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患小耳畸形後,要做哪些聽力檢查?

“莊醫生,我家孩子的耳朵長成這樣,聽力會受影響嗎?”、“莊醫生,我家孩子是花生耳,這是CT報告,您能看看這個怎麼治嗎?”、“莊醫生,我家孩子這個耳朵開耳道了能有聽力嗎?”在門診多年,我遇到過太多太多這樣的家長,他們不遠千里、滿心希冀的來為孩子求醫。

新生兒患小耳畸形後,要做哪些聽力檢查?

首先,我們要明確的內容:

一.小耳孩子(無耳道)不做聽力篩查。聽力篩查需要正常的耳道結構。如果有耳廓、有耳道,但是聽力篩查沒有過,應該怎麼辦?放心,下面會講到。

二.如果沒有併發症(紅腫疼痛,流水流膿),小耳孩子在不能明確手術指症時,不進行影像學(CT,核磁)的檢查。

三.小耳孩子進行的影像學檢查,一般是顳骨薄層CT(冠狀位與矢狀位)。如果當地條件達不到,就來同仁做檢查。(CT有輻射,沒有特殊原因,短時間內不建議重複進行檢查)。

四.開耳道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改善聽力,主要根據耳部尤其是中耳的發育情況,不是“想開就能開”。結合聽力情況和影像學檢查,綜合評估是否可以“開耳道”。

下面,我們詳細講一講,新生兒聽力篩查以及小耳相關檢查。

剛出生的寶寶如何進行聽力篩查?

(1)行為測聽法:常為嬰幼兒聽性反射、聲場測聽法、(視覺強化測聽、遊戲測聽、音響玩具測聽)音叉檢查、純音測聽、言語測聽、閾上功能檢查

(2)客觀測聽:新生兒搖籃床測聽、聽覺腦幹誘發電位、40Hz聽覺相關電位測試、耳聲發射測試、多頻穩態誘發電位測試、耳蝸電圖、中潛伏期反應、顱頂慢電位、聲阻抗測聽。

新生兒患小耳畸形後,要做哪些聽力檢查?

新生兒寶寶聽力篩查的時間

新生兒在出生48小時以後、在出院以前,接受初次聽力篩查。初次聽力篩查“未通過”者,在新生兒42天、3個月和6個月時,分別有一次“復篩”。只要按照順序進行“復篩”,其中一次通過,就基本確定聽力沒問題,就不需要再次複查。而盯聹(耳屎)、羊水等因素可能會影響聽力篩查的結果。

如果說三次“復篩”均沒有通過,家長朋友們就需要帶著孩子到醫院進行聽力檢查,診斷新生兒的聽力損失程度,查找原因。如需必要,儘早植入人工耳蝸。早干預,早治療。

新生兒患小耳畸形後,要做哪些聽力檢查?

那小耳朵的孩子應該做哪些檢查呢?

在這裡提到的聽力檢查,一般是聽性腦幹反應(ABR)。ABR是客觀聽力測試方法的一種,不但能反應聽力損失,而且可以反映聽力受損程度。但是操作相對繁瑣,每例測試時間需40分鐘。小耳的ABR檢查要分別進行骨導和氣導的檢查。這樣可以判斷小耳孩子內耳功能。

因此,小耳孩子在出生後六個月後,首先進行ABR檢查就足以。X線檢查:X線片可明確椎體畸形類型,應包括全脊柱正側位片,以便初步估計術中可能矯正的角度。MRI檢查:有條件者需做MRI檢查,可以排除脊髓縱裂或栓系綜合徵。

對於有神經症狀者,還必須行脊髓造影,以便進一步確診。

新生兒患小耳畸形後,要做哪些聽力檢查?

寶寶剛出生,就給孩子做了CT,看看有沒有耳道。這種做法是最要不得的。

第一,那麼小,孩子耳朵都沒有發育好,拍了CT也看不清裡面的發育情況。

第二,CT等影像學檢查,基本都是有輻射的,是有害的;如果不能為手術提供依據,就是白做。

第三,CT是為手術提供依據,小耳孩子是在成長髮育的階段,如果CT膠片保存半年以上,那就需要重拍。所以,醫生沒有說拍CT,家長不需要主動要求拍CT。

新生兒患小耳畸形後,要做哪些聽力檢查?

有很多寶寶剛出生尚未滿月的父母在我的患者群裡問我,要做哪些檢查,要做什麼什麼準備,希望這篇文章能為那些父母解一解疑惑,小耳畸形這種病症也是急不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