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巍先生杂谈(353)流浪大师再谈寒山拾得千年问答,有何新意?

缘起:寒山拾得都是唐代高僧,据说二人一个是文殊菩萨化身,一个是普贤菩萨的化身,可见道行高深,二人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把人世间需要面对的各种难忍的事情和应对方法讲得一清二楚,千百年来,被世人广为传颂,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简言之就是“以德报怨”,与道家的“以柔克刚”“柔弱胜刚强”异曲同工,用一种忍辱和恭敬的方式来面对羞辱和诽谤。

沈巍先生杂谈(353)流浪大师再谈寒山拾得千年问答,有何新意?

流浪大师沈巍再谈寒拾问答有两点新意

前天,流浪大师沈巍再次讲解这个故事,颇有新意,他在直播间已经多次谈及这个故事,因为他去过的多处景点都有与这个故事有关的内容,特别是去年8月去国清寺那一次,讲得最多。因为,寒山与拾得两位大师,就是唐代天台山国清寺隐僧,佛教史上著名诗僧,并称“寒拾”。

这一次,沈先生强调了两点,颇有新意,一个是拾得笑曰,他强调一个“笑”,反映了拾得的心态。在当今互联网时代,网络成为一个人们泄愤的场所,大家把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不快,在网络上发泄,由于大部分人披着马甲,带着面具,弄不清身份,所以很多人肆无忌惮,随口就能说出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启齿的话,网络暴力无处不在,一个“笑”字,告诉我们应该如何面对。

另一点新意,沈巍强调了一个“敬”字,面对羞辱,不理是容易做到的,但对辱骂自己的人不仅不反驳,还要反生敬意,能做到的人凤毛麟角,沈巍的提示,让我们对这段话的理解又更深了一步,什么叫以德报怨,一个敬字就说清楚了。这对于玩快手的大大小小的主播们而言,几乎都做不到,能做到的都是高手,通行的做法都是对抗,稍有悟性的会选择忍让,大智慧者才会尊敬对手,化敌为友。

沈巍先生杂谈(353)流浪大师再谈寒山拾得千年问答,有何新意?

寒拾问答的原文和真实含义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原文: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笑曰: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在这段对话中,寒山师傅问得很好,拾得师傅答得很妙。其实,拾得的回答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豁达、那种超然、那种大度、那种洒脱,也就是中国古代道家思想代表人物老子、庄子所宣扬的“清净无为论”中的“少私寡欲,不去争斗”。

很明显,这只是一种救人的、寻求个人解脱的学说,而不是一种救世的学说,换言之,还在小乘佛法的自利自证自悟的自我解脱境界,还没有进入利人利生,甚至舍己利他的大乘佛法境界。

但对人的修行来说,“少私寡欲,不去争斗”的确能给人以极大的解脱。每个人身边总有些不快,这种不快很多是别人对你的嫉妒、诽谤、讽刺、攻击甚至迫害所造成的。怎样对待别人的恶行(或善意的恶行),怎样摆脱身边的这些烦恼,是我们经常为之头疼的事。于是,有的人明争暗斗,结果争的头破血流、两败俱伤;有的人暗中生气,结果气的七窍出血,永世窝囊。尤其是在网络时代,如果没有清净无为的胸怀和心境,简直就玩不下去。

沈巍先生杂谈(353)流浪大师再谈寒山拾得千年问答,有何新意?

拾得提出的解决方法,为何比较高明?

“世间谤我,贱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这种处世方法,既不明争,也不暗斗,而是不斗气也不生气,正起眼走自己的路,相信自己能笑到最后。

这段对话会影响我们一生,是因为的确每个人身边都有一批这样的人,而我们只要用“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的方法就能获得胜利。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总有那么些人看你不顺眼,想着办法整你、治你、斗你。如果你把心思放在反抗上,那就正好中计了。

拾得教我们采取的方法是,面上事事过得去,暗中自己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以优异的工作学习成绩去“游戏”人间,“再待几年,你且看他”,可能他远远的被我们甩在身后。凡事要低调,要学会夹着尾巴做人,要先做好了再说。这种处世方法并不是消极的,而是防守式的进攻,是积极的,如同我们国家的韬光养晦战略,成效卓越,不经意间已经能与美国平起平坐,等他们现在反应过来,再想遏制,已经来不及了。

沈巍先生杂谈(353)流浪大师再谈寒山拾得千年问答,有何新意?

