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的不是年味,而是年華;變的不是我們,而是歲月


淡的不是年味,而是年華;變的不是我們,而是歲月

生活好了,年味淡了,這是當下許多人發出的感慨!曾幾何時,我也覺得過年索然無趣,殊不知,年味就飄蕩在每一個人的思緒裡,年味就流淌在每一個人的血液裡,讓我們看得見,聞得到,品得著——

淡的不是年味,而是年華;變的不是我們,而是歲月

孩提時的記憶裡,春節可以穿新衣、戴新帽、吃糖果、放鞭炮……可以串門拜年,還有壓歲錢可拿,那時的年味,多與快樂相關

兒時在鄉下,每當過了臘八,家家戶戶便開始忙年了,殺年豬、掛年畫、貼春聯……一旦邁進小年的門檻,農家的院落裡紛紛搭起了土灶臺,各家各戶開始製作起各種年貨:年糕、包子、湯圓、肉丸、花生等等,或炸或蒸或炒,一直忙到除夕夜才會慢慢停息下來。小夥伴們也開始成群結伴,一個勁地撒歡兒,走街串巷地拜年,看舞獅子、踩高蹺……趁大人忙著看熱鬧的時候,我們便偷偷跑到村口的小賣部去買回滿褲兜的鞭炮,然後拆開一個一個地燃放,噼噼啪啪的鞭炮聲會響徹整個正月。

淡的不是年味,而是年華;變的不是我們,而是歲月

邁進大學的門檻,遠離了鄉村,也遠離了父母,開始獨立生活,春節也許只意味著放了一個寒假,那時的年味,多與自由相關

考上了大學,走出了那片養育自己的土地,遠離了父親的管束和母親的嘮叨,叛逆的天性也得以充分釋放,甚至感覺家鄉的一切彷彿都漸漸地跟自己有些格格不入了。不再願意去廟會上湊熱鬧,寧可一個人獨自待在家中,雙耳塞上隨聲聽的耳機,聽上一整天崔健的搖滾。過了大年初五,我就盼望著能夠早點地回到學校,繼續過自己無拘無束的生活,雖說父母親總是希望留自己在家多住上幾天,但迫切想離開牽絆的那份心情卻像是上了弦的弓箭,誰也攔不住。

淡的不是年味,而是年華;變的不是我們,而是歲月

參加工作以後,總想出去多見識一下外面精彩紛呈的世界,每當獨自一個人在異鄉打拼,那時的年味,多與夢想相關

記得參加工作後我就被派駐到了上海,那年春節我主動要求留守值班,那是我第一次沒有回家,一個人孤單地漂泊在異鄉過年。漫步在異鄉的街頭,只有昏黃的路燈將影子拉得很長很長。萬家團圓的大年夜,最終,我還是沒忍住撥通了家裡的電話。為了不讓父母為我擔心,我只是告訴他們除夕的夜上海是多麼的燈火輝煌,絲毫都不敢流露出半點想家的情緒。正在接電話的母親表面上也顯得很欣慰,只是她始終沒能夠掩飾住話語中的哽咽。說句實在話,那一刻,我真的想家!

淡的不是年味,而是年華;變的不是我們,而是歲月

從戀愛牽手到步入結婚的殿堂,有了人生中另一半的陪伴與廝守,春節也就有了一種別樣的滋味,那時的年味,多與愛情相關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已經逐漸習慣了獨自去面對生活中的一切:獨自一個人在外求學,畢業後,又獨自一個人到陌生的城市去打拼……在那些漂泊在外的日子裡,有過成功的欣喜,但經歷更多的還是失落時的無助和失敗後的痛楚。直到玲的出現,我那一顆流浪的心才有了真正的歸宿。從相知到相愛,直到牽手走進婚姻的殿堂,自從建立了自己的家庭,那時候,我覺得春節在哪過真的已經不再重要了,重要的只是兩個人能夠在一起,不管是在家鄉,還是在他鄉。

淡的不是年味,而是年華;變的不是我們,而是歲月

女兒出生以後,當自己做了父親,方才忽然發現,昔日的父母已經慢慢變老,情感開始變得厚重起來,那時的年味,多與親情相關

女兒逗逗的出生,給我們這個小家庭帶來了生機,也為全家增添了不少樂趣,遠在老家的父母時常也會特意趕過來幫我們一起帶帶孩子。於我而言,每一次的見面,看到的都是父母的白髮漸漸增多,滿臉的皺紋逐漸加深,腳步也開始有些蹣跚了,不變的只有母親的嘮叨,還和以前一樣。每次春節團聚,望著越長越高的孩子,再看看慢慢變老的父母,總會有一種莫名的滋味湧上心頭,恍然間不禁又想起了父母當年替我操勞的身影,熱淚在不覺間就潤溼了眼眶。

淡的不是年味,而是年華;變的不是我們,而是歲月

年,承載了我們太多的憧憬和希冀。君不見,每年春節,總能讓我們對家鄉的思念像溪水一樣纏綿;每年春節,總能讓我們想家的心情像浪濤一樣澎湃;每年春節,總能讓我們感到哪怕是遠隔萬里都不再是距離;每年春節,總能讓我們覺得哪怕是再短暫的相聚都是一種無比的溫馨……

春節,是親情編織的一串中國結,是歲月雕刻的一枚中國印。一年又一年,也許,淡的不是年味,而是年華;變的不是我們,而是歲月!


徐學平,自由撰稿人,喜歡放任自己的文字四處撒野~

本文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同意謝絕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