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少英老師講高考

5月3日下午,原清華大學講師,“智慧升”創始人常少英老師,通過釘釘面向烏魯木齊第四中學的同學們,進行了《最後60天決勝高考》的系列公益講座。

烏魯木齊第四中學創建於1958年,是新疆最早創建的中學之一,師資雄厚,成績斐然。此次疫情期間,烏魯木齊第四中學積極響應停課不停學的號召,第一時間組織師生線上上課,保證教學質量,搶跑高考備考。開學復課後,學校領導也發力日常教學和校園秩序,努力為學生打造健康安全的環境,提升學習效率,為此邀請常少英等多個高考專家在假期進行線上公益講座,助力高考成績。

常老師2004年以河北省文科高考第11名成績由衡水中學考入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其中文綜成績279分,連續15年保持河北省文綜最高分記錄。2012年至2017年,常老師於清華任教,參與多市地在線教育、智慧校園、高考及新高考改革課題組的研究工作,在教育大數據、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等領域持有四個專利。

常少英老師指出,高考作為一個全國性的選拔人才的重要考試,從格外講究公平,這就決定了從組捲到閱卷,從人員構成、考察考點、知識體系,到考試流程與閱卷規範……高考方方面面都在求穩。因此,高考真題的考點題型固定,套路極其明顯,最後六十天,一定要儘快抽一段時間集中突擊高考真題,專注總結高考答題技巧。這個功課越早完成,越有助於鞏固正確的答題思路。

從高考閱卷標準反推,常老師指出,由於閱卷老師需要在極短時間內多人反覆評判同一道題,若想主觀題拿到高分,考生答案應該儘可能“求穩”,即答題緊扣題目,不要浪費時間去追求文采,糾結遣詞造句的美感;答題應簡單明瞭,關鍵詞分點,得分點儘量前置,方便老師踩點給分。不要一寫一大片,高考判分不存在“辛苦分”,寫得太多反而不利於尋找得分點。

針對文綜考試常見的“課本會背,做題不對”,“感覺主觀題和答案同一個意思,但不得分”等現象,常少英老師結合自身高考經歷,以及多次參與高考課題的研究經驗,深入分析高考文綜主觀題各分數段的常見問題,及背後本質。

常老師總結道,烏魯木齊第四中學是一所底蘊深厚的老牌名校,絕大部分同學基礎紮實,學習認真,容易出現背了很多知識點和套話,但不拿高分的問題,這是因為對高考真題理解不夠,答題邏輯不熟,拆分能力薄弱,無法正確判斷該題需要回答幾點,各點邏輯如何,從而導致多個關鍵詞雜糅成一點,最終只能拿拿到一半分數。

對此,常老師強調,得分點雖然很重要,但多點雜糅易丟分;答題必須先練邏輯,方向明確,保證不丟大點,才能將文綜主觀題穩在120分以上,而這往往是考入文科雙一流高校的必修課。

常少英老師講高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