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工業一飛院:勇立潮頭御風行

航空工業一飛院:勇立潮頭御風行

馮瑋 攝

航空工業一飛院:勇立潮頭御風行

4月8日,一飛院召開2020年科研工作會。

航空工業一飛院:勇立潮頭御風行

“小鷹”700飛機完成全機最嚴重工況極限載荷靜力試驗。

航空工業一飛院:勇立潮頭御風行

院長宋科璞為外場突擊隊授旗。

航空工業一飛院:勇立潮頭御風行

“新舟”700全機靜力試驗機交付。

航空工業一飛院:勇立潮頭御風行

4月 10日,一飛院成立“新舟”700全機靜力試驗突擊隊。

航空工業一飛院:勇立潮頭御風行

一飛院“探路星”無人機產品化IPT團隊宣告成

航空工業一飛院:勇立潮頭御風行

“新舟”700全機靜力試驗機交付運輸途中。

中國航空報訊:2020年的春天盼了太久,但航空工業一飛院人卻愈發地感受到了不同!

3月7日,一飛院重點項目率先任命產品總師團隊。此前三天,一飛院對總師團隊構建作了專項部署,此舉是一飛院構建“戰”“建”結合運營體系的實際舉措,也是一飛院通過為用戶創造價值來實現核心目標的具體行動。

3月9日,一飛院“探路星”無人機產品化IPT團隊宣告成立,團隊以實現“探路星”無人運輸機產品的成功研發為己任,培養面向產品的跨專業、複合型人才。

4月3日,一飛院另外兩個型號產品總師團隊相繼成立。

4月8日,一飛院召開科研工作會,落地落實“第一責任人”新體系,綜合計劃、型號任務、科技任務等六大業務域主管院領導分別作了彙報,突出責任落實、過程管控、結果導向。

春天一旦來了,便是遍地花開。在其背後,是一飛院變革圖強、肩負國家大中型軍民用飛機設計研究的使命擔當,是這支有著光榮傳統、承載厚重期望的“國家隊”重整行裝後小步快跑、步入高質量發展快軌的鏗鏘足音。

找準“定位”

“設計高質量飛機產品,為用戶創造價值,爭取用戶持續性投入,保證一飛院可持續發展。”

每個歲末年初,一飛院都會召開職工代表大會,總結一年工作,部署來年開局。

對於一飛院而言,2020年1月19日,一飛院新班子上任後的首次職代會,目光放得更遠。院長宋科璞所作的職代會工作報告,具有“里程碑意義”——明確定位、堅守使命、勾畫藍圖,一飛院的變革圖強之路,由此拉開。

這一天,是新班子到任的第69天。

此前兩個月,宋科璞帶領班子多次對一飛院進行深入調研,足跡遍佈科研生產全領域。

在此次職代會上, 一飛院不僅為2020年工作定下了總體要求,還為今後一個時期量身定製了綱領性的變革思路:聚焦年度工作任務和未來遠景規劃,在深化改革中再塑創新力、文化力、競爭力,突出觀念轉換、戰略轉型、組織優化、機制創新和文化重構,面向產品、面向客戶,解放思想、團結一致,推動一飛院可持續健康發展!

將習近平總書記“堅持富國和強軍相統一,建設同我國國際地位相稱、同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戰略任務”的重要論斷作為一飛院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對標集團“一心、兩融、三力、五化”發展戰略,這是一飛院變革的核心。在此基礎上,分析外部機遇和挑戰,評估內部優勢和劣勢,用其中所蘊含的認識論、方法論去分析問題、把握問題、解決問題,提出了升級“一體兩翼”新模式、構建“第一責任人”新體系、迴歸企業“創造價值”本質等九個方面的變革舉措。

“一飛院最核心的業務領域是飛機產品研製,就是要設計好用的、高質量的飛機產品,為用戶創造價值,爭取用戶持續性的投入,來保證一飛院的可持續發展。”

宋科璞在隨後多個場合持續明晰打造一飛院“一體兩翼”新模式的意義。

對一飛院來說,“一體兩翼”不是新提法,卻有新內涵:以軍民系列重點型號產品任務為“一體”,這是安身立命之本,初心使命所在;“兩翼”一是能力,包括“硬”能力和“軟”能力,一是“產業”,加速技術和核心能力溢出,這是一飛院穩定、富裕之源。通過“一體”連接“兩翼”,“兩翼”增升“一體”,著力構建支撐一飛院可持續健康發展的新型商業模式,確保一飛院在新時代實現新發展。

