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援將軍:面對強敵,“攻防兼備”英雄部隊告訴我們什麼?

百面戰旗背後的故事之三十三——記“攻防兼備”英雄部隊

導語:

在我軍歷史上有這樣一支部隊,他們驍勇善戰,作風頑強,能攻善守。進攻時如利劍穿心,所向披靡,令敵人聞風喪膽望風而逃。防禦時如銅牆鐵壁,穩如泰山,令敵人束手無策望而興嘆。

羅援將軍:面對強敵,“攻防兼備”英雄部隊告訴我們什麼?

他們就是當年被志願軍領導機關授予“攻防兼備”榮譽稱號的志願軍38軍114師342團1營。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擔任進攻任務時如猛虎下山,攻無不克,勢不可擋。

擔任防禦任務時又堅如磐石,固若金湯,牢不可破。

他們也被38軍領導機關授予了“英雄部隊”的榮譽稱號。

在中美關係跌入低谷,美國一些好戰分子猖狂叫囂“要在南海與中國開戰”,“要清除中國在南海非法建造的島礁”的危急關頭

我們重溫“攻防兼備”英雄部隊的戰史,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

羅援將軍:面對強敵,“攻防兼備”英雄部隊告訴我們什麼?

首先,敵人若敢來犯,我們要讓敵人無懈可擊,守若磐石,固若金湯。

有備才能無患。

但有備無患的“備”要備在行動上,而不是備在口頭上;

要備在最困難最複雜的情況上,而不是備在僥倖心理上;

要備在有切實可行的作戰預案上,而不是備在倉促應對上;

要備在隨時都開戰上,而不是備在“明日復明日”的等待上;

要備在聯合作戰上,而不是備在單一軍兵種的單打獨鬥上;

要備在相互策應的作戰體系上,而不是備在各自為戰的陣地孤守上;

要備在斷其“一指”的殲滅戰上,而不是備在傷其“十指”的擊潰戰上。

羅援將軍:面對強敵,“攻防兼備”英雄部隊告訴我們什麼?

毛澤東軍事思想在現實軍事鬥爭中仍然適用。

我們要集中兵力打殲滅戰,兵器可以分散,讓敵人難以尋殲,但火力一定要集中,讓敵人的航母難以逃遁。

傷敵十艘中小型艦艇,不如重創或擊沉敵人一艘航母;

擊傷敵人數架戰機,不如擊落敵人一架高價值殲擊機或者轟炸機。

羅援將軍:面對強敵,“攻防兼備”英雄部隊告訴我們什麼?

說得沒錯,我們下大力,花大價錢研發“殺手鐧”武器裝備,就是針對敵人的高價值裝備,攻其要害,擊其命門。

以我裝備成本上的不對稱,贏得戰爭勝負上的不對稱。

其次,敵人膽敢來犯,戰爭就由不得敵人了。

進攻是最好的防禦,在什麼時間打,在什麼地點打,採取什麼手段打,以誰為打擊重點,就完全是由我軍說了算。

我軍最擅長的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攻其不備,攻其必救。什麼是“不備”,什麼是“必救”?

來犯者可自琢,戰爭是充滿著迷霧的,我們不可能向我們的敵人透露任何軍事機密。

羅援將軍:面對強敵,“攻防兼備”英雄部隊告訴我們什麼?

但有一點我們是可以透明的,那就是我們的“還擊”使敵人付出的代價絕對大於敵人“打第一槍”的所得,是絕對會讓我們的敵人得不償失的。

另外,如果美軍敢於進攻我南海諸島礁,就等於宣佈南海海域為戰爭區域

這樣,各國過往船隻都要受到嚴格的戰時管制甚至限制,包括美國的商船也不要再奢談什麼“海上航行自由”了,美國能承受這樣的代價嗎?

南海,牽一髮而動全身,在中美戰略博弈的大棋局中舉足輕重。

我們必須事先謀劃,具備攻防兼備的能力,創造攻防兼備的佈局,在保家衛國的戰爭中,攻必克,守必固。

羅援將軍:面對強敵,“攻防兼備”英雄部隊告訴我們什麼?

這就是我們今天重溫“攻防兼備”英雄部隊輝煌戰績的意義。

——羅援

進攻形似利劍

防禦穩如泰山

——記“攻防兼備”的“英雄部隊”

38軍114師342團1營是這樣的一支部隊。

一、進攻戰鬥摧枯拉朽,風捲殘雲,所向披靡。

1950年11月25日,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打響了,這是被西方軍界稱為“影響世界歷史進程”的一次戰役。

在這次戰役中志願軍38軍承擔攻打德川並向敵防禦縱深龍源裡、三所裡迂迴穿插斷敵退路的任務。

38軍114師在我軍攻克德川以後立即一路向西,向價川方向穿插,而噶日嶺和陽站是在通往價川的必經之路上。

戰役發起後的27日,敵人為了阻止我志願軍西進,派出其戰役預備隊——土耳其旅佔領噶日嶺和陽站,阻擊114師的行動。

羅援將軍:面對強敵,“攻防兼備”英雄部隊告訴我們什麼?

