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白山概述

  聞名遐邇的長白山,位於吉林省東南部,為歐亞大陸東端的最高山系。長白山以其獨有的原始狀態、科學品位和歷史價值屹立於世界名山之林。其核心部分的長白山自然保護區已於1980年1月10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國際“人與生物圈保護網”,被確定為世界自然保留地。

長白山概述

  長白山,春秋戰國時期稱“不鹹山”;北朝時稱“徙太山”;隋唐時稱“白山”、“太白山”;遼金時,用漢語定名為“長白山”,並延續至今。歷史上對長白山的不同稱謂,反映了中華民族的祖先對長白山的認識,也反映了國家對長白山的領屬關係。“長白山”這個名字至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了。1983年8月13日,鄧小平同志登上長白山之巔,揮筆書寫了“長白山”和“天池”名,並載入《長白山志》一書之中。

  長白山有狹義和廣義兩種不同的概念。狹義的長白山,指長白山脈的主峰,即海拔1800米以上的巨型火山錐體;另一種理解,是指長白山火山區,包括長白山火山錐體及廣闊的長白山熔岩臺地,其範圍北至吉林省安圖縣的松江鎮,西至吉林省撫松縣,南部和東部至中朝邊境,並與朝鮮境內的山地連成一體。廣義的長白山,指長白山脈,或稱長白山地,是中國東北東部山地的總稱,其範圍北至黑龍江省三江平原的南緣,西至松遼平原的東緣,南至遼東半島南端,東至中俄邊境,東部和南部至中朝邊境,有的山體與俄羅斯和朝鮮境內的山地連成一體。

  長白山區地質演化、生態變遷的歷史悠久。

長白山地臺基底是距今32億至16.5億年由太平洋板塊向歐亞板塊俯衝而形成的。由於多種內外動力地質作用,長白山形成了由火山地貌、冰蝕地貌塑造的門類齊全的地貌類型,有著獨特而奇異的魅力。又由於長白山海拔高、地勢險峻,形成了絢麗多姿的垂直景觀帶。從山麓到山頂,在幾十公里的水平距離內,隨著海拔的增高,層次分明地呈現出從北溫帶到北極圈幾千公里的自然景色,“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地球北半球的名山中極為罕見的現象。由長白山這類結構群組成的火山錐體、山麓傾斜高原和熔岩臺地三大地貌種類及由闊葉林帶、針闊混交林帶、針葉林帶、嶽樺林帶、高山苔原帶5個植物垂直分佈帶組成的自然面貌,為世界其它名山所不能替代。

長白山概述

  長白山是中國最大的層狀巨型複式火山,也是具有潛在噴發危險的火山。按中國火山學會會長劉若新的最新劃分法,長白山天池火山6000年以來有過4次大噴發。其中公元1199~1200年的噴發是地球上有史以來較大火山噴發之一。火山錐體頂部崩破塌陷,溫度降低後熔岩漿逐漸冷凝並形成火山通道,蓄水成湖,形成中國乃至世界最大、最深的火山口湖——長白山天池,連同中國一側眾多的小火山錐,使長白山區成為中國火山口湖分佈最集中、最多的地區。長白山獨特的火山地質地貌及其特殊的地理環境,對人類研究火山活動機制、爆發原理、岩漿演變及災害預防具有極大的科學價值。

長白山概述

小天池

  長白山是世界上森林景觀保存得最完整、生長最良好的原始溫帶森林生態系統。長白山獨特的地勢、地貌、氣候、土壤、植被等綜合用素,使其成為歐亞大陸北半部生物分佈的縮影和世界著名的物種基因庫。尤為重要的是,長白山是東北亞地區惟一有高山苔原帶分佈的山地,有珍稀的高山苔原植物330多種,是一座研究高山苔原植物失而不可復得的寶庫和尚存的珍稀或瀕危動植物物種的棲息地。長白山區森林、植被、野生動植物和原始自然本底,是大自然億萬年進化的產物,孕育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和獨特性,共同構築了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在維護和優化生態環境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生態司顧問普爾教授說:“像長白山這樣保存完好的森林生態系統,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她不僅是中國人民的寶貴財富,也是世界人民的寶貴財富。”

