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山有眼(1):长文详解印度山地部队编制及战术特点

开始正题:本文5844字,阅读需要约30分钟

1.概述

印度的山地部队以师为基本作战单位,其规模当前为世界第一。目前,其山地师已达12个,总兵力超过18万(不包括与其相关的文职和后勤机关)。

隔山有眼(1):长文详解印度山地部队编制及战术特点

印度陆军分为东、南、西、北、中、西南六大军区,注意是管理单一兵种的军区,不是整合多兵种的战区。东、北、中三个军区司令部均辖有山地部队,大部分都部署在北部地区。第17、20、27山地步兵师隶属印军第33军,防守的重点地区是阿萨姆走廊。第2、5、21山地师隶属第4军,再加上56(也主要在右翼防备缅甸)和71山地师,是针对我国方向的主力。57山地师隶属第3军负责与缅甸相邻的那加兰邦、曼尼普尔中央直辖区等的防务,可以视为二线兵力。

西线,第8山地师隶属第14军,面对克什米尔的卡吉尔和我国阿里地区。印度需要主要应对来自巴基斯坦方面的威胁,对我国东线压力不大。此外,第6山地师隶属第1军。

隔山有眼(1):长文详解印度山地部队编制及战术特点

2.基本编制及装备

2.1 山地师

山地师为战役任务作战单位,编制约1.7万人,下辖3个山地旅以及炮兵旅、工兵团、通信团各1个,并编有1个勤务营、1个电机工程营、2个医务连、1个弹药连和军械、宪兵、军邮等各种保障分队。(这里说一下,印度没有标准的团级单位,“团”有的是募兵机构,有的是特殊指挥机构,团下属的营的数量从几个到二十几个不等,作战部队的团整合不同的兵种和装备,规模不大但组成比较复杂,而募兵机构的团组成比较简单,但规模可能达到20多个营)

装备155mm榴弹炮、75/105mm山炮、81mm和120mm迫击炮。理论上编制内有吉普车、卡车和其他车辆共1300多辆,大部分山地师还编有大量畜力车辆和驮畜分队。

隔山有眼(1):长文详解印度山地部队编制及战术特点

隔山有眼(1):长文详解印度山地部队编制及战术特点

驮载120mm迫击炮

2.2 山地旅

山地旅为战术任务的作战单位,下辖-->3个步兵营、一个支援分队(含山炮营、工兵连、通信连、情报连、宪兵班)

每个步兵营编有-->4个步兵连、1个直属连、通信排、警卫班、情报班、宪兵班

直属连-->迫击炮排、重机枪排、工兵排、军需排、运输排、医务排;

每个步兵连-->3个步兵排、1个7.62mm机枪班和1个106mm无后坐力炮班。

山地步兵排-->三个山地步兵班、51mm迫击炮组、火箭筒组、榴弹发射器组。

隔山有眼(1):长文详解印度山地部队编制及战术特点

印度购买的古斯塔夫无后座力炮是我军一线步兵的巨大威胁。

接上图,虽然整体上印军山地部队的装备水平不及我军轻型合成旅,但是印度从环保国购买的古斯塔夫无后座力炮却是我军一线步兵的巨大威胁,筒子8.5kg,弹重3kg,对固定目标射程达到500m,运动目标300m,应该是配属在其精锐山地部队的排级的火箭筒组。虽然排以上支援火力我军有压倒性优势,但如果pf98不下放到排的话,我军排级火力上恐没有可以与之对应的武器,狙击榴威力不够,一次性火箭筒射程够不上,个人希望我军未来最好列装珠海航展上那个单兵导弹并下放到排甚至班,立马可以和印度买的古斯塔夫拉开代差。当然这只是单纯的排对排的对比,其他情况没有考虑,希望各种型号的单兵导弹或多功能导弹能尽快投入现役,把40火、pf98、狙击榴、一次性火箭筒、甚至射手步枪都扔进博物馆。就像现在很多演习中,40年前的红箭73现在干pf98的活,效果好的多。

