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給各行各業帶來巨大危機,除了餐飲、運輸、零售等行業遭受重創外,文娛行業也受到巨大沖擊。
1月23日,原定春節檔上映的7部電影先後撤檔,這對於預售可觀、蓄勢待發的製片方,以及一些春節檔收入佔一年收入比重很大的中小城市影院而言,都是沉重的打擊。不僅如此,劇組停拍、影片撤檔、影院關閉,從生產製作到發行放映,全鏈都受到了衝擊。
但是,每一次危機是都是“危險”與“機遇”並存。一些行業的企業主動出擊,迎難而上,抓住機遇,轉型升級。如:疫情期間的教培行業,大部分線下教培企業幾乎基本停滯,處於“十倍壞”的狀態,但也有一些教培企業從線下轉到線上,抓住機遇,衝入“十倍好”的狀態。
近期,我們看到國內新冠肺炎感染的人數基本清零,只有個別城市的增長數據來源於境外輸入。很多行業都已經復工,國內疫情迎來拐點,開始了後疫情時代。
在後疫情時代,文娛行業又該如何應對疫情的影響?如何面向未來?
疫情對文娛行業的衝擊
電影、遊戲、直播、演唱會……這些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這背後不僅包含著消費觀念的改變和互聯網技術的迭代,更展示著我國文娛產業的蓬勃發展。
凌雋(混沌預備領教雋智(杭州)企業管理諮詢 CEO):
中國國家統計局對文娛行業有個非常清晰的標準定義:文娛行業是指直接滿足人們精神層面需求,而進行的文化娛樂類產品和業務的創作、製造、傳播、展示、運營、服務等所形成的產業。
馬斯洛將需求依次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現實的需求5個不同的需求層次。其中,前兩個主要是物質需求的滿足,後三個則主要是精神需求的滿足。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本質上有不同的彈性。
因為文娛的產業鏈非常龐大,包括了文娛的創作、製造、傳播、展示、運營和服務。在整個的過程鏈條裡面又分為內容商、廣告商、渠道商和用戶,它的創作和製造就是內容商的工作,傳播和展現是廣告商和渠道商的工作,運營和服務是用戶和渠道商之間互動的工作。不同的主體受到不同的影響。
具體來說,文娛行業受到的影響分為內容、場景兩個維度:
內容維度主要是看內容本身的時長長短以及內容滿足的需求層次的多少。而場景維度主要是看是否可滿足家內/家外、動點/定點、單人/多人狀態下的文娛需求。
通常情況下,我們將文娛行業範圍進行如下界定:
從內容產業的角度來說,整個文娛產業可分為影視、遊戲、動畫和音樂、文學以及一系列文娛的基礎設施。但每一次疫情帶來的影響都會引發一場混亂,對一些環節產生正面影響,對另一些環節產生負面影響。
不過,這種混亂無需驚慌,因為混亂本身就是一種階梯,讓我們成長和與蛻變。
影視公司的抗疫之路
疫情給文娛行業帶來了一場混亂,有些人在混亂中不幸倒下,但有些人死裡逃生,完成了又一次的成長和蛻變。耀客傳媒就是一家在疫情當中的公司。
在疫情初期,耀客傳媒就面臨了三個問題:
一、在風暴最猛烈的時候,我們應該如何存活下來?
二、如果我們非常幸運的活下來之後,我們如何在疫情期間提升公司的運營效率?
三、面對未來,我們現在做什麼能夠在未來讓我們自己變得更好?