長白山概述

  長白山火山、冰蝕地貌和垂直的生態帶譜為其構成了峰奇、水秀、樹美、石怪、谷深、洞異的奇妙天然景觀。似碧玉坐落在長白山頂水面海拔2189.1米的長白山天池,以世界海拔最高的火山口湖列入吉尼斯世界記錄大全。天池水流經乘槎河,形成落差68米的長白瀑布似銀河倒懸,以世界落差最大的火山湖瀑布列入吉尼斯世界記錄大全。由於火山岩巖性軟硬相差懸殊,加之多斷裂和節理,長白山不僅形成多處瀑布而且峰奇水異:一年四季只見出水不見入水的天池,只見入水不見出水的銀環湖,不見入水亦不見出水的王池以及西坡的寬不足5米的同一水面,一側盛夏仍冰冷徹骨,一側則熱泉奔湧,連同只聞水聲不見水流的地下暗河——梯子河和星羅棋佈的礦泉、溫泉、冷泉、寄生小火山口湖,構成了世界其它名山所不具有的奇水勝景。1993年在原始森林中被發現的長白山大峽谷,在兩側坡陡如削的懸崖絕壁之中,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琢出眾多千姿百態、形態各異、類似石峰奇柱的組組雕塑,成為中國規模最大的火山岩區峽谷地貌和世界罕見的自然奇觀。在海拔1600~2000米的廣闊地帶中繁盛茂密、奼紫嫣紅的爛漫山花,組成了萬畝高山大花園。這裡既有瀕臨滅絕的世界稀有植物,又有極具觀賞價值的高山花卉。

  長白山還有構成代表地球演化史中重要階段的突出例證。這就是對追溯地質歷史具有重大科學研究價值的長白山大陽岔國際寒武——奧陶紀界限層型剖面。該剖面位於歐亞板塊上的華北古板塊南緣(寒武紀末期),形成於距今5.1億年左右的古海洋裡,是國際地科聯地層委員會1985年確立的兩個國際寒武——奧陶紀界限層型剖面中較好的一個,與加拿大紐芬蘭的另一個剖面相比,其在寒武——奧陶紀界附近沉積岩石、古生物序列的連續性、完整性更好。首次出現的漂浮筆石層位更低、古生物化石更豐富,成為全球寒武——奧陶紀界限點所在地和對比的標準,以及全球地質寒武——奧陶紀時限確立的標誌。通過對這個剖面進行古地磁、古緯度、古氣候、古地理、古地質及古生物的研究,可以解讀地層的年齡、長白山區地殼形成、演化、變遷以及人類生存的地球的歷史,也可以解答有關地球科學和生命科學中許多長期亟待解決的重大疑難問題。該剖面地區還是對地球演化和生物進化具有重大科學價值的動植物化石產地。通過對地層學,特別是對該沉積地層中富含的三葉蟲、筆石、牙形刺、棘皮動物海林擒類和腕足動物等古生物化石的研究,為人類研究地球生命進化提供了一個極好的窗口和重要的實證依據。該剖面的化石為人類提供了5.1億年前古生物的演化細節,是地球上最為古老、最原始的生命記錄。

長白山概述

長白山是一座博大的山

  長白山的海拔高度及面積均超過國內一些名山。泰山為1524米,衡山為1290米,嵩山1440米,華山2083米,黃山1873米,而長白山高達2749米,為眾名山之冠。黃山區域面積南北長約40公里,東西寬約30公里,總面積1200平方公里,劃入風景區的部分為154平方公里。而長白山火山中山、低山、丘陵、熔岩高原、臺地等,南北長約310公里,東西寬約200公里,總面積約7萬平方公里。長白山火山地貌的分佈面積達1萬多平方公里,火山錐體面積約8000平方公里。不僅山體高面積大,高山湖泊在國內也是最高最大的。新疆阜康縣境內天山上的湖泊(又稱瑤池)湖面海拔1980米,長白山天池湖面海拔2189.1米,後者比前者高209.1米。天池南北徑長4.4公里,東西徑長3.35公里,水面面積9.2平方公里,水邊周長13.17公里,湖水最深處為373米,平均水深204米。湖面的面積是瑤池的3倍,總蓄水量是瑤池的15倍,比湛江市西南湖光巖火山口湖面積大9倍,深度深10倍。

長白山是一座帶著神奇色彩的山

  清朝康熙十六年(1677),宮廷內大臣武穆納受康熙皇帝的派遣,登上長白山。他對長白山頂自然景觀的描述充滿了神奇色彩,諸如“雲霧迷山,毫無所見”,“雲霧散開,山峰歷歷分明,不勝駭然”等等。當時,武穆納是從撫松縣境內上山的。現在如果仍沿這條路上山,和幾百年前武穆納所見沒多大差異。黑洞洞的原始森林,倒木縱橫,保持著原始狀態,使人們覺得突然回到渾沌初開的年代,一切都那麼光怪陸離。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奉吉勘界副委員奉天選用知事劉建封上山踏查後寫下的《長白山江崗志略》中,亦記述了許多生物的、物理的、化學的、光學的、氣象的、地質的用現代科學尚難以解釋的奇怪現象。還有許多人親眼目睹的天池怪獸之謎。經科學家們對長白山的多方面研究,許多謎已被解開,然而未解之謎仍然存在。

