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武林—民國內家拳軼事系列2

孫門軼事

逝去的武林—民國內家拳軼事系列2


武學泰斗孫祿堂

瀛人敘述:

孫祿堂先生獨步武林五十年,平生未遇敵手。這在當時已是定論。用李玉琳的話講:形意拳主要是靠郭雲深、李存義、孫祿堂三個人立住的。而八卦拳在董海川以後主要就是靠程廷華、尹福和孫祿堂三個人,才在武林中立穩。至於太極,在陳微明廣傳以前,其傳播範圍並不廣。孫家的太極從不輕傳,也沒聽說有誰只練孫氏太極拳而不涉及形意、八卦。好象孫氏拳就必然包括孫氏形意八卦太極三家。我不是練孫氏拳的,深點兒的說不好。

孫先生年輕時到處踢別人的場子,只要聽說誰有功夫,不管對方輩份大小,孫先生就一定要找到對方比試,一見高低。僅在保定、北京、天津一帶被他踢倒的場子就有五六十間,加上冀南燕北約有數百間。以後,孫先生名氣超過了所有的人,於是又變的非常謙遜了。由於孫先生成名很早,人們往往僅知道孫先生成名後待人接物的情況。而對於孫先生早年的情況,反而有意無意地淡忘了。

單刀敘述:

1934年「京報」評價“孫祿堂先生是我國太極拳界唯一的名手”說明當時陳、楊、吳、武諸家宗師還不能與孫先生齊名。許禹生談及孫先生時說:“南北拳家固未見其匹也。”說明當時尚雲祥也是無法與孫先生比肩的。解放以後,孫存周不出山,孫劍雲極謙遜。加之一些人,包括唐豪、顧留馨等利用孫門的謙虛,大肆宣傳其它拳派,有意無意的貶低了孫氏拳的成就。造成諸門拳派在技理上似乎並駕齊驅的幻象。我曾涉獵過多種拳派,根據我的體認,童旭東先生的評價基本上是客觀合理的。解放以來,在對一些歷史人物的評價上是失當的。正因為如此,童旭東先生才在撰寫了一系列文章,以正本清源、撥亂反正。

包不同敘述:

後人之所以達不到孫先生的武學成就是因為兩個原因:一、社會環境發生了變化,1900年程廷華先生死於八國聯軍的火器之下是給了人們很大的震動的。孫先生後來教學也更注重拳術的教化功用。二、孫先生能達到這樣的成就是和他勤學善悟分不開的,打開《拳意述真》,就可以看到他受過多少前輩的教誨,陳曾則的序中說:述真就是述而不做的意思。除了前輩的指導,他還得到過許多朋友的幫助。他一直研究不懈,精通了形意、八卦後,他還想研究太極拳,與楊澄甫換藝,但楊保守,說還是各守其道。後來機會湊巧,才向郝為真學了太極。可以說具備了這種精神,就算是入了別的行業,也會大有成就。孫存周曾受同門慫恿,問孫先生有什麼決竅,孫先生說我以為你懂拳了,看來還是不懂。言下之意就是拳術沒什麼決竅就是一個練字。孫先生處事是很謹慎的,認為僧、道、女子、小兒氣純,不輕易招惹。前人之中,隱俠、高手甚多,董海川之師是誰?他的功夫當不低吧。杜心武不出山,誰又知道徐矮子?

精武門敘述:

關於"孫祿堂先生武功獨步當時,超越前代"的評價,並非是孫門後人的吹捧,而是對孫祿堂先生的實事求是的歷史評價.如時任中央國術館編審處處長的姜容樵先生在其1933年出版的<>一書中對孫祿堂先生有這樣的評價:"孫祿堂的八卦掌不僅為同輩人所望塵莫及,就是形意拳也是極盡其妙.他的刀槍劍戟都比別人來得高妙,於是南北馳名,差不多壓倒了那些老前輩,於是人家就送他一個綽號叫做"萬能手",也真稱得起是蓋世英豪."要知道姜容樵是張兆東的弟子,當時很多老前輩和同道還都在世,有的甚至還與姜容樵在一起共事.姜容樵先生以其中央國術館編審處處長的身份是不能胡捧亂吹的.姜容樵也沒有必要去吹捧孫祿堂先生.因此,姜容樵對孫祿堂先生的評價反映了孫祿堂先生在當時武林中的客觀情況.那麼,"蓋世英豪"難道不是獨步一人嗎?!"壓倒那些老前輩"難道不是超越前代嗎?!故這並不是孫門後人在自吹.此外,1934年1月28日的<>評價孫祿堂先生的武學造詣令"海內精技藝者皆望風傾倒."