土耳其人出現在朝鮮戰場上相當引人注目。土耳其士兵冷峻的面容、飄垂的鬍鬚以及長長的軍刀,都令人側目。他們尤擅長於白刃戰,以剽悍、勇猛著稱,戰場上善於進攻且沒有絲毫仁慈之心。

27日土耳其旅以一個步兵營加一個工兵連佔領噶日嶺,以一個步兵營加強一個炮兵營佔領陽站。

陽站位於價川以東20公里,是價川通往德川公路上的重要據點。如果被敵人控制,敵就會源源不斷地南逃到順川,如果被我軍佔領,就徹底截斷了美國佬南逃的道路。陽站由土耳其旅1個步兵營、1個榴彈炮營守備,企圖堵截志願軍西進,掩護美軍南逃。

114師首長令第342團擔任主攻,第340團配合,迅速奪佔陽站。342團團長孫洪道令1營擔任主攻,2營助攻。

1營營長曹玉海在天黑前帶領連、排長勘察地形並分配任務。陽站四面環山且都被土耳其人佔領,要想攻佔陽站必須首先殲滅陽站周圍高地上的守敵。

28日22時,戰鬥打響了。第3連向北山攻擊時遭到敵人的拼死抵抗,曹營長及時調整戰術以小組分散的打法,猛攻土耳其人防守的山頭,但是守軍依託懸崖峭壁,用機槍封鎖住前進的道路,並不斷利用炮火襲擊我攻擊部隊。

第3連機智果敢,接連炸燬了4門榴彈炮,搗毀了敵人的一個炮兵陣地,解除了敵人炮火對進攻部隊的威脅。並奪取了北山的3個山頭,佔領了主陣地。

第2連在營長曹玉海率領下向陽站街裡發起攻擊,槍聲和手榴彈的爆炸聲響成一片,並於街西截住了20多輛要逃跑的汽車。

2連迅速佔領了陽站西部有利地形,切斷了土耳其人的退路。30分鐘激戰後,1營全部佔領陽站東、西、北面的高地。

土耳其人企圖奪路撤退,1營預備隊第1連及時投入戰鬥,對土耳其旅形成了四面包圍之勢。

29日天亮以後,土耳其人在炮火的掩護下發起了反撲,但均被我1營擊退。

為消除敵人炮火的威脅,3連隱蔽接近敵炮陣地後突然發起攻擊,消滅40餘人,將炮陣地上的榴彈炮全部炸燬。

雙方激戰至29日10時許,共計斃俘傷土耳其旅700餘人,繳獲汽車130餘輛,榴彈炮17門(有些被炸燬)。

戰鬥中由於土耳其人聽不懂漢語和英語,對我軍戰士對其大喊“繳槍不殺”充耳不聞,熟視無睹,揮舞著土耳其彎刀負隅頑抗,結果不少人做了我志願軍戰士刺刀下的“冤死鬼”。

羅援將軍:面對強敵,“攻防兼備”英雄部隊告訴我們什麼?

二、防禦戰鬥眾志成城,視死如歸,堅不可摧

1951年1月25日,抗美援朝第四次戰役打響了。此次戰役中朝軍隊實施的是“西頂東反”戰略:

羅援將軍:面對強敵,“攻防兼備”英雄部隊告訴我們什麼?

以一部兵力在西線組織防禦,牽制“聯合國軍”主要進攻集團;集中主力於東線實施反擊,力求殲敵一部,然後從翼側攻擊西線敵人,從而粉碎敵人的進攻。

而在西線擔負牽制敵人任務的是志願軍38軍,在志願軍大部撤到漢江北岸以後,38軍奉命堅守漢江南岸,不惜一切代價,背水一戰,頂住敵人的進攻,保障我東線部隊的反擊和鉗制西線敵人主力的進攻,並阻斷東西兩線敵人之間的聯繫。

這樣一來西線所有的敵軍都將攻擊的矛頭指向了38軍,美騎一師、24師、英國27旅、希臘營等所謂的“聯合國軍”,從四面八方氣勢洶洶地向38軍防禦陣地撲來。此時敵軍已經擁有九倍於志願軍的兵力,火力優勢更大。

