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元帥科涅夫在二戰結束後,命運如何?

珠峰玉鶴


做為二戰蘇軍著名統帥之一的科涅夫是戰爭中幾乎唯一一位一直指揮方面軍部隊的將領,他從1941年9月-1945年5月先後指揮過西方面軍、加里寧方面軍、西北方面軍、草原方面軍、烏科拉第2方面軍和烏克蘭第 方面軍,善於把炮兵和航空兵的威力與突擊的快速性、猛烈性和突然性相結合。1944年2月18日晉升蘇聯元帥軍銜,1944年7月29日和1945年6月1日獲得蘇聯英雄稱號。

戰後,他的命運不像朱可夫那樣坎坷,1945-1946年任蘇軍駐奧地利的中部軍隊集群司令,在朱可夫被貶為敖德薩軍區司令後,他1946-1950年任蘇聯武裝力量部副部長兼陸軍總司令。1950-1951年任蘇聯軍事部副部長兼蘇軍總監察長,1951-1955年任喀爾巴阡軍區司令,1955-1956年任國防部第一副部長兼陸軍總司令,1956-1960年4月任蘇聯國防部第一副部長華沙條約組織聯合武裝力量總司令。1960年4月-1961年任蘇聯國防部總監組總監,1961-1962年4月任駐德國軍隊集群司令,1962年4月後蘇聯國防部總監組總監。

與朱可夫相比,他還是屬於善終的元帥,儘管兩人在軍隊建設有各自觀點,也有過沖突,不過都保持了正義感,互相公正的評價對方,都在對方遭遇困境時及時援手


榮華之武器堂


1945-1946年戰爭後,奧地利境內中央部隊總司令兼奧地利事務高級專員。

1946年:陸軍總司令兼蘇聯武裝部隊副部長。

1950年:蘇聯軍隊總監察長兼蘇聯軍事副部長。

1951-1955年:喀爾巴阡軍區司令。

1953年:特別法庭庭長,審判並喂貝利亞吃了花生米。

1955-1956年:蘇聯國防部第一副部長兼陸軍總司令。

1956-1960年:蘇聯國防部第一副部長。

1955年:華沙條約國家聯合武裝部隊總司令。

1956年:鎮壓匈牙利布達佩斯起義。

1957年:構陷朱可夫並署名《真理報》文章

1962年:柏林危機期間駐德蘇軍總司令。




科涅夫元帥是蘇軍當年的“三駕馬車”,與朱可夫、羅科索夫斯基並列,這是個政委出身的天才戰將,是二戰最具分量的指揮官之一。

二戰初期的科涅夫就以“永不後退”而得名,別人都在大崩潰潮中丟盔棄甲,他卻能死死的與德軍硬扛,以至於巴甫洛夫等敗軍之將們被斯大林槍斃了幾分鐘,唯獨科涅夫卻得到了晉升。

性格上科涅夫很有點古怪,這影響了他的一生。

因為戰役指揮失當,科涅夫曾差點把羅科索夫斯基坑死,為此上面下來的莫洛托夫和伏羅希洛夫要治他的罪,科涅夫非常不服,與之大吵,結果惹怒了伏羅希洛夫,如果不是朱可夫說服了斯大林,科涅夫不死也要脫層皮。

當朱可夫就任西方方面軍司令時,科涅夫與伏羅希洛夫等人還在吵群架,這足以見其人是個執拗性格。

後來,科涅夫給朱可夫當了兩天副手,又被調派去指揮加里寧方面軍,在莫斯科反擊戰的反攻階段,科涅夫的部隊一馬當先,狂推德軍,一天就頂破了德軍的防禦,功勞相當大。

斯大林格勒之戰時也是如此,科涅夫重新統帥西方方面軍,應朱可夫調遣對德軍進行猛攻,以巨大傷亡幫助拖住了德軍兵力。

但科涅夫卻也因為此事與人鬧得非常不愉快,連朱可夫也得罪了。他嫌指揮部的命令讓自己帶著部隊打明擺的苦仗,然後死人多了大家全噴他一個,這不公平。

1943年被調為西北方面軍司令後,科涅夫居然玩起了執拗,他對指揮部的命令指手畫腳,各種表示不行,不好,說到底就是不願挑擔子。

有的人認為這是科涅夫比較耿直,他從來是實話實說有話就說,好比之前與伏羅希洛夫吵架一樣。

因為這件事,科涅夫得罪了斯大林,一氣之下將之捋下臺,發配到草原方面軍當司令員。

作為曾經的西方方面軍司令,以及朱可夫的副手,當朱可夫當元帥的時候,科涅夫卻只能做一個二線部隊的頭頭,就連羅科索夫斯基都比他軍銜高了一級。

不過科涅夫反而再一次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他擁有了兩支近衛坦克部隊,又部署在庫爾斯克後方,這讓他在庫爾斯克戰役中成為最具分量的部隊,尤其是普洛霍夫卡戰役,近衛第5坦克集團軍硬撼“帝國”裝甲師,打得血腥無比,硬是用攻勢壓住了德軍。