面對這三個情況,耀客傳媒依次做了三件事:
一、降低現金流消耗。2019年年底,耀客傳媒所有的項目順利殺青,進入後期階段。當疫情來臨的時候,整個公司的運營只需保留人員成本和辦公類成本即可維持。相對應最大的拍攝成本,在源頭就被控制了。
二、耀客傳媒一部名為《安家》的重磅劇目在疫情期間播出,人們都宅在家裡,反而對劇目產生了“十倍好”的要素變化。
三、耀客傳媒在疫情期間進行一系列反思,希望能從組織心智和價格網上產生一個更加深層次的變革和影響。
以混沌“供需連模型”來拆解當下我們所面對的影視行業,我們需要找到合適的因變量、自變量、不變量。
需求端是不變的,人們觀影的需求並不會因為疫情而降低;“連接”依舊分為線上/線下兩種方式,疫情造成線下影院全部關掉;對應的“供給”也因連接因素的變化而清零。
已知需求不變,連接導致供給端一側劇減,無形當中,另外一側的供給、需求劇增。也就是說線上需求的增長進而導致劇集、短視頻的增加。
另外,在正常情況下,人們注意力和觀影時間普遍都呈高度碎片化,但由於疫情假期的原因,原來高度碎片化的時間變成了集中化的時間,相比於短視頻的利好,劇集方面可能會產生更大程度上的利好。從一系列數據上可以看出這一點:
從圖片中可以看出,以愛奇藝、騰訊、優酷為首的國內幾個門戶類視頻網站在播放量、觀影時長,甚至在整體的項目會員付費率上,都有一個比較大的提升。
總體來說,疫情為劇集類的公司提供了“十倍好”的要素變化,我們用混沌的“戰略槓桿模型”來梳理一下:
耀客傳媒通過《安家》這個項目裡面優秀的製作品質、創意精神,撬動起來《安家》的播出效果。相關數據顯示,《安家》在騰訊上的點擊量從40億到50億僅用了數天時間。
這些就是在疫情期間,面對一個特別的單一化要素的變化,耀客傳媒如何有效進行相關反饋調整的過程。
那麼,疫情還給耀客傳媒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
首先是價值網的變革,耀客傳媒進行了部門內部HRBP戰略的延伸。影視產業本質上是一個眼球經濟性質的東西,目光所至之處,金錢隨之而來。當你被無數的霓虹燈聚集在這裡的時候,你不由自主會去尋找新的點。
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時候會忽略掉熒幕前的觀眾和受眾,他們的觀看才是構成產業鏈最基礎、最核心的東西。在疫情期間,行業內大部分的事情都進入停擺期,讓我們能夠認真思考,我們該如何做出在未來階段能夠更加符合觀眾價值網絡的東西。
另外,在疫情期間,還有一項變革是耀客傳媒正在做的,就是組織心智的變革,具體分為三點:
一、全員HR戰略的延伸:組織心智模式形成之後很難進行改變,它有時可以進行效率上的決策,有時候也會成為變革道路上最大的障礙點。梳理當下組織心智的時候,我們發現受疫情影響,之前很多我們想要合作,或者期待合作卻夠不到的人,反而在疫情期間加強了聯繫。我們能否藉助這個時期,產生一些新的模式,或者業務的裂變,能夠招聘到之前我們夠不到的牛人,是值得考慮的問題。
二、新模式新業務的擴展:在過去大家都希望把之前所有的劇做好,做精就可以。但在疫情的空檔期,我們不妨思考,能否在互動劇進行一個新的模式擴展。
三、行業供應鏈的打通:影視公司最花錢的是整個籌備和拍攝階段,這個階段無形當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現金流、器材、道具、演員等等。由於當下行業處於一個短暫冷卻的狀態,行業裡相關產業鏈的人還要生活,我們主動提出,是否可以和優秀的供應商進行綁定,以較廉價的價格穩定簽約項目、推進合同。
此外,我們還在想,疫情是否能帶來創新的可能性?這需要提到兩個概念:主流價值網和新興價值網。
我們看到了新興市場的崛起,互聯網技術對傳統行業造成了一系列的影響。有兩個例子:
一、春節期間,今日頭條花費6億多巨資,從歡喜傳媒購買了《囧媽》,免費在線上進行播放,這讓我們看到了傳統電影院之外,還存在大量未被滿足的對高質量在家觀看相關項目的需求。這部分需求一旦被證明可以滿足,將形成一個不斷擴張的新興市場。
二、3月17日,中國中影集團向各大院線免費提供了五部影片——《中國合夥人》、《狼圖騰》、《戰狼2》、《流浪地球》、《何以為家》。
之前,院線的收益和片方的收益是六四分賬,這次中影主動讓利,一方面來說是確保院線不會因疫情而造成非常重大的顛覆性的損失;另一方面,之前大量優秀的影片在上映完之後,想要再進行高質量觀影是很難的。在這個情況下,開啟精品線院二輪發行,對錯也猶未可知。
互聯網點播技術的出現、宅經濟新興市場的崛起,讓我們看到了若隱若現的新型價值網。這將是一個市場可以持續保持關注的興奮點。
應對疫情,企業該如何思考?
