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山有眼(1):長文詳解印度山地部隊編制及戰術特點

開始正題:本文5844字,閱讀需要約30分鐘

1.概述

印度的山地部隊以師為基本作戰單位,其規模當前為世界第一。目前,其山地師已達12個,總兵力超過18萬(不包括與其相關的文職和後勤機關)。

隔山有眼(1):長文詳解印度山地部隊編制及戰術特點

印度陸軍分為東、南、西、北、中、西南六大軍區,注意是管理單一兵種的軍區,不是整合多兵種的戰區。東、北、中三個軍區司令部均轄有山地部隊,大部分都部署在北部地區。第17、20、27山地步兵師隸屬印軍第33軍,防守的重點地區是阿薩姆走廊。第2、5、21山地師隸屬第4軍,再加上56(也主要在右翼防備緬甸)和71山地師,是針對我國方向的主力。57山地師隸屬第3軍負責與緬甸相鄰的那加蘭邦、曼尼普爾中央直轄區等的防務,可以視為二線兵力。

西線,第8山地師隸屬第14軍,面對克什米爾的卡吉爾和我國阿里地區。印度需要主要應對來自巴基斯坦方面的威脅,對我國東線壓力不大。此外,第6山地師隸屬第1軍。

隔山有眼(1):長文詳解印度山地部隊編制及戰術特點

2.基本編制及裝備

2.1 山地師

山地師為戰役任務作戰單位,編制約1.7萬人,下轄3個山地旅以及炮兵旅、工兵團、通信團各1個,並編有1個勤務營、1個電機工程營、2個醫務連、1個彈藥連和軍械、憲兵、軍郵等各種保障分隊。(這裡說一下,印度沒有標準的團級單位,“團”有的是募兵機構,有的是特殊指揮機構,團下屬的營的數量從幾個到二十幾個不等,作戰部隊的團整合不同的兵種和裝備,規模不大但組成比較複雜,而募兵機構的團組成比較簡單,但規模可能達到20多個營)

裝備155mm榴彈炮、75/105mm山炮、81mm和120mm迫擊炮。理論上編制內有吉普車、卡車和其他車輛共1300多輛,大部分山地師還編有大量畜力車輛和馱畜分隊。

隔山有眼(1):長文詳解印度山地部隊編制及戰術特點

隔山有眼(1):長文詳解印度山地部隊編制及戰術特點

馱載120mm迫擊炮

2.2 山地旅

山地旅為戰術任務的作戰單位,下轄-->3個步兵營、一個支援分隊(含山炮營、工兵連、通信連、情報連、憲兵班)

每個步兵營編有-->4個步兵連、1個直屬連、通信排、警衛班、情報班、憲兵班

直屬連-->迫擊炮排、重機槍排、工兵排、軍需排、運輸排、醫務排;

每個步兵連-->3個步兵排、1個7.62mm機槍班和1個106mm無後坐力炮班。

山地步兵排-->三個山地步兵班、51mm迫擊炮組、火箭筒組、榴彈發射器組。

隔山有眼(1):長文詳解印度山地部隊編制及戰術特點

印度購買的古斯塔夫無後座力炮是我軍一線步兵的巨大威脅。

接上圖,雖然整體上印軍山地部隊的裝備水平不及我軍輕型合成旅,但是印度從環保國購買的古斯塔夫無後座力炮卻是我軍一線步兵的巨大威脅,筒子8.5kg,彈重3kg,對固定目標射程達到500m,運動目標300m,應該是配屬在其精銳山地部隊的排級的火箭筒組。雖然排以上支援火力我軍有壓倒性優勢,但如果pf98不下放到排的話,我軍排級火力上恐沒有可以與之對應的武器,狙擊榴威力不夠,一次性火箭筒射程夠不上,個人希望我軍未來最好列裝珠海航展上那個單兵導彈並下放到排甚至班,立馬可以和印度買的古斯塔夫拉開代差。當然這只是單純的排對排的對比,其他情況沒有考慮,希望各種型號的單兵導彈或多功能導彈能儘快投入現役,把40火、pf98、狙擊榴、一次性火箭筒、甚至射手步槍都扔進博物館。就像現在很多演習中,40年前的紅箭73現在幹pf98的活,效果好的多。

