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讀書日:愛讀書的人,夢想不會遙遠

我們大多數人小時候的生活每天日復一日,書籍給平淡的生活打開了一扇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門;成年後的生活忙忙碌碌,書籍又成為了狂奔的歲月裡讓身心得以休憩的精神港灣。每年的世界讀書日,都會向全球各地《領航者》嘉賓要來他們的書單,希望能繼續帶領大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領航人生、洞見未來。

這些嘉賓大多都有堅持閱讀的習慣,藉此保持一顆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慾。感恩他們毫無保留地把自己喜愛的書推薦給大家,希望他們的分享也能讓大家有收穫。


最受《領航者》嘉賓喜愛書籍


《人類簡史》、《未來簡史》、《今日簡史》

作者:尤瓦爾·赫拉利

推薦嘉賓:朱清時、何小鵬、阿姆儂·沙蘇亞


世界讀書日:愛讀書的人,夢想不會遙遠

總結三年來領航者們推薦的書籍發現,以色列作家尤瓦爾·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的“三部曲”可以榮登目前最受《領航者》嘉賓歡迎的系列書刊。在最近一年採訪的嘉賓中,南方科技大學創始校長朱清時推薦《人類簡史》(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這本書讓人類重新審視自我,重新探尋人類如何從普通動物成為食物鏈頂端的主宰者;小鵬汽車的董事長何小鵬推薦《未來簡史》(Homo Deus:A Brief History of Tomorrow),這其中擺出了未來人類將面臨的三大問題:生物即算法、意識與智能的分離、大數據比自己更瞭解自己;而全球自動駕駛領域先驅以色列公司Mobileye的聯合創始人阿姆儂·沙蘇亞(Amnon Shashua)推薦《今日簡史》(21 Lessons for the 21st Century),書中提出當前人類社會面臨著科技顛覆、生態崩潰和核戰爭的三大挑戰,人工智能和生物技術正在顛覆原有的社會結構和分配方式,數據成為最重要的資源。


世界讀書日:愛讀書的人,夢想不會遙遠


這三位嘉賓來自不同的專業和文化背景之下,但無一例外的是他們都十分關注當下的科技趨勢,力求把握未來的發展方向。


《必然》

作者:凱文·凱利


世界讀書日:愛讀書的人,夢想不會遙遠


另一位備受領航者們推崇的作家、也是《領航者》的嘉賓,他就是美國科技思想家凱文·凱利(Kevin Kelly)。他所著的暢銷書《必然》(The Inevitable: Understanding the 12 Technological Forces That Will Shape Our Future)積極探討在當下人類社會發生的改變,哪些是必然,哪些又是意料之外的?在這本書中,凱文·凱利總結了自己幾十年來對於科技的觀察和分析,精彩地預測在未來20年科技發展的12種必然趨勢。

世界讀書日:愛讀書的人,夢想不會遙遠


凱文·凱利相信,在未來,真實世界裡的每個東西都會有一個芯片,整個世界都將被數字化,一切都將在虛擬數字世界裡有一個複製品,像是現實世界的一面鏡子,比如說每個房間、每個建築會有一個數字版本的複製體坐落在同一個地方。我們肉眼看不到這個虛擬世界,但在新的輔助設備比如眼鏡、手機、手錶等的幫助下,我們就能看到這些虛擬信息。我們的整個世界都將被數字化,一個真正萬物互聯的世界即將到來。


凱文·凱利認為,鏡像世界的技術基礎之一就是廉價、無處不在的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意義可能比我們今天想象得還要重大,將觸及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凱文·凱利相信,它會比過去的工業革命更深刻地影響人類社會。


《為什麼》

作者:朱迪亞·珀爾

《伯羅奔尼撒戰爭》

作者:唐納德•卡根

推薦嘉賓:馬克·湯普森


世界讀書日:愛讀書的人,夢想不會遙遠

另一位身處不同行業的領航者,紐約時報的總裁馬克·湯普森(Mark Thompson),同樣十分關注人工智能和未來科技的議題。他推薦的是人工智能領域權威專家朱迪亞·珀爾 (Judea Pearl) 所著的《為什麼》(The Book of Why : The New Science of Cause and Effect)。作者認為今天為我們所熟知的大部分機器學習技術,都是基於相關關係,而非因果關係。機器人要想學會像人類一樣思考,就必須學會問“為什麼”,也就是要讓機器學會因果推理。