本質上來講,疫情期間所有人做的工作都是反脆弱性救災,小目標是轉危為安,大目標是轉危為機,儘可能從不確定性中獲益。
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文娛行業,我們該用什麼樣的方法思考?
朱其勝(混沌預備領教 AnRui Digital 董事長):
當我們突然遭遇不確定性,奮起應對不定性狀態時,一方面要行動敏捷,要認真覆盤自己遇到的問題;另一方面則是要儘快建立反脆弱機制,防範二次掉進同一個坑裡,為未來鋪平道路。
那麼,有什麼樣的思維方法,可以給我們一雙慧眼,吃一塹長一智呢,更好的應對未來呢?今天重點給大家介紹、推薦的兩個敏捷應對不確定性的思維框架:C框架和冗餘模型。
一、C框架,用來快速應戰黑天鵝,和覆盤我們的戰疫打法是不是最優。
二、冗餘策略主要用來建立反脆弱機制,既防範“二次踩坑”,更防範未來的不確定性。
C框架的全稱是Cynefin複雜問題處理框架,是斯諾登博士提出的一個著名管理策略,在高科技領域用得比較多。為了講起來方便,我把它簡稱為C框架。
C框架按照問題的難度,把問題分成了L1-l4,即簡單問題、複合問題、複雜問題、混亂問題四類(國內對這4個英文單詞有不同的翻譯,大家重點理解這是將問題按難度分類就可以了)。
C模型把問題分類後,根據不同種類的問題,給出了不同的行動流程和解決方案:
簡而言之,大家需要Get到的C框架的本質點應該是:1、遇到問題先思後行,每臨大事有靜氣。2、解決問題要分而治之、分級治之,不要蒙著眼睛救火。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天天講這句話,就是最現實的C框架思路。
C框架的價值在於讓我們更加敏捷、合理地看清問題,應對問題,甚至有可能找到機會做黑天鵝中“冷靜而優美的逆行者”。
為什麼這麼講呢?當大家面對同樣的正向市場機會的時候,大家的思考方向和創新方案是不一樣的。那麼我們面對突如其來的負向黑天鵝的時候,很多的反應卻是隨大流:大家說逃命都逃命,大家裁員都裁員。這不合邏輯。
因此,用C框架可以讓你明白:1、行業的黑天鵝,不一定是你的黑天鵝, 更不一定是你全部業務的黑天鵝!2、反脆弱的大目標是從不確定性中獲益,就是這個意思。
如果用C框架來拆解一下文娛行業,你會發現文娛行業整個價值鏈的不同環節、整個行業的不同實體,實際上在此次疫情中是面臨不同問題的。
例如:微信讀書、喜馬拉雅、抖音等等,基本上都是L1象限的小問題,甚至是十倍好的狀態;線下書店和平面雜誌因為完全依賴線下,疫情對他們來講就是混亂型問題;很多大的出版社既有線上店也有網店,就屬於複合型問題,可以分而治之。
一句話,用C框架審視文娛行業後,我們會發現:整個文娛價值鏈上有堵點、斷點也有爆點;而對於企業個體而言,有喜有憂。
用C框架來分析問題也讓我們看到:面對同樣的不確定性問題的時候,得出來的結論可能差異非常大。這種洞見才是商業經營最需要的,這種思考方式也應該是所有企業主最應該具備的。
話說回來,當黑天鵝突然降臨,用C框架緊急應對,是我們不得已經的打法,是一種先求生再求存的戰術。
有道是大醫治未病,今天預防戴口罩,一定好於明天治療戴氧氣面罩。我們的目標,是永遠不要讓重要的事情緊急發生。因此,在預防黑天鵝和不確定性上,提前做好冗餘備份就非常重要。
使用冗餘策略建立反脆弱機制,是高科技特別是雲計算領域最常用、最有效的防範單點故障做法,同樣它也適用於商業領域。
冗餘備份的本質是兩個蘿蔔一個坑,增厚增多核心環節的資源配置;它的缺點是可能會導致成本太高,因此要配置合理。
陽明先生說:知行合一,方能止於至善。因此我們的冗餘策略也分為兩部分:認知冗餘的預判,和行動能力冗餘的預防。
認知冗餘需要注意的是個人認知的反遮蔽和反共識:
一、反遮蔽:春江水暖鴨先知,要儘可能的學會從蝴蝶效應中發現變化。比如今年的B站春晚特別火,男女老少都在看二次元,作為文娛行業和營銷行業的人一定要思考,這是為什麼?