skate評述:楊露蟬、董海川、李洛能分別將太極、八卦、形意練至最高境界,而孫先生將三拳都練至絕頂,時人無不歎服,1898年程廷華弟子詢問程孫的修為如何,程連說:神乎哉!神乎哉!孫先生真是武學千古奇人。

孫祿堂學習太極拳

純陽敘述:

孫祿堂先生與郝維禎先生接觸時,孫先生的功夫在郝維禎之上是事實.老"四民"的人都知道.我師吳子珍先生曾談起過此事.郝維禎先生初來北京時,是想借助北京體育研究社的影響來發展他的郝式太極拳(解放後又被稱為武式太極拳),因為北京體育研究社是當時北京教習太極拳的主要組織,有一定的影響力.其社長是許禹生.許是楊健侯先生的弟子.於是,郝先生以訪鄉友的名義,找到楊健侯,希望在體育社中也能傳播,推廣他的太極拳.但得到的是楊健侯的冷遇.因此,許禹生也就不敢把郝維禎留在體育社.但許禹生覺得郝維禎的功夫確實是好,後來就把郝維禎介紹到"四民武術社".

"四民武術社"雖以形意拳為主,但也兼教八卦,太極,通背等.當晚,鄧雲峰先生請郝維禎乘黃包車去外面酒館吃飯,下車後郝維禎要付車錢,鄧先生忙用手阻攔,沒想到郝先生一卸力,鄧先生伸出去的手一時竟未能收回來.於是知道郝先生功夫不俗.飯後送走了郝先生,鄧先生就趕到孫先生家,告訴孫先生遇到了一位好手,並請孫先生第二天去"四民"與郝先生會會.

第二天孫郝見面,相互傾慕,談得很投機,於是兩人搭手,未想一搭手,孫先生即將郝先生放出.郝維禎大驚失色,孫先生忙說:"這是按照您的說法走的勁."算是為郝先生打個園場,找個臺階.郝維禎很吃驚,說:"真是奇了,怎麼就幾句話,您就勝過了我這幾十年的功夫."於是郝先生也就知道孫先生的功夫在自己之上.所以以後也就不到"四民"來了.據說曾去天津武士會呆了幾天,再回北京時,便染了痢疾.後來,孫先生見郝維禎不到"四民"來了,也很後悔自己一時興起贏了郝先生.因為那時孫先生正在研究拳術的合一問題.以後聽說郝維禎潦倒在京,便連忙將郝接到家中請醫治療.郝先生感其恩,無以為報,於是便將自己研究太極拳的心得竅奧告於孫先生,以助孫先生對內家拳術合一的研究.因此,孫先生所以能將形意八卦太極拳合一,這裡也有郝先生的功勞.童旭東先生在今年

<>第9期上對孫郝關係的介紹基本上是符合史實的.

有人認為,如果對方打不過我,我就沒有向對方學習的必要.這種想法太幼稚了,是心性不成熟的表現,此外也不合乎現實.我的許多弟子剛到我這兒時,已經是在全國散打比賽中取得過很好的成績了.若論技擊實力絕對在我之上,但他們還是要拜我為師.目的是學習我形意拳發力的一技之長嘛.我友夏伯華先生,他的很多學生一入學,就能把他打的鼻青臉腫.但他們還是誠心誠意地拜夏先生為師,學藝.過去這種例子很多.不知現在的人為何心性變得這般狹隘和幼稚.

孫祿堂授徒

sjm敘述:

初,孫老命曹晏海演技,曹示以通背、劈掛、滑拳等。觀後,孫老曰:"汝之技,無需再習形意、八卦、太極諸藝,只需換一付腿"。原來,曹上肢已練得頗有功夫,只因步拙腿僵,故在實戰中難合其用。於是,孫老未授曹任何拳架,只授曹"飛九宮"之術。"飛九宮"者,乃地插九軒,人在其中以所善諸藝往來穿梭(《拳意述真》中論之甚詳)。數月,經孫老悉心教授,曹之步法由拙漸活。於是,孫老又授曹散腿之用。所授散腿皆由八卦暗腿演化而出,因曹已有"飛九宮"之基礎,故能得此散腿之用。

