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温回味:从《惊雷》中我们所听到的。

回忆不久之前的几个热点关键词:

1、杨坤diss《惊雷》

2、《惊雷》原创六道回应杨坤diss。

3、杨坤直播谈论当下音乐圈。

余温回味:从《惊雷》中我们所听到的。


具体热点发酵过程在这不多做讨论,下面来谈一下对此事件之下我个人的一些想法。

杨坤在直播间说了这么一句话:“就不是一首歌。”其实先不管杨坤直播时对惊雷说的一些话是否是有些偏激,但是如果从音乐的角度来分析,个人认为《惊雷》在音乐的角度上来看,并不属于歌曲的范围。你可以说这是一个作品,但是我认为严谨意义上并不能说这是一个音乐作品。

因为在学术上对音乐的定义是: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和文化活动,其媒介是按时组织的声音,一般音乐的定义包括共同元件,例如音调、节奏、动态、声波的品质及纹理等等。

一首音乐作品,无论是声乐作品还是器乐作品,都必然是由声、音、乐、调、律、段、曲所相互结合从而构成。(概念模糊的自行百度或知乎。)

在此看来,无论是《惊雷》也好还是其他的一些喊麦作品也好,又例如《一人饮酒醉》《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其他的喊麦作品也好,在音乐领域的学术概论表明,并不适用于“音乐作品”这个名词。

如果非要鸡蛋里面挑骨头。或许喊麦这种艺术形式和音乐艺术能唯一相对吻合的便是节奏又或者是伴奏,除此之外,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因此我认为,喊麦只能代表另外一种艺术形式,艺术是一个宏观且包罗万象的整体,音乐属于艺术,美术属于艺术,影视属于艺术,语言属于艺术,那喊麦也是属于艺术。


余温回味:从《惊雷》中我们所听到的。


有人在的地方就有江湖,而有体系且有圈层的形式、行为也称之为艺术。在这里我还想说一句,艺术具有包容性,艺术中所含括的各种形式也都有其包容性,我未涉足于喊麦圈,不知贵圈是否有过茶余饭后当作闲话去谈论的一条“鄙视链”但是音乐圈中是有的,有人说:音乐圈中,玩古典的瞧不起玩爵士的,玩摇滚的瞧不起玩流行的。虽然是茶余饭后的闲话,但是这个现象在音乐圈中还是存在的,并非空穴来风。客观评价,这在音乐圈中的的确确是一种病态的思想方式,说到底在艺术中任何领域都有其真正能够巍然屹立的素养,对音乐的包容性就是体现在音乐素养之内,但是喊麦,属于艺术,而不属于音乐,宏观角度来看,艺术之中的包容性固然存在,但从宏观角度来看,音乐之中对其包容性,很难!

如果非有这样心系艺术且胸有宏图大志,时刻不忘统一两字的双标杠精来拿这篇文章质问我,你可以把喊麦作品的伴奏还有你要使用的声卡全都去掉,你read一下到底是不是song?

此事可能乍一看,两个人只是角度和立场不同,但其实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能给人一审美的愉悦和情操的陶冶,不仅有高低之分,更有经典和庸俗之分,我相信音乐圈外的大多数人都会在下意识中把喊麦归为音乐之内,杨坤或许言辞有些偏激,但的确还是站在音乐的角度以及对后代艺术审美以及素养上对担心,在这里我仅仅表达观点而不站队。

接下来谈谈关于这个一开口就能天地沦陷气吞山河的惊雷,原唱MC六道发声时说了一句话:给人快乐的音乐,就是好音乐。在这里,我想更正一下他的认知,结合我以上所谈,我觉得这句话应该是:给人快乐的艺术,是有意义的艺术。我不否认这种艺术行为,暂且不谈作品内涵也不谈作品质量,能被大众所接受且在这一时期流行,固然有存在的意义,但是我仍然坚持我的观点,这并不是音乐。


余温回味:从《惊雷》中我们所听到的。


最后浅谈一下当今艺术文化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及建议:

当下,一些没有精神内核、没有价值意义的东西,也是铺天盖地的从四面八方向我们涌来,例如一味用咆哮呐喊去宣泄情感、发泄情绪,没有正向输出的,只能称之为东西,而并非作品。其实一些小众的艺术文化,走进主流的视线后,就必然暴露诸多的缺点,因为体系并不完善,也是可以理解。但是只要有市场空间就能生存繁衍,而需要做的就是提高价值与内涵,如果把just fuck换作为fighting spirit必然是一个良币反过来驱逐劣币的趋势,高度有了,你我都好,社会更好,沉淀固然重要!

我身为一个音乐人,固然尊重音乐,也尊重艺术,在这个时段,客观来讲,本人道业尚浅,影响力暂无,但是我所表达的仅仅代表我现阶段的认知加以解读,如有想法及补充,真挚欢迎各贵圈前辈台甫与后学交流,晚辈不亦乐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