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可防可控”,為什麼感覺這樣的表述語言缺乏科學精神?

第一塊西瓜皮



妍巖外公


專家早已失信於民,這是潛意識反應


煜琨84903124


博大精深的語言表達,說明了文字文化方面充分的考慮到了這些的需要,也說明了其實在古代的時候就已經非常流行這樣做了,含糊其辭的表達其實並不是說有硬性的標準,這麼說吧這種說法其實就是帶有一種安撫的意思,但是又表達出來一種緊迫和不確定性的意思,所以這種用詞其實給了自己充分的周旋餘地的。

意思很明顯可以理解成為幾方面,一方面是眼前的形勢已經完全被我們控制住,另一種意思就是在大方向看來現在的情況還沒有完全的失控到束手無策的地步,這兩個意思很明顯的區別就是一個有把握,意思很明顯的有底氣,一個意思就是沒有底氣,對現在和未來的形勢沒有絕對的方向把握,眼前的情況已經不在絕對的掌控之內,但是又沒有完全失控,屬於緊急狀態下的情況。

所謂的可防可控其實就是沒有信心,但是有不是沒有機會,事情在掌控和失控邊緣徘徊,但是為了避免造成更大的影響,所以往好的方面去說,這種說法當然不科學,但是這種說法非常的政治,也就是說這個說法跟科學沒有關係,跟政治有關係,政治不都是這樣嗎,含糊其辭的表達,對於自己從來都是說好不說壞,對對敵人都是往不好的去說,全世界都一樣。

不這樣說很容易會造成不可控制的情況出來,就好像美國,不管什麼時候,美國政府都會說美國在疫情應對上的有效,而不會用官方的形式說疫情失控不在掌握中,其實很明顯就是不想讓美國民眾產生恐慌,不想讓美國民眾對政府失去信心造成社會體制根本的動亂危機,所以會往好的方向去說,美國是這樣的做法,其他國家哪個不是這樣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