孫老之用腿與眾不同,教授時,孫老將雙手背於身後,對曹說:"我不用手,只用腿,你隨意攻守,注意,三秒之內我必起腿。"言罷,孫老潛步走近,曹剛要出拳或出腳,孫老的腳已抵在曹的心窩處。如此反覆多次,總是如此。曹總是奪不著先機,又擋不住、化不開、躲不及,而孫老的腿法很簡單,就是一抬腿而已。原來,凡人用腿必先移重心,否則無法平衡,故腿動必先肩動。所以,只要集中注意力,在對手出腿時,一般還是可以作出反應的。然而,孫老出腿時,卻無這種跡象,故使人防不勝防。於是曹晏海問:"孫老師,您出腿時,怎麼全身竟無一絲跡象,好像憑空出來了一腿?"孫老曰:"這是因為我周身各處都能作為重心,故能出腿時與出腿前一個樣。所謂暗腿、第三條腿就是指這種功夫。此需有一定內功基礎,才能做到"。於是,曹又得孫老內功修養之傳。從此曹只食素,不食葷,以後練成輕功,有"草上飛"之美譽。

孫老教授曹晏海近身用腿之法。兩人相距咫尺,孫老對曹晏海說:"近身亦可用腿,抹踢即是一例。"於是要曹任意進攻。兩人相對瞬間,曹突搶中門,孫老一腿早到--膝頂、腿旋、足發,曹急後跳,仍被孫老的腿抹中,曹當即栽倒在地,臉色陡變,虛汗如雨,好一會兒,才得恢復。曹晏海說:"孫老師,您這一腳雖然只是抹了我一下,卻使我不僅痛入骨髓,而且心如電擊,好像整個內臟都散了"。孫老曰:"此為內勁這威力"。接著,孫老詳細講解了抹踢的練法、用法、變化和走勁。該腿踢出後,在空中的軌跡像個"8"字,速去速收,倏乎若電勁。退一動,就要蘊涵、潛換著足之踩踏、膝之衝頂、腿之旋搓、腳之貫劈,要一氣貫穿。其特點是,不僅踢出後要力貫足底,而且整條腿都要有渾圓勁,也就是即使對手躲過了膝頂、足踢,只要被腿抹上同樣能發出威力。甚至在腳下潛回收的過程中亦有用足跟劈釘對手之意。非得有很好的控制和利用自身重心變化的能力並輔以一定的內功,才能在實戰中用好這一腿。由於曹晏海此時通過"飛九宮"的練習在控制自身重心和內功修為上均有明顯進步,故能在月餘的時間內初步掌握了此腿的用法。

孫祿堂被人暗算之舊聞

netevil敘述:

關於孫祿堂被人暗算之說,流傳甚廣,不僅在大陸眾口相傳,而且流傳到了臺灣。見之於文字的有臺灣王嘉祥“孫祿堂宗師行誼”一文,“孫公在上海,某次往先施公司購物之際,在電梯間,於眾人推擠中,突遭暗算被點了穴道,當時即知,但因人多,無法辯認下手者何人。歸後竟致吐血,俟乃靜坐行功休養,竟月方愈。”(臺灣《力與美》雜誌46期)。大陸的傳說和這大致相仿。孫遭暗算後,是由鎮江名醫陳健侯為之診病,此事曾在《氣功》小冊子上提到過。

孫祿堂突遭暗算,回手一拳,把那人打了一個跟頭,但此人毫無損傷,站起來拍拍身上,沒事,走了。孫氏即感渾身痠軟無力,回去後經調理,並經鎮江名醫陳健侯醫治,是有了起色。但是畢竟年事已高,最終之死,還是和這有關。當然,我是聽來的,沒有親眼見過。

周大可敘述:

你怎麼知道孫老先生不知道被誰點的穴?!在電梯內內人擠人,孫老先生為了不傷著周圍其它的人,有意斂氣,不使內勁感發。孫老先生當時就抓住了那個人,那人也是抱定必死決心,那人也以為自己這次必死。沒想到孫老先生問也沒問就把他放了。孫老先生的徒弟們不解孫老先生為何這樣做,孫老先生說,我很快會收到一封信的。果然,不久來了一封信,信中說只要孫老先生去他父親墳前燒柱香,他就給孫老先生解藥。孫老先生未去他父親的墳前燒香。僅一日半,孫老先生自己就用內功衝開了穴道,經月餘調治便完全恢復了正常。此事發生在1928年。那人所以要暗算孫老先生,是因為數十年前,孫老先生與他父親比武,傷其父,他父親回去不久就死了,他要為父報仇。那人苦練點穴幾十年,明著打,那人自知自己不是對手,於是一直找機會暗算孫老先生,但一直沒有機會。這次孫老先生南下上海,他也是問訊跟來,終於找到了這樣一個機會。但因為孫老先生內功卓絕,還是沒有起到效果。但是,就是這樣一件事一直被一些嫉妒孫老先生的人所利用。

