯王列侯使者侍祠天子所獻祖宗之廟”,最終,由景帝批准,才開始有了高、文兩位皇帝的廟號。

那麼,為什麼景帝時期才會又出現廟號呢?原因很簡單,都是正統思想在作祟。

在景帝之前西漢一共有五位皇帝,除了兩個廢帝以外,還有高、惠、文三位皇帝,但是立廟唯有高、文,而無惠帝,表面看來是唯政績論,實際上不過是對文帝“庶代嫡位”的一種正統的宣傳和普及而已,即通過立廟的方式,讓天下人更加確信文帝這一支才是皇位的合法繼承人。

並不僅僅如此,西漢其他五位皇帝的廟號,在最初確立之時,也都是有其背後的政治原因的。

本始二年(公元前72年)五月,即位僅僅兩年的漢宣帝,下發一道詔書頌揚自己的曾祖父漢武帝,並要求公卿、博士討論武帝的廟號和廟樂。然而,此時距離漢武帝故去已經過去整整十五年了,漢昭帝在位十三年間,除了謀反的燕王劉旦曾經提出為武帝立廟外,這方面實際上是沒什麼動靜的。也就是說,號稱”千古一帝“的漢武帝,也不是那麼早就有廟號的。而漢宣帝之所以為武帝上廟號,以其後來的表現來看,其目的也是非常明顯的,他不但給他的祖父劉據上了一個惡諡”戾“,還確立了他父親劉進”皇考“的身份,宣帝的這套組合拳可以說是拳拳到肉了。

元始4年(公元4年),安漢公王莽奏請“尊孝宣廟為中宗,孝元廟為高宗,天子世世獻祭。”

元始5年十二月,漢平帝死後不久,王莽又忙不迭地上奏“尊孝成廟曰統宗,孝平廟曰元宗”。

王莽“討好”劉氏的同時,他的政治地位自然而然也更加牢靠了。

從上面這些內容,我們可以看出來三點:

1、西漢皇帝的廟號,並不是”標配“,更不一定是皇帝死後馬上就有了。

2、西漢皇帝有沒有廟號,跟皇帝的政治表現並不是直接掛鉤的。

3、西漢皇帝廟號的出現,伴隨的往往不是後人對先祖的追尊,而更多是為了當時的政治利益。

所以,政治”利用價值“並不突出的漢景帝,在西漢一朝並沒有得到一個廟號的肯定。那些,如此之多的”景帝后人“,為什麼當了皇帝以後也沒有為景帝上一個廟號呢?我們再接著往下聊。

一個個都自稱是漢景帝的後人,為什麼就沒一個人給他上廟號呢?

四、漢景帝為什麼沒有廟號?

在漢景帝的後人之中,當了皇帝的還是非常多的,除了東漢光武帝劉秀所代表的東漢眾多皇帝以外,還有更始帝劉玄和(蜀)漢昭烈帝劉備。然而,在他們中間,除了劉秀曾經對西漢皇帝的廟號改動過以外,其他人並未做什麼變更,而劉秀也只是將原有的”七個廟號“變為”四個廟號“而已。他們都沒有表露出絲毫的信號,想為他們的先祖漢景帝上廟號,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一個個都自稱是漢景帝的後人,為什麼就沒一個人給他上廟號呢?

這其中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1、漢景帝在政績上確實沒有那麼突出

漢景帝在位期間儘管也做了不少事,重點打擊了諸侯王,更是”文景之治“的締造者之一,但是終歸還是有一些”黑點“的。既然在西漢時期,都沒有皇帝為他上廟號,劉秀、劉備等人自然也不會貿貿然地為他上廟號了。

2、年代相隔太遠,政治意義太小

光武帝劉秀統治時期距離景帝在位已經過去了160多年,(蜀)漢昭烈帝劉備更是與景帝相距300年開外。中國人強調“五服”的概念,即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親及自身共計五代,,超出“五服”的範圍,其親緣關係便已經相當淡薄了。事實上,很多開國皇帝在追尊先人的時候,也只是追尊了他們的父親,連追尊祖父的都不多,像東漢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由於其特殊身份(漢室後裔),為從正統上繼承大漢江山,連他的父親劉欽都沒有追尊,與之相類似的,劉備在稱帝后也沒有追尊其父劉弘為帝王。

對於劉秀、劉備而言,他們只是想證明他們漢室後裔的身份,有資格競爭漢室繼承人的身份,僅此而已。從他們自身往祖上排,最先排到的皇帝也就是漢景帝了,他們將景帝搬出來,也只是為了證明他們不是胡編亂造,這就已經足夠了。在此基礎上,再給景帝追加一個從來沒有過的廟號,反而畫蛇添足了。這也就是光武帝劉秀在對西漢皇帝的廟號只做減法、不做“加法”的根本原因。

一個個都自稱是漢景帝的後人,為什麼就沒一個人給他上廟號呢?

水言水語

現代人在看待歷史問題的時候,往往習慣於用現代人的視角,這是包括我們這些歷史創作者在內的絕大多數人的侷限所在。然而,很多歷史問題,是無法脫離當時所處的歷史環境的,作為統治者的君主所作出的一些決定,實際上也都是帶有政治或者經濟方面的考量的。

就比如說我們今天所談論的景帝廟號這個問題,很多人習慣於用現代視角從私德角度來判斷,這就與歷史環境不符了。歷史很多時候也是被修飾過的,所謂的明君也許並沒有那麼好,昏君也並非一無是處,景帝也許沒有那麼優秀,但作為文帝、武帝之間的承接者,他的政治表現至少也算是中等偏上的,這從他的諡號“景”中便可以看出來。

只不過,因為歷史和政治的原因,景帝才最終沒有留下一個廟號,僅此而已。

一個個都自稱是漢景帝的後人,為什麼就沒一個人給他上廟號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