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臺山是文殊菩薩道場,為何核心區域卻有座五爺廟,五爺是誰

五臺山是我國四大佛教聖山之一,位於山西省五臺縣東北,由一系列的大山組成,素有“華北屋脊”之稱。其中有五座山峰環環相抱,形成了平坦開闊的峰頂,遠望“有如壘土之臺”,故此得名。

五座山峰中,最高海拔超過3000米,最低海拔也有2400多米。在五臺山的北部陰谷處,有著常年不化的“千年雪”和“萬年冰”。因此,五臺山也被叫做清涼山,尤其是在盛夏酷暑之際,這裡反而清爽宜人,成為了著名的避暑勝地。

五臺山是文殊菩薩道場,為何核心區域卻有座五爺廟,五爺是誰

(五臺山上的五爺廟)

五臺山廟宇林立,五爺廟在其中並不算大,原名為萬佛閣。它佔地面積只有2040平方米,坐北朝南,殿堂房屋30 多間。

整座五爺廟始建於明萬曆年間,現存建築多是清代重修以後的遺址,由文殊殿、五龍王殿和古戲臺組成。

五爺塑像就位於整座寺廟的核心建築龍王殿中。小巧精緻的殿中,終日香菸繚繞,誦經之聲不絕於耳。現在的龍王殿始建於清朝,到了民國6年的時候,殿內已遊人如織,人頭攢動,無法滿足遊客快速增長的需要,因此殿宇得到了擴建。

當然,這其中還有一個傳說,傳言五爺不滿意龍王殿狹小而破舊,給廟中方丈託夢,指示“重建殿宇,再鍍金身。否則,五爺震怒,降災四方”。方丈和地方上的甲長不敢怠慢,趕緊想辦法集資,籌措到了重修了龍王殿的足額資金,將原來的捲棚頂改建為重簷歇山頂,並在殿前加建一個套殿。

同時,為了讓傳說中的五爺滿意,工匠們又在柱礎、 雀頂、欄額、斗拱、拱眼等地方,均鏤刻龍、鳳、獅、麒麟、人物、花卉等圖案,使昔日的小殿一下子變得氣勢恢宏,金碧輝煌。

這個傳說也許源於人們對五爺的崇拜,其實和重修龍王殿是沒有任何關係的。

在五臺山的所有寺廟中,就屬龍王殿最受遊客歡迎,名氣最大,而且香火最為旺盛。除了善男信女們每月的固定時間上山朝拜外,廟裡還會定期舉行廟會,天長日久後就形成了祈雨、唱戲、趕集等一系列的朝山活動。

五臺山是文殊菩薩道場,為何核心區域卻有座五爺廟,五爺是誰

(文殊菩薩像)

那麼,龍王殿中的“五爺”究竟是何方神聖呢?為什麼如此世受香火呢?

這個五爺是五臺山特有的神靈,龍王的第五個兒子,關於他為什麼會來到五臺山,源於民間一個神奇而美好的傳說。

相傳在很早以前,五臺山氣候惡劣,荒涼炎熱,百姓苦不堪言。善良的文殊菩薩為了拯救百姓,就來到東海龍宮,向老龍王借取清涼石,並將它放置在五臺山頂。

從此,五臺山上草長鶯飛、清涼宜人,不但成為了百姓們避暑的絕佳聖地,而且風調雨順,當地百姓們豐衣足食。

但事情並未就此結束,老龍王有五個兒子,就數老五性情火暴,加上面色漆黑,大家都叫他黑臉五爺。這五個兒子非常辛苦,每天都要外出播風布雨,回到龍宮後難免又累又熱,五兄弟就會靠在這塊清涼石上小憩片刻,馬上暑熱消退,渾身舒坦。

這日,五個龍王回來後卻不見了清涼石的蹤影。當得知是被文殊菩薩帶到了五臺山後,性急的五爺就帶著眾兄弟,怒氣衝衝地追到五臺山討要這塊清涼石。

當然了,這幾人根本不是文殊菩薩的對手,一番較量下來,五位龍王被文殊菩薩一一收復。文殊菩薩把他們分別安置在五臺山的五座山峰上,不但永世守護當地的百姓,還得保證氣候溫和,降雨充沛,百姓們的莊稼連年豐收。

五爺是挑頭鬧事者,因此被文殊菩薩分到了五臺山最北邊山頂。這裡千年積雪,道路險峻,奇峰怪石,寸草不生。雖然也有百姓修建寺廟祭奠他,但因環境惡劣,百姓無法登頂朝拜。

於是在清朝年間,為了祭祀方便,老百姓才將現在的這座龍王殿遷到了萬佛閣的旁,在擴建後形成了現在的規模。

那麼,既然五爺是黑臉,為何殿內供奉的五爺卻是是金臉呢?而且還頭戴皇冠,身穿龍袍,殿前還有半副鑾駕,莫非他和皇室又何關聯?

五臺山是文殊菩薩道場,為何核心區域卻有座五爺廟,五爺是誰

(康熙皇帝)

​五爺這身打扮,還真和帝王有一些淵源,那就是康熙皇帝。

據說,有一年康熙造訪五臺山,走到半山腰時突然遭遇狂風暴雨,整個山間煙霧瀰漫,無法辨清方向。正在康熙和隨從驚慌失措時,聽聞得一陣喝聲:“皇帝莫慌,我救駕來也。”康熙大喜過望,詢問是何方高人?五爺回到:“我乃萬佛閣龍王殿老五。”

於是,康熙一眾人馬在五爺的指引下,順利下得山來,回到了行宮之中。康熙為了感激五爺的救命之恩,特賜予他皇冠、龍袍,並賜金臉,還御筆題寫了“龍參”二字。所以,現在的五爺就成了這幅模樣。

不過,這只是人們的猜測和傳說,其實五爺類似帝王的裝扮,還是表達了人們對他的一種尊敬和崇拜。

最為奇怪的是,五爺廟的對面還有一個戲臺。按理說,佛門乃清修之地,是不會允許有歌舞娛樂等紛擾的。

說起來,五爺廟的戲臺是一個特殊的存在,因為五爺只是一個龍王的化身,而並非菩薩或佛祖,他也喜歡熱鬧,也有七情六慾。因此,人們為了迎合五爺,就開始搭臺唱戲,並把這個習俗流傳了下來。實際上,這種做法並不是為了五爺,完全是百姓們文化生活的需要。

為什麼民間會如此愛戴五爺,五爺廟的香火如此旺盛呢?

歸根結底,是因為百姓渴望風調雨順的生活,希望龍王出身的五爺,能為百姓服務,保證人們豐衣足食,生活平安,正體現了所謂“得民心者得擁護”的道理。

(參考資料:《五臺山佛教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