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全球化下,我国要如何应对?

逆全球化下,我国要如何应对?| 新京智库

解决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面临的挑战,要继续拥抱全球市场,同时赋予企业自主权,促进科技创新,并培养高素质劳动力大军。

逆全球化下,我国要如何应对?| 新京智库

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新京报讯 (记者 梁秀峰)10月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北京闭幕。10月30日,新京智库联合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举办研讨会,邀请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对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进行解读。

研讨会上,专家们认为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正面临挑战,逆全球化趋势仍然没有结束。解决这些问题,中国要继续坚持拥抱全球市场,另外国内也要赋予企业自主权,促进科技创新,还要培养高素质劳动力大军。

出口导向型经济遭遇挑战

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副处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李巍认为,过去40年,我国主要的是出口导向型的模式,80%以上的出口还是出口到欧美日这样的发达经济体,从目前来看,开拓发达国家市场的这样一种经济模式恐怕走到了一定的阶段了,主要原因是市场已经基本上接近饱和。

李巍认为,特别是像日本,他们人口面临着很严重的老龄化,还指望它从中国来大量的进口,也挺难的。美国未来也很难大规模增加进口,欧洲同样如此。

逆全球化趋势继续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常务副书记、教授王晋斌认为,今年在全球疫情冲击下,很多东西出现了很大的变数。外部挑战,就是疫情冲击下大家可以看到逆全球化的趋势还是在往前延续。

李巍也认为,随着中国的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再夹杂着一些地缘政治的因素,技术的竞争会日益激烈,国际层面的技术竞争,大国战略竞争,主要就是技术竞争。

技术竞争对中国的技术的防范会日益增强,这就意味着技术投资以及技术并购方面我们会遇到比较大的困难。以前我们并购,基本上是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这几年我们不仅在美国,包括在欧洲,尤其是德国,我们要并购德国一些优质企业、技术类企业,遇到的困难非常之大。整个欧盟层次都在立法,针对中国的并购,做出一些限制性的条款。

王晋斌认为,我们现在目标是要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去参与全球治理,去参与国际竞争。今年9月份我国有21个自贸区,前几天国务院又颁发了深圳示范区建设的意见。这些实际上都是要通过改革,打造出一个跟国际接轨或者参与全球治理的更多的国内的更高水平的开放,去对接国外的一些比较高的自贸区,包括一些规则。这个我觉得是迎接外部挑战我们需要做的很重要的工作。

科技创新,要赋予企业自主权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主任、教授祁凡骅认为,要关注疫情对有些业态的一些深层次的变革,会不会在很多经济增长方式、企业运营模式这方面造成的一些变革,特别是经济领域、商业领域当中的一些管理者。

科技要赶上去,肯定不是短期的事情,需要有人才。正像任正非所讲的,能听得见炮声的人,才有创新的源泉,了解客户的需求。

祁凡骅认为,所以在体制上经济领域可能还需要有更多的分权,赋予各种企业更多的自主权,了解市场需求的这些人,在管理决策当中有更多的话语权。只有这样,针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做出不断调整,创新才可能真正落地。

提高劳动力素质,支撑经济转型

在劳动力问题上,祁凡骅认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还需要有一个高素质的劳动力大军。这就要求对劳动力的素养进行提升,增加他们的知识,让他们掌握高端的技术。只有充沛的劳动力、高素质的劳动力,才能够匹配我们的战略转型。假如没有这块,那我们的战略转型也没有办法去支撑。

编辑:柯锐 校对:卢茜

投稿、合作、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姚洋:中国走向世界经济强国的四个严峻挑战

湖北前三季度增速仍为负数,但今年追上这几省将是大概率事件

布鲁金斯学会:特朗普关税政策让美国至少损失17万工作岗位

逆全球化下,我国要如何应对?| 新京智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