2.3 山地炮旅

增編了一個由18門155mm加榴炮組成炮營。炮兵旅的山炮團和步兵旅的山炮營一樣也裝備105mm榴彈炮。

裝甲車輛方面,只有部分山地部隊配備了少量俄製BMP-2步兵戰車。少量山地師配備了運輸和武裝直升機,理論上使其具有了機降或傘降方式突入敵方縱深的機動能力,但是實際上印軍山地部隊的支奴幹數量並不多,主要還是以輕型直升機為主。而印度購買的AH64E功重比(0.29馬力/公斤)不如武直十(>0.37馬力/公斤),高原飛行性能吃虧,直接影響機動性、部署速度和搶佔發射位置的靈活性。除此之外,山地師還配備了高原禦寒服、 雪地機動車、夜視儀和“凱芙拉”材質便攜式掩體等裝備。

隔山有眼(1):長文詳解印度山地部隊編制及戰術特點

瑞典fh77B,射速可達6發/分,由於裝有自動機構,炮身過重,必須自帶動力開進陣地

隔山有眼(1):長文詳解印度山地部隊編制及戰術特點

BMP2,搭載印度國產毒蛇反坦克導彈

隔山有眼(1):長文詳解印度山地部隊編制及戰術特點

M777也已進入印軍服役

2.4 裝備

由於印國產英薩斯INSAS5.56mm自動步槍性能不太穩定。印度山地部隊 從實用便攜、性能可靠的考慮出發,仍裝備有AK-47、VZ58、L1A1等 自動步槍,以及SVD狙擊步槍、“米尼米”機槍等,部分部隊還保留著布倫輕機槍,另外就是瑞典的卡爾·古斯塔夫無後坐力炮和西班牙的C90火箭筒。

隔山有眼(1):長文詳解印度山地部隊編制及戰術特點

印度國產英薩斯步槍

重火力方面,印軍裝備有美製M777型155mm榴彈炮給山地炮兵,全部部署在邊界爭議地區。M777最大射程能達到30公里,可發射精確制導炮彈,僅重約4噸,可以使用直升機和運輸機實施快速部署,但是目前還是卡車拉著跑。制導武器方面,印國產“毒蛇”反坦克導彈,可由士兵肩扛發射,也可在BMP-2步兵戰車上發射,還可搭載在武裝直 升機上發射。

印度部分山地部隊還裝備了印度國產LCH直升機和支奴幹直升機,最近還在邊境部署了阿帕奇。LCH可搭載60/80mm火箭發射巢、20mm機關炮、反坦克導彈、高爆炸彈、 反輻射導彈和法制“西北風”對空導彈。

隔山有眼(1):長文詳解印度山地部隊編制及戰術特點

印度國產LCH

下面拿印度的王牌山地部隊——第21山地師舉個例子:

印度第21山地師現有兵力約1.7萬人,包括3個山地步兵旅、1個炮兵旅、1個工兵團(印度沒有標準的團級單位,“團”有的是募兵機構,有的是特殊指揮機構,團下屬的營的數量從幾個到二十幾個不等)、1個通信團(同前)、1個勤務營、1個憲兵分隊、1個軍郵分隊、1個戰地勤務班和3個地面聯絡班,師部設在阿薩姆邦坎如普地區的倫吉亞。

從該師的編制上看,印軍山地部隊極為重視工兵和通信兵的配屬,特別是在師級部隊裡配置一個通信團的獨此一家,而印軍山地師有工兵團也是罕見的,這與其作戰地形複雜、交通聯絡不便有關。

第21山地師的武器以輕武器(便於攜帶)、火炮(近中程支援)和輕型裝甲車輛(區域機動、戰略突擊)為主。基層官兵大多配備國產“英薩斯”步槍,該槍發射方式為單發和三發點射,無全自動射擊功能,最遠有效射程為400米,但戰場可靠性不及AK-47。

火炮裝備受地形限制,炮兵只裝備105毫米和130毫米(目前可能已替換為M777型155mm榴彈炮)兩種口徑重炮,其中印度105毫米榴彈炮可由騾馬馱載或由吉普車牽引,是旅屬炮兵的骨幹裝備。作戰中,印軍炮兵一般執行部隊開進的“反炮戰火力”、進攻前的“火力準備”和衝擊時的“掩護火力”等三種打擊模式,做到打擊敵前沿火力和打擊敵縱深火力相結合。

裝甲車輛方面,第21山地師只配備少量俄製BMP-2步兵戰車(爬坡性能較好)。2009年10月,印度國防部又為第21山地師加強了一個直升機大隊,該師得以立體突擊行動,以機降或傘降方式突入敵方縱深。

