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網評:乘風破浪,答好中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加試題”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國家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若干重大問題》一文中指出,“當前,我國疫情防控形勢已經越過拐點,但疫情全球大流行仍處在上升期,外部形勢非常嚴峻,我們要切實做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工作,決不能讓疫情捲土重來。同時,我們要舉一反三,進行更有長遠性的思考,完善戰略佈局,做到化危為機,實現高質量發展”。習近平總書記這一重要論述,為抓好統籌疫情防控常態化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為國家中長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指明瞭行動方向。

大事難事看擔當,逆境順境看襟懷。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疫情同樣是百年不遇,兩個“大考題”疊加,給國家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加試題”。如何於變局中開新局、於危機中育先機,開頂風船、迎難而上、知重負重、乘風破浪,推動中國經濟社會持續穩實現高質量發展,考驗中國智慧、中國力量、中國方案和中國擔當。尤其,疫情影響加重了經濟全球化“逆風”,造成我國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出現重大變化,更是對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砥礪進取、勇於攻堅、堅韌定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帶來了機遇和挑戰。

把握戰略基點。消費、投資、生產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架馬車,其中消費是推動經濟增長最關鍵的動力。我國有14億人口,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經突破1萬美元,是全球最大最有潛力的消費市場。尤其隨著居民消費優化升級,市場經濟增長點呈現多元化、層次化的特徵和空間,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把握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形成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依託國內市場實現良性循環的系統集成。同時,明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戰略方向,促進總供給和總需求在更高水平上實現動態平衡。堅持擴大內需、擴大開放並舉,立足於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促進,必定能催生經濟社會發展新格局新動力。

瞄準動力引擎。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第一動力。從產業革命到經濟社會升級,再到社會分工精細,又到網絡科技智能飛速推進,無不是科技創造、技術創新再發揮牽引作用。疫情防控常態化,既是對我國科學技術的一次檢視,更是對我國科技創新能力的一次昇華。統籌疫情防控常態化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必然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走出一條符合我國國情的科技研發道路。從“無接觸”經濟、再到數字經濟、又到新基建工程等等,新興業態在疫情防控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正是科技創新的成果成效,推動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更離不開科技為乘風破浪領航。

激活戰鬥堡壘。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黨的領導在經濟社會發展各項事業中處於決定性因素,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根本政治優勢,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鏗鏘邁步的最強大主心骨。統籌疫情防控常態化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更需發揮各級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加強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社會組織力和群眾號召力,切實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凝心聚智。(金羊網 文/段官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