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雞兔同籠”問題,這本古書中的這三個問題也很燒腦、有趣

對於“雞兔同籠”這個數學問題,相信大家並不陌生。在我們初中學方程式的時候,它是數學老師必講的經典題目之一。那麼“雞兔同籠”這個問題是出自哪兒呢?還有沒有和他類似的燒腦且富有趣味的題目呢?

除了“雞兔同籠”問題,這本古書中的這三個問題也很燒腦、有趣

經典題目回顧

“雞兔同籠”這個問題出自中國古代重要的數學著作——《孫子算經》,書的作者和生平不詳,成書時間大約在1500年前。好了,話不多說,先看題目吧!

一、雞兔同籠問題

除了“雞兔同籠”問題,這本古書中的這三個問題也很燒腦、有趣

一天,一個人突發奇想,將很多雞和兔子關在一個籠子裡(原因不曉得,反正他們不會打架就行)。他數了一下雞和兔子的腦袋,一共三十五個,又數了下雞和兔子的小腳爪,一共九十四隻。那麼問題來了,雞和兔子的數量各自是多少呢?

二、餘數定理問題


除了“雞兔同籠”問題,這本古書中的這三個問題也很燒腦、有趣

現在有一堆物品堆在那兒,不知道具體數量是多少,如果每三個作為一組來數的話,最後會剩下兩個;如果每五個作為一組來數的話,最後會剩下三個;如果每七個作為一組來數的話,最後也會剩下兩個。那麼這堆物品到底數量是多少呢?

三、河邊蕩杯問題

除了“雞兔同籠”問題,這本古書中的這三個問題也很燒腦、有趣

有一個婦女在河邊上洗杯碗,管理渡口的官員就問她杯碗為什麼這麼多,婦女回答說:“因為家裡來了客人。”這個官員又問了,“來了多少個客人呢?”婦女回答:“兩個人共用一個飯碗,三個人共用一個湯碗,四個人共用一個肉碗,總共算下來用了六十五個杯碗,不知道到底來了多少客人。”那麼她家到底來了多少客人呢?

四、僧侶吃飯問題

除了“雞兔同籠”問題,這本古書中的這三個問題也很燒腦、有趣

在深山老林裡有一座寺廟,但不知道里面住著多少僧人。僧侶們吃飯一共用了三百六十四隻碗,三個人共吃一碗飯,四個人共喝一碗湯,有哪一位精通算術的人,能算出寺廟內到底住著多少僧人呢?(這道題和上面第三道題較為類似)

除了“雞兔同籠”問題,這本古書中的這三個問題也很燒腦、有趣

《孫子算經》的成書原因

大家都知道,在中國古代一直奉行的是重文輕技、重農抑商,那為什麼在算術、數學並不推崇的古代,還會出現類似於《孫子算經》、《九章算術》這樣優秀的數學典籍呢?《孫子算經》的出現到底有怎樣的背景及原因呢?

一、較為和平的創作年代

《孫子算經》成書於公元四、五世紀左右,這個時期中國正處於兩晉時代,結束了三國時期的大分裂,兩晉時期整體上是較為和平的。“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填飽了肚子,少了戰爭的干擾,人們才會有心思去著書立說,才會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文明。而不是整天擔驚受怕,思慮著怎樣能保全自己的性命。

二、政府重農思想的影響

“重農民本”思想一直是歷朝歷代奉行的基本國策,正是由於農業的興盛發達,才引發了人們對與農業相關知識的研究。《孫子算經》中有很多度量衡、丈量土地等方面的知識,正是源自於農業發展的需要。不像其他的“奇技淫巧”被政府嚴令禁止和打壓。

三、《九章算術》的參考

《九章算術》成書於公元一世紀左右,早於《孫子算經》的成書時間,在《孫子算經》中卷中,有很多類似於《九章算術》中的內容,所以說明有所借鑑和參考。

四、作者的個人興趣

著書立說當然離不開作者的個人興趣,《孫子算經》的作者雖然不詳,但從書中的內容,我們可以推測出,作者是一個善於觀察和思考生活的人。書裡的很多問題大多由作者在生活中看到的現象而來,並不單是枯燥的數學理論,所以說明這是作者的興趣所在。

除了“雞兔同籠”問題,這本古書中的這三個問題也很燒腦、有趣

後世影響

《孫子算經》對後世的影響深遠,它不僅是我國古代優秀的數學典籍,而且還傳到了日本、歐洲諸國,在日本中著名的“龜鶴算”就是來源於《孫子算經》中的“雞兔同籠”問題。公元1852年,秦九昭推廣後的《孫子算經》中"物不知數"問題及解法傳到歐洲,這一定理被西方的數學史稱為"中國的剩餘定理”。

除了“雞兔同籠”問題,這本古書中的這三個問題也很燒腦、有趣

聰明的你算出了文中問題的答案了嗎?歡迎評論區留言。答案明天揭曉!

(文/若木 圖/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