可以說,科涅夫完全就是個性格決定命運的範例,但這個人又足夠有能力,讓他屢屢能被人賞識,自己又屢屢能夠放光。

用朱可夫的話說:斯大林一開始對科涅夫並不咋地,動輒撤職給臉色,後來科涅夫在草原方面軍指揮的很好,不斷的勝利,斯大林發現這人挺能耐的,就開始笑臉相迎。

當後來科涅夫解放布拉格消滅中央集團軍群時,斯大林命人在莫斯科放了1000發禮炮慶祝。

因為柏林戰役,科涅夫吃起了老戰友、老上級,有恩於自己的朱可夫的飛醋,斯大林表示“朱可夫元帥是蘇軍的勝利象徵”,為此,恃寵而驕的科涅夫與朱可夫鬧翻了。

那麼二戰以後科涅夫遭遇了什麼呢?想也能想到,過於“耿”的科涅夫屬於那種吃棗藥丸的人。

二戰剛結束,蘇聯準備搞“勝利大閱兵”,斯大林招來一眾將軍元帥開討論會議。

斯大林很給面子:科涅夫元帥可以主持閱兵式,騎白馬在最前面檢閱部隊!

但科涅夫不給斯大林面子:我又不是騎兵,幹啥要在前面騎馬?我是步兵,我應該走在步兵方陣前面。

斯大林心中頓時一萬匹畫著羊駝的T-34奔騰而過,當即罵道:同志!你得意忘形了!現在這項光榮的任務交給羅科索夫斯基同志了!

1945年6月10日,烏克蘭第1方面軍被撤銷建制,指揮機關轉為機關單位,無緣24日的勝利大閱兵,你說科涅夫這是何苦來由。

1946年時的斯大林決定搞掉朱可夫,到處拉人羅列朱可夫的罪名,說朱可夫密謀反黨,搞陰謀組織,要奪權,希望大家將之打倒,起碼懂得站位。

結果誰也沒想到,與朱可夫早已翻臉的科涅夫,此時卻一反常態的第一個站出來為其鳴冤。

科涅夫表示:自己與朱可夫熟的很,他是啥玩意兒自己很清楚,朱可夫根本不會搞這些陰謀,他也沒這個膽子。

眾將見有人出頭,懼怕斯大林又玩過火搞“大清洗”,便紛紛跟著鳴冤,於是斯大林“反黨”、“造反”的大帽子最終也只讓朱可夫被髮配到敖德薩當司令。

其實當時科涅夫自己也在捱整的隊列,朱可夫不倒臺,他還接不了國防部長的位置。

有些分析認為,科涅夫知道朱可夫倒定了,於是取而代之,藉著僅次於朱可夫的威望拉攏人心。

因為這件辯護之事,並沒有改善朱可夫與科涅夫的關係,而且科涅夫還是擺出那副有一說一的政委面孔,有功夫就噴失勢的朱可夫。

這種行為被認為是明哲保身之舉,因為斯大林對朱可夫的罪狀下的很明確:“朱可夫元帥懷著仇恨,準備網羅一些失意者、被撤職的司令員,從事反對政府和最高統帥部的活動”

