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趙構是個怎樣的皇帝?他改良兵器的天賦如何?

“兼聽則明,偏信則闇”,典出《資治通鑑·唐太宗貞觀二年》:“上(唐太宗)問 魏徵 曰:‘人主何為而明,何為而暗?’對曰:‘兼聽則明,偏信則闇。’”意思是聽取多方面的意見,才能明辨是非;聽信單方面的話,就分不清是非。

我們將這句話引申一下,可以將其視為評價一個人的標準。世間最複雜的莫過於人心,任何一個人都是“多面體”,有善的一面,也有惡的一面,若是“偏信”某人的某一方面,則會對其作出錯誤的評判,只有做到“兼聽”,全面瞭解他的方方面面,才能對其做出正確、公允的評判,才能還原他的本來面貌!

歷史上的趙構是個怎樣的皇帝?他改良兵器的天賦如何?

縱觀中國古代史,被“偏信”的歷史人物不在少數,宋高宗趙構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

我們先來看看大多數人眼中的趙構

大多數人印象中的趙構是宋徽宗趙佶第九子、宋欽宗趙桓之弟,“靖康之變”後,徽、欽二帝被金人所俘,趙構便在應天府登基,建立南宋,成為南宋的開國皇帝以及宋朝第十位皇帝。

趙構在位期間雖然迫於形勢民心起用岳飛、韓世忠等抗金名將,但他並不想真正與金朝不死不休,所為的不過是“以戰求和”,所以秦檜等主和派的奸臣更為他所重視,所以在岳飛北伐即將功成之際,趙構連發十二道金牌強令岳飛班師回朝,最後更是聯合秦檜等人將岳飛以“莫須有”的罪名殘害於風波亭。

歷史上的趙構是個怎樣的皇帝?他改良兵器的天賦如何?

由於以上這些“不光彩”的事蹟,趙構給世人留下了軟弱無能、畏戰膽怯、殘害忠良的印象,不能說這些印象不對,畢竟趙構確實重用秦檜,也確實殺害了岳飛,但這只是趙構的“某一方面”,或者說是他“惡”的一面,並不是趙構的“真實面目”!

那麼歷史上的趙構究竟是個什麼樣的皇帝呢?

趙構絕對不是一個軟弱無能的人,相反,他臨危不懼,大智大勇,視死如歸,當他還是康王時,金軍于靖康元年第一次包圍了開封府,要求宋朝的親王、宰臣前去議和,當時所有的親王都貪生怕死,畏首畏尾,生怕這個要命的差事落到自己頭上,唯有趙構不畏生死,挺身而出,宋欽宗便命少宰張邦昌為計議使,與趙構同去金營。

兩人抵達金營後受到金人的威脅恐嚇,張邦昌貪生怕死,時常痛哭流涕,跪地求饒,趙構卻不為所動,與金軍主帥正面“硬剛”,臉上毫無懼色,後來金人將二人囚禁,趙構每日照常讀書練武,絲毫沒有淪為階下囚的“自覺”,金軍主帥認為大宋皇室中絕對沒有這麼有膽魄的皇子,因而懷疑他的真實身份,最後強令五皇子趙樞前來調換趙構,趙構由此脫身,當年冬,金兵捲土重來,包圍開封,趙構臨危受命,再次出使金營,結果被河北守臣勸阻留下。

歷史上的趙構是個怎樣的皇帝?他改良兵器的天賦如何?

從趙構在金營的表現我們不難看出,他絕非軟弱無能,貪生怕死之人,那麼他當了皇帝之後為何就變得畏首畏尾,一力主和呢?

原因很簡單,趙構的身份和立場變了,他還是康王時,光棍一條,可以不畏生死,當他成了皇帝后,就要考慮到方方面面的問題,岳飛等將領一力主戰,誓要收復故土,但他們絲毫不考慮南宋的實際情況。

當時南宋偏安一隅,實力根本無法與金朝相提並論,岳飛數次北伐使得南宋的軍費開支越來越大,不得已向百姓們徵收了高額的賦稅,這使得南宋境內民怨四起,甚至爆發了農民起義,若是戰爭繼續,南宋境內的農民起義定會一發不可收拾,屆時恐怕岳飛等人沒能收回故土,南宋政權就沒有了。

歷史上的趙構是個怎樣的皇帝?他改良兵器的天賦如何?

所以趙構不得已只能“以戰求和”,希望能夠維持暫時的和平,但岳飛、韓世忠等將領不理解趙構的良苦用心與為難之處,只是一味要人要錢,這使得他們與趙構之間的隔閡越來越大,最終被秦檜等奸臣趁虛而入!

當然,無論如何趙構殺害岳飛是不爭的事實,只是這背後的原因很複雜,我們不能武斷的將趙構定性為昏庸無能的君主

實際上趙構非但不無能,反而文武雙全

據《宋史》所載:趙構精於書法,善真、行、草書,筆法灑脫婉麗,自然流暢,頗得晉人神韻。當然,宋朝重文輕武,幾乎每個皇帝都是大才子,趙構文采飛揚也在世人意料之中,不過鮮有人知的是,趙構不僅擅文還擅武,他臂力過人,箭法超群,而且擅長改良武器,稱得上“武器大師”!

歷史上的趙構是個怎樣的皇帝?他改良兵器的天賦如何?

武藝高強與改良武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岳飛武藝超群,擅長領兵作戰,但在改良兵器方面遠遠比不上趙構,岳家軍初建時,兵器簡陋,趙構便親自“操刀”,為岳家軍設計了一種長槍,岳飛試用後大為歎服,馬上裝備全軍,後來岳家軍能夠打出偌大威名,令金人發出“撼山易,憾岳家軍難”的感慨,絕對有趙構一份功勞!

除此之外,趙構還操刀改良了宋朝的神臂弓,神臂弓是宋朝軍隊的拿手武器,曾令金人吃盡了苦頭,但趙構認為此弓還有改進的空間,經過一番努力,趙構成功的改良了神臂弓,改進後的弓對臂力的要求降低,威力反而變大,成了宋軍應對敵人的第一大殺器!

小結:

按照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評價歷史人物要採取歷史分析法,將人物放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中進行全方位的分析,這樣才能得出比較客觀的結論,若是捕風捉影,將眼光侷限在某一方面,得出的結論必然是片面的,不客觀的,就像宋高宗趙構,我們如果對其深入瞭解的話,就會發現他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不堪!

歷史上的趙構是個怎樣的皇帝?他改良兵器的天賦如何?

一定要謹記,“兼聽則明,偏信則闇”,評價歷史人物如此,為人處世更要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