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長春4月24日電題:農民老付“搬”出來的幸福生活
新華社記者徐子恆
“我也住上大樓房了,再也不用劈柴燒炕,現在日子越過越好。”吉林省通榆縣邊昭鎮腰圍子村村民付學良說,幾十年來,自己一直住在土坯房中,易地扶貧搬遷讓他有了新家,也讓心情大變樣。
吉林省通榆縣邊昭鎮土地貧瘠、鹽鹼化嚴重,尤其是鐵西、腰圍子、五井子3個村,“鹽鹼地澇窪塘,光出鹼沙不打糧”曾是掛在當地百姓嘴邊的一句話,老百姓想改變生產、生活條件的意願極為強烈。
“全村原有貧困戶182戶,2019年末全部脫貧,多虧實施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如今村民們過得樂,還在小區裡結交了新朋友。”腰圍子村黨支部書記付慶江說。
付慶江口中的“易地扶貧搬遷項目”是通榆縣在2017年實施的20個集中安置點中投資額度最高、佔地面積最大的項目,總建築面積9.6萬平方米,位於鎮政府所在地,覆蓋邊昭鎮鐵西、腰圍子、五井子3個村,共20個屯、24個社,涉及常住人口1287戶3622人。付學良在2017年末搬到新家後,多年的生活習慣也隨之改變。
“以前在農村住的是平房,每天都得劈木頭燒火做飯。2017年12月末搬進新房,現在條件好了,冬天取暖有暖氣,做飯也有天然氣,再也不用挨著凍在灶臺前添柴生火。”付學良說。
以前在平房拿著蒼蠅拍打蒼蠅,現在拿著噴壺澆花;以前一到下雨就生怕屋頂漏水,現在在樓下拿著小廣播聽評書;以前鍛鍊身體只能靠幹活劈柴,現在在小區健身器材區可放鬆肌肉,也可坐在象棋臺前與鄰居來上一局,搬家後付學良生活來了個大變樣。
“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實施後,鎮裡建設了寬敞明亮、環境優美、設施完備的村部,配齊村級衛生室和文化娛樂廣場,家家戶戶接入天然氣。新村部的牆面上掛著村民新舊房屋對比圖,照片裡的付學良和老伴兒圍著餐桌,桌上的菜盤種類也多了起來。
鐵西、腰圍子、五井子3個村村民住上樓房後,他們通過土地確權和產權制度改革,冊外地歸村集體統一發包管理,80%收益用於村民分紅,村民們既“住得好”又“住得穩”。“3個村共有耕地面積4500公頃,由村幹部和種養大戶成立18個合作社,共流轉土地1500公頃,戶均每人收益2000元,鎮區內各大龍頭企業還優先讓有勞動能力的易地搬遷群眾務工,解決土地流轉後就近就地務工問題,實現村民‘有活幹、掙錢多、離家近’的心願。”付慶江說。
“我今年83歲了,晚飯後扭一會兒秧歌是我最快樂的時光。”傍晚的陽光灑進小區,付學良在秧歌隊裡甩著秧歌扇,踩著鼓點格外開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