2010年3月該師獲得多架印度國產“曙光”型無人偵察機,能從卡車上彈射起飛,在4000米的高度最多可連續飛行5個小時。所獲得信息可通過數據鏈直接傳回地面控制站。

第21山地師按“冷啟動”作戰理論施訓。“冷啟動”作戰理論由陸軍參謀長維吉上將在2004年4月28日的印度陸軍司令官會議上提出,核心是先發制人的進攻作戰,目的是要達成戰爭的突然性,避免因過長的軍事動員時間,導致在戰略和軍事上失去突襲的機會,同時也防止國際干預,以確保陸軍從一開始就能完全發揮作戰潛力。標誌著印軍走出其過去50年來的防禦思想,變防禦作戰為積極主動的進攻作戰思想。

隔山有眼(1):長文詳解印度山地部隊編制及戰術特點

印度曙光無人機

隔山有眼(1):長文詳解印度山地部隊編制及戰術特點

根據“冷啟動”的具體要求,第21山地師加大了“進攻作戰”的理論研究與實際演練。但於此快速突擊的戰略不同的是,第21山地師在戰術上採用的卻是車輪戰的戰術。

第21山地師十分強調對敵的壓制打擊。進攻部隊分為“突擊梯隊”、“預備隊”和“鞏固基地分隊”3個部分。“突擊梯隊”又分為幾個衝擊波次,在比較大的縱深上梯次對對方發起攻擊,不追求一次將對方殲滅,而是不斷的打擊對方用車輪戰的方式壓得對方喘不過氣。

在實施防禦作戰時,第21山地師不過於強調對於永備工勢的堅守,而是梯次佈置兵力,保證主力在防禦作戰時不會被穿插包圍,最終被敵方圍殲,導致整支部隊失去戰鬥能力,經驗總結自62年。

3.印軍山地部隊戰術

3.1 進攻作戰

印軍山地部隊的進攻準備時間較長,印軍山地部隊發起進攻前,強調利用夜暗、不良天候,以換防、演習為掩護,隱蔽集結部隊。在進攻發起前,各作戰部(分)隊秘密進入集中地域完成各項作戰準備工作。師級集結地域一般位於對方大口徑火炮射程之外。集結期間,各級都會組織地面滲透偵察和空中偵察。各級指揮官根據偵察通報,制訂出作戰方案,並對部隊進行重新編組。印軍作戰條令規定,山地師發起進攻前,要儲備15天的人員、牲畜補給品和所需的衛生軍械物資,支援部隊也要儲備2個基數彈藥。由於印度糟糕的基礎設施狀況,以及印軍山地部隊的後勤保障分隊都集中在師一級,旅以下不編制保障單位。因此戰前準備所需時間較長。

由於山地作戰中,防禦一方依點據守,控制正面較大,進攻部隊多沿有限的通道或山脊線攻擊、隊形擁擠、行動困難,因此,印軍山地部隊進攻時呈縱深梯次配置,但突擊梯隊的兵力較大,約佔三分之二。進攻正面較寬,縱深較淺。一般山地師進攻正面為20千米,縱深為6~8千米;山地旅進攻正面為4~5千米,縱深為1.5~2千米。

為避免分散兵力火力,進攻部隊第一梯隊擔負的任務通常不超過兩個戰術目標;炮兵和航空兵火力在同一時間內只重點突擊1~2個目標。在進攻發起後,則迅速從攻擊目標的翼側、側後沿不同路線實施向心攻擊,但主要方向只能有一個。主攻方向通常選擇在敵防禦比較薄弱,且能直接威脅要害的方向。在主攻方向上,印軍山地部隊通常會集中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的兵力火力,力求在突擊點上達成絕對優勢。

為奪取並鞏固要地,印軍要求在進攻發起前,必須建立鞏固前進基地,以防進攻部署遭敵破壞。前進基地通常選擇在敵炮兵射程之外、地形隱蔽、便於車輛進出的地域,並構築必要的防護工事。

為減少敵火力殺傷,印軍除採取偽裝、防護、反炮戰等措施外,還要求儘量縮短在集結地域和進攻出發陣地停留的時間。進攻部隊在集結地域停留的時間一般不得超過6小時。在進攻出發陣地的停留時間要求控制在半小時以下。

在實施地面迂迴包圍時,印軍要求控制作戰地區內便於實施機動的道路。進攻時,山地師通常可派出一個旅(山地旅通常可派出一個營)的兵力,利用不良天候,隱蔽接近敵人,首先在敵後方和翼側建立攔阻陣地,對敵實施包圍;而後先於正面部隊發起攻擊,力求將敵圍殲。印軍規定,山地師派出的包圍迂迴部隊,應在主攻方向炮兵火力支援範圍內活動;根據包圍迂迴部隊的後勤自給能力情況,正面攻擊部隊必須於48小時內與其會合。 實施縱深立體火力打擊 印軍強調,在山地進攻作戰中,必須有可靠的火力保障。己方空地火力應密切配合,最大限度地對敵方實施縱深、立體火力毀傷。為此,印軍山地師除編有1個山炮旅和適於山地作戰的多種壓制火炮外,戰鬥中還可能得到1~3個山炮團的加強,火力打擊縱深可達30~40千米。地面部隊進攻時,要求嚴密組織炮兵、殲擊轟炸航空兵和武裝直升機火力,從前沿到縱深,對進攻全過程實施不間斷的火力支援。