二、反共識:深層次地去挖行業的本質,找到行業的本質解,比競爭對手獲得更多的市場元素配置。
能力冗餘主要從資源、業務、競爭和組織四方面進行,通俗的講就是要廣積糧、高築牆、緩稱王、心智強。資源層面的冗餘重點是現金流,要早動手,多渠道保障現金流的安全。業務層面要從“供需連”三段建立自己的複合矩陣策略,通過多對多連接保障安全。
一、從“需”的層面講,比如拓展新的生態位和構建複合價值網;不能只使用流量,而是要把公域流量、私域流量進行融合建立複合流量池,全生命週期進行客戶運營。
二、從“供”的層面講,就是要建立內容矩陣,打造泛IP,給顧客提供更好的體驗。
三、從“連”的層面講,原來的O2O營銷模式已經不能解決所有問題,現在需要OMO,即線上-移動-線下三位一體全時空的體驗店營銷系統。
我們前面介紹的無論是C框架也好,執法必冗餘策略也好,都屬於“道、法、術、器”經典戰略理論中的後三者“法術器“的範疇,要徹底看清楚問題的本質,我們必須回到道的層面思考我們的業務和本次疫情。
我們知道,所有行業的存在都源於社會上長期未滿足的需求或矛盾,這是行業存在的本質,公司則是解決上述問題的高效率單元。
疫情是大型的不確定性,是放大器和過濾器,它確實對我們造成了很大的傷害。但我們必須深層思考:你的業務真的因為疫情受到傷害或變得更興盛嗎?未必!
凡事背後必有道理。好的思維模型可以看見底層、覆盤過去,也可以看到未來。為了更美好的商業未來,請務必進行本質思考。
致勝秘訣:用供需連理論指導文娛實踐
那麼,什麼是商業本質?
我們經常說,商業本質就是從價值創造到價值傳遞,再到價值交換的過程。但我們發現文娛行業的界限並非涇渭分明,你在進行價值創造的時候,就是在進行價值傳遞;你在進行價值傳遞的過程中,可能也在進行價值交換。
如果邊界模糊了,我們如何理解文娛行業裡的商業本質?
左文慶(混沌預備領教網易戰略發展專家):
疫情只是一個變化的外部環境,但商業的本質不變,仍然是創造價值、滿足用戶需求的效率競爭。
文娛行業裡有生產者、分發者、消費者、廣告商這4大主要參與方。從消費者來看,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的背後,是希望在單位時空當中得到最大的娛樂消費效用。
比如說,你在走路的時候是聽歌還是看短視頻?等地鐵的五分鐘做什麼?有一下午的空閒時間,是看電影還是看劇?