長白山是一座自然資源極為豐富的寶山

  長白山獨具的地質、地貌,以及地理位置,提供了豐富的可供人類用於生產、生活的物質與能量。這些自然資源包括土地、森林、生物、水、氣候、礦產等。按長白山主脈區域地貌看,山地佔優勢,大部分地區為海拔750米以上的中山。低山面積較少,盆地和平原不到10%。長白山區總土地面積9581118.96公頃,佔吉林省土地總面積的50.1%。區內林地面積(中山、低山、丘陵)佔區內總面積的77.16%。人類開始廣泛活動以來,天然林被採伐利用。由於長白山區氣候嚴寒,交通閉塞,人煙稀少,森林資源保護較好。300年前的長白山區森林絕大部分處於原始狀態。清朝末年至東北淪陷的半個世紀內,由於沙俄和日本侵略者的瘋狂掠奪性採伐,長白山區森林資源遭受巨大破壞。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長白山區有林地450萬公頃,林木蓄積量為10億立方米。至1944年,長白山區有林地面積銳減到300萬公頃,林木蓄積量銳減至6.1億立方米,期間損失量近4億立方米。

  長白山區河谷平原和溝谷平地開墾歷史較早。漢魏時,松花江、圖們江、鴨綠江三江河谷平原已有開墾,唐時得到充分開發,明末出現“無野不耕”的景象。清朝對長白山實行封禁政策,清末又大面積放墾。東北淪陷時期,日本侵略者對長白山區的土地進行了掠奪性的開墾。新中國建立之後,特別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長白山區的土地利用基本上形成了以林為主,按山區不同部位實行多種經營的總格局。

  長白山區的“三江”(松花江、鴨綠江、圖們江)水系,河網密集。三江源流區的總面積,在中國境內的約3.07萬多平方公里。流域面積在2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1379條。河川徑流量為103.22億立方米,每平方公里產水38.53立方米。長白山區河流總長19807.5公里。長白山區降水量大,年均降水量750毫米,673.7億立方米,佔全省的57.5%,水資源十分豐富,平均年徑流量為298.57億立方米,每平方公里產水31.5立方米。豐富的水資源,特有的水利條件和良好的水質,形成了長白山區水資源的優勢。據1981~1983年吉林省第三次水能資源普查結果表明,吉林省可能開發的大、中型水能資源量為500.81萬千瓦,長白山區的資源量為494.57萬千瓦,佔全省的98.7%。吉林省可能開發的小水電資源量為120萬千瓦,長白山區為112.4萬千瓦,佔全省的96%。對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歷史較短。大型水電站(豐滿)自1937年建設;小水電站自194了年開始建設。至2000年,建成的大型水電站有豐滿、雲峰、白山、紅石,裝機165.4萬千瓦。建成的小水電站50餘處,裝機近10萬千瓦。

  長白山區已探明的礦藏80種,固體礦產地368處,水氣礦產地132處。對吉林省經濟建設有重要意義或具有地方特色的14種:金、鎳、鐵、煤、硅藻土、硅灰石、浮石、火山渣、石膏、松花石、寶石、冰川石、礦泉水。優勢礦種有金、鎳、硅藻土、礦泉水等。非金屬礦尤為突出,開發潛力很大。

  長白山區的人文歷史和中華民族的歷史一樣,源遠流長。繁衍生息在長白山區的先民們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成員。考古發掘資料表明,距今2.6萬年以前,長白山區的古人類——安圖人已經活躍在這裡,標誌著人類文明的曙光已出現在長白山區。大約距今10000~4000年左右,長白山區歷史進入新石器時代,形成了東部延邊地區以百草溝、中安鄉、小營子、金谷、龍興等地遺址為代表的偏重農業,兼事狩獵的原始人類的文化類型,逐漸形成了少數民族肅慎族族系,成為長白山區的世居民族。 自周秦以來,肅慎人已在長白山區奠定了基業。漢、唐以來,繼續居住在這裡的是肅慎的後裔挹婁、勿吉、靺鞨、女真、滿族人。清朝中後期,朝鮮國邊民由於生活所迫不斷越過圖們江、鴨綠江遷居中國長白山區,並逐漸演變為中國的一個少數民族。

  長白山區歷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周時被稱為“北土”,戰國開始在東北設置郡縣,並將長白山區及整個東北視為“東域”。兩漢至唐初,在這裡建立的地方民族政權高句麗,先後隸屬或歸附玄郡、東夷校尉、前燕和北魏等。唐在這裡設置府州,靺鞨人在這裡建立了地方民族政權渤海國。遼代屬東京道,金代屬上京路會寧府、東京路婆速府、曷懶路,元屬遼陽行省。明代在這裡設置了眾多衛所管轄。清代設立琿春副都統及府、廳、州、縣。中華民國時設路、道、市、縣。中華人民共和國設市、地、州、縣(市)。

