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轉娥眉馬前死,從楊貴妃看安史之亂

盛唐氣象在各大詩人的筆下已經寫的燦爛如星光,相傳李白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人人衣食無憂,一派盛世氣象,而楊貴妃一直被視為大唐的氣象。

也有人說,她導致了安史之亂,從此盛唐不再,美人也成枯骨。

安史之亂中的唐玄宗並不是昏君,也曾勵精圖治,開創開元盛世,唐朝在他手中空前強盛,各國來朝,卻在全盛之時急轉直下,狼狽而逃,愛的人也保不住,親手贈予一段白綾。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貴妃的待遇,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宛轉娥眉馬前死,從楊貴妃看安史之亂

馬嵬鎮楊貴妃墓


楊貴妃,四大美人之一,有著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之姿,李白寫她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白居易寫她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雖然其中有詩人的誇張,但是後宮佳麗三千人卻集寵愛在一身,君王獨寵為真。

相傳宮裡為楊貴妃做衣服的人就有七百人,楊貴妃和姐妹幾人每年脂粉錢就上百萬。

玄宗對後宮人說:“朕得楊貴妃,如得至寶也”(《古今宮闈秘記》卷三)。

也許是楊玉環太過貌美迷惑了唐玄宗,也許是唐玄宗想要放縱一番。

他給了她極致的寵愛,金銀財寶,權勢地位,家人也得到極高的照顧,其遠房兄弟楊釗被賜名國忠,把持朝政數年。

原本唐朝因為土地兼併的問題,在這時很多百姓流離失所,最高統治集團又如此腐化,外戚把持朝政,楊國忠爭權奪利,排除異己,打壓賢能,他與安祿山的矛盾,更是安史之亂的導火索。

安史之亂爆發,烽火連三月

755年,安祿山叛變,一直到763年,才平定了叛亂。

杜甫的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就是描寫的這個時候,李白在盛唐,杜甫卻看得是盛唐凋敝,戰火覆蓋大唐。

《資治通鑑》:“(安史之亂爆發之後)由是禍亂繼起,兵革不息,民墜塗炭,無所控訴,凡二百餘年。”

《舊唐書·安祿山傳》載:“十一月,反於范陽……以高尚、嚴莊為謀主,孫孝哲、高邈、何千年為腹心。”

當時唐朝設立節度使,權利非常大,既有兵權,又有經濟政治權利,如同漢朝的藩鎮諸侯一般,安祿山當時一人身兼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節度使,三地相連,兵甲強盛,擁兵20萬,早就有了反叛之心,再加上與中央朝廷楊國忠集團的矛盾,他反了。

這也是造成安史之亂的一個原因,是大唐衰落的一個重要因素,也就是說,就算沒有楊貴妃,之後統治集團與節度使之間但凡有一點矛盾,也會引發戰亂。

宛轉娥眉馬前死,從楊貴妃看安史之亂

馬嵬坡兵變,花鈿委地無人收

唐家國破君不守,獨載蛾眉棄城走,唐玄宗帶著一干兄弟老婆兒子跑路了,在路上沒吃的,沒喝的,往日的逍遙快活,酒池肉林都沒有了,吃的沒有,喝的沒有,這日子怎麼過。

想起這一切都是因為美色誤國,奸臣當道,將士此時此刻的怨恨都放在了兩個人身上,楊國忠,楊玉環。

龍武大將軍陳玄禮聯合太子李亨設局說楊國忠與胡人謀反,就地伏誅之後,圍了驛站,逼迫唐玄宗下令處死楊貴妃。

最終,楊貴妃被高力士用繩子勒死了,香消玉殞,面對江山,他只能選擇拋棄楊玉環,昨夜還在依偎甜言蜜語,笑七夕牽牛,今日卻陰陽兩隔。

有人說楊貴妃逃到了日本,按當時的情況,不會輕易被矇混過關,在那個情況也不可能找一個和楊貴妃相似的人,至於妖貓傳中的假死,在歷史中尚未見到類似的記載。

宛轉娥眉馬前死,從楊貴妃看安史之亂

華清池遺址博物館

根源

安史之亂八年才平息了下來,當年即便是大唐盛世,人口也才增長到一場戰爭人口減半,經濟凋零,盛唐氣象不再,大唐從繁榮走向衰敗,從開放包容走向傳統內斂,諸侯割據,不再聽從中央的管理。在嘆息中,大唐最終還是沒有堅持住轟然一聲倒塌,幾百年基業,毀於一旦。

能怪的了誰,怪楊玉環不該生得花容月貌,

還是怪玄宗太過寵愛楊玉環,從此不理朝政。

在其位,謀其政,更不要說是君王,玄宗並不是扶不上牆的阿斗,他能夠開闢守衛疆域,也能迅速穩定太平公主等政治陰謀,開創一個鼎盛的開元盛世,卻不能守之後悔也來不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