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要弄清粉丝到底是什么样一个物种。
“粉丝”是英文fans的音译,原义是“热心的追随者”。在中国,粉丝原来不叫粉丝,叫歌迷影迷万人迷。后来因为要迷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不如统称为粉丝来得简单明了。
笔者有时候感觉很迷惑,做为消费者的粉丝,为什么会选择站队华为和小米,在一大堆科技号或论坛的评论区内,辱骂、嘲讽、相互诋毁,给这两家企业的品牌形象造成了极其的恶劣影响。这已经不能用商业竞争来描述,这是门派殴斗。商业竞争是老板与老板之间的事儿,你一花钱买产品的粉丝跟着瞎起哄什么呢?后来仔细想想,觉得也不难理解。粉丝其实不为别的,只是想替自己手上的产品说一句公道话,替自己选择的品牌说一句公道话。
咱们先看一下,粉丝是如何成为某一品牌精神股东的。
用米粉的话说,是小米改变了“穷人”也能消费起高性能手机的权力,是小米拉低了整个手机行业的价格。这句话未必客观,但确实有一定依据。过去,在动辄好几千的高端手机市场,小米确实以低于2000元的价格,满足了手机用户在心理和生理上(感官享受)的需求,这部分消费者转变成为了死心塌地的粉丝部落。每次小米发布新品,宁可抢个头破血流,忍痛挨黄牛宰也不离不弃。2020,小米抢滩高端机市场,想改变米粉的一些“不良习惯”。但米粉似乎已经觉得,在手机消费上,钱已经是身外之物了,信仰才是消费的宇宙原力。
那华粉呢。我勉强算是个华粉。我六年前用过一部华为青春版的那个啥,运存只有1G。后来用过两部360,17年想换机时,网上挑了良久,选了荣耀7X。理由是在那个价位里还是觉得它最好看。真正转粉也是去年的事儿,特没普制裁华为,我才真正开始关注这个品牌,及它的前世今生,立马路转粉了。去年换机,又选了华为。我觉得我转粉的动力没有别的,首先产品还不错,体验也没有大的问题。最重要的是我应该算是一个民族主义者。我尊重在国际科技领域,能和国外品牌硬杠的企业。
粉丝之间的对撕丝毫不会影响企业的运营策略,大家都是自我多情的一枚棋子。企业老总一忽悠,大家情绪就起来了,跟着去起哄。说实话,企业老总有意调动粉丝情绪去攻击竞争对手的行为非常不道德。因为大家都是免费的,更没有年底分红,我们不该为这种商业竞争扛起枪杆。但人是情绪化的动物,粉丝与产品或者品牌,已经形成了恋爱关系,确实会失去些许理智成分在里面。
我这篇文章想摒弃成见,站在消费者角度来谈一谈这两家企业,谁才是最后的王者。做为一家科技企业,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判定一个企业的活力与生命力。
一、核心技术竞争力。
科技企业没有核心技术真的会死。诺基亚终端业务那么牛逼说躺下就躺下了。三年前手机江湖还群雄逐鹿,腥风血雨,今年能靠手机吃上饭也就剩下那四五家了。把那些倒下的手机企业总结一下,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缺少核心技术(系统的软硬件开发能力)竞争力。用老罗的话说,大家都是方案整合商,装什么孙子。
二、软件开发整合能力。
老罗说苹果是一家软件公司,硬件只是副业,是有一定道理的。苹果手机里除了一颗U是自己的,好像也没有其它的硬件了。但苹果的软件生态,绝对是独此一家,体验最好的。这也是它一家拿走了全球手机市场利润52%真正原因,宰粉丝毫不会手软,但还是那么多人爱得死去活来的原因。软件是互联时代最大的奖池。微软与谷歌,仅靠软件产业就成就了庞大的商业帝国。因此,软件的开发整合能力也是衡量一个科技企业能不能生存下去的重要因素。
三、外观设计能力
手机硬件发展到现在,半导体的工艺制程已经接近摩尔定律,性能已经没有多少的上升空间了。短时期内,产品的设计将成为消费者选择的第一要素。当年苹果如果不是凭一款IPONE4惊艳全球完美设计,也不会那么快就俘获了全球消费者的芳心。即便后来在设计方面没有太大的惊喜,但已经坐上了手机品牌世界第一的宝座,凭借着完美的软件生态和高冷的个性,仍能在很多一段时间内处于不败之地。所以说在手机圈子里想继续混下去,外观设计靠抄,是绝对会抄死的。
综合上面三项实力,你们在心里琢磨那么一下下,应该已经有了一个准确的答案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