世界讀書日:愛讀書的人,夢想不會遙遠

而人之所以為人,其中一點就是我們會思考,會問為什麼,會對事情進行分析和價值判斷。湯普森指出在這個信息爆炸、假新聞滿天飛和觀點與事實混淆的當下,人們要武裝自己不被虛假信息所愚弄,就要爭取從不同的信息源中獲取信息,不要總是相信別人的見解,多問幾個“為什麼”,自己做出分析判斷。

作為一家老牌報紙的總裁,湯普森直言,:“我們需要的不是盲目信任我們的讀者,而是有批判性的讀者。” 他希望讀者能指出他們什麼地方的報道錯了,因為人類的信任不只是點頭說“我相信你”,而是能夠質問自己和身邊的人一些有挑戰性的問題。

除了《為什麼》之外,湯普森還推薦了另一本書《伯羅奔尼撒戰爭》(History of the Peloponnesian War),講述的是一場發生在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以雅典為首的提洛同盟與以斯巴達為首的伯羅奔尼撒聯盟之間的大戰,最終斯巴達獲得勝利。這場戰爭結束了雅典的經典時代,也結束了希臘的民主時代,強烈地改變了希臘的國家。幾乎所有希臘的城邦都參加了這場戰爭,在現代研究中也有人稱這場戰爭為“古代世界大戰”。美國前國防部長特別顧問和助理國防部長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也推薦了這本書。


《註定一戰:美國和中國能否避免落入修昔底德陷阱》

作者:格雷厄姆·艾利森

推薦嘉賓:李東生


世界讀書日:愛讀書的人,夢想不會遙遠


作為美國國家安全領域的頂尖專家,艾利森對美國的對外政策影響深遠。我們的一些領航者嘉賓也是他的粉絲,比如TCL集團的董事長李東生就推薦了艾利森的著作《註定一戰:美國和中國能否避免落入修昔底德陷阱》(Destined for War: Can America and China Escape Thucydides’ Trap?)。


世界讀書日:愛讀書的人,夢想不會遙遠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伯羅奔尼薩戰爭》中雅典和斯巴達的戰爭歷史,對理解當下中美關係的發展至關重要。而《註定一戰》聚焦崛起中的中國對於美國及全球秩序的影響這一問題,分析了歷史上16個相似的案例和戰爭場景,指出中美之間的衝突是可以避免的。

據艾利森的研究,在過去的500年裡,16個上升國家中有12個在崛起過程中同時有大國發生了戰爭,而成功避免戰爭的只有4例,那就是15世紀末西班牙取代葡萄牙成為世界海上霸王,20世紀初的英國和追趕者美國,冷戰時期的美國與前蘇聯,從1990年直到今天的英法與統一之後蒸蒸日上的德國。

世界讀書日:愛讀書的人,夢想不會遙遠


對於美國來說,20世紀是美國的世紀,這應該永遠延續,好像中國這樣的對手的崛起自然會讓美國感到不舒服。但當我們回看歷史,美國在20世紀初對英國的超越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成功避免戰爭的案例。英國當時應對得很好,及時適應和做出調整。艾利森特別強調,不學習歷史的人註定會重複失敗的歷史。修昔底德在2500年前就寫過這個在歷史上不斷髮生的規律。歷史是根據人們所做出的選擇和決定去發展的,不是由所謂的命運去決定,我們今天不能犯相同的錯誤,必須吸取教訓,也從成功者身上學習。如果面對嚴肅的結構性風險,那我們就要更加小心、謹慎,更富想象力去思考和更靈活地去應對。


