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80、90年代流行的老菜,后来慢慢消失了,全吃过的已经奔四了

信阳,地处秦岭淮河一带,正好是南北方的分界线。在北方人那里不敢称呼自己是北方人,而在南方人眼里,自己又算不上十足的南方人。南不南,北不北的,身份十分尴尬。但信阳的美味却是当地人引以为傲的,跟这座藏在山里的小城一样,精致而又不失味道,颇有一种南北“混血儿”的气质,用三个个字来形容,就是“还阔以”。

信阳80、90年代流行的老菜,后来慢慢消失了,全吃过的已经奔四了

信阳菜馆在郑州和洛阳等兄弟地区还是很有地位的,走在郑州的街头,信阳菜馆的出镜率非常高。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并不是信阳现在流行的一些美食,而是八九十年代流行的老菜。现在慢慢都消失了,基本都是儿时吃过的,现在想起来还回味无穷。可惜,现在随着生活条件好了,这些老菜基本都已经绝迹了,已经很少有人再做了。

木炭暖锅

这个菜是对于我来说印象深刻,小时候来客人或者是过年的时候,这道菜就是桌上实打实的主菜、硬菜。这种暖锅类似于现在的北京铜锅,基本就是铜锅的缩小版,里面放的是燃烧的木炭,一边加热一边吃,那种热气腾腾的暖锅让吃饭的气氛瞬间提升了好几个档次。暖锅里煮的一般是猪肉炖萝卜、排骨炖粉条,对于小时候来说就是一道大菜了,暖锅滋滋作响,大家一起吃的是热火朝天。

信阳80、90年代流行的老菜,后来慢慢消失了,全吃过的已经奔四了

炖猪心包

猪心就是猪的心脏,是一种益补的食品。自古就有着“以脏补脏“、“以心补心”的说法,吃猪心是奶奶坚持多年的饮食爱好。每到腊月里杀完年猪之后,家里的猪心包就得给奶奶留着,不仅包括自家的,三个姑妈家的猪心包每年也都会专门送过来给奶奶煮着吃。

寒冬里,火坑里正燃烧着熊熊的大火,奶奶开始收拾她那个陈年老罐子来煮猪心包了。那个时候我只有几岁,我的主要任务就是替奶奶数绿豆,奶奶当年多大岁数就要数多少个绿豆,小心翼翼的还要多数几遍生怕出了差错。数好之后将绿豆装入猪心包里,由奶奶找线封住口,罐子上面横着一根筷子,线头系到筷子上,吊着在罐子里煮。罐子在放在火坑旁边,我们一边烤着火一遍煮着猪心包,感觉幸福极了。两个小时之后,猪心包就散发出迷人的香味儿。主要是煮给奶奶吃的,但是奶奶还是会分给我一些。从上小学到初中,我也为奶奶数了好几年的绿豆,每年都要加一颗。奶奶已经走了5年了,想念给奶奶数绿豆的日子,再也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肉了。

信阳80、90年代流行的老菜,后来慢慢消失了,全吃过的已经奔四了

猪脬腊肉

猪脬腊肉彰显了信阳人的特殊储位之道,跟做腊肉类似,只不过比腊肉多了几层工序。在杀完年猪之后,需要将上好的五花肉切成方块儿撒上盐,填入猪脬中,要压的越紧越好。别看一个小小的猪尿包,越撑越大,可以足足装下20多斤肉。信阳冬季气候温润潮湿,特别适合腌制腊肉。在经过几天的腌制后,盐分逐渐渗入猪肉中,就可以将猪脬放入火炕上进行熏制,两周以后猪脬腊肉就做好了。晶莹剔透的腊肉颜色粉嫩,油而不腻,炒着吃非常美味。

信阳80、90年代流行的老菜,后来慢慢消失了,全吃过的已经奔四了

猪肺汤

现在的人很少吃猪肺了,但是在小时候,记得爸爸最爱吃猪肺。妈妈将整个猪肺浸泡在水里一天一夜,其中还要多次换水,因为猪肺里含血水较多,需要多清洗几次才行。

将猪肺切成大块儿,炒出水份,放入锅里煮上半天,小煤火咕嘟嘟慢炖。直到整个屋子里都散发着迷人的肉香味儿,猪肺汤煮好了,闻起来真的非常香。但是猪肺汤空有一股香味儿,其实口感并不好,吃起来软软的,跟嚼现在的棉花糖差不多。

信阳80、90年代流行的老菜,后来慢慢消失了,全吃过的已经奔四了

炒豆渣

豆渣是做豆腐剩下来的渣滓,可以说是一种下脚料,平时人们也很少吃,但是在青黄不接之时,豆渣却成为了人们下饭的一道家常菜。炒豆渣有一种沙沙的感觉,在咽下去的过程中,还有点儿涩涩的。豆渣口感偏软,加上辣椒一炒,也能当作一种下饭菜。

信阳80、90年代流行的老菜,后来慢慢消失了,全吃过的已经奔四了

炒红薯脆

这个红薯脆就是红薯的藤茎,将红薯叶掐掉,去掉表皮的筋,切成段,炒着吃也比较爽脆。这个菜一般是在七八月份吃,趁其脆嫩的时候吃口感好,老了就不好吃了。

信阳80、90年代流行的老菜,后来慢慢消失了,全吃过的已经奔四了

以上除了红薯脆现在人们时不时还做着吃以外,其它就真的就很少再有人吃了。我家还有一个老太太传下来的暖锅,现在已经成了老古董了。这些菜,你们都吃过吗?#美食测评团# #云梯计划# #闪光计划二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