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疫苗还要多久才能广泛应用,真希望早点战胜病毒?

zZ夜猫子zZ


我今天早上看了一个BBC的新闻《肺炎疫情:全球各国新冠疫苗研发进展到了什么程度》。我想刚好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中国疫苗研究有进展,疾病控制了,不一定会大规模使用疫苗。

就目前来说,全球多个疫苗团队已经取得了进展。而中国的疫情已经得到了初步的控制,钟南山说的,“现在要在中国进行大规模的临床药物或者是治疗研究,已经没有机会了。”

我是觉得,作为中国公民来说,不论是有疫苗,还是有特效药,或者是说让这个疾病彻底的通过防控从祖国的领地上消失,都可以。

而中国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所的一款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已经率先进入二期临床试验了。如果国内疫情控制的好,可能就没有必要大规模使用疫苗了。



国外疫情控制不理想,很有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使用新冠疫苗。

而对于中国之外,据说世界卫生组织牵头协调资源研发疫苗,有全球两大制药商,法国的赛诺菲和英国的葛兰素史克正在联合研发疫苗。

而英国的科学家还没有给出,临床结果,疫苗其实已经在小规模的生产了,据说已经生产了100多万支疫苗,这个就有商人的考虑,如果临床没有效果,对大的制药公司来说,造价不是很贵。如果临床上说有效果,那么立刻就能大规模使用,马上就能够产生经济效益,谁能在新冠疫苗中拔得头筹,对这个企业今后的发展,无疑会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于此同时,美国也有疫苗进入临床试验了。对于疫苗的研究目前应该是百花齐放,4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已经进入临床试验的疫苗有三种,还有67种疫苗尚未进入临床试验。



@石诗史事:

1、疫苗的研发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国外疫情控制不好,可能会赶鸭子上架,证明有效果,就会使用,估计先给医护高危人群使用。继而在不久的将来,推广为大规模使用吧。毕竟不肯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能够控制病情的手段,要嘛有特效药,要嘛有疫苗。

2、估计中国控制的好,就没有必要大规模使用疫苗了吧。毕竟一款成熟的疫苗需要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验证它的作用和副作用。




石诗史事


新冠疫苗的有效性,是否能“战胜病毒”这是后话。



但是,前半句,“新冠病毒疫苗还要多久才能广泛应用”,不决定于目前的生物技术和疫苗生产能力,而决定于政府间政策博弈。

疫苗开发生产为什么特别费时

同学们最近一段时间通过媒体的广泛报道已经学习到,常规的疫苗生产至少需要数年到十数年的时间。

疫苗研发之所以费时,并不是因为疫苗设计和生产的难度本身,而在于验证一种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长期反复实验和临床试验。

尤其是,仅仅最后的三期临床试验都需要数年以上的时间。

因为,接种之后是不是真正安全,不仅是看短期效应,也需要看多年后的长期效应。

至于有效性,则一方面需要经过相关疾病流行季节对照疫苗接种者和没有接种者预防感染的能力;另一方面,即使可以产生足够保护性免疫,还需要看经过多年后这种免疫保护的持续性。

加速

既然常规疫苗开发如此费时,科学家和WHO等机构为什么说新冠疫苗有望在12到18月面世?

这是因为,面对新冠病这种给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巨大伤害的传染病,我们可以采取“加速”的权宜之计。

这种加速是全方位的,可以涉及到疫苗研发和生产的各个环节。

比如,验证疫苗的(短期)的有效性,可以采用“主动感染的挑战试验”,就是在给受试者接种疫苗后,不需要等自然感染,而是在实验室中通过病毒接种来主动感染。

比如,我们看到的一些流感研究就是使用这种方法进行的。

但是,鉴于新冠病目前没有针对性治疗,以及疾病的不可控,尤其是有没有严重后遗症的认识还远远不足;同时新冠病的病死率又没有高到非得冒牺牲个别人的健康甚至生命的风险去试验的程度。

因此,现在还没有那个机构和国家支持采取这种“挑战试验”来验证短期的有效性。

至于,长期的有效性,鉴于疫情的严重性和急迫性,这种验证完全可以跳过。

尽管新冠疫情还没有严重到可以采取主动感染的挑战试验来验证疫苗的有效性。

但是,在短短数月内蔓延到全球每一个角落,造成至少400多万人感染,和近30万人死亡,被认为是继1918年大流感后人类面临的最大的生物危机。

这种疫情的严重性足以支持各国政府采取激进的博弈策略来进一步加速新冠疫苗的研发和生产。

除了研发过程的各种跳步,政策和资本所能采取的还有两个最大的博弈:

风险性生产

就是政府主导或者在公共财政的资助下资本在疫苗试验还没有完成,甚至研发的早期,就可以进行风险投资,预先准备甚至实际进行规模化生产。

比如,5月12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官网发布一则消息称,世界首个!中国电子建造完成全球最大新冠疫苗生产车间


又据报道,我国的新冠疫苗将在7月份开始进行试生产,到9月份就有可能批量上市。

我们知道,目前国内最领先的也是世界最领先的新冠疫苗仅仅进入二期试验,预计到7月份也不过进入三期试验不久,安全性和有效性根本尚未得到验证,那么这种“试生产”实际上就是“风险行生产”。

在美国,政府也已经计划投资近3.5亿美元支持强生和世界上第一个进入临床试验的Moderna疫苗的风险生产。

所谓风险生产就是,如果生产的疫苗被批准,就可以立刻批量上市;

如果生产的疫苗没有被批准上市,扔掉就是,投资就等于打了水漂,因此才叫风险性生产。

新冠疫苗竞赛最关键的环节还不在于研发和生产,而在于各种政府的政策博弈。

毕竟世界上各个国家的生物技术尽管存在差别,但是这种差距始终是“有限度”的。

在数月的短时间内批量生产出疫苗都不存在问题。

最后的真正瓶颈在于能否获得监管机构的授权。

面对新冠疫情,各国政府给予疫情期间临时性(大流行后收回授权,就像FDA给瑞德西韦的授权那样)紧急使用授权是预期之内的。

最后的的因素是政府博弈所能下的赌注的大小,即能将这种临时性紧急授权提前到什么时间。

此前在回答类似问题是,答主已经说过,相信我国必将是第一个紧急授权新冠疫苗使用的国家,至少在三甲之列。

因此,在进入秋冬季节之前的9月份,最晚在年底,世界上必然会有不止一种新冠疫苗通过紧急使用授权而进入临床接种。


挣脱枷锁的囚徒


(医患家特约回答:天津医科大学感染病研究所 贾医生)


随着新冠病毒感染在全球范围蔓延,大众都将希望寄于疫苗的研发成功。如果要求新冠疫苗在近一到两年中就成功研发,并投入使用,这种压力和困难也是史无前例的。传统的疫苗研发模式耗时较长,需费十几年~几十年不等,但因新冠病毒的肆虐,传统的疫苗研发模式需要被改进,以加快开发速度。

各种疫苗发挥作用的机理基本类似,即将低剂量的减毒或灭毒病原体注入人体,使人体产生少量针对性抗体与免疫记忆。当再次感染相同病原体时,人体就会通过免疫记忆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抗体以消灭病原。


疫苗的研发流程非常复杂,一般需要经历实验室研究、动物实验、I II III期人体临床试验、申请注册许可、生产、流通、使用与上市后跟踪等等一系列流程。一种疫苗经实验室研究出来后,首先在动物模型上观察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然后进行人体临床试验。目前我国新冠疫苗的研发进程总体上处于国际先进行列,截至目前已有四种新冠疫苗获批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且其中三种已进入临床II期试验,不失为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但一种疫苗的开发普遍有“问世快,上市慢”的现象。一、因为部分疫苗在临床试验中会发现“帮倒忙”的问题,可能会出现诱导疾病发生、加重炎症反应等问题,或在大规模试验中达不到理想的重复性,因此任何疫苗在投入使用前都会慎之又慎;二、如当年SARS疫苗的研究,当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发至可以进行大规模试验时,疫情已结束,没有患者可做试验比对,终使研究进程暂停;三、如果研发成功,需要满足全球几十亿人口的需求,大量生产线、物流线、销售线的建立也是极大挑战,而每年需要生产的常规疫苗如流感、麻疹等疫苗的生产也可能受到影响;四、疫苗成功上市后,仍要对接种者进行科学的长期追踪,一旦发现安全性和效果的相关问题,则需要将已上市的疫苗进行撤回。由此可见,疫苗开发的后续进展仍是一项挑战。


目前大众已有意识,知晓疫苗是控制传染病流行的最经济、有效的手段,我国的新冠疫苗研发也在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我们不能只报希望于疫苗的开发上市,仍要时刻警惕将科学的自我防护、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与社交文明贯彻到底,才能在等待疫苗研发成功的过程中,继续遏制病毒的流行与传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