《中國與日本:1500年的交流史》

作者:傅高義


世界讀書日:愛讀書的人,夢想不會遙遠


談到國際政治議題,就不免想起哈佛大學的東亞研究專家傅高義教授(Ezra Vogel)。他因《鄧小平時代》一書為更多中國人民所熟知。而今年他剛剛推出了一本中日關係的專著《中國與日本:1500年的交流史》(China and Japan: Facing History),考察了中日關係史上的多個重要轉折點,探討為何中國和日本在文化和政治上千年以來密切連接,但如今兩國關係複雜的原因。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跟日本的關係特別密切。如今特朗普奉行保護主義之後,傅高義認為美日之間關於軍隊的合作不會有改變,但是在貿易等其他事務上,美日之間的關係可能會不如以前。而日本跟中國的貿易非常多,因此傅高義認為,在這方面中日關係會有所改善。

世界讀書日:愛讀書的人,夢想不會遙遠


但傅高義認為中日關係的改善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可以循序漸進。在他看來,中國可以向日本學習,在現代化進程逐漸結束時,如何建立一個安定、和平的社會。另一方面,中美兩國社會的貧富差距相較日本都是比較大的,可向日本學習,“公司的領導人跟普通的工人的收入差距,在美國的企業可能是一百比一,在日本可能是六百比一百,只是六倍左右。”


與此同時,傅高義也認為日本需要向中國學習,“日本是個小島,日本人的看法有時候太狹隘了。” 在他看來,地大物博的中國有各種各樣的人,因此中國人對事物有比較廣泛的看法。在產業規模化、高科技等新興領域,中國也有機會超過日本。中國的經濟和科技的發展給了日本一些刺激。“我記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日本人很窮,非常努力。最近日本比較自滿,沒有積極性,要是日本不努力,就會趕不上中國。”


《大夢無疆》

作者:西蒙·佩雷斯

推薦嘉賓:舍米·佩雷斯


世界讀書日:愛讀書的人,夢想不會遙遠


東亞版圖上激烈上演著關於創新的競爭與合作,而在西亞的土地上,小國以色列卻突破了自然條件匱乏和周邊強敵環伺的重重困難,成為了全球創新的新引擎。以色列最大的風投基金創始人舍米·佩雷斯(Chemi Peres) 就推薦了他父親的自傳《大夢無疆》(No Room for Small Dreams: Courage, Imagination, and the Making of Modern Israel)。他的父親西蒙·佩雷斯(Shimon Peres)是以色列的開國元勳,國際社會公認其領導力智能集中體現於力推動中東和平和促進以色列科技創新發展兩大方面。完成這本書幾周後,佩雷斯總統就與世長辭,而舍米也接過父親的衣缽,延續父親關於創新與和平的夢想。


世界讀書日:愛讀書的人,夢想不會遙遠


“他在生命的最後階段一直致力於為和平而創新。” 舍米說,父親夢想中的“新中東”將是一個創新和創業蓬勃發展、提供大量就業機會、和平共處的中東,是一個只有贏家的未來,因為他相信一個依靠科學和技術發展經濟的國家,其發展是不需要以其他國家的損失為代價的。雖然父親已經離他而去,但是父親留下的樂觀主義陪伴著舍米,激勵著他不怕爭議,為夢想奮鬥。


《事實》

作者:漢斯·羅斯林

推薦嘉賓:帕特·基辛格


世界讀書日:愛讀書的人,夢想不會遙遠


從領航者們推薦的書中可以看出,有些領航者注重從歷史中學習、總結規律、套用於當下,有些領航者關注未來發展的大趨勢,而有些領航者更希望從書中獲取當下決策、生活的智慧。曾任英特爾首任首席技術官、現任全球最大的軟件公司之一的VMWare(威睿)CEO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推薦了《事實》(Factfulness)這本書。書中為我們提供了一種能夠遠離焦慮、充滿希望、做出有效決策的思維方式,就是要避免情緒化決策,擺脫非理性的困擾,重新把能量投入建設性的行為中。


