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屏的《後浪》被噴成狗,這回噴子罵到點兒上了!你怎麼看?

七區視頻


昨天是五四青年節,B 站發佈了獻給新一代的青年宣言片《後浪》。

視頻一發布就引起巨大反響,迅速破圈,成為青年節刷屏視頻,沒看過的老鐵可以看下。

不上彈幕圖可能看不出熱度。

這個視頻僅一天時間 B 站內部播放量就快突破千萬,我大早上起床點進去都有一萬個小夥伴正在陪我看。

視頻還被 CCTV1 在黃金時間轉播,實際觀看人數可能過億。

視頻的核心只有一個詞:選擇。

何冰說人類幾千年的財富、知識、藝術都被我們盡情享用,我們可以自由的選擇去做什麼,用自己的興趣結交朋友。

很多人在童年就進入不惑之年,知道自己想做什麼。

我們擁有最讓人羨慕的權利:選擇的權利。

論據是 B 站各領域的頭部 UP 主,有美妝區的黨妹、虛擬偶像洛天依、各大電子俱樂部成員……

他們化妝打扮學才藝;全球旅行各種玩,體驗最尖端的科技產品;這幫朝氣蓬勃,鮮衣怒馬的偶像確實讓人備受鼓舞,彈幕一片振奮。

但實際上,這個視頻並不像彈幕中那麼受歡迎,嚴格來說,罵的人一點不比誇的人少。

槽點大致分成兩類,

首先是這個宣傳片 1% 頂尖後浪太光鮮,難以反應 99% 後浪的真實情況。

絕大多數年輕人的日常工作是上班上學,成家立業。

他們也有很多壓力,生活平平淡淡,根本沒有視頻中表現的那麼酷。

視頻中用來 “自由學習” 的 ipad pro+ipad pencil,一萬起步。

用來學 “學一門手藝” 的高達,是很多人節衣縮食才能買的輕奢。

剩下的 F1 賽車、運動相機、跨國旅行…… 更是遠遠超出普通年輕人的消費能力。

我估計導演的原意就是給後浪們打個雞血,讓他們好好努力,迎接美好未來。

但錯誤的論據讓後浪們感覺:

這說的是我嗎?人家是後浪,我都沉底了!

人和人的差距真是比人和狗還大。

這種觀點的集大成製作是朱一旦製作的《非浪》,很不嚴肅的反駁了《後浪》,反映了青年的真實面貌。

之後不滿意 “被代表” 的後浪們開始揣測 B 站拍攝宣傳片的真實意圖:

看似在舔後浪,實則是給後浪塞一顆糖,然後拼命的舔前浪。

畢竟視頻內容不是真實的後浪,就只能是前浪們對後浪的想象。

事實上視頻除了一句 “

我們這代人的想象力,不足以想象你們的未來”

之外,處處充滿了前浪對後浪的想象。

這種觀點的集大成者是 B 站用戶 calodie,雖然他自己不這麼認為,但他製作的《前浪》被認為是對《後浪》最好的諷刺。

目前不光是知乎和微博,連 B 站《後浪》視頻的評論區都已經被反對的聲音佔領。

高贊答案全是對選題和立意的諷刺。

大量的 B 站用戶表示這就是 B 站的廣告創意,大家別信。

B 站力推的,讚頌 B 站用戶的紀錄片,高贊留言全是嘲諷,這個場景可以說是非常魔幻了。

但笑著笑著就感覺有些變味兒,因為 B 站明明可以刪掉這些評論,但是他們沒有。

不光沒有,文中提到的兩個嘲諷 B 站的視頻,分別獲得了 30 萬和 150 萬播放,後者還上了熱搜。

每個年輕人都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哪怕這個意見跟主旋律不符,也不會被限制,這不正是視頻中提到的 “選擇” 嗎?

我們可以反抗權威,說出自己的想法,再通過想法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吐槽,這是比幾萬元的科技裝備更珍貴的東西。

從這個角度講,我們確實擁有選擇的權利,B 站的觀點沒錯,但論據錯了。

這個時代的真正紅利是我們可以用手裡的小盒子,輕易獲取全人類的智慧結晶,即便不能成為想成為的人,也可以做到盡人事,不後悔。

我們不是不惑,是每天都在惑,然後說出自己的疑問,尋找自己的答案。

完成學業,加班工作,找到伴侶,承擔責任…… 才是絕大多數中國年輕人的樣子,我們需要的是認可,而不是被代表。

希望前浪們不光知道我們心裡有火,眼裡有光,也能發現我們背上有汗。


橙視運營李小巖


我看完《後浪》全身起了雞皮疙瘩,以下我主要視頻從內容方面來闡述自己的一些看法:

《後浪》通過著名演員何冰點讚了如今年輕人,專業的態度、自信、大氣的優質特質,畫面配合了眾多B站up主的視頻混剪,充分詮釋了年輕人表達自我,擁抱世界的態度。

但是視頻對於中國青年的描寫太過理想,並未紮根於大多數青年的現實生活,許多青年人紛紛表示描述的不是自己的生活。

首先,視頻列舉了各種各樣當今青年所面臨的新時代條件,這些都給青年們提供了巨大的便利,給了青年更多的“營養成分”,對青年的茁壯成長能夠起到更好的促進。然而文明的成果、科技的發展造福的不止是青年,新時代的所有人都應該有權利接觸新條件,只是青年因為自身的條件能夠更好地加以利用,但是能夠更好地加以利用並不代表青年一定就能使用好併成就自己。

其次,視頻說的雖然確實很多人從小就利用新條件探索自己的興趣,童年就進入了不惑之年。但是一方面除了知識、信息鴻溝所造成的的困擾,另一方面從選擇的熱愛的生活到擁有的熱愛的生活需要經歷需要的是青年涉世之初的艱辛奮鬥。視頻的毛病在於把這些條件的作用展現得太理想、絕對化了。

最後整體來說視頻是對正能量的宣揚,但是這裡使用的是前浪的視角,前浪的口吻面向後浪講述,視頻的實質是一個青少年向的視頻平臺B站試圖打入官方主流,獲得主流的認可,在這個過程中理想化了青年,忽略了青年的差異。

接著這個點說下去,b站最近又拍出了和毛不易老師合作以畢業青年為故事主角《入海》,就更不難看出《後浪》是讓b站出圈,獲得青年以外的人的認可,而《入海》又是在《後浪》的爭議之後告訴青年,b站懂你!


小徐吃肉才有力氣學習


只有老年人高潮了,年輕人尤其是受過教育的年輕人頭腦還很清楚,這就放心了。前浪說:我們都在海外定居了,後浪們你們慢慢裸奔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