  生活在長白山區的各族人民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他們在開發建設可愛家園的同時,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抗擊外敵的入侵,捍衛國家領土的主權和民族尊嚴。

  清末民初,沙俄和日本侵略者以武力相威脅,逼迫中國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將侵略魔爪伸向長白山區,搶奪築路權,瘋狂掠奪長白山區的礦產和森林資源,給長白山區的生態環境造成了無法估量的巨大破壞。一大批愛國的官吏、士紳和眾多少數民族首領率領長白山區的各族人民奮起英勇抗爭,給沙俄和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擊。20世紀20年代,日本侵略者在吞併朝鮮後,以武力侵入中國吉林省長白山區。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長白山區各族人民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反帝反封建武裝鬥爭,建立了東北地區最早的蘇維埃政權,與日本侵略者相抗衡,扼制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長白山區淪為日本的殖民地。長白山區的各族人民不甘做亡國奴。國民革命軍、抗日義勇軍、抗日遊擊隊和山林隊紛紛拿起武器,自發地投身抗日武裝鬥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貫徹中共抗日民主統一戰線政策,團結一切反帝愛國力量,在令人難以想象的艱苦環境中,依託長白山區的高山密林,與日本侵略者進行了長達14年的武裝鬥爭,有力地牽制了日本關東軍進一步發動侵略戰爭的圖謀。1945年8月,東北抗日聯軍配合蘇聯軍隊向日本侵略者發動全面進攻,收復失地。 日本侵略者被迫宣佈無條件投降。

  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反動派為搶奪抗戰勝利果實,派出大批美式武裝的部隊,向東北民主聯軍駐守的長白山區通化、臨江一帶發動兇猛進攻。東北民主聯軍依託長白山區,建立了鞏固的根據地,發動了“四保臨江、三下江南”戰役,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陰謀,扭轉了東北解放戰爭的戰局,實行戰略大反攻,進而取得了東北解放戰爭的最後勝利,奠定了解放全中國的堅實基礎。

  在反帝反封建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鬥爭中,成千上萬的民族英雄和普通民眾為國家和民族的解放英勇捐軀,用鮮血澆灌了這片沃土。長白山區留下了他們無數的革命勝蹟、密營、戰跡地、會議址、犧牲地。革命先烈的英名永遠銘刻在中華民族歷史的豐碑上,為子孫後代所敬仰。

  新中國成立後,長白山區各族人民建立了民主政權,真正當家做了主人。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長白山區各族兒女“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努力,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長白山區舊貌換新顏。工業、農業、水利電力、交通郵電、城鄉建設事業取得長足進步。對外貿易和交往日益活躍,文化事業更加繁榮。進入20世紀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作為經濟發展的龍頭,琿春經濟開發區和圖們江地區開發開放令世人矚目。東北亞金三角的崛起,標誌著長白山區一個嶄新的時代的到來。長白山區成為吉林省經濟與社會發展潛力最大的區域之一。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優勢,以及勤勞智慧的各族人民的傾心建設,形成了食品、醫藥、林產工業、能源礦業、對外貿易、旅遊6大特色產業,為長白山區的經濟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這些行業吸引了大量外資,企業效益普遍看好。特別是頗具特色的長白山區旅遊業發展勢頭強勁,已成為長白山區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廣大海內外投資者、科學考察者、旅遊者紛至沓來。長白山區成為國內外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在各項事業發展的同時,我們也應保持清醒的頭腦。在一段時間裡,由於過度強調開發建設,忽略了對長白山區生態環境的保護,制約了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這種狀況為我們敲響了警鐘。為此,吉林省政府及時批准,在長白山區成立了以長白山自然保護區為代表的9個不同類型的國家和省級自然保護區(截止2000年底)。依據國家、林業部和吉林省政府發佈的相關政策、法規,對長白山區實行封山育林、退耕還林,發動群眾綠化荒山荒坡,使吉林省在全國第一個實現基本消滅荒山荒坡的省份。為了保護長白山區野生動植物資源,採用科學方法,對野生動植物進行人工飼養和馴化。同時發佈禁獵法規。配備了專業護林部隊,數十年如一日,堅守森林防火崗位,至2000年,實現了連續20年無重大森林火災的目標,受到國家和林業部的表彰。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科技的進步,人們對長白山區的環境保護與開發建設的認識會更加深入,從而會更好地保護她,使她青春永駐。長白山區必將水更綠,山更青,林更翠,天更藍,人更富裕。

本文選自《長白山志》,版權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