在日常工作中,基辛格本人也是一個有“平衡的智慧”的人,雖然身處要職,事務繁忙,但他盡力把工作與生活平衡好,也為後輩提供了很多切實可行的建議。


基辛格說要想保持生活的平衡,有關優先排序很重要的一點是,如果工作總是排在前面,那家庭就變得不是優先了。他承認,在職業生涯中,總有幾個階段壓力會比較大,需要傾全力於工作。在這種時候,向工作傾斜是沒錯的,但之後要想辦法把平衡找回來,比如一段時間繁忙的工作結束後要安排一個大假期,把生活找回來。

在中國,很多行業比較推崇狼性文化,996工作成風,基辛格對此也有自己的觀點,他說人們必須反問自己,“你今天工作的節奏,如果你在接下來的十年中保持這樣的節奏,你可以持續嗎?” 如果無法持續,那麼在接下來的十年中可能很難取得成功,因為生活將會崩潰,家人會離開你,婚姻會名存實亡,孩子可能不認識你。


世界讀書日:愛讀書的人,夢想不會遙遠

但是究竟如何才有底氣對工作說“不”,帕特說這就要我們平時多努力,首先我們得是一個偉大的員工,努力把工作做得很好,致力於成功,並且繼續創造價值,學習未來的新技能。基辛格叫這個隱形銀行賬戶,平時工作時多往裡面存錢,到了要休息的時候,自然能獲得上司和同事的理解。


《人性的弱點》

作者:戴爾·卡耐基

推薦嘉賓:阿南特·阿格瓦爾


世界讀書日:愛讀書的人,夢想不會遙遠


在美國的東海岸,全球最大的線上教育平臺edX的創始人阿南特·阿格瓦爾(Anant Agarwal)推薦的是戴爾·卡耐基(Dale Carnegie)的《人性的弱點》(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是有史以來最暢銷的勵志書之一。卡耐基是美國著名的人際關係學家,本書彙集了他的思想精華,主要講述了與人相處的基本技巧、平安快樂的要訣、如何使人喜歡你、如何贏得他人的贊同、如何更好地說服他人、如何讓你的家庭生活幸福快樂等等十分實用的人際關係技能和生活態度。而身處教育工作,阿格瓦爾對於新時代的溝通方式也有獨到的見解。


世界讀書日:愛讀書的人,夢想不會遙遠


如今的年輕人熱衷於在互聯網交流,而在面對面交流時卻只顧做“低頭族”,許多教育工作者將這視為一個嚴重的問題。但阿格瓦爾提出:“如果我們將在線互動視為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的問題。我認為我們必須將技術視為機遇和解決方案,不能那麼老套。我認為如果學習者想要擁抱技術並且彼此互動,這是一件好事。” 他舉了自己女兒的例子,“每次我給她發短信,都會得到實時回覆。但打電話給她,她就不接。” 阿格瓦爾認為教育工作者不能倚老賣老,“我認為新一代的青年人對於在線互動感到更加舒服。所以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為什麼不接受這一點呢?”


《活出生命的意義》

作者:維克多•弗蘭克爾

推薦嘉賓:米雯娟


世界讀書日:愛讀書的人,夢想不會遙遠

同樣是線上教育平臺創始人,全球最大的在線青少兒英語品牌VIPKID的創始人米雯娟推薦了《活出生命的意義》(Man's Search for Meaning)。本書的作者曾是集中營裡的囚犯,飽受監獄生活的凌辱之後,他已經失去了一切。然而他憑藉著這些經歷發明了“意義治療法”,最終成為了一名精神醫學家。這位了不起的學者通過這本書,送給我們一個關於每個人存在的價值和當今社會所應擔負職責的思考。

推薦這本書的米雯娟也時刻在思考在線教育平臺的使命。米文娟希望電子化、數字化內容讓個性化學習不再是一句美好的口號,讓智能的教學可以針對孩子的性格特點和每個階段的學習需求,隨時追蹤孩子的進展,給予及時反饋。


世界讀書日:愛讀書的人,夢想不會遙遠


米雯娟也認為,在教和學上效率並不足夠高。今天的教學模式還是停留在一個老師教很多學生這樣的模式上,而未來大數據、人工智能、5G、增強現實、虛擬現實等技術可以幫助教學創造更高的效率,比如人工智能助教可以幫老師去教重複性的內容等等,這樣一個方面可以讓學費變得更低,另一個方面也讓老師的價值變得更高。


