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是一個十分尷尬的人生階段,尤其是過了而立之年卻還一事無成的人,雖整日忙碌卻又生活窘迫,更是會不甘心又有些無可奈何。
也許是時候在繁忙之餘,沏壺清茶,靜心冥思,為這往後的人生思慮片刻,總結些經驗。
1.降低預期
年輕的時候,我們可以對這個世界有著各種各樣美好的想象,因為那時候我們有時間。時間可以幫我們維持瘋狂的夢想,瘋狂得甚至別人都把你看作一個瘋子。
時間就像買賣的本錢,年輕的時候我們本錢充足,精力充沛。但是現在,我們可以把握在自己手裡的時間已經屈指可數,寥寥無幾。這就像,生意一直沒有做起來,本錢已經即將透支。而且,這個時候我們常常會被工作耗盡精神,被家庭束縛自由,被人情壓抑自我,精疲力盡,心神俱乏。
所以,我們耗不起,也拖不起,更折騰不起了。
這個時候,就該把有限的時間,有限的精力,有限的心神放到自己真正喜歡並且有把握的事情上面。應該少而精,並且力求穩定。
不求有朝一日飛黃騰達,平步青雲,但求平平淡淡,一帆風順。不求結識權貴,日日笙歌,但求一二知己,偶或小酌。不求江山美人,情深意濃,但求相知相敬,和睦融洽。不求天之驕子,鳳毛麟角,但求知書達理,謙恭和順。
- 學會與世俗和解
世俗就像一張強力的充滿粘性的網,我們不願意向它妥協,就只好拼命掙扎。三十五的人,已經過了拼命三郎的年頭,更多的是瞻前顧後,患得患失。這個時候,就應該學會順從地爬在網上,慢慢把手腳打磨得滑溜了,可以四通八達地在這網上穿行。
古人說先入世方能出世。古代許多先賢,無不是在世俗的泥沼裡翻騰了許久,才錘鍊出超脫世俗的智慧,才有了超然出世的頓悟。
譬如孔子,周遊列國,希望能稱侯拜相,高居廟堂,施惠於民。然而四處碰壁,差點餓死在路上,最後不得已退而講學,留下了三千孔門弟子,七十二精英人才、國之棟樑,還有一本《論語》、千古孔孟之道。
孔子曾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所謂“從心欲,不逾矩”,正是在世俗之中游刃有餘的狀態。
不要說人太過勢利,你若富貴自可平等待人。不要說她太過絕情,你若溫暖自可融化堅冰。不要說這世界太過現實,你若功成名就自可獨守清高。
不要怪這世俗,學會與它和解。
3.找個知己朋友
朋友之交淡如水。真正的朋友應該是沒有太多利益上的糾葛,僅僅是性情相依,或是互相欣賞,靠著超越現實利益的聯繫建立起友誼的。
三十五之後,人生瑣事繁多,又有許多心事難與常人言,甚至是家人朋友也無法言說。而真正的朋友卻可以任你牢騷滿腹,抱怨不停,他只微微一笑,表示理解。
一定要有這樣的朋友,不必太多,一個也好。
人是一種生來孤獨的動物,在尋求解決之道的路上,我們遇到了父母,家人,朋友,情人,愛人,子女,然而只有知己朋友才是最後的定心石。因為,知己之間無所要求,卻能互相理解,慰藉,互訴衷腸。
知己朋友在你失落的時候可以想盡辦法寬慰你,“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其實識君不過只是眼前人。知己朋友可以在茫茫人海中令你尋得情感的歸屬,“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知己的心無論多遠始終相連。知己之交可以讓你在世俗的泥沼裡保持一份清淨,“世人結交須黃金,黃金不多交不深”,知己情意麵前黃金賤如土。
4.迴歸家庭
三十而立,立家,立業,立人。三十五歲的時候,往往已經組建自己的小家庭了。也許,以前還有這樣那樣許許多多的想法,會覺得家只是一個偶爾停靠一下的港灣。但在這個時候,家已經不能再被當作港灣了,它應該被當作首要的重心來對待。
這個時候,我們需要為家庭承擔更多的責任。無論是年事已高的父母,還是年小待教的兒女,即便是風雨共濟,激情淡褪的愛人,這個時候都需要我們傾注更多的精力和情感去投入到他們身上。負責任,是一個人成熟的標誌。三十五歲後,我們的首要責任就是照顧好家庭。
這個時候我們需要放棄一些不必要的時間消耗。比如,不切實際的浪漫,比如和狐朋狗友的聚會,比如沉迷網絡的精神麻痺。相反,應該更多地把時間投入到家庭裡面,多陪父母聊聊天,指導孩子學習成長,和愛人多談談心維持好感情。
年輕的時候,我們可以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現在我們要知道自己已經為人父,為人夫,為人子,不但事事要靠自己,更應該成為兒女,愛人,父母,朋友的依靠。
- 想當然要不得
年輕的時候,我們會有許多想法,總認為世界會按我們想象的樣子發展。然後,我們就對這樣的想法充滿期待等著它實現,或者為這些想法拼得頭破血流卻不得而終。
慢慢地我們就發現,世界常常不是我們想象的那個樣子,而是它本來就應該成為的樣子。
比如說,我們以為努力就能成功,現實是成功還需要運氣和天賦。
愛迪生說過“成功是99%的汗水加上1%的靈感。”這就是說,在獲得成功的過程中,努力付出佔據絕對的比例。但是在他的這句話後面還有一句“這1%的靈感往往比99%的汗水更重要。”
這就是現實,是世界本來應該的樣子。我們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實例,比如同樣是做生意一樣地起早貪黑卻總是有人做得更好更興旺。又比如,你明明已經對一個喜歡的對象費盡心思地追求了很久,她卻依然對你模稜兩可,最後還被一個半路殺出來的程咬金給截了胡。
三十五歲之後,我們就要從想當然的想法中跳脫出來,用盡辦法看清世界本來的樣子。然後把這個作為那“1%的靈感”,像火源一樣點亮那“99百分之的努力”。
時間若白駒過隙,轉瞬即逝,彈指間三十幾個春秋已經成為過往雲煙,消散於不意間,只留下一抹滄桑,幾分感慨。但是,人生的路還很長,還是得向前看。看得要遠,走得要穩。走過的路不僅僅是一種經歷,更是經驗,它可以讓前面的路更加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