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脫離世俗的修行,是一場沒有靈魂的參悟

王陽明:脫離世俗的修行,是一場沒有靈魂的參悟

01:

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禪悟並不是大師的專屬,而是每一個平民的樂土。

正如王陽明所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聖賢,這個聖賢就是對於天地之道的感悟,是自己內心的釋懷。”

在這個世間,有偉大的詩人,有偉大的作家,更有偉大的禪宗大師,他們的詩意和禪機常令人仰慕,其實最大的禪機,未必是因偉大而生,反而是因渺小和平淡而起。

在每一個平常的日子裡,平常的事物中都能感受事物之間的美好,這樣的一種禪悟之心才是最高尚的境界和狀態。

禪悟的境界就是能夠在平常瑣碎中感悟禪機,而不一定非要靠詩和遠方來給自己的內心增添清靜。

《菜根譚》之中有這樣一句話:一字不識,而有詩意者,得詩家真趣;一偈不參,而有禪味者,悟禪教玄機。

一個字都不識,卻充滿詩意的人,才是體會到詩的真正趣味;一句偈語都不參悟卻富有禪機的人,可以說已經領悟了禪機的奧秘。

王陽明:脫離世俗的修行,是一場沒有靈魂的參悟

真正的禪,並不需要多麼高深的方式去悟,將心放在瑣碎平常中,在事物之間感受美好,即便處在苟且之間,在一花,一草,一木之中,也能看到其中的生機,這便是禪機。

比那些一味去尋找詩與遠方,才能給自己內心帶來平靜的人,境界要高的許多。

正如《道德經》中所說:“和其光,同其塵”,這是道在萬物之間的狀態,而我們的人生不也是如此嗎?將自己混同於世俗之間,才能真正的感受到禪機奧妙。

生活本身就是柴米油鹽,你又何必妄自去貪圖那些琴棋書畫呢,琴棋書畫雖好,但終究只是生活調情之物,柴米油鹽才是人生最終的歸宿,如果自己的心需要琴棋書畫才能給予寧靜,這樣的心終究抵抗不了柴米油鹽,身處於世俗之中,只會感覺到無數個禁錮和煩惱。

王陽明:脫離世俗的修行,是一場沒有靈魂的參悟

有一個國王帶一幫人出宮遊玩,他走在路上,很遠就看到一個老人走過來,他就吩咐自己的手下停在旁邊給老人讓路。

當老人走過他的馬車旁時,這個國王就問老人說:“老人家,您今年高壽呀?”

這個老人說:“我今年只有4歲。”

這個國王就特別詫異,說:“看上去您都已經老態龍鍾了,為什麼說今年只有四歲呢?”

老人解釋說:“我今年其實已經快70歲了,但是我在以往的60多年生活中,整天計較著痛苦,糾結著人與人之間的問題,每天處心積慮的活著,而在我65歲的那一年,在一個禪師的點化下才突然明白,那樣的生活是多麼的錯誤,而在這4年時間,我完全換了一種心態,不再糾結以前痛苦的事情,而是在平常生活中感受人生美好,我不再追求完美,而是享受當下人生的所有,所以我覺得這4年才是真正的活著,所以我覺得我只有4歲。”

很多人活著並不知道為什麼活著,他們活著時只是過分貪圖那些得不到的繁華,但是殊不知,人生真正的幸福並不在繁華中,追求繁華並沒有錯,但是被繁華牽制了內心,連平時瑣碎的生活美好都感受不到,這才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王陽明:脫離世俗的修行,是一場沒有靈魂的參悟

02:

所以,一個人的境界就是能夠在一花一樹之間,感受人間的美好。

一位修道者準備離開自己所住的村莊,深入山中修行,走之前他只帶了一件衣服。

有一天,他發現需要用另外一套衣服去換,就下山向村民討了一塊布,做了一個新的衣服。村民知道他是虔誠修道者之後,都非常尊敬他,毫不吝嗇的送給他一件衣服。

當他回到山中繼續修行時,又發現自己的房屋中有老鼠,常在自己專心打坐的是撕咬衣服,使他安不下心,於是他向村民要了一隻貓。

有了貓之後,又發現沒有東西給貓吃,總不能讓貓像自己一樣只吃野菜吧,於是又向村民要了一頭乳牛,這樣就可以維持貓的生活。

過了一段時間,他發現自己每天打坐,沒有時間去放牛,於是他又下山找了一個流浪漢來照顧這頭牛。

過了幾個月,流浪漢說山上太無聊,這個時候流浪漢又下山討了一個老婆,後來他開始生兒育女,他老婆又飼養了很多家畜用於維持生活。

幾年之後,這個修行者才發現,他的曾經隱居的茅屋,已經被一片熱鬧的村莊包圍了。

王陽明:脫離世俗的修行,是一場沒有靈魂的參悟

這是一個虛構的故事,但是卻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人只要活著,不可能脫離人群,不可能脫離世俗。

一個人真正的修行,正是身處於世俗之中,如果脫離了世俗,即便是修行,也是一場沒有靈魂的參悟。

而真正的修行就是潛藏在世俗瑣碎之中,正如王陽明曾經說的一句話:薄書訟獄之間,無非實學,若離了事物為學,卻是著空。

這是王陽明對他的一個當官的學生所說的一句話,意思是說:“你處理工作和審理案件,都是實實在在的修行,如果拋開具體的事物去做學問,反而會本末倒置,不著邊際。

王陽明:脫離世俗的修行,是一場沒有靈魂的參悟

文|國學書舍


本文由國學書舍原創,看了這一篇章的智慧,您有什麼不一樣的感悟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