機遇在前,形勢催人,考驗嚴峻,對一飛院來說,擔起使命、找準定位,這也是自身發展的歷史性機遇。

把握“路徑”

“變革是應對內外部變化最有效的手段。”

這是一飛院牢牢把握的方法論,也是新班子的深刻體悟。

“一個企業運行體系的核心要素是產品,一飛院猛啃深挖的是與大中型飛機產品密切相關的技術,但不光要有基於產品的技術,還要有基於產品的組織。”要建立基於產品的組織,不光是改革力度、速度的問題,更要號準經脈、找準要害。

產品總師體系的重新定義僅僅只是一飛院“戰”“建”結合的冰山一角。構建“戰”“建”結合運行體系的初衷,是為用戶提供好用、管用的裝備,做好戰略空軍的重要支撐,真正“把小點心做成大蛋糕”。所謂“戰”就是做產品、做項目,圍繞著產品目標,把產品做得更好、更豐富、更皮實、更可靠;“建”就是積蓄力量,把技術做透、做深,為未來創新創造做積蓄。進一步講,項目是一個臨時性組織,但專業是一個永久性組織。項目研究產品,專業研究技術,專業要向深挖,就是在“建”,項目是綜合的,是在“戰”,項目和專業間是動態關係。一飛院提出,以項目為“戰區”、專業為“軍兵種”,著力構建“戰”“建”結合的運營體系,通過將“戰”“建”主體的原有“計劃關係”向新型“經營關係”轉變,激發微觀主體活力、釋放綜合治理效能。

“戰”“建”結合體系的運行,需要依託工作包來推行內部“經營”。也就是說,項目團隊把任務分解成工作包,研究所通過完成工作包去實現內部“經營”,核算人工成本。在多項目研製中,承擔的工作包越多、人均產值越高,自然收入也就也高。一飛院以工作包為載體,建立價值認定和績效分發機制,並通過這種機制促進全員更好地幹工作。宋科璞多次同幹部職工分享自己的感觸:“作為院長,大家想想我每天在考慮什麼,我在考慮怎麼把每個型號幹好,通過幹型號把錢掙回來,讓大家都過上好日子,我們才能持續發展。”

實際上,工作包反過來就是要倒逼各個研究所積極通過專業技術深度研究,提升技術複用和產品複用,不斷在內部管理上下功夫,複用程度越高,團隊管理越好,成本越低,效益越能最大化。

轉動“支點”

“一切技術和管理活動的目標都是確保科研生產流程持續快速地流動。”

型號、預研、產品、外場以及相應的業務域,被視為支撐一飛院改革的“四梁八柱”。

在變革進程中,一飛院行政管理部門快速補課、小步快跑,“夯基壘臺、立柱架樑”。計劃部正在實施一項大的系統工程,對現有組織結構進行適應性改革,最大化釐清職能界面、優化責權體系;型號部初步構建了以型號產品為基礎、以型號研發流程為導向的產品架構,積極探索型號項目工作包制度;科信部精簡流程,構建小額採購快速通道,開展預研業務頂層到各業務分解的工作包推演;產品部按照“三同”“三高”原則,積極開展產業佈局和市場開拓;軍機客服中心以客戶需要為牽引,開展客戶需求分類管理、客戶關係管理、客戶專員隊伍建設、客戶服務計劃管理、客戶服務信息報送、維修工程發展規劃等工作。

從外場響應流程快速更改,到微觀搞活創新生態,這一系列改革、創新和探索,都在全力確保“科研和生產流程持續快速地流動”。一方面,聚焦科研、生產兩條主線,向科研生產聚焦,向創造價值聚焦,管理部門的職責是使能和賦能,做好“管理+服務”,讓科研生產一線人員聚精會神地做產品、做技術,讓一飛院科研生產活動的“主軸”24小時轉起來。另一方面,以目標和結果為導向,著力構建第一責任人制度,讓主責部門行使流程規定的職權,承擔流程規定的責任,遵守流程的制約規則,對流程全過程進行管控,從而對最終結果承擔全部責任。