然而,38軍的將士們誰都沒有退縮,各自牢牢地堅守在陣地上,英勇地阻擊敵人。

在38軍防禦陣地中心有一個350.3高地,它是整個38軍防禦陣地的要點,守住它便可以控制利川、水原、龍江三座城市通往漢城的交匯點,因此戰略位置非常重要。

350.3高地三面臨敵,易攻難守,防守這個高地的艱鉅任務,自然需要最優秀的部隊去完成。

38軍副軍長江擁輝親自把114師342團1營營長曹玉海叫去交代任務,可見志願軍首長對這塊陣地的得失,看得是多麼的重要。

1營是一支敢打硬仗並屢建戰功的部隊,在第三次戰役中,曹玉海曾率部作為尖刀營,孤軍插入敵人縱深40多公里,冒著零下20多度的嚴寒強渡漢江,一路勢不可擋,殲滅美軍400多人,繳獲大炮四十多門,汽車30多輛。屢克強敵的曹玉海贏得了“鋼鐵營長”的美譽。

他所率領的1營也被兄弟部隊稱為“鐵軍”。江副軍長說:“你們的任務是阻擊、遲滯敵人北進,我把350.3高地交給你,你們營是塊鐵還是塊豆腐就看你能不能守住350.3高地,必須堅持到2月12日下午3點。”

曹玉海大聲說道:“我們營是鋼鐵營,從來沒打過敗仗,請首長放心,我們一定完成任務!誓與陣地共存亡”這等於是立下了軍令狀啊。

曹玉海受領任務後立即將部隊拉上了350.3高地。他把三個連擺在三個重要的山頭:2連擺在最前面的276.8高地,1連在2連側後方的無名高地,3連佔領主峰高地,三個連成犄角之勢。為了防止敵人空中

和炮兵火力殺傷,在每個高地的反斜面都修築了防炮洞和野戰工事,用交通壕與射擊工事相連。

羅援將軍:面對強敵,“攻防兼備”英雄部隊告訴我們什麼?

2月5日戰鬥打響了,這是一場異常殘酷、慘烈的戰鬥,敵人出動數十倍我軍的兵力輪番向我陣地進攻,飛機投下的炸彈和炮彈把整個山頭都覆蓋了,硝煙瀰漫,彈片橫飛。

曹玉海一方面帶領戰士們頑強抵抗,打垮了美軍多次瘋狂進攻,另一方面利用夜間組織小分隊機動出擊,襲擾敵人,併到敵人屍體堆裡收集彈藥。

炸橋破襲,把手榴彈丟進美軍睡覺的帳篷中,讓美國佬在睡夢中飛上天,把美軍打得狼狽不堪。到2月11日,1營已經打退了敵人規模不等的上百次進攻,美軍的屍體鋪滿了整個前沿陣地。

但我們的戰士也傷亡嚴重,首當其衝的2連陣地打到最後僅剩5名戰士,曹玉海命令他們向3連的主陣地轉移。

這時,一群美軍衝上了276.8高地,班長潘學仕在敵群中拉響了手榴彈,和敵人同歸於盡(戰後,志願軍領導機關為潘學仕追記特等功,並授予他‘二級英雄’的光榮稱號)。堅守主峰的3連,即將正面與敵軍交火。

2月12日天剛矇矇亮,美騎一師以約1個團的兵力,在24架飛機、52輛坦克及50門大炮的掩護下,向350.3高地發起了兇猛的進攻。

羅援將軍:面對強敵,“攻防兼備”英雄部隊告訴我們什麼?

曹玉海在營指揮所中指揮戰鬥,他向戰士們高喊著:“靠近點,再靠近點打!”80米、60米、50米,敵人進入火網了,三連長趙連山大聲喊道:“轟大堆!”(扔手榴彈)一群手榴彈甩向敵群,凌空開花,炸得鬼子東倒西歪。

趙連長再喊道:“瞄腦袋,穿蛤蟆!”(敵人是仰攻,瞄準敵人的腦袋,正好可以擊中敵人的胸膛,子彈甚至可以穿過第一個敵人再擊中第二個敵人)。頓時,仇恨的子彈把美軍掃得像樹樁一樣向山下滾去。美騎一師的進攻又一次被打退,陣地前留下200多具屍體,戰場暫時平靜下來。

曹玉海料定敵人不會善罷甘休,叮囑戰士們要注意防炮並注意節省彈藥,因為這種情況下上級已經無法給他們以兵力支援和物資補充了。

果然,美軍的炮火又鋪天蓋地而來,新的進攻又開始了。敵人在空地火力聯合掩護下又朝山上湧來。曹玉海指揮一營狠狠地向美軍開火,美國佬像牆一樣,一面一面地倒了下去。接著,他們又像潮水一樣湧了上來,就這樣一次次地反覆著。

騎一師像輸紅眼的賭徒,死屍在山坡上都摞了起來,美軍仍組織殘兵像人海一樣往陣地上衝。曹玉海把營預備隊——半個班的兵力加強給了3連,他聲音沙啞地對三連連長說:“要儘可能依靠現有力量,堅守下去!”