孫老先生遭暗算之事雖然你我都不曾見到,但有人見到。該人曾將其日記給我看。因不想沾惹是非,再三囑我不要透露其姓名。孫老先生月餘痊癒是事實。孫老先生去上海,常住在該先生家。該先生對孫老先生的情況知之甚詳。我的介紹便依據於此。孫老先生此後在南方又教拳三年,健如少壯。這都是有記載的。什麼最後的死與此有關,純屬無稽之談。

對孫祿堂先生得道成仙的看法

米兒敘述:

據童師講:孫老先生所修之道學屬隱修派,該派不在道觀內修道,從有關孫老先生的史料中知,孫老先生至少有三位道學高深的道友,一位姓陳、一位姓張、一位姓關,他們都是到處雲遊修道,沒有道觀。童師講孫老所修屬於老子——尹喜一派。

CLUO敘述:

化仙而去,和高梁上(好像是)凌空走八步。---------之所以會有爭論!!!我認為是因武友的見識所限!!!我今天給武友們提個醒:一:道家太和門功家南派的開山祖師鄧鐘山先生和孫祿堂先生在清末見過面而且有過交流。極少數極少數孫門的老人都是知道的。不過閉口不說而已。想起詆譭功家南派武學的人真是流於淺薄,你可對某人有看法,但自己不能亂評價一門你都沒去實踐過的武學。毛主席說:“實踐出真知”。二:孫先生仙佛接引絕對是真實不虛的。你可在各大道佛名山去打聽一下,能修到“仙佛接引”這境界的大有人在,而且其中有人現都還在世隱修。以武當山人跡罕至處居多,要想見到多備乾糧。三:高梁上(好像是)凌空走八步。絕不欺後人。因山西老宋家的宋世榮先生就在清末的一次武術表演會上當眾表演過“盤根衝空”在空中短時間片刻停留。瀋陽武派太極閻志高先生也達到該境界。另我金家拳派的金祖師就達到“懸空而行”的境界。金祖師之功夫,入城不由門;八十里地往返,壺水未沸;臨終之時,八徒家中各死一道人。這就是佛道家說的“化身成就”就是說金祖已成仙成佛。四:有閒錢的武友可去四川甘孜和阿壩兩地區看看密宗大德的佛法功夫和黑教的制人,誅滅野獸法術,也許你從此就成為一個密宗的皈依弟子。具體訪地道點:五明佛學院,彭措晉美法王不可不見,記住拜見時要量財力而行,準備適當的供養禮拜法王。五:劍仙一說,清末,民國和當代影響極大。並非空穴來風。峨眉派,武當派,青城派,上清派,終南派,三豐派各派都有,不過須指出的是:劍仙並非是單獨一派,而是一種修煉法門。所謂“內執丹道,外顯金鋒”而已。說到底,就是延續自己的肉身的存在時間,來完成丹法。提示:張義尚老先生的師尊周明陽先生就是三豐派的劍仙。周明陽的官方身份是清末四川總督趙爾豐的高級幕僚,曾在川藏邊境上打過反叛藏人,並在此期間修成“道家五遁法”。有心的武友可查看一下四川的文史資料就知道他兩是何關係。六:練武的人治學,就是要“唯象是學”,自己沒練到,別人練到了,自己短期理解不了,現代科學解釋不了,就不要急於否定,要勤學苦練。先證果,後證因。一句話“實踐出真知”。七:孫祿堂先生的武功還是極好的,我也是極為佩服他老人家的。但他和佛道兩家隱修的高真相比還是有不小的差距,我的個人觀點!!!歡迎道友和武友交流所知。

米兒敘述:

仙,其實就是內修達到一定造詣的人。練拳既然能改善人的生理,當生理改善達到一定的程度後,自然會產生某些不同凡俗的功能。讓沒有經過修為的人覺著“神”。於是我們把這類人稱之為仙。仙的進境有地仙、人仙、天仙之分。有的還加上鬼仙與神仙,其實這都是對不同程度的修行造詣的叫法。孫祿堂先生視生死如遊戲,化歸仙佛而去,是達到天仙的境界。凌空八步只是孫先生20多歲時南下雲遊時的成績。不過這類話題還是少說為好,因為我們這些網友中,誰也無法親自引證給不同觀點的人看。對於我們這些俗人,這幾乎是個信仰問題。