還有一件事是一飛院正在嘗試的,那就是營造“創新生態”,如何讓流程更短,效率和便利度更高,不斷清理創新道路上的“消極因素”,塑造一個吸引創新人才、聚集創新人才、激發創新人才的新局面。正如宋科璞所說:“流程是磚,文化就是水泥,流程再好,還需要文化去填縫,如此,一個單位才能豐滿。”

宋科璞給行政管理團隊佈置了“一人一題”的作業,目前收到125份報告,無論是針對自己工作中痛點、難點進行改進,還是與他人協同的提升,“希望每年、每個人都做一些小改進,積少成多。”

釋放“活力”

“讓一飛院科研生產活動的‘主軸’24小時轉起來。”

今年春節,嚴峻的新冠肺炎疫情沒有阻擋住一飛院信息技術中心主任張登峰“開疆拓土”的步伐,正月初八,張登峰一頭扎進辦公室,反覆研讀職代會報告,籌劃利用信息化平臺,孵化出產品。張登峰興奮地感知到:“這是在為擔當者‘鬆綁’‘鼓勁’,為奮鬥者‘兜底’‘打氣’!職工們期待的‘活少、錢多、有地位’的日子不遠了,一飛院的春天來了!”

很快,航空鈑金零件智能設計系統、航空緊固件裝配智能設計系統、設計製造並行工具等封裝成產品,這些產品可以飛速提升鈑金、緊固件設計效率和質量,當前已經達成市場意向,即將帶來逾千萬元的產值。

一飛院具有國家CNAS認證的電磁兼容與天線實驗室,探索出對外技術服務模式,目前已累計簽訂技術服務合同數百萬元,實現了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就在近期,一飛院許多無先例可循的實踐可圈可點。

一飛院的變革沒有教科書,卻從燒“一壺水”開始,逐漸讓“一池水”沸騰起來。

總體氣動所完成專業室整合調整;強度所按照產品重建設計團隊並啟動年輕設計員跨專業培養;結構所改進機翼參數化設計提升工作效率;適航與通用質量特性所組建健康管理專業,並面向某型號配置了五性聯合工作小組;航電所成立電子工作室;徐舜壽創新中心對專業構建重新做了劃分;飛控所正在開展動感模擬系統平臺自主設計;機電所開展項目工作包制考核試點工作,推進供電兼容與光學照明檢測實驗室建設,組織跨專業培訓;標材所積極開展各項材料/標準件研製;計量中心探索以工作包為載體的價格認定機制……躬身入局,先試先改,不斷調整修正和持續改進,一飛院微觀主體的活力不斷釋放,各單位紛紛主動適應變革、支持變革、融入變革、參與變革,“小步快跑不停步”成了一飛院不斷適應外部變化和自身發展的新常態。變革的力量,成了一飛院攻堅克難、應對挑戰的支撐力,也成為引領增長、邁向高質量發展的牽引力。

“雙線作戰”困難重重,但一飛院卻亮點紛呈。某項目在關鍵路徑滯後約23天的情況下,採取關鍵任務連續集中攻關的辦法,搶回了時間,確保了一季度節點;“新舟”700靜力試驗機交付,進入全機靜力試驗狀態;“小鷹”700飛機完成全機最嚴重工況極限載荷靜力試驗;大運系列完成自然結冰試飛,首次飛上“世界屋脊的屋脊”,科研試飛節節取勝……

今天的一飛院保持了熱火朝天、只爭朝夕的奮戰激情,倚天大樓燈火通明,這是一飛院敬業勤勉的見證。

在許多細節裡,也能看到這種狀態。很多辦公室放著餅乾、方便麵,加班餐送到辦公室,“開會、加班,壓縮一點吃飯時間,提高效率效益。”

“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縱使關山萬里,也能度之如飛”,這不是雞湯,這是一飛院奮鬥者的體悟。以奮鬥者為本,每個人都爭當奮鬥者,想幹事、幹實事、幹成事,一切向奮鬥者傾斜,給奮鬥者配資源,讓奮鬥者能奮鬥,不讓奮鬥者吃虧,這是一飛院在變革中展現出的新氣質。

“我們作為一飛院的主人,主動用主人翁的態度去解決我們企業大家庭的事,在發展中變革、在變革中發展,通過常態化變革補齊短板、加快前進步伐,為一飛院高質量發展贏得持久的紅利釋放。”

對於一飛院來說,新的奮鬥征程,才剛剛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