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國運下滑,發明製作苦心孤詣 ,粉皮創始人上演“清朝汝州版牛頓”
清道光二十年,,但是在資本主義萌芽的重要時期,民族手工業蓬勃發展起來。
在這樣的大時代背景下,粉皮這個汝州傳統美食也迎來了它的技術革新,這個創新的人叫田家有。田家有發現粉皮真的非常好吃,但是它非常的厚,吃得時候還得用開水煮很長的時間才行,很不方便。他就想:能不能用什麼方法,把厚粉皮做成薄粉皮,這樣就從口感和食用時間上就都更加的吸引大眾。就這樣,田家有就開始玩命似地實驗,苦心探求,反覆試做。終於,他發現了原來是原材料的問題,傳統粉皮是用雜七雜八的一些質量不高的豆子磨成的,所以吃起來口感也不會很好,更加沒有營養價值。發現了這個點後,田家有決定用綠豆再次進行試驗,果然磨出的粉皮非常薄,透明而且口感更佳好,只是在食用時間上還是沒有大的突破。
但是,田家的後人接下了田家有的衣缽開始繼續鑽研綠豆粉皮。歲月更遞,傳人幾易,直到1929年前,粉皮製作工藝傳至三代傳人田清渠之手。在田清渠的研製下,做到每斤四十八張,技藝已達上乘,名聲愈彰。1942年,至第四代傳人田新光、田新正兄弟之手,這時的"汝州粉皮"已遠近聞名。解放後,該工藝經田新光之手又進一步得到提高,達到了現在的每斤六十張的水平,在展銷會的粉皮被搶購一空。
2.牛頓有句名言——“如果我比別人看得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田家有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完成創作發明,可謂是”清朝汝州版牛頓“
解釋綠豆粉皮美味不難,用暖男張衛健名曲就可以了
“其實你愛我像誰,扮演什麼角色我都會,快不快樂我無所謂”——這是暖男張衛健的一首非常好聽的歌曲。用它來解釋綠豆粉皮的美味是最合適不過的了。其實綠豆粉皮本身是幾乎無味的,但是經過調製,“拌”成什麼角色它都會。
食前先將乾粉皮放入溫水浸泡2~3分鐘,待變柔軟後撕成碎片,然後就可以各種組合 各種拌了。用牛、羊、豬、雞、鴨、鵝等肉絲、肉片,均可搭配拌和,做成涼葷菜;或拌黃瓜、西紅柿、芹菜等菜蔬,用芥末、麻醬、香油等為佐料,可配成葷素涼菜,味美可口。其調料也可根據不同人的口味進行調配,如蒜汁、麻辣汁、薑汁等。而且它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鈣、磷、鐵、胡蘿蔔素、維生素B1、B2,酸等多種元素, 還能清熱解毒 益氣明目,在營養界也是個大pro。
做粉皮就像做人,
經“風雨”“磨”難
才能沉澱出最美的自己
做粉皮的流程也是非常考究,大致分這幾個過程。
1 溫水泡——用溫水把綠豆泡開
2 涼水激——用涼水去冷激綠豆
3 手工磨——磨綠豆成漿
4 漿汁澄——將磨好的豆漿進行澄清
5 多攪拌——將澄清後的原料進行多次攪拌
6 成澱粉——攪拌後得到綠豆澱粉
7 離粉皮——經高溫燙過之後,用銅旋將粉皮從澱粉中分離。
這麼複雜的過程才能得到亮晶晶的 口感爽滑的粉皮。就像人生的蛻變一樣,必須經歷過和粉皮一樣的”風雨“”磨“難,才能沉澱出最好的自己。
嚐嚐汝州粉皮,酸得醒神 辣得激昂 麻得忘憂。汝州綠豆粉皮已經是汝州的新三寶 (粉皮 粉條 粉絲)。而且這項汝州的傳統美食也漂洋過海 ,到了異國他鄉, 讓”中國汝州“的名字也刻在外國人的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