在不同的時空當中,因為有不同的限制,每個人會有不同的選擇,我們都會選擇讓我們最舒服的,這個是我們推導的原點。
以渠道為例,競爭者之間比的是給用戶分發文娛信息的效率,用戶會選擇在單位場景中分發最大密度、最好娛樂內容的那一方。正如短視頻,短視頻獲得市場青睞的原因,是它可以在短時間內帶給用戶多次高峰的體驗。相對來說,看劇或者看足球,一個小時可能只有幾次高峰體驗。
對內容生產商而言,核心就在於能不能提供給用戶高質量的內容。如果進行細分,文娛行業在供需連上可分為供給、分發、消費和變現這4個部分,我們先講供給環節。
一、從供給的形式來看,內容密度從低向高演進。
在2G的時代是文字,後來有了圖片、動圖,到現在的短視頻,我們看到的趨勢就是分發的密度越來越高,現在還是有很多人看書、看圖,但是總體的形式上看短視頻的人越來越多。
二、從供給動力來看,馬太效應驅動資源的聚集。
一方面,好的作品傳遞的邊界成本非常低,幾乎為零。一旦好的作品出來就會極大的擴張。精品的創意很難複製,一旦複製就是侵權。這就導致了在文娛行業裡頭部創意非常明顯,會極大的佔據用戶的時間和資源。好萊塢的強大就是因為它從全球吸時間、資源,來創造更加頭部和製作精良的東西,頭部效應就更加明顯。
另一方面,當你的內容越來越精品,就會成為一個IP,IP一旦成型,會延伸出很多東西,比如說迪士尼有很多的IP,樂園、衍生品,甚至遊戲。
三、從內容本身來看,內容質量正在持續提升。
其一,內容精品化:頭部效應會導致優質資源聚集,內容精品化。現在看到的內容比十年前的內容要精品很多。
其二,圈層文娛經濟觀念愈發細化:文娛經濟具有偏主觀的特徵,不同的人喜好不同,會產生很多小的圈層。
其三,新文娛精神東西融合。以前的文娛精神創造的是中國傳統的精神或者愛國主義的精神,但是現在我們看到一些新文娛精神的出現。
《花木蘭》裡面李連杰和他的兩個女兒出境,記者採訪她們,說你們從花木蘭身上看到了什麼,她女兒說,我在她身上看到了女權,看到了女孩子要追求夢想。李連杰一聽馬上打斷了她,他說這部電影重要的是四個字:忠、孝、勇、貞。忠和孝是中國文化當中最核心的東西,孝敬父母,忠於國家,這是最底層的。然後在這個基礎之上,勇敢,真誠地做自己。
兩代人之間認知差距的背後,我們看到的是新文娛精神。作為從業者,我們對90後、00後理解不足時,就會產生撕裂,所以做內容行業要理解這些更深層的東西。
其四,“中國故事”價值網擴大。在文娛行業有一個黃金口訣:創意創作是根,運作運用是神,無形資產是本,知識產權是魂。
2009年,暴雪的《魔獸世界》在中國地區的代理權有9成交給了網易。這個背後代表了頂級IP對網易的認可,在這個時間點上,網易打下了未來11年的根基,藉助跟頂級IP的合作,完成了對遊戲深層的理解和運營能力的搭建。
十年當中,網易創造、合作了很多IP,《夢幻西遊》、《倩女幽魂》、《陰陽師》、《第五人格》等等。比如說《夢幻西遊》這個IP,在遊戲行業是非常大的IP,運營了超過十年,很多玩家在這裡面玩了十年,這就是運作運用是神。
然後,我們看分發環節。
一、從分發形式上看,文字到圖片、音樂到視頻、遊戲到直播,傳輸密度從低向高演進。
二、從分發動力上看,背後是技術的驅動,5G、VR、算法給很多行業帶來了一些底層的影響。以遊戲為例:遊戲分為手遊和端遊,但是5G雲遊戲的興起,可能會導致端遊也可以在手游上玩,會導致手機上會出現一大批媲美端遊的遊戲,用戶最終在遊戲上進一步集中。
三、從分發結構上看,線上消費遷移明顯、線上渠道寡頭化、分發機制影響上游生態。
幾個主流平臺,微信、頭條、微博、抖音、快手,背後都有不同的分發機制。
疫情期間,很多影院現金流斷裂,線下市場到了全面整合,或者做深場景體驗的關口。
接下來談消費環節。
一、消費形式上看,信息消費密度不斷提升。隨著5G到來,客廳觀看體驗得到很大提升,將會有更多客廳場景內容出現。
二、消費動力上看,文娛可能滲透到其他行業當中,比如有些人看直播可能不是看別人賣貨,而是當成一個娛樂節目在看。人們消費的內容越來越精品化,逐漸圈層化。比如國內某K歌軟件:
你看起來可能覺得畫風不適,但裡面的用戶黏性非常強,有的用戶可能會整晚都在這個界面唱歌。他的“家族”去PK的時候也會打榜,會形成非常強的圈層。