評註:

孫祿堂先生得道成仙並非通過練拳實現,主要是修練道家隱仙派法門的結果。武術畢竟還是武術,不是修道的方法,其子孫存周即得其武功之傳而未得其修道秘訣。不過武術高手晚年修佛道的也不少,如近代的王蘭亭進山修道不知所終,現代的蔡松芳遁入空門等。許多大科學家到了一定年齡也信仰宗教。

CLUO說孫祿堂先生和佛道兩家隱修的高真相比還是有不小的差距,這點本人也贊同。楊露禪所得道家太極門修練就有十三層臺階之說,最高為南天門,楊露禪先生修到了第八層。全真龍門派傳人王力平先生是當代修真大德的代表,有人對王先生是這樣評價的:王力平先生成就真身,出入三界,隱顯自如,幾乎凡是在王顯示身邊呆過的人, 無不為其出神入化的功夫,仙風道骨的氣質,對傳統道家文化的通達洞察,對現代西方文化的獨到見解所深深震撼,得以領略傳統道家修真人士的無上風采。

張義尚先生說修道成真法、財、侶、地缺一不可,須福德過三倍天子、智慧勝七輩狀元,方具備條件,千千萬萬修行者中,難得一人真知此道者。縱得真法而條件不具,也只好望洋興嘆,而張先生本人,即屬此類。

孫存周小記

孫存周小記之一

童旭東敘述:

孫存周先生(1893一1963年)是近代武術界具有極深造詣的實踐家。只因未逢其時,中年在民族生死存亡的抗戰中度過,晚年又遇上武術運動受“左”的思想影響,武術界不倡導對武術技擊功能的研究,致使先生對武術研究的苦心孤詣未得其彰,對武術運動欲鼎革一派之宏願未能遂意。

存周先生弱冠時,曾北勝臂聖張秀林,南贏妙手謝鐵夫,壯遊南北未遇其匹,不可謂不狂,中年嘗舍家財助婦嬰,自守飢貧不為日寇折腰,不可謂不耿;晚年大隱於市,舍功棄名,從容中道,不附世俗武道,恬澹蒼茫,機圓神完,不可謂不合於中庸。

純陽敘述:

孫存周先生是位傳奇人物,寡言孤傲,不易接近.與我師子珍先生迥然不同.我見過存周先生幾次,但夠不到跟前去.存周先生的打扮與一般的拳師不同,第一次見到存周先生來四民時,他身穿米色風衣,頭戴鴨舌帽,眼睛上還戴著付大墨鏡,嘴上留著長長的花白鬍須,身板瘦高筆直,元陽貫頂,神采傲然.按當時的穿戴習慣,他簡直就象個老特務.按今天的眼光,他頗有幾分象個搞藝術的大導演.他身邊還跟著個十五六歲的小孩,小個兒,留著個油光光的小分頭,身板看上去挺瓷實.不知是誰?兩人都不怎麼說話,看一會兒就走,我師對他們極為尊敬,甚至可以用恭敬來形容.當時我很看不慣,他們走後,我問吳師他們是誰?我師告訴我:老頭兒是孫存周,孫祿堂老先生的兒子.並說,孫存周的功夫如何了不得.說他能在牆上跑四步.以後,又見孫存周來過一次,孫存周穿著件長衫,再我師力邀下,示範了一個虎形,孫存周連長衫也沒脫,雙腳向前一躍,疾如靈猿,確實躍出很遠.吳師讓我用腳量量,這一躍足足有十大步.至於凌空走八步,我沒見過.這可能是對身體輕靈,縱高蹦遠的一種形容吧?孫劍雲練拳時也是身法輕靈,但由於她是女同志,接觸不多.據說宋老前輩有牆上掛畫之能,但宋前輩去世的時候我還沒有出生,我也是聽說而已.

同道敘述:

郭雲深先生的功夫我只是聽說過,孫存周先生的功夫我是曾親眼見過,由是可以令人體味何為超神入化、何為石破天驚!孫存周先生功夫之絕,言語難以表達,真是不可思義!斯人已逝,多說也是白搭,有位老友說的有點兒意思:看著他(指孫存周)練拳,我以為自己都上了天。

skate注:謝鐵夫在技擊方面造詣極深,平生與王薌齋交手十次,皆戰而勝之。關於孫存周戰勝王薌齋之事,請參見《中國太極拳》1994年第3期。

孫存周小記之二

米敘述:

孫存周先生武功高絕,其技擊功夫獨步一個時代.但在封建武德思想的影響下的中國武林,對孫存周先生注重實踐的做法似乎是難以接收的,故其生前甚受時人所忌. 孫存周所勝名家甚多,如他17歲時曾戰勝通背名家"臂聖"張策.以後雲遊南下,曾勝好手無數,如李玉琳,褚桂亭,馬裕甫,解鐵夫,陳子正,柳印虎,楊奎山,吳鑑泉,朱國祿,顧汝章,胡耀真,陳發科,許延增,王薌齋,吳圖南,李集峰,郭古民,肖功卓等.

