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语红楼417」黛玉到底怎么死的

「风语红楼417」黛玉到底怎么死的

喜欢请转载和点赞!

高鹗的后四十回续本,林黛玉是病死的。而且是听着贾宝玉婚礼传来的隐隐约约的欢庆之声,气病而死的。死前,她还悲愤地焚烧了与贾宝玉“传情”的诗帕,以示绝情。应该说,这个结局还是很有艺术感染力的。

「风语红楼417」黛玉到底怎么死的

首先,它运用对比的手法。一边是宝玉热闹的婚礼,一边是与宝玉真心相爱的黛玉垂死而无人问津。其次,是宝玉得知和自己结婚的不是黛玉时的“癫狂”。第三,高鹗曲解了曹雪芹前八十回对林黛玉身体状况的定位,给出了一个病死的结局。第四,关于宝黛爱情其实有很多“暗喻性的陪衬”,比如宝玉对晴雯的感情。晴雯也是病死的。

显然,高鹗理解到了这一层面。因此,给黛玉设计了一个病死潇湘馆的结局。

从这个角度来说,高鹗为林黛玉设计的结局还是有可取之处的,也不能说一点儿都没体现原作原意。

但是,林黛玉真是病死的吗?

不错,林黛玉的确一直是“多病的身”,再加上她和宝玉爱情这块“心病”,但是,我们并不能够因此就确定她是病死的呀。

在我看来,洋洋大观的红学研究确实取得了丰硕而不可否定的成果。但是,红学研究也存在一个致命问题,就是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很多时候,红学家们沉迷于《红楼梦》巨大的艺术魅力和智力迷宫而不可自拔,沾沾自喜,反而迷失了方向。其中一个著名例子就是林黛玉的结局。很大一部分人满意于高鹗版本的悲剧力量,认可了这个结局。当然,也有不同意见者。比如刘心武先生就认为,林黛玉是“自沉而死”的,也就是投水自尽。这样的结论是大胆而新颖,我赞同刘心武先生的黛玉“自尽”说,但是不赞同投水自尽说。投水自尽的另有其人。

「风语红楼417」黛玉到底怎么死的

大家都知道,第五回是《红楼梦》非常重要的一个章节,它几乎揭示了小说主要人物的命运和结局。要探寻林黛玉的结局,还是要回到文本层面,回到第五回。第五回“钗黛合一”的判词和红楼梦曲枉凝眉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枉凝眉暗喻宝黛爱情的悲剧性结局。而判词则指出了黛玉的归宿,那就是“玉带林中挂”。配图为:“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

按照传统红学的理解,“玉带林中挂”是说贾宝玉一生都在牵挂林黛玉。这样的解释是非常牵强。这是关于林黛玉和薛宝钗生命结局的诗,怎么能理解为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牵挂呢?是不是有点跑题?

从文字学的角度, “玉带林”的谐音倒过来读就是“林黛玉”,“玉带林中挂”就是林黛玉挂林中的意思。而且,我们应该特别关注判词里的“挂”字和配图里的“悬”字,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其实就是黛玉“悬”“挂”在枯木之上的意思。其实,林黛玉的结局已经非常清楚,那就是:林中上吊而死。

我们完全可以想见黛玉八十回之后的死亡:

元妃难产而死招致贾母伤痛惊悸,感风寒痰迷猝死,根本来不及交代后事,唯一支持她和宝玉结合的顶梁柱坍塌。舅舅贾政虽然疼爱黛玉,奈何贾政为人固执迂腐,并没有意识到宝黛感情的真挚,反而认为贾府风雨飘摇,宝玉不成器,配不得黛玉,拖累不得黛玉,仓促间同意别有用心的王夫人为黛玉向外择婿。此时,黛玉知道自己死期至矣。她痛苦于她和宝玉的感情无从倾诉也不能倾诉,悲愤于贾府的出尔反尔,羞愧于自己成为贾府上下可怜的笑柄,因为就连兴儿这样的小厮都知道她原本是要许配给宝玉的。黛玉是外柔内刚之人,她可不愿意接受贾府假惺惺的同情和安慰,这个心高气傲的姑娘在“还干了眼泪”(在非常懂得自尊自爱的林黛玉看来,如果不能和宝玉结婚,自己就再没资格为宝玉流泪)之后,选择在一个冷月凄清之夜,在大观园她和宝玉攻读西厢落红阵桃花树下,用一条丝绦,了结了自己的生命。

「风语红楼417」黛玉到底怎么死的

在我看来,这样的结局才是曹雪芹本意。首先,这符合小说第五回的人物命运。其实在《红楼梦》前五回,曹雪芹就已经给出了主要人物的命运结局。其次,这符合黛玉高傲刚烈的性格。以黛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性格,是不可能低声下气寄人篱下看着自己的爱人和别人成亲的,她唯一的选择就只能是以死来做个了断。第三,林黛玉的死亡与《红楼梦》大结局相呼应。林黛玉于林中自尽,与小说第五回红楼梦曲收尾飞鸟各投林有呼应之意。曲中有“好一似食尽鸟投林”之语,似乎就是以黛玉的林中自缢来宣告着红楼梦的破灭和众人大限的来临。

当然,黛玉之死的证据,还有很多,我们慢慢说。

编辑 / 配图:李明劼

风之子:原名李明劼,《红楼梦》研究者,新浪红学名博。大学时代即发表文学论文二十余万字。著有《风语红楼1风之子解读红楼梦》、《风语红楼2香尘逝》、《风语红楼3梦流年》。《风语红楼4大厦倾》即将出版。

风之子开讲啦!

(上喜马拉雅搜索“风语红楼"听风之子讲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