營教導員方新叮囑趙連山:“敵人和咱們拼鋼鐵,咱們就得拼意志和智慧……”趙連山調動兵力,採用正面反擊和迂迴敵人側後突襲的辦法,又一次將敵人的進攻擊退。戰至下午三時,三連的戰士們已經打退了敵人的六次進攻。

這時團長孫洪道打電話來詢問戰況,此時曹玉海的整個1營僅僅剩餘30餘名戰士,他心裡也清楚,全團打到現在也沒有多少人了,不可能再為1營提供任何支援了。

羅援將軍:面對強敵,“攻防兼備”英雄部隊告訴我們什麼?

曹玉海接過電話後,非常沉著冷靜,他沒有向團長訴說困難、請求支援之類的話,只是對團長說:“請團長放心,有我曹玉海在,美國鬼子就上不來,人在陣地在!”這時通信員跑進來報告,有一股敵人從後面迂迴過來,包圍了營部。

營長曹玉海感到情況緊急,向孫洪道說:“團長,敵人已經包圍了我的營部,我向你告別了!”

曹玉海放下電話,順手抄起一支衝鋒槍帶領營部人員衝了出去,曹玉海一邊大喊:“把敵人打下去!”一邊跑在前面向美軍開火,一梭子撂倒了幾個敵人。戰士們見營長衝鋒在前,也都跟著衝了出去。

突然,一陣槍響,曹玉海不幸頭部和胸部中彈,倒在血泊中,他拼出最後一口氣喊道:“注意監視敵人!”此時滿山遍野響起了“為營長報仇!”的喊殺聲,戰士們一股勁把敵人打了下去。

羅援將軍:面對強敵,“攻防兼備”英雄部隊告訴我們什麼?

曹玉海烈士

營長曹玉海犧牲後,營教導員方新沉默不語,仗打到這個份上,已經不需要他這名政工幹部再來說鼓舞士氣的話了。他和戰士們一樣,心中充滿了復仇的怒火。方新默默地給打完子彈的彈匣重新壓滿子彈後,繼續向敵人射擊。敵人又一次衝上來了。

三連連長拿起了兩顆手榴彈,說了句:“再見了,教導員!”就衝向敵群,消失在了一片硝煙之中。

教導員方新打完槍裡的子彈後,拿起了一枚已經拔掉引信的迫擊炮彈,拖著負傷的腿奮勇衝入敵群……“轟”的一聲與十多個敵人同歸於盡,犧牲時年僅26歲。

戰士們視死如歸,用血肉之軀抵擋著炮火和槍彈,再次打退了美軍的進攻,350.3高地仍然在我軍手中。

硝煙散去,槍炮聲也停了,當增援部隊趕到接防350.3高地時,整個陣地上到處是肢體殘缺的美國佬的屍體以及我志願軍戰士的遺體。

三連陣地上只剩下兩名活著的身受重傷的人,一個是三連連長趙連山,一個是1班副班長劉佔清,他們倒在血泊之中,但仍手持衝鋒槍,保持著隨時準備作戰的姿勢。

經過7晝夜的連續血戰,1營殲滅了680多名美國兵,這是志願軍營級建制單位殲滅美軍最多的一次。

1營在曹玉海的帶領下,以近乎全軍覆沒的代價,為第四次戰役的勝利贏得了主動。

羅援將軍:面對強敵,“攻防兼備”英雄部隊告訴我們什麼?

1營的指戰員以血肉之軀築起堅不可摧的鋼鐵防線,讓350.3高地成為美國佬的夢魘,像上甘嶺一樣成為了美國佬的“傷心嶺”。

戰後,志願軍領導機關給曹玉海最後指揮戰鬥的三連被記特等功,並授予“二級戰鬥英雄連”的光榮稱號。

為營長曹玉海追記特等功,授予志願軍“一級戰鬥英雄”稱號。

為教導員方新追記一等功,授予“二級戰鬥英雄”稱號。

1營還被38軍領導機關授予“英雄部隊”的光榮稱號。

羅援將軍:面對強敵,“攻防兼備”英雄部隊告訴我們什麼?

鑑於1營在歷次攻防戰鬥中都取得了驕人的戰績,志願軍領導機關特別授予1營“攻守兼備”錦旗一面。

(編寫:董曉軍 周建國)

來源:羅援新浪博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