3.2 防禦作戰

分為“陣地防禦”和“機動防禦”兩種防禦樣式,印軍作戰條令中指出,陣地防禦的目的在於扼守重要地區。實施

陣地防禦時,山地師(旅)一般區分為第一梯隊、預備隊和炮兵。第一梯隊通常由三分之二兵力編成,佔領一線陣地,依託預先構築的工事,抗擊敵進攻,殺傷敵有生力量;預備隊通常由三分之一兵力編成,配置在防禦縱深,用於反衝擊或增強第一梯隊的防禦;炮兵由建制和直接支援的炮兵旅(團)編成,配置在第一梯隊之後便於射擊的陣地內,以火力支援一線部隊作戰。

機動防禦的目的,在於消滅敵人有生力量。山地師(旅)進行機動防禦時,第一梯隊通常由一個加強旅(營)編成,佔領一線陣地。戰鬥中,第一梯隊中的接戰部隊且戰且退,誘敵前進;第一梯隊中的其他部隊則堅守陣地,以此形成一個“口袋”。待敵進攻部隊大部深入“口袋”時,由主力編成的預備隊則發起側翼反擊,第一梯隊的接戰部隊和其他部隊分別紮緊“袋口”,力求全殲突入的敵軍。在山地防禦中,印軍多采用支撐點配系的陣地體系,構築比較堅固的防禦工事。

印軍山地部隊防禦陣地編成最大特點,在於沒有第一、第二、第三陣地之分。班佔領的位置稱防禦哨;排、連佔領的地域稱陣地;營佔領的地域稱防禦地域; 旅、師佔領的地區稱防禦地段。 印軍山地防禦各級正面和縱深為:班防禦正面30~50 米;排防禦正面75~150米;連防禦正面400~500米,縱深150~300 米;營防禦正面1 200~1 500米, 縱深500~1 500米;旅防禦正面4~6千米,縱深10千米;山地師防禦正面30千米,縱深視地形而定。

由此可以看出,印軍戰術防禦具有地堡多(每連20~50個),防禦正面較窄的特點。其中,印軍連排支撐點多構築在林緣、山腰臺地、山口等隱蔽而便於觀察和發揮火力的地形上。各支撐點間隔為300~500 米,每個支撐點由數個地堡群組成,以塹壕和交通壕相連接。地堡群由母堡和子堡組成,堡與堡間隔5~10米。

為充分發揮火器的殺傷作用,印軍山地部隊強調建制的火器要靠前配置。印軍要求輕機槍配置在班級的防禦哨陣地內,與排的火器協同,在排陣地前組成火網,殺傷衝擊的敵步兵;重機槍、迫擊炮、火箭筒配置在連主陣地,控制主要防禦方向;120毫米迫擊炮在營主陣地後佔領發射陣地,支援營屬各連戰鬥,並消滅反斜面上的敵炮兵;加農炮和榴彈炮兵在二線營之後佔領發射陣地,擔任旅(師)的火力支援任務。由此可見,印軍戰術防禦中的火力具有正面較強,翼側較弱的特點。

4. 結語

印軍山地部隊一直被印媒和國內一些媒體吹的牛B哄哄,動不動就20萬專業團隊犯境,但是仔細觀察,拋開“山地部隊”的頭銜,就是些基本摩托化的,甚至是半摩托半騾馬化的輕裝部隊,從印軍山地部隊戰術也可以看出其機動和突擊能力十分有限,很符合其輕步兵的定位,總的裝備水平都不如我軍輕型旅,沒法對我軍搞大規模進攻,好歹咱這邊也是有重型中型合成旅頂著的,“一個斯特瑞克旅的存在感不如一個重型營”。別整啥山地部隊了,印度非常清楚與北方鄰居的力量對比,這就是在有限的軍力下,靠輕型部隊配合印媒文宣扛線的微操,除了說起來嘴上痛快之外就沒什麼了,話說我軍都沒正經提過他們。而印度對巴方向才是精銳盡出,當然還為了防備我軍重裝部隊從公路設施較好的阿克賽欽衝向新德里,只有300公里,滿打滿算4次戰役級別的縱深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