2.3 山地炮旅

增编了一个由18门155mm加榴炮组成炮营。炮兵旅的山炮团和步兵旅的山炮营一样也装备105mm榴弹炮。

装甲车辆方面,只有部分山地部队配备了少量俄制BMP-2步兵战车。少量山地师配备了运输和武装直升机,理论上使其具有了机降或伞降方式突入敌方纵深的机动能力,但是实际上印军山地部队的支奴干数量并不多,主要还是以轻型直升机为主。而印度购买的AH64E功重比(0.29马力/公斤)不如武直十(>0.37马力/公斤),高原飞行性能吃亏,直接影响机动性、部署速度和抢占发射位置的灵活性。除此之外,山地师还配备了高原御寒服、 雪地机动车、夜视仪和“凯芙拉”材质便携式掩体等装备。

隔山有眼(1):长文详解印度山地部队编制及战术特点

瑞典fh77B,射速可达6发/分,由于装有自动机构,炮身过重,必须自带动力开进阵地

隔山有眼(1):长文详解印度山地部队编制及战术特点

BMP2,搭载印度国产毒蛇反坦克导弹

隔山有眼(1):长文详解印度山地部队编制及战术特点

M777也已进入印军服役

2.4 装备

由于印国产英萨斯INSAS5.56mm自动步枪性能不太稳定。印度山地部队 从实用便携、性能可靠的考虑出发,仍装备有AK-47、VZ58、L1A1等 自动步枪,以及SVD狙击步枪、“米尼米”机枪等,部分部队还保留着布伦轻机枪,另外就是瑞典的卡尔·古斯塔夫无后坐力炮和西班牙的C90火箭筒。

隔山有眼(1):长文详解印度山地部队编制及战术特点

印度国产英萨斯步枪

重火力方面,印军装备有美制M777型155mm榴弹炮给山地炮兵,全部部署在边界争议地区。M777最大射程能达到30公里,可发射精确制导炮弹,仅重约4吨,可以使用直升机和运输机实施快速部署,但是目前还是卡车拉着跑。制导武器方面,印国产“毒蛇”反坦克导弹,可由士兵肩扛发射,也可在BMP-2步兵战车上发射,还可搭载在武装直 升机上发射。

印度部分山地部队还装备了印度国产LCH直升机和支奴干直升机,最近还在边境部署了阿帕奇。LCH可搭载60/80mm火箭发射巢、20mm机关炮、反坦克导弹、高爆炸弹、 反辐射导弹和法制“西北风”对空导弹。

隔山有眼(1):长文详解印度山地部队编制及战术特点

印度国产LCH

下面拿印度的王牌山地部队——第21山地师举个例子:

印度第21山地师现有兵力约1.7万人,包括3个山地步兵旅、1个炮兵旅、1个工兵团(印度没有标准的团级单位,“团”有的是募兵机构,有的是特殊指挥机构,团下属的营的数量从几个到二十几个不等)、1个通信团(同前)、1个勤务营、1个宪兵分队、1个军邮分队、1个战地勤务班和3个地面联络班,师部设在阿萨姆邦坎如普地区的伦吉亚。

从该师的编制上看,印军山地部队极为重视工兵和通信兵的配属,特别是在师级部队里配置一个通信团的独此一家,而印军山地师有工兵团也是罕见的,这与其作战地形复杂、交通联络不便有关。

第21山地师的武器以轻武器(便于携带)、火炮(近中程支援)和轻型装甲车辆(区域机动、战略突击)为主。基层官兵大多配备国产“英萨斯”步枪,该枪发射方式为单发和三发点射,无全自动射击功能,最远有效射程为400米,但战场可靠性不及AK-47。

火炮装备受地形限制,炮兵只装备105毫米和130毫米(目前可能已替换为M777型155mm榴弹炮)两种口径重炮,其中印度105毫米榴弹炮可由骡马驮载或由吉普车牵引,是旅属炮兵的骨干装备。作战中,印军炮兵一般执行部队开进的“反炮战火力”、进攻前的“火力准备”和冲击时的“掩护火力”等三种打击模式,做到打击敌前沿火力和打击敌纵深火力相结合。

装甲车辆方面,第21山地师只配备少量俄制BMP-2步兵战车(爬坡性能较好)。2009年10月,印度国防部又为第21山地师加强了一个直升机大队,该师得以立体突击行动,以机降或伞降方式突入敌方纵深。

