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縣:“3+N”補齊社區治理“短板”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陳學樺 姬姣姣 通訊員 範莉萍

大疫如大考,治理見真章。

群眾工作不夠紮實、社工隊伍建設還需加強、應急能力仍待提升、經費資源相對不足...疫情防控中,暴露出不少社區治理隱藏的問題和短板。

隨著復工復產的加快推進,溫縣創新工作方式,通過實施建強支部力量、優化陣地服務、完善網格管理、精細多元服務的“3+N”社區治理模式,不斷補齊疫情防控中發現的社區治理短板,提升社區治理的精細化水平。

黨建綜合體“清單式”服務

“在服務中心蓋個章,在衛生室取點降壓藥,在棋牌室下兩盤棋,走一趟黨建綜合體就把事兒全辦完了。”4月30日,上作社區居民孫振偉說。

社區居住人口密集、居民需求多元,推動便民服務、議事協調、文體娛樂、養老托幼等多種功能設施向黨組織辦公場所集聚,在社區形成一站式、開放型綜合性黨建服務陣地,勢在必行。

溫縣:“3+N”補齊社區治理“短板”

為進一步方便社區居民辦事,該縣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對民政、醫療、衛生、人社等縣直單位下沉的職能進行整合,列出涵蓋醫保、社保等6大類28項服務清單,把清單中的服務事項下沉到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居民即到即辦、立等可取。

在24小時自助服務區,統一設置“一網通辦”便民服務一體機,50個高頻事項居民可以直接通過“手機申報”、737項審批服務事項“網上查詢、網上申報、網上審核”,真正實現便民服務全方位、全天候,群眾辦事“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

全科網格“插到底”管理

“整合網格後,辦事效率更高了!”溫泉街道青峰社區黨支部書記馬玉梅說。

人在網中走,事在網中辦。該縣將社區的各種功能網格進行整合,把社區黨建、綜治、城管等網格整合為由社區黨組織統一管理的“一張網”,由社區黨支部委員兼任網格長,實現“多網合一、一網運行”。

溫縣:“3+N”補齊社區治理“短板”

疫情期間,在紅色網格體系的基礎上,溫縣組建48支960名黨員幹部組成的黨員突擊隊增援社區,全面接管212個老舊小區的網格管控工作,第一時間摸清了老舊小區的居民信息“底數”,構建了“點、線、面”相結合的社區網格化管控。

疫情防控轉入常態化,該縣按照“大穩定、小調整”的原則,因社區制宜、因樓棟施策,將每個社區劃分成4至7個網格,縱向上構建“街道—社區—小區—樓棟”的組織架構,橫向上“一網聯動全城”,“一張網”管住一座城、治理一座城、服務一座城,共建共治共享的黨建引領社區基層治理新格局,讓社區群眾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社區治理“精細化”運行

按照老舊小區、成熟物業小區、商圈樓宇市場、城區主次幹道區域等不同網格類型,靈活配置社區民警、網管員、清潔員、矛盾調解員、志願服務者,對社區黨的建設、環境衛生、物業管理、居民服務、平安建設等工作事項實施“細化職責、精準管理”。

溫縣:“3+N”補齊社區治理“短板”

社區管理實行包片管、每日巡、經常訪、及時報、快速結“5精準”模式,建立應急快速反應機制;對特殊複雜問題,限期形成解決方案;對涉及部門較多、無法單獨處理的難點問題,建立縣、街道、社區三級協調機制,通過各級黨建聯席會協商解決。

建立黨員“聯戶制”,打通群眾需求“上傳”通道。作為社情民意的“情報員”,聯戶黨員及時掌握群眾服務需求,定期對蒐集信息進行彙總分類,提交社區處置。

針對流動人口占社區總人口近30%的特點,該縣採取“網格排查、臺賬管理、精準施策”的方式,實現社區流動人口進出可控、動態監控,並及時向新入住的流動人口講清社區開展的各類服務活動,增加流動人口多的歸屬感,使其儘快融入城區生活。

編輯:張海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