拾得的解决方案并不完美,也有局限

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韬光养晦、修身养性、完善自我,固然可取,但不闻世事、时时“清心寡欲”,抱着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人生态度去生活,也有些对己、对世不负责任,所以,依然落入小乘。

拾得师傅的回答,只是一种思想的反映,也仅仅是一个教育人要“修其身,完善其性”的美好愿望,它有着积极、善良的一面,但也有着不现实、颓废的缺陷。人都是生活在复杂的现实社会中,而不是生活在真空里,现实的社会,既有它的美好、善良、真诚,也有它的丑恶、暴戾和虚伪。

对于那些社会中坏的一面,我们又应该如何来对待呢?比如,对公共车上猖獗盗窃的小偷,对大街上行凶作恶的歹徒,用“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的方法对待肯定是不行的。对于阴暗的事物,对于伤人、伤俗的歪风,对于欺弱压小的暴虐,对于一手遮天的恶徒,“不抵抗政策”非但换不来安定,只能是让它们得寸进尺,会越发肆无忌惮!所以,对话如果改为“只是引他,导他,教他,劝他,认他,肯定他,几个回合,再度化他”,这样会更加积极。

沈巍先生杂谈(353)流浪大师再谈寒山拾得千年问答,有何新意?

如何正确理解何运用寒拾问答的哲理?

“寒山问拾得”的这段经典对话所以传世不衰,是因为它有睿智的哲理,有一定的生命力。但我们也要能一分为二地看待这段对话,取其精髓,去其糟粕,尤其是在当今盛行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时代,一味的忍让,并不是最好的处世方法。

比如:美国人向来崇尚以拳头说话,奉行碾压政策,喜欢甩锅,强词夺理,这次面对新冠病毒,明明是自身防疫不力的问题,反过来责难中国,将疫情的责任全部推给中国,处心积虑的倒扣屎盆子,以此为手段试图内获选民支持,赢得大选,继续执政,外领列强围堵中国,意在终止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程,这种情况,中国还能忍吗?

近日,央视和人民日报等国家喉舌发出怒吼,一个直接点名狂批美国国务卿蓬佩奥,斥之为人类公敌,敲山震虎,一个向美国发出十大疑问,直接揭穿其阴谋,要求美国必须回答,罕见的展开了主动进攻,这个案例说明拾得的处事方式只是相对正确,通过忍辱获得韬光养晦,发展壮大的机会,但到了实力对等或者忍无可忍的时候,就要大胆回击,惩恶扬善,匡扶正义,不然就会有灭顶之灾。

结论:笔者通过剖析流浪大师沈巍再次讲解寒拾问答典故,只想说明一点,对待古老浩瀚的传统经典文化,我们应该师古而不泥古,要有批判思维,扬弃式的传承,不能原文照搬,全盘接受,那样,最多也就是一个高级的文化搬运工而已,成不了大器。随着时代的变迁,人类文明在不断的进步,过去累生累世积累的文化宝藏需要传承,更需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需要进一步的提炼。流浪大师沈巍的出现,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浩瀚的传统文化图卷,通过快手平台让更多的国人,尤其是普通的大众认识,具有积极向上的文化传播意义,他的这一举动,历史会记录下来。至于他的观点是否正确,允许百家争鸣,学术思想,就不应该有一言堂。

沈巍先生杂谈(353)流浪大师再谈寒山拾得千年问答,有何新意?

附录:寒山拾得生平简介

寒山拾得后被人传说成心中的“和合二仙”。传说他们手持的物品,件件都是有讲究的。那荷花是并蒂莲的意思,盒子是象征“好合”的意思,而五只蝙蝠,则寓意着五福临门,真是大吉大利!