2010年3月该师获得多架印度国产“曙光”型无人侦察机,能从卡车上弹射起飞,在4000米的高度最多可连续飞行5个小时。所获得信息可通过数据链直接传回地面控制站。

第21山地师按“冷启动”作战理论施训。“冷启动”作战理论由陆军参谋长维吉上将在2004年4月28日的印度陆军司令官会议上提出,核心是先发制人的进攻作战,目的是要达成战争的突然性,避免因过长的军事动员时间,导致在战略和军事上失去突袭的机会,同时也防止国际干预,以确保陆军从一开始就能完全发挥作战潜力。标志着印军走出其过去50年来的防御思想,变防御作战为积极主动的进攻作战思想。

隔山有眼(1):长文详解印度山地部队编制及战术特点

印度曙光无人机

隔山有眼(1):长文详解印度山地部队编制及战术特点

根据“冷启动”的具体要求,第21山地师加大了“进攻作战”的理论研究与实际演练。但于此快速突击的战略不同的是,第21山地师在战术上采用的却是车轮战的战术。

第21山地师十分强调对敌的压制打击。进攻部队分为“突击梯队”、“预备队”和“巩固基地分队”3个部分。“突击梯队”又分为几个冲击波次,在比较大的纵深上梯次对对方发起攻击,不追求一次将对方歼灭,而是不断的打击对方用车轮战的方式压得对方喘不过气。

在实施防御作战时,第21山地师不过于强调对于永备工势的坚守,而是梯次布置兵力,保证主力在防御作战时不会被穿插包围,最终被敌方围歼,导致整支部队失去战斗能力,经验总结自62年。

3.印军山地部队战术

3.1 进攻作战

印军山地部队的进攻准备时间较长,印军山地部队发起进攻前,强调利用夜暗、不良天候,以换防、演习为掩护,隐蔽集结部队。在进攻发起前,各作战部(分)队秘密进入集中地域完成各项作战准备工作。师级集结地域一般位于对方大口径火炮射程之外。集结期间,各级都会组织地面渗透侦察和空中侦察。各级指挥官根据侦察通报,制订出作战方案,并对部队进行重新编组。印军作战条令规定,山地师发起进攻前,要储备15天的人员、牲畜补给品和所需的卫生军械物资,支援部队也要储备2个基数弹药。由于印度糟糕的基础设施状况,以及印军山地部队的后勤保障分队都集中在师一级,旅以下不编制保障单位。因此战前准备所需时间较长。

由于山地作战中,防御一方依点据守,控制正面较大,进攻部队多沿有限的通道或山脊线攻击、队形拥挤、行动困难,因此,印军山地部队进攻时呈纵深梯次配置,但突击梯队的兵力较大,约占三分之二。进攻正面较宽,纵深较浅。一般山地师进攻正面为20千米,纵深为6~8千米;山地旅进攻正面为4~5千米,纵深为1.5~2千米。

为避免分散兵力火力,进攻部队第一梯队担负的任务通常不超过两个战术目标;炮兵和航空兵火力在同一时间内只重点突击1~2个目标。在进攻发起后,则迅速从攻击目标的翼侧、侧后沿不同路线实施向心攻击,但主要方向只能有一个。主攻方向通常选择在敌防御比较薄弱,且能直接威胁要害的方向。在主攻方向上,印军山地部队通常会集中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的兵力火力,力求在突击点上达成绝对优势。

为夺取并巩固要地,印军要求在进攻发起前,必须建立巩固前进基地,以防进攻部署遭敌破坏。前进基地通常选择在敌炮兵射程之外、地形隐蔽、便于车辆进出的地域,并构筑必要的防护工事。

为减少敌火力杀伤,印军除采取伪装、防护、反炮战等措施外,还要求尽量缩短在集结地域和进攻出发阵地停留的时间。进攻部队在集结地域停留的时间一般不得超过6小时。在进攻出发阵地的停留时间要求控制在半小时以下。

在实施地面迂回包围时,印军要求控制作战地区内便于实施机动的道路。进攻时,山地师通常可派出一个旅(山地旅通常可派出一个营)的兵力,利用不良天候,隐蔽接近敌人,首先在敌后方和翼侧建立拦阻阵地,对敌实施包围;而后先于正面部队发起攻击,力求将敌围歼。印军规定,山地师派出的包围迂回部队,应在主攻方向炮兵火力支援范围内活动;根据包围迂回部队的后勤自给能力情况,正面攻击部队必须于48小时内与其会合。 实施纵深立体火力打击 印军强调,在山地进攻作战中,必须有可靠的火力保障。己方空地火力应密切配合,最大限度地对敌方实施纵深、立体火力毁伤。为此,印军山地师除编有1个山炮旅和适于山地作战的多种压制火炮外,战斗中还可能得到1~3个山炮团的加强,火力打击纵深可达30~40千米。地面部队进攻时,要求严密组织炮兵、歼击轰炸航空兵和武装直升机火力,从前沿到纵深,对进攻全过程实施不间断的火力支援。