耄耋人敘述:

孫存周先生是位技擊巨匠,好打也善打.但為人似孤傲,不和群.記得孫存周先生去世後,其妹孫劍雲女士到市武協來通告.吳圖南先生對孫劍雲說:"你哥哥是驚天動地的功夫,蓋世無雙.什麼時候出殯,武協送個大花圈去."等孫劍雲告訴了出殯的時間地點出去後,有人張嘮給孫存周買花圈,吳老對那人說:"誰給他送花圈?!他孫存周就會打人.不送!"

大約是1954年,北京的老武術家們在太廟(還是中山公園,記不真切了)表演武術,徐致一不知道孫存周早就認識胡耀真,向孫存周介紹胡耀真說:"這位胡耀真先生是您的形意同門,大名鼎鼎的單指震乾坤啊!"胡耀真臉一紅,忙說:"哪裡哪裡,孫先生讓我嘗過屁股震椅子面兒."原來不久前,孫存周與胡耀真試過手,孫存周將胡耀真扔在了椅子上,把椅子面都給震裂了.事後,吳子珍還專門出來為二人說和.

德發敘述:

孫存周先生尚未達道孫祿堂先生的武學修為境界.孫存周生前曾多次講過,他的技藝未及孫祿堂先生十之二三. 孫存周先生與王薌齋較計的事,很多老人都知道.因為那時意拳還未形成氣候,故這件事在武術界沒有引起什麼反響.王薌齋晚年常去孫存周家請益,與孫存週一談就是半天,並常帶去一些他自奄的小菜,有時到了中午還不走,直到其子女來叫。

孫存周先生生於1893年,有兩個證據,其一是孫存周的女兒孫淑容尚健在,她的電話是01066158979,問一下孫淑容便可證實.其二是在1929年杭州國術遊藝大會上孫存周任首席監察委員,上面有孫存周的年齡,為37歲.因當時的人都報虛歲,故也可推算出孫存周生於1893年.而王薌齋生於1890年也有兩個出處,其一是王薌齋的戶口本上的年齡,王選傑也是據此認為王薌齋生於1890年.其二是據"中國武術百科全書"上關於王薌齋的一條,其生卒年也是1890年--1963年.

孫存周小記之三

未名氏敘述:

孫存周傷眼完全是個湊巧,第一他平時本是不戴眼鏡的,那天他等朋友,一時覺著無聊,隨手戴上李小禾的水晶鏡看報。看了一會兒報,朋友來了向他打招呼,他一回頭,正好李小禾往回抽球竿,碰在了孫存周的眼睛框上,眼鏡破碎,其中一塊碎玻璃紮在眼球上。這是很難避免的一個巧合。以後,孫存周練武更加刻苦,閉門謝客整四年,終日練功不綴,終於練就出一身罕見的功夫。29年國術遊藝大會時,孫存周被聘為首席檢察委員時,無有不服者,包括李書文、張策、杜心五、劉百川等在內的一些老練家子,對孫存周的功夫也深表欽服。其中多有切磋,不乏傳奇逸聞。35年六運會上,蒙古跤手參加表演,並於會後與本次運動會的摔交冠軍及民間好手進行了5場交流比賽,蒙古跤手全勝。第二天,任十大國術評委的孫存周為了給內地武林挽回面子,毅然決定以一對四:孫存周站立場中,讓四位蒙古跤手分別各持自己的四肢,由葉大密喊號、吳鑑泉揮旗,一聲令下,孫存周勁發四梢,將四位蒙古跤手全部震撲於地。老翰林陳微明竟一下興奮地躍起來,說道:“真功夫還是在神州哇!"孫存週一代技擊大師,一生事蹟極為傳神。其孤傲自有其孤傲的本錢。有位八卦掌名家看了孫存周的八卦掌功夫後說:“就是董老公在世,怕也不過如此吧!