為了不被當做是“失意者、被撤職的司令員,從事反對政府和最高統帥部的活動者”,科涅夫必須保持距離。

幹到1950年時,科涅夫也翻船了,他被調去當捷克附近的“喀爾巴阡山脈戰區司令”,與扔進山溝發配無異。

一直到斯大林死了以後,科涅夫才在赫魯曉夫的拉動下,當了華約的軍事總司令,還成了赫魯曉夫的“親密戰友”。

1953年,赫魯曉夫讓科涅夫去審判貝利亞,科涅夫這個老政委乾的相當辣手,他成功判處貝利亞死刑。

之後,獲得信任的科涅夫先後任職“陸軍總司令”和“華約組織三軍統帥”、“蘇聯駐東德總司令”。

但這個時期的科涅夫同樣複雜,他的署名文章打倒了朱可夫。

斯大林死後,赫魯曉夫與馬林科夫、莫洛托夫等人爭權,絕境之下,是朱可夫站出來支持赫魯曉夫,這才讓其獲得了勝利。

但因為朱可夫幫助清除“反黨集團”後,勢力愈發強大,引起了赫魯曉夫的猜忌,他決定整垮朱可夫。

於是科涅夫在《共青團真理報》上發表了一篇炸裂性的署名文章,名為《蘇聯陸軍和海軍的力量在於黨的領導,與人民密不可分》,引發軒然大波。

標題雖普通,內容卻是噴朱可夫,說朱是“波拿巴分子”,是“有軍事政變野心的壞分子”,有過錯如下云云……

(注:波拿巴主義者即“歐洲陰謀政變上臺的軍國主義獨裁者”,圖哈切夫斯基元帥即死於此種罪名)

之所以是署名文章,是因為此文完全是赫魯曉夫授意,蘇軍總政炮製的,科涅夫被要求署名,因為對方告訴他,這是“委員會的命令”。

據說科涅夫在簽名後非常不安,他給赫魯曉夫打電話,用一反常態的語氣表示能否別發這個文章,但赫魯曉夫說:“管你願不願意,文章必須用你的名義發表!”

於是文章發表了,把朱可夫氣得暴跳如雷,要不是隔得遠就要掏波波沙去找科涅夫算賬了。

後來朱可夫在路邊逮住了科涅夫,他揪住對方:“還老夫的清白啊魂淡!”

科涅夫說:“朱可夫同志,這是組織的決定。”

朱可夫說:“那你再寫一篇闢謠的。”

科涅夫回答:“格奧爾吉·康斯坦丁諾維奇,在我們的國家,黨就是法律。”

1957年10月26日,朱可夫的國防部長被免,還失去了黨中央主席團和中央委員的資格,一擼到底。

朱可夫為此受到重大的精神打擊,他回到了老家,整日靠安眠藥度日,醒了吃完飯就吃藥,如此反覆,直到1958年退休。

科涅夫此後和赫魯曉夫的衝突非常大,又迴歸了那種執拗。

赫魯曉夫曾經要他在裁軍的文件上簽字,科涅夫堅決不籤,於是赫魯曉夫表示:“我遲早讓你認輸”,結果科涅夫更加執拗。

偏偏他擰巴還有擰巴的本錢,赫魯曉夫已經失去了朱可夫,朱在1958年退休,整日靠安眠藥和釣魚度日,赫魯曉夫曾想找他回來,可最終失去了這個機會,所以他實在放不下另一個素有威望的元帥。

比如1961-1962年柏林危機時,兩德劍拔弩張,美蘇關係高度緊張,大戰一觸即發,歐洲陸軍總司令布萊德利在對面擺坦克叫囂,赫魯曉夫讓科涅夫去鎮場子,科涅夫一下飛機,布萊德利就啞火了。

