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的一首绝妙好词,年少时只觉平淡无味,中年时再读百感交集

文/张强强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文化点心铺“:写文人,读诗词,讲故事,这里只讲跟文学有关的事情;

辛弃疾的一首绝妙好词,年少时只觉平淡无味,中年时再读百感交集

一转眼,春天已逝,初夏来临。在平常人眼中,季节的流转不过是那一日三餐瓜果菜蔬的变换。昨日的一把水嫩香椿,今日的几颗淡红樱桃,在一碗碗人间烟火里,平凡人的生活就这么如流水般悄然逝去。时光如梭,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带走了多少青春年华!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开到荼蘼花事了”……真庆幸这世间有诗词。否则,岁月无情,人生该有多少苦痛将无处安放?可是很多时候,读懂一首诗词,需要一生的时间。例如辛弃疾的这首绝妙好词《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年少时只觉平淡无味,中年时再读却百感交集。这首词流传千古,仅有4句,却道尽人生的真味。全词如下:

辛弃疾的一首绝妙好词,年少时只觉平淡无味,中年时再读百感交集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在宋代词坛,若论才华与名气,估计也只有辛弃疾可以与苏轼抗衡了。这位“词中之龙”文武双全,不仅武艺高强,一片赤胆忠心,而且文采斐然,刚柔相济,真称得上是一位旷世奇才!然而,才华太出众也并非是件幸事,和苏轼一样,辛弃疾一生命运多舛,失意无比。

辛弃疾的一首绝妙好词,年少时只觉平淡无味,中年时再读百感交集

这首词就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在带湖闲居时所作。一日,他心情郁结,在博山道中闲游以排遣愁绪。可是,面对当地美丽的自然风光,词人却无心观赏。眼看国事日非,他却无能为力,于是便将一腔愁绪化成了此词。整首词看似平淡,纯用口语,却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回味无穷。

全词采用对比手法,用一个“愁”字将少年和中年连接起来,贯穿全篇,可谓构思巧妙。词作上片回忆少年时代。首句“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开篇明义,直抒胸怀。年少轻狂,不识人生真味,自然也不懂愁苦为何物。所以,年少时,人们往往喜欢登上高楼,远眺四方。

辛弃疾的一首绝妙好词,年少时只觉平淡无味,中年时再读百感交集

辛弃疾是在中原沦陷区渡过少年和青年时代的。从很小的时候,他就亲历了民族的苦难,也目睹了金人的残暴。在祖父辛赞的教导下,少年时的他就立下了收复中原的人生理想。那时,他年轻气盛,加上胆识过人,对收复中原自然充满了信心。因此,他当然不知何为“愁”。

可是,不知愁却要强说愁,词人为了抒发一点“愁情”,“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此句紧接前句,又连用了一个“爱上层楼”,含义深远。它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为了带起下文,形成回环往复的效果。而且,一前一后形成因果,将年少时的“岁月轻狂不知愁”表现得淋漓尽致。

辛弃疾的一首绝妙好词,年少时只觉平淡无味,中年时再读百感交集

词作下片写阅历渐深,对人生之“愁”有了新的感悟。词人成年后,依旧不改其志,千里奔赴南宋,希望实现实现自己从小就立下的北伐宏愿。谁知,南宋政权苟且偷安,根本无心统一中原。因此,词人不仅报国无门,还被削职闲居数十年,白白耗费许多光阴,真是“一腔忠愤,无处发泄”。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一个“尽”字,看似平平无奇,却极有震撼力。它高度概括了作者历经人世沧桑后的许多复杂感受,意味无穷。这种万般感受涌上心头,却又不知从何说起的感觉,真是戳中了多少人的眼泪,令人感慨万千。而后,“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仍然采用重复的形式,让全词的愁绪达到高潮。

辛弃疾的一首绝妙好词,年少时只觉平淡无味,中年时再读百感交集

在生活中,人们会有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然而,极度的高兴,极度的悲伤都是不能长久的,往往相反相成。词人年少时,不知什么是愁却强说愁,成年后,轻狂不在,尝遍人生百味,愁到极点了却反而无话可说。这看似反常的感受背后,其实深藏着人生的无奈。一句“天凉好个秋”,貌似轻松洒脱,实则早已“愁”到极点。

其实,人生不过百年,有些事,会让你用眼泪哭。而有些事,会让你埋在心底里哭,会让你整个灵魂哭。正如词人所言,年少时不知愁却硬说愁;成年后,愁到极点却反而不想说愁。这样的感受,唯有经历过才能懂得。整首词平易浅近,却藏着人生最难言的痛苦和矛盾,真是一首流传千古的绝妙好词!

(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