3.2 防御作战

分为“阵地防御”和“机动防御”两种防御样式,印军作战条令中指出,阵地防御的目的在于扼守重要地区。实施

阵地防御时,山地师(旅)一般区分为第一梯队、预备队和炮兵。第一梯队通常由三分之二兵力编成,占领一线阵地,依托预先构筑的工事,抗击敌进攻,杀伤敌有生力量;预备队通常由三分之一兵力编成,配置在防御纵深,用于反冲击或增强第一梯队的防御;炮兵由建制和直接支援的炮兵旅(团)编成,配置在第一梯队之后便于射击的阵地内,以火力支援一线部队作战。

机动防御的目的,在于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山地师(旅)进行机动防御时,第一梯队通常由一个加强旅(营)编成,占领一线阵地。战斗中,第一梯队中的接战部队且战且退,诱敌前进;第一梯队中的其他部队则坚守阵地,以此形成一个“口袋”。待敌进攻部队大部深入“口袋”时,由主力编成的预备队则发起侧翼反击,第一梯队的接战部队和其他部队分别扎紧“袋口”,力求全歼突入的敌军。在山地防御中,印军多采用支撑点配系的阵地体系,构筑比较坚固的防御工事。

印军山地部队防御阵地编成最大特点,在于没有第一、第二、第三阵地之分。班占领的位置称防御哨;排、连占领的地域称阵地;营占领的地域称防御地域; 旅、师占领的地区称防御地段。 印军山地防御各级正面和纵深为:班防御正面30~50 米;排防御正面75~150米;连防御正面400~500米,纵深150~300 米;营防御正面1 200~1 500米, 纵深500~1 500米;旅防御正面4~6千米,纵深10千米;山地师防御正面30千米,纵深视地形而定。

由此可以看出,印军战术防御具有地堡多(每连20~50个),防御正面较窄的特点。其中,印军连排支撑点多构筑在林缘、山腰台地、山口等隐蔽而便于观察和发挥火力的地形上。各支撑点间隔为300~500 米,每个支撑点由数个地堡群组成,以堑壕和交通壕相连接。地堡群由母堡和子堡组成,堡与堡间隔5~10米。

为充分发挥火器的杀伤作用,印军山地部队强调建制的火器要靠前配置。印军要求轻机枪配置在班级的防御哨阵地内,与排的火器协同,在排阵地前组成火网,杀伤冲击的敌步兵;重机枪、迫击炮、火箭筒配置在连主阵地,控制主要防御方向;120毫米迫击炮在营主阵地后占领发射阵地,支援营属各连战斗,并消灭反斜面上的敌炮兵;加农炮和榴弹炮兵在二线营之后占领发射阵地,担任旅(师)的火力支援任务。由此可见,印军战术防御中的火力具有正面较强,翼侧较弱的特点。

4. 结语

印军山地部队一直被印媒和国内一些媒体吹的牛B哄哄,动不动就20万专业团队犯境,但是仔细观察,抛开“山地部队”的头衔,就是些基本摩托化的,甚至是半摩托半骡马化的轻装部队,从印军山地部队战术也可以看出其机动和突击能力十分有限,很符合其轻步兵的定位,总的装备水平都不如我军轻型旅,没法对我军搞大规模进攻,好歹咱这边也是有重型中型合成旅顶着的,“一个斯特瑞克旅的存在感不如一个重型营”。别整啥山地部队了,印度非常清楚与北方邻居的力量对比,这就是在有限的军力下,靠轻型部队配合印媒文宣扛线的微操,除了说起来嘴上痛快之外就没什么了,话说我军都没正经提过他们。而印度对巴方向才是精锐尽出,当然还为了防备我军重装部队从公路设施较好的阿克赛钦冲向新德里,只有300公里,满打满算4次战役级别的纵深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