实际上“和合二仙”本是肉身凡胎,并非仙人,他们都是唐代人。他们的名字,一位叫寒山,另一位叫拾得。寒山和拾得都是僧人,寒山是个诗僧、怪僧,曾隐居在天台山寒岩,因名寒山,他的诗写得很美,但脾气却十分怪癖,常常跑到各寺庙中“望空噪骂”,和尚们都说他疯了,他便洒笑而去。曾在天台国清寺当过厨僧,与寺中的拾得和尚相见如故,情同手足。

拾得是个苦命人,刚出世便被父母遗弃,抛弃在荒郊,幸亏天台山的高僧丰干和尚化缘经过,慈悲为怀,将其带至寺中抚养,并起名“拾得”,在国清寺中将他受戒为僧。拾得受戒后,被派至厨房干杂活,当时寒山还没有到国清寺,但拾得常将一些余羹剩菜送给未入寺的寒山吃,他们真谓贫贱之交。国清寺的丰干和尚见他们如此要好,便让寒山进寺和拾得一起当国清寺的厨僧。自此后,他们朝夕相处,更加亲密无间。寒山和拾得在佛学、文学上的造诣都很深,他俩常一起吟诗作对,后人曾将他们的诗汇编成《寒山子集》三卷。


被誉为和合二仙的寒山与拾得传说

寒山和拾得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的化身,其传说由来已久,在清代时,雍正皇帝曾敕封寒山、拾得为和圣、合圣。在我国民间称为“和合二仙”,是相亲相爱、情深义重的象征。在民间,他们多以童子面目出现,表示祥和、圆满的意思。

寒山,又叫寒山子、贫子。相传在唐代时,寒山放弃读书,独自一人跑到浙江天台翠屏山隐居起来,当时住在天台山的一所寒岩里,自号为“寒山子”。有一天他离开寒岩到国清寺去,走在山中的半路上,忽然听到有婴儿的啼哭声,于是他急忙闻声寻去,只见在路旁的乱草丛中,有一个被人遗弃的婴儿,当时寒山便将他抱在怀中。说来也怪,这个婴儿见风就长,寒山一条岭还没有走完,婴儿已经长成了小孩。寒山问他为何被遗弃在路旁?小孩说我在等候一位诗仙。寒山问他的名字,他说自己没有名字。寒山因其拾自路旁,就给他取名为“拾得”。以后,这条小岭也因此叫做“拾得岭”。

寒山和拾得一起来到国清寺,只见古刹幽静,佛像庄严,香客如云,一派鼎盛兴旺之象,就舍不得离去,要求方丈让他们留在寺里烧火做饭。

寒山与拾得在寺中形影不离,情同手足,成了莫逆之交。某一年,有位越州的汪氏,由女儿芙蓉陪同一起来寺进香。不料汪氏进香完毕,突生一病,临命终前她指派芙蓉,请来了寒山和拾得两个人,汪氏对他们说:“眼看我的病已难愈,我把芙蓉托付给你们两位,望你们今后能以手足相待,最好能与你们中的一个结为夫妻……”说罢,她就离开了人世。

从此以后,他们两人对待芙蓉更是情同手足,拾得与芙蓉的年龄相仿,后来就渐生爱慕之情,而有的人见寒山年长无妻,却希望寒山与芙蓉结成夫妻。

一天清早,寒山出外砍柴回来,看见芙蓉的房里灯还亮着,感到有些奇怪,他走近窗边一听,原来芙蓉在房间里伤心地哭涕,拾得正在旁边劝说。寒山正准备进去问个究竟,只听得拾得对芙蓉说:“芙蓉,不要哭了,我们暗暗相好,寒山并不知道,他如果知道了,一定会成全我们的。我和你虽然不能结为夫妻,但你永远是我的好妹妹…

沈巍先生杂谈(353)流浪大师再谈寒山拾得千年问答,有何新意?


沈巍先生杂谈(353)流浪大师再谈寒山拾得千年问答,有何新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