米雯娟相信,未來的教育就是連接、普惠、個性化,而VIPKID作為一個互聯網教育平臺的歷史使命就是去驅動生產效率的提升。她希望構建一個世界大課堂,一個在線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平臺,把學生培養成為全球小公民。


《寫給父母的未來之書》

作者:郝景芳


世界讀書日:愛讀書的人,夢想不會遙遠


孩子是明日的希望,教育一直是領航者長期關注的話題。我國當代科幻作家郝景芳曾著有雨果獎得獎作品《摺疊北京》,文理雙修,都頗有成就。她很感恩,媽媽在她小時候陪她看書這個快樂的過程,幫助她養成了熱愛閱讀的習慣。郝景芳將自己的“跨界人生”歸結於小時候父母給予她充分的自由與成長的空間,讓她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發現自己想讀的書,培養了最難能可貴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郝景芳在晉升為人母之後,近年來積極投身兒童教育事業,更想給大家推薦她的另一部作品《寫給父母的未來之書》。在書中,她通過“激活大腦力”“提高學習力”“培養科學力”“鍛鍊思考力”和“塑造軟實力”五個方面,直擊中國家長的痛點,為家庭教育提供了重要參考。


世界讀書日:愛讀書的人,夢想不會遙遠


郝景芳信奉蘇格拉底的名言:“未經審視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 她希望孩子們能擁有清楚的自我認知,而不是渾渾噩噩過一生。她希望孩子的覺醒時刻能夠來得早一點,可以早早地去想一想:“我是個什麼樣的人?我未來想過怎樣的生活?” 找到答案之後的生活就是有意識的、自己會選擇的了,也是自己會去努力,會去為自己負責的了。


《創新者》

作者:沃爾特·艾薩克森

《創新者的培養》

作者:託尼·瓦格納

推薦嘉賓:李澤湘


世界讀書日:愛讀書的人,夢想不會遙遠


教育和人才培養是社會發展的發動機,如何培養創新型人才更是領航者今年關注的重要議題。大疆創新科技一直被視為我國創新型企業的代表,而大疆的董事長、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李澤湘為大家推薦了《創新者》(The Innovators:How a Group of Hackers, Geniuses, and Geeks Created the Digital Revolution)和《創新者的培養》(Creating Innovators: The Making of Young People Who Will Change the World)兩本書。其中《創新者》一書細數了比爾·蓋茨、喬布斯、拉里·佩奇等一群將科學與人文融合的創新者的成功故事,以及他們為後人培養出的創新土壤。而《創新者的培養》論證了發展創新驅動型經濟背後的邏輯,探討了家長、教育工作者和僱主們應該如何培養年輕人,使他們具備創新者的能力。


世界讀書日:愛讀書的人,夢想不會遙遠


作為致力於將產學研相結合起來的研究者、創業者,李澤湘深深意識到,國際競爭和世界產業格局都在在發生改變,模仿和追隨不足以支持我國的產業升級。李澤湘希望,他的學生不僅僅能夠解決問題,還能夠去提出問題,定義問題,去不斷地創造新的東西。


他觀察到,好的學者往往每五年或者十年就會改變一次研究方向,未來唯一不變的就是快速變化。所以他告誡年輕人,科技日新月異,保持好奇心和持續學習的熱情、敢於承擔風險很重要。李澤湘十分推崇項目式學習,認為動手實踐最重要,致力於讓這些新時代的創業創新人才也能“量產”,系統性地培養出屬於智能時代的人才。

世界讀書日:愛讀書的人,夢想不會遙遠


在過去的三年中,領航者一直致力於弘揚閱讀文化,推廣終身學習。在知識迭代迅速的今天,讀書已經不止是獲取知識的窗口,更是日常生活中平復焦慮、洗除浮躁的一味調養良藥。希望大家行動起來,從每天開始培養閱讀習慣,也歡迎大家與我們分享您的讀書心得!


世界讀書日:愛讀書的人,夢想不會遙遠

編輯:雪曼、思雅、巴塔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