鐵拳敘述:

孫祿堂先生的功夫自然是登峰造極了。八卦掌名家李子鳴說:“孫祿堂先生睡覺的時候,別人都摸不著他。那真是到了至虛至無,與道合真了。”形意太極名家郝恩光說:“孫老先生在家中時,允許任何人任何時候偷襲他。但是到了外面孫老先生就不允許徒弟再這麼做。因為在家中,孫老先生知道都是自己的朋友和弟子,先生能有意控制自己本能反應的程度,儘量做到不傷人。到了外面,不知是敵是友,反應必然要儘性。輕則致人於殘,重則致人於命。所以老先生在外面總是擺出一副很有戒備的樣子。警示那些冒失者,以免他們自討苦吃。”孫祿堂先生的這個傳統孫存周先生也繼承了下來。孫存周先生也允許別人在任何時候向他發起偷襲,很少有人能夠得手。據說,他的徒弟祖雅儀在他吃飯的時候就偷襲過他。孫存周是不會生氣的。但是,孫劍雲女士是不允許別人這麼幹的。我問過孫劍雲女士的幾個徒弟,他們說:“我們老師很少談怎麼打的事。幾乎不跟徒弟們試手。頂多教你打打輪,或者讓你聽一下某一手的勁。這已經是讓我們很開眼了。”孫存周、孫劍雲雖是同胞兄妹,卻完全是兩個路子。

孫存周戰勝過陳發科?

求實問:

請教瀛人、純陽前輩:螳螂拳家馬漢清曾說孫存周戰勝過陳發科,但我看過的所有關於陳發科的報道文章都說陳發科一生未有敗北記錄,與人較技,都是輕鬆取勝。不知孫存周戰勝過陳發科是否確有其事?如有,可否詳述經過。多謝!

瀛人敘述:

戰勝一詞過重。其實平日裡相互切磋,談不上誰戰勝誰,相互體認一下而已。大約抗戰勝利後的第二年(1946年),北京武術界的老武術家赫壽巖過七十大壽,很多人都去捧場。本來,陳楊兩派太極拳很少來往,但是雷慕尼即拜過陳發科又拜了赫壽巖,所以陳發科也被請了去。孫存周作為武術名家也被請了去。去的大多是太極門的人,形意、八卦和其它門派的也去了一些。由於去的大多都是些練家子,話題自然就談到拳上,沈家禎、雷慕尼與其它的人討論起纏絲勁,談的挺熱烈。話音兒傳過來,赫壽巖就問陳發科有關纏絲勁之意,陳略作講解,眾皆稱善,時孫存周與陳發科和赫壽巖同在一桌,孫存周睥睨眾人,不作一言。赫壽巖是老江湖,看出孫存周的意思,趁著興頭兒就故意問孫存周:“你們家的拳裡有纏絲勁沒有?”孫存周說:“什麼纏絲勁,我只知道里裹外翻就夠用了。”後來聽雷慕尼講,孫存周與陳發科曾有過接觸,陳發科說,我纏不上他,就是纏上了也沒用。

純陽敘述:

孫存周不愛說,好通過交手來表達他的意思。所以當時他的名聲不是太好,同道們都有些怕他。孫存周是位罕見的技擊家,其技擊水平可以代表一個時代。陳發科是位好老師,雖然自己的文化水平不高,但教人不保守,誨人不倦。這在當時是非常難得的。因此陳發科和陳照丕能夠成為陳式太極拳的中興之主。當時很多年輕人都愛跟他們學拳,他們為陳式太極拳培養了一大批人才。有人說陳發科靠打擂在北京成的名,這是胡說。陳發科是有工夫的,不過他賴以成名的是他的為人和武德。至於誰打敗誰,沒什麼意思。其實無論陳發科是否輸過手,都不影響他作為陳式太極拳一代宗師的歷史地位和所傳拳術的學術價值。

孫存周為何不上擂臺試試?

直言敘述:

在1928、1933兩次國考和1929年遊藝大會上,孫存周(1893年生)都正當年,這位喜歡和人試手的“大師”,為什麼不趁此機會上擂臺和人比試一番,而偏要在私下和這個試了和那個試?而在擂臺上拼殺的有其同齡人(朱國福)也有比他還大的,要比就正大光明地比,有史可考,有據可查。之後出現了很多傳聞,說他敗了若干名家,實質上能打的未必有名,有名的未必能打。是否祿堂公呵護他的寶貝兒子,因為那都是“打死勿論”的生死之博啊!

