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喜歡經常掏耳朵,有什麼危害呢?這些要小心……

挖鼻孔、摳肚臍、掏耳朵,堪稱人生三大樂(惡)趣。尤其是從中弄出一大坨不明汙垢時,那成就感真是槓槓的。不過,你以為你這是愛乾淨的表現?其實…..並不是!這樣更會損害健康!

有些人喜歡經常掏耳朵,有什麼危害呢?

有些人喜歡經常掏耳朵,有什麼危害呢?這些要小心……

資料圖 胡鐵湘攝於2014年8月8日

01、耳屎是怎麼來的?

耳屎在醫學上有一個文藝的稱呼——耵聹,是外耳道皮膚耵聹腺分泌出來的一種正常分泌物與灰塵、皮屑混合而形成的。

分為乾性與油性兩種:一類乾性耵聹,一類溼性耵聹。大部分人的耳屎是乾性的,呈片狀存在於外耳道內。有些人的耳朵油脂分泌特別旺盛,耳屎油油的,俗稱“油耳”。無論是乾性還是油性耳屎,都屬於正常現象。

02、耳屎一無是處?

很多人因為耳屎帶有一個“屎”字,就將其與大便等同起來:

① 沒有任何作用

② 掏得越乾淨越好於是,總是認為掏掏更健康。其實才不是!對於耳朵來說,耳屎其實是耳朵的保護傘,只是你看不到而已。耳屎的3大作用:

1:抵抗細菌、病毒

耳屎富含油脂,在耳道皮膚表面形成一層酸性膜,賦予外耳道抵抗細菌、病毒侵害的作用。

2:阻擋異物入侵耳內

耳屎所含的油脂能滋潤外耳道皮膚上的細毛,這些茸茸的細毛和富有黏性的耳屎,能阻擋由外界吹進來的塵埃顆粒,擋住昆蟲進入外耳道。

3:保護鼓膜

耳屎使外耳道空腔稍稍變窄,對傳入的聲波能起到過濾和緩衝的作用,使鼓膜不致被強聲所震傷。此外,富含油脂的耵聹還能保證耳道深處的鼓膜不致變幹。

那麼問題來了:耳屎好處那麼多,但是有時候耳朵癢,感覺耳屎很多,所以要不要掏呢?

03、平常該不該掏耳屎?

不管你是乾性還是溼性耳屎,除非有不適症狀,否則不需要處理。

耳道本來就有天然的自淨功能,大部分人的耳屎能夠自行排出。比如在我們說話、吃飯、打呵欠時,耳屎會隨著下頜運動,藉助皮膚上汗毛的推動作用,悄悄地從耳道里溜出來。

其次,頻繁掏耳朵壞處多。比如:

劃傷外耳道皮膚,引發感染。

外耳道受刺激,引起病毒感染,發生外耳道乳頭狀瘤。雖說一般情況下,這種腫瘤都屬於良性,但是其實也有2%的惡變率。

頻繁掏耳朵,會加快“耳朵死皮”脫落,會讓耳屎越掏越多,耳朵越掏越癢。

不小心捅破耳膜,導致聽力下降,甚至是喪失聽力。

所以,別手賤,不要有事兒沒事就去掏耳朵。但是,若平時耳朵癢了、耳屎多了,那掏掏倒也無妨。不過要注意以下5點:

① 不要頻繁挖耳,一週最多一次。

② 掏的時候不要太深入,儘量做到不用指甲、鐵籤等尖銳物掏耳。

③ 如果影響聽力,不要強行取出。可到醫院由醫生清理。

④ 已有外耳道炎症者,或取出困難者,最好到醫院請醫生幫忙解決問題,以免造成耳道損傷。

⑤ 可以用清洗代替掏,洗澡的時候在蓮蓬頭下清洗耳道就夠了,同時注意控制水溫和水流速度。

此外,在這裡要提醒各位家長們,不要隨便給小孩子掏耳朵。小孩子外耳道的皮膚嬌嫩,不易操作,用棉籤或牙籤去掏易致外耳道的皮膚受損引起炎症。更有甚者可損傷鼓膜,使聽力下降。

如果想清潔耳朵,可以用溼毛巾簡單地給孩子擦擦外耳就可以了。

為了保護耳朵,大家還是減少掏耳朵這個習慣吧!

延伸閱讀:

頑固分泌物建議就醫取出

如何正確清理耵聹呢?準確地說,其實沒有必要清理耵聹,可以等它自行排出。

當然,我們也可能遇到無法自行排出的耵聹,比如,位置較深或者比較堅硬。

此時,最好的辦法是到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就診,醫生會用專業辦法將栓塞的叮嚀取出。對於耵聹栓塞,一般用3%至5%碳酸氫鈉滴耳液滴入外耳道,每日5-6次,3-4天后由醫生在耳內鏡下將耵聹沖洗乾淨即可。

另外,醫生建議大家在游泳、洗澡時儘量避免耳朵進水,若不慎進水,可將頭偏向進水的一側耳朵後適當跳幾下,幫助水流出。切忌不要粗魯地用手掌密閉外耳道口,再借著壓力向外拉,這樣可能導致鼓膜損傷。游泳時戴上耳塞也是保護耳朵的一種好方法。

來源:北晚新視覺網綜合 光明網 健康明白人

流程編輯:TF02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