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始皇的暴政之下,民不聊生,百姓過著水深火熱的生活,但秦國強大,秦始皇才能和見識過人,不得以在這水深火熱中生活,但人人都心有不甘,秦始皇死後,趙高賜死扶蘇,擁立胡亥,暴政越加嚴重,此時天下共憤,人民已經活不下去了,越來越多的起義,他們試圖推翻秦國。那麼多起義,眾多謀士為何不獨樹旗幟,自立為王呢?有才能,有智慧,不用寄人籬下豈不是更好嗎?
雖說這樣的想法確實不錯,但是做皇帝也是需要不一般的能力。不然很快就會死掉,相比之下謀士更好。為何這麼說呢?
謀士能謀,未必能斷。
皇帝要做出決斷必須要快、準、狠,相信很多人都不喜歡做決定吧,但一個皇帝最起碼有一個決斷能力,必須快、準、狠。相比於皇帝,謀士最大的特點就是分析該做什麼,給出自己的建議,瞭解天下大事,進行分析,根據時事選擇合理的方案,但這些方案說完就不管了,一個皇帝如此多的謀士,一人幾條方案,皇帝就要選擇最佳的方案,並且戰場稍縱即逝,做出決策看似簡單實則很難,輕則敵人跑了,重則自己的國家滅亡。
做謀士風險小
做謀士,投靠明主,明主選擇自己的建議,他成功了,明主做了皇帝,那麼我這個謀士會做什麼,必定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那時候權利、金錢這都是糞土而已。但是如果失敗了呢?自己可以換個明主繼續輔佐,而那個主人不成功便成仁。下場會是啥樣的可想而知。
單幹需要本錢和名利
做皇帝當然好,想做啥便做啥,誰也管不了。想起來真的開心,那麼謀士為何不自己做皇帝。首先自己想獨樹一幟必須要有本錢和名利,本錢是用來招兵買馬的,而名利則是需要融資和收復心腹的,例如劉邦,啥都沒有,為何能做皇帝呢?
他首先的老婆呂錐,呂錐的父親呂文,字叔平,秦朝單父縣城東30裡呂姑村人,世稱“呂公”,單父富豪。他是秦朝丞相呂不韋的侄重孫,錢財多的數不勝數。錢有了,那麼名呢?
劉邦雖然沒有什麼名氣,地痞流氓,但是他受到了呂公的賞識,事後蕭何也盡歸他手,有了蕭何,更是有了呂后這個不平凡的女人。因此錢利都有了他才能稱王。
謀士能力不足,也許根本不想做皇帝
許多謀士,連當統帥的能力都沒有,更何況做皇帝,做皇帝壓力更大。需要決斷能力更強,許多豪傑之所以能夠得天下,是因為他們本來就是千萬裡挑一的天才。
對於謀士們來說,他們最高的目標,不過是做一代名相或者一代名將,再高的追求就沒有了。知識分子愛惜羽毛,才不會冒險揹負千古罵名。以曹操論之,所謂他的確做過一些篡逆之事,但他一開始不過想做個漢朝的徵西將軍而已。而且直到最後,曹操也沒稱帝。恐怕除了現實因素外,曹操的確不想背上篡位者的壞名聲。
總之,謀士之所以很少選擇單幹當皇帝,一方面是因為才能欠缺,一方面是因為他們沒有非分之想,而最後一方面卻是因為歷史進程的阻撓。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僅為作者的看法,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