米子健敘述:

孫存周是浙省國術遊藝大會的首席監察委員,負責平定比賽爭端。期間,有人挑戰,孫存周登臺願與之一試,挑戰者畏其神,猶豫不決,最終悻悻而退。此事見於29年11月22日杭州社會日報。

28年3月24日中央國術館成立,5月孫氏父子被請到南京,孫祿堂先生被聘為武當門門長、孫存周被聘為一等教習。時國術館內爭權奪利、派系鬥爭較嚴重、人事關係十分複雜。孫祿堂先生因不滿其環境,於6月辭職,當月即被江蘇省省主席鈕永健聘為江蘇國術館教務長,後又兼任副館長,鈕永健兼館長。時江蘇國術館也在南京,中央國術館近三分之一的教習被孫氏父子帶到江蘇國術館。9月江蘇國術館遷至鎮江。孫存周早在中央國術館舉辦首屆國術國考前就與中央國術館分道揚鑣了,他怎麼還會去參加其舉辦的考試呢?1935年,金警鐘在其創辦的“國術週刊”上稱讚孫存周的功夫宏博赫奕、南北無匹。孫門在民國時期確實盛極一時。解放後,逐漸消沉了。目前在江蘇還有一些孫門後裔,但大多已不練拳了。

南陽子敘述:

“浩博雄烈,赫奕英絕。”是1932年孫存周過40大壽時海上心意拳名家盧崇高贈送給孫存周的字幅。以後金警鐘又以相近的詞句寫於其“國術週刊”中。可謂同道共識。

北溟敘述:

孫存周都當上首席監察委員了,還上臺比什麼?再說當時很多選手都是他父親教出來的學生,老師的兒子上場,別人怎麼比?章殿青當時不過就是跟李景林的女兒談談戀愛,很多人遇見章殿青都故意相讓,曹晏海與章比賽時,不打自倒,兩次故意用手觸地。孫存周在這種情況下不參加比賽倒是有風骨。否則,就是得個冠軍也說不清楚是自己打出來的,還是別人讓的。

孫門傳人的一些掌故

米兒敘述:

歷史上,李玉琳與孫存周確有矛盾。但是無論誰對誰錯都是同門內的個人恩怨。後人很難準確分清其中的事事非非。有人說是孫存周看到李玉琳跟老先生跟的太緊,怕李玉琳學到老先生的拳藝,所以一門心思哄走了李玉琳。其實這種說法很難站住腳,象支燮堂跟老先生的關係比李玉琳更近,老先生去上海大多都住在支燮堂家。但孫存周與支燮堂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所以說孫存周是因為怕李玉琳學到老先生的拳藝而跟李玉琳鬧矛盾的說法是不能成立的。此外,孫存周還經常把跟自己學拳的學生介紹到老先生那裡去學藝,要他們拜老先生為師,其人品與胸襟由此足可見證。所以,孫存周與李玉琳的不和,其根源不在孫存周這邊。但是無論是非如何,李玉琳確實是老先生的入室弟子。李天驥生前說過一句話:“沒有孫家拳,就沒有我們李家的今天。”所以,李家是靠孫家拳在武林中揚名立腕的。李玉琳、李天驥、牛勝先這李門的三代代表人物吃的都是孫家拳這碗飯。

通背拳傳人成傳悅臨死前曾對來看望他的體委領導講:文革以後碩果僅存的武術高手就剩下李天驥老師。

童師講:孫雨仁79歲時,河北體委請他去開交流會,孫雨仁在會上還要求與別人過手。按定興體委的說法,這個老頭子在定興30年了,裡裡外外沒有遇到對手。孫雨仁是孫劍雲的大徒弟,比孫劍雲還大6歲。童師講:孫雨仁講他一生的最大遺憾,就是沒能得到孫存周的指點。孫存周去世前孫雨仁與別人一同去看望孫存周。孫存周看過孫雨仁練的拳後,搖搖頭說:“下次你自己來,我給你說說拳。”沒想到,一個月後孫存周就去世了。童師講就是孫雨仁的拳都不能入孫存周的法眼。

孫存周有個早年的徒弟叫蕭德昌,人稱“怪蟒蕭”。身體柔如無骨,周身骨節可以自己脫開。最善與人纏鬥,因為別人鎖不住他,他一抖便能將對手震吐血。“怪蟒蕭”的身體不僅能很柔軟,還可以變的很剛硬,一接手,對手就象撞在銅牆鐵壁上。所以,人稱怪蟒。肖德昌在文革後期才去世,死時僅70多歲。

孫門第三代有真功夫的,據說以董嶽山為最。肖德全、肖德昌、李成希、林秉禮、柴貴也是數得著的好手。解放後,第三代比較顯山露水的是李天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