三、此外,場景的碎片化也十分重要。如今無論是時空還是人群,都越來越碎片化,這也是消費趨勢裡值得關注的。
最後是變現環節。
變現的核心趨勢是,變現效率從低到高進化。內容變現有很多方式:
從鏈路拆解來看,文娛行業有兩大核心競爭力:上游的內容能力和中游的分發能力 。
在供給端活得最辛苦的,是沒有獨特的內容製作能力的製作商;稍微好一些的,有獨特的內容製作能力,它們會有一些話語權;再好一些的就是有批量IP、批量優質內容生產能力的,他們有更強大的話語權,比如暴雪娛樂、網易遊戲、騰訊遊戲。
一切皆娛樂
文娛行業要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與體驗的需求。時至今日我們發現,所有的行業都是文娛行業,文娛行業的核心能力也對所有行業都有價值。
袁海(混沌預備領教青藤文化聯合創始人):
文娛行業中涉及到的很多內容、能力是可以進行遷移的,在其他領域也有跟娛樂相關的元素。
2004年,美國著名商業演說家斯科特・麥克凱恩寫了一本書《All Business is
Show Business》,這本書被很多互聯網企業家追捧。書中有這樣的觀點:
一、產品和觀眾建立起情感關聯時才能真正成功,關聯越強獲益越大;
二、娛樂業三大法則:始於產品,陷於體驗,忠於情感;
三、所有事情都應該用體驗包裝起來。
這幾點在過去的16年間,伴隨著互聯網,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變化。
前不久,故宮根據網友的言論推出有趣的冰箱“冷宮”;B站有人做鬼畜視頻調侃釘釘後,釘釘自己又持續產出自黑視頻;2018年各地政府機構開始在抖音平臺上做政務相關的短視頻……這些都非常貼近現在互聯網的大眾用戶。
這些現象的背後,其實與文娛行業的三大核心能力——時代文化、娛樂精神、故事思維有密切關聯:
其一,時代文化包含了當下時代大眾個性化的消費觀念,以及隨著國力增長,人民越來越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國際觀念;當下各種高概念的詞彙、特殊的文化符號層出不窮。
時代文化就是要真正瞭解各年齡段的用戶在看什麼、想什麼,這樣才能在溝通中找到好的方向。
其二,娛樂精神本質上是對外、對內表達時的姿勢態度。
近幾年,脫口秀節目和演出非常火爆,首先就是要有自嘲、自黑的態度,還有積極樂觀的價值導向,特別是對社會輿論有益的正能量的表達,這就是表達態度。
所謂溝通姿勢,如今很多政務內容,大都以平等溝通、非說教的方式進行,以和用戶做朋友的姿態去做溝通。
其三,如今社會,小到一個方案的溝通,大到品牌表達,甚至國家宣傳都很需要講故事的能力,也即故事思維。而講好故事需要做到這些:
值得一提的是,時代文化、對娛樂精神的理解、故事思維,這三個核心已不再只是文娛行業生產的要素,而是所有行業都需要的。
隨著社會發展,機器人和AI進入到生產製造,人們未來會有更多的時間去“玩”,生意和“玩”會變得密不可分。對企業而言最重要的,是要從時代文化裡去讀懂當代大眾,帶著娛樂精神跟用戶建立關係,要用故事思維讓人關心期待。圍繞這三個核心的能力,文娛人能有機會去做好體驗感的打造。
就目前外部環境來看,無論是行業內還是行業外,都正發生著碎片化、線上線下一體化、個體化等特徵轉變。現在的文娛內容產品和服務越來越輕量,週期越來越短,生產的組織也越來越個體和輕量化,所以把握好核心能力、識別外部環境變化,才可以成為一個面向未來的文娛人。
凱文·凱利說:“目光所至之處,金錢必將隨之而來。”主播直播帶貨,以聊天的形式就可能賣掉大型商場一年的銷售額,在娛樂中就能把生意做大。
無論是在新的娛樂業裡奮進,還是把文娛遷移到別的行業,文娛人都已經有了這個時代的門票。
文娛人內容創作的基石
在文娛行業中,無論傳播媒介發生怎樣的變化,只要有優質的內容,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找到立足之地,並且會走得很遠。
張曉楠(混沌預備領教中央電視臺主持人、記者):