但最終科涅夫還是倒在了赫魯曉夫手裡,1962年同年,他羅織了大量科涅夫的“罪狀”,發動其戰友和手下,甚至還有朱可夫的部下告狀,差點把其送上法庭。

關鍵時刻,還是退休的朱可夫站出來,幫助作證,闢謠,把科涅夫從軍事法庭撈了回來。

自此,科涅夫也離開了政治核心,開始了退休生活,他感激於朱可夫的大度與正直,又痛心與自己同僚和心腹手下的告發。

科涅夫之後開始學習歷史,搞軍史研究,四處作報告,以及撰寫回憶錄,很多蘇聯將帥晚年都好這一口。

他在蘇聯民間很受歡迎,被認為是最令人敬佩的軍事偶像,是蘇聯偉大的衛國英雄,偉大的軍事家。

但軍政界與之交往很少,甚至在科涅夫病重臥床時,都沒人哪怕打個電話慰問,只有蘇聯人民委員會副主席兼俄羅斯聯邦人民委員會主席柯西金跑來探視,雙方聊了很久。

1964年赫魯曉夫在黑海度假,勃列日涅夫突然發動政變,迫使其下臺,但科涅夫卻沒能再次上臺,他已經被政治圈子邊緣化了。

1967年,科涅夫70大壽,朱可夫終於與之和解,雙方見了一面,也是最後一面。

1970年,朱可夫因為自己的回憶錄《回憶與思考》被不能過審,氣得中風了。原因是勃列日涅夫不滿元帥的鉅著居然隻字不提自己的名字。

後來勃列日涅夫還不允許被當選為莫斯科州蘇共代表大會的朱可夫參加會議,理由是“中了風的老人受不住那種場合”。

於1974年底,朱可夫因心肌梗死而病逝。

然而早在1973年5月21日,科涅夫就已經因為癌症在莫斯科病逝了。


王司徒軍武百科


一本很不成功的回憶錄

1969年蘇聯國防部出版了一本285頁的戰爭回憶錄,並且起了一個奇怪的名字——《45》。回憶錄的作者就是二戰名將伊萬·科涅夫元帥,他以這個書名紀念自己45年的軍事生涯,那年他72歲,自覺來日無多。


從文學性和銷量上講這本回憶錄算不上成功,比起曼斯坦因那本《失去的勝利》,它缺少太多形容詞,全無跌宕起伏可言。比起朱可夫那本《回憶與思考》,它沒有太多關鍵解密,趣味性不算很高。

科涅夫元帥平鋪直敘了衛國戰爭中他親歷的12場戰役,卻對戰役過程惜墨如金,他把大段文字留給戰前的準備工作,又把戰後總結的重心留給了紅軍戰士。他總是重複的說那些戰士如何驍勇忘我,總是把讚美留給統帥部與同僚,卻絕口不提自己的指揮,放佛他只是個發佈命令的機器。即使仗打的不盡如人意,他也很少甩鍋。

一個很成功的老實人

從回憶錄的行文風格我們就可以看出,科涅夫大抵是個性格溫和的老實人,事實上他的一生都很平順,沒有太多激烈的時刻,連黑點都少得可憐。吐槽機翻遍他的傳記,只能找到兩個比較大的黑點。

科涅夫出生在基洛夫州一個不上不下的富農家庭,15歲村學畢業後就當起了伐木工人,他本人沒有強烈的建功立業慾望,只是因為一戰爆發不得不參軍。參軍一年半時間就爆發了十月革命,他也沒選擇借勢而起,反而退伍回到了家鄉。

回鄉後他才加入布爾什維克,依靠自己紮實的軍事技能很快成為地區軍事委員,隨後又因為良好的文化加品行當上政委,在與白軍的戰鬥中逐漸成為蘇聯紅軍中少數的軍政全才。甚至破格進入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那時候他已經是一個師長了。

伏龍芝軍事學院畢業後他被揭發了人生第一個黑點,這老兄在1921年悄悄的修改了家庭成分,從富農變成了貧農。好在那份揭發文件在1938年才送到斯大林手裡,那時候大鬍子已經決定終止大清洗的逮捕潮,況且與日軍在張鼓峰的衝突也需要科涅夫處理,他幸運的躲過一劫。

二戰爆發後,已經成為中將的科涅夫開始了自己的華麗表演,他的部隊即使倉促間沒完成集結也沒被德國打垮,莫斯科反攻中又是他的部隊第一天就全線突破掉德軍的防禦,直接懟到白俄羅斯邊界。

隨後的庫爾斯克會戰、第聶伯河會戰、反攻波蘭等一系列戰役都有他的身影,臭名昭著的奧斯維辛集中營也是由他解放,甚至真正率先攻佔柏林的也是他率領的烏克蘭第1方面軍,只是斯大林把國會大廈升旗的榮譽留給了朱可夫,把與美軍會師留給了科涅夫。

戰後生涯

戰後的科涅夫驗證了老實人常在這一真理,接替朱可夫擔任國防部第一副部長兼陸軍總司令沒讓他得意忘形,隨後被貶成喀爾巴阡戰區司令也沒讓他心懷不滿。在回憶錄中他沒有一個字貶低斯大林,即使所有人都知道是斯大林的平衡。

斯大林死後科涅夫再次被啟用,與朱可夫共同支持赫魯曉夫收拾掉貝利亞,並於1955年再次成為陸軍總司令,次年他擔任了華約武裝總司令,卻留下人生第二個黑點。1956年他派兵入侵了匈牙利,即使職責所在,但總歸那是侵略。

1960年科涅夫卸任,毫不棧戀的宣佈退休,雖然曾短暫擔任駐德國集團軍司令,但終歸還是沒有太多參與權力角逐。1973年5月21日,科涅夫以75歲高齡逝世,結束了平順穩健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