真正優秀的企業家、創始人,他們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基石或者第一性原理。當然,所謂“基石”不一定只有一個。文娛人內容創作的基石有4個:人類共性、文化共情、價值共鳴、表達共通。
一、人類共性:此次疫情期間,我們能夠在各大媒體上看到一批逆行者。他們不僅是疫情中看到的白衣天使,還有在災難中逆行的武警官兵、消防員等。這些人即使自身能力有限,也要通過個人努力,嘗試去做不可能的事情。
從這個角度來講,文娛人在生產內容或者傳播方式上,構建價值觀要建立在人類共性的基礎上,才能夠被更好的傳播和感知。
二、文化共情:以《流浪地球》為例,劉慈欣曾經想過和好萊塢合作,但他最後沒有選擇好萊塢的團隊,原因就是他覺得背後的文化共情能力。如果用中國文化嵌入,會形成更大尺度的共情能力。
我們對好萊塢的英雄片都很熟悉,其中的英雄通常都是中間經受無數的波折和起伏,最終創造出了不可能,拯救了世界。但當我們看《流浪地球》時是怎麼樣的?如果我們不能在地球生存了,我們要帶著地球一起去流浪。這是因為我們中國人的家國文化,中國人始終會覺得有家就有一切,所以要帶著我們的家,也就是地球,一塊去尋找生的可能。
在《流浪地球》中,我們看到了捨棄小我保大我的這種責任、擔當或者說是犧牲精神;父親跟兒子之間的親情等,這些都是共情。我們經常說,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更好的表達力,才能產生國際化的傳播效果。
三、價值共鳴:李子柒在國內外都受到歡迎,很多人都在研究分析李子柒為什麼火,其實她火的背後就是價值共鳴。中國的東西用中國的語言去講,然後翻譯成外語,中間就形成了一種信息的損失,構建出了一個新的壁壘。
寧靜美好的田園生活,對於城市中的大家來說是一種嚮往;李子柒對奶奶的愛也是重點,愛是永恆的主題;還有與自然和諧相處等等,李子柒所有視頻體現出的價值都引起了共鳴。
這也是馬斯洛的五層需求,我們在解決了基本的生存需求時,一定會追求精神方面的需求。
所以,我們在做內容的時候要認真思考:到底傳達什麼樣的價值觀,傳達的價值觀是否引起共鳴?
四、表達共通:在表達方面,江小白做的很到位,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符合年輕人喜歡的表達方式,二是表達簡潔、且切中要害。
比如“當我逐漸變成一個胖子的時候,我的理想卻越來越瘦”、“一個人喝了酒不是孤獨,喝了酒想一個人才是孤獨”。這些話不是絕對正確,而需要放在特定場景下。江小白是賣酒的,它就選擇大家在高興、團聚、失意沮喪、朋友相互溫暖時,在這樣的場景下供大家消費。這些話能夠在年輕人當中產生共通的情緒。
企業是一顆大樹,基石是我們的樹根。但除了樹根,還有更加重要的東西——土壤。同樣的樹根長在不同的土壤裡,生長出來的大樹也會有所差別。
如今,世界的眼睛都在盯著中國。在去年北大學習期間,我發現很多外國精英來到中國學習,他們特別想理解中國。我之前去瑞士達沃斯做採訪時,很多外國人都想採訪我,想通過我聽到中國的聲音。就拿此次疫情來說,意大利、伊朗等多國都在學習中國抗擊疫情的經驗。
就這一點而言,我們文娛人不僅是給中國人做文娛內容,也是給世界做文娛內容。隨著國家的強大,我們文娛人生長的土壤原來越肥沃。因此,我們必須樹立文化自信。
但到底什麼是文化自信?原文化部部長王蒙說過:“文化自信包括海納百川的自信,從善如流的自信,中華傳統是開放而非封閉的傳統。文化自信也包含自我調整、不斷前進的自信,包含共贏、而非零和的自信。”
我們趕上了好時候,新一代文娛一定比過去更加自信。無論是短視頻還是社交平臺,人們越來越樂於去分享和展示,這正是我們文娛人無盡的創造源泉和厚重土壤。
黑格爾曾說,一個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
對我們來說,具備開放共贏的自信和觸及靈魂的反思,應是優秀文娛人畢生追求和必備的能力。
本文來源於混沌大學 ,作者混沌大學
BSN荷蘭商學院官微:BSN荷蘭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