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求職到入職,職場綜藝進入“2.0時代”能給職場人帶來什麼?

記者 | 陳曉珍

當前,春招已接近尾聲,許多企業都已陸續截止了網申,進入最終的面試及發放offer階段。然而,當畢業生們為順利進入職場輾轉各大招聘會時,當職場人為重新覓得一份心儀工作而開啟跳槽時,幾檔職場類綜藝節目也在此期間相繼上線。

4月6日《初入職場的我們》在芒果TV開播;4月16日《閃閃發光的你》在優酷上線;4月27日《上班啦!媽媽》則在愛奇藝首播……相比於前面兩檔綜藝節目關注職場新人的成長,《上班啦!媽媽》則是聚焦職場媽媽群體。

事實上,早在2020年末,一檔《令人心動的offer2》就曾因“學歷”、“裸辭”等話題成功“出圈”,並在網上引發較高的討論度。而同年開播的職場類綜藝節目還包括《職場是個技術活》、《奮鬥吧主播》、《花樣實習生》等。這些節目聚焦的行業和人物各不相同,總體而言,“2.0時代”下的職場類綜藝節目越來越多。

不過,隨著職場類綜藝節目的相繼推出,網友對於節目的評價也褒貶不一。在眾多的節目中,真正能成為“爆款”的寥寥無幾。據界面職場查閱,在已播出的職場類綜藝節目中,除了《令人心動的offer1》和《花樣實習生》的豆瓣評分超過了8分,其他已播完或正在播出的職場綜藝均在5—7分之間,不少綜藝節目因評分人數不足未進行公開。但值得一提的是,從近些年播出的職場類綜藝節目來看,無論是形式還是內容都悄然發生了變化。

從求職到入職,綜藝觀察更加細化

職場類綜藝節目並非近兩年才出現。早在2003年,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就曾推出職場類節目《絕對挑戰》。該節目主要通過面試答題、真實環境測試、情景話題模擬討論等方式,測評應聘者的綜合職業素養和能力,並給廣大的求職應聘者提供信息和指導。2010年,《非你莫屬》、《職來職往》等真人求職類節目的開播不僅帶來了較高的收視率,同時也獲得了較好的口碑。不過,從節目的形式來看,該兩檔節目主要以面試環節為主:求職者通過自我介紹,並在現場接受老闆的提問和考核,面試通過者即可獲得入職offer。

界面新聞此前報道指出,職場類真人秀節目之所以能夠在2010年迅速崛起,是因為隨著中國高校開始全面擴招,進入勞動力市場的高校畢業生人數也隨之攀升。這些剛剛大學畢業的年輕人面臨著“職場知識普及度較低”以及“就業競爭激烈”的雙重困境,以至於他們紛紛自我調侃道“畢業即失業”。職場類綜藝節目的出現一定程度上與這群年輕人的需求不謀而合——觀眾渴望從節目中得到職場經驗,從而找到理想的工作。

不過,從近些年的現狀來看,雖然就業問題仍然是社會熱點問題之一,尤其是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但與往年不同的是,如今人們在探討“高校畢業生就業難”時已從“是否能找到工作”逐漸轉變為“是否能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

究其原因,一方面,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以及互聯網技術帶來的新變化,各行各業湧現出的新職業為畢業生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另一方面,隨著95後、00後等年輕一代步入職場,他們對於“什麼是理想工作”也有了自己的想法。

此前,有媒體曾報道稱,“95後找工作不問工資,更看重健身房和下午茶”。而DT財經發布的《2020年輕人理想工作報告》也顯示,當完全拋開經濟等現實因素之後,年輕人選擇理想工作的第一大理由是自由,其次是熱愛和穩定。

然而,當越來越多有想法的年輕人步入職場,職場類綜藝節目也開始有了些許變化。從當下播出的職場類綜藝節目來看,對於職場的觀察不僅僅侷限於面試環節,節目把更多的視角對準了入職後的職場生活。與此同時,節目對於行業的聚焦也更加鮮明,例如近期播出的《閃閃發光的你》聚焦金融行業,而此前播出的《令人心動的offer》則是聚焦法律行業。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職場類綜藝節目也開始關注近幾年經常被討論的群體——職場媽媽,如《上班啦!媽媽》通過競爭“創意總監”職位來觀察不同職場媽媽在現實中遇到的問題。

從節目到現實,職場真實難被還原

何為“綜藝節目”?如果從節目的性質來看,綜藝節目自然少不了娛樂性。如果從節目的類型來看,綜藝節目包括問答類、遊戲類、選秀類、真人秀、脫口秀等。不過,隨著近幾年綜藝節目的發展,除了種類層出不窮,越發垂直、細分化也是綜藝節目的主要特徵之一。

職場作為現實生活中重要場合,人們大部分的時間在此開啟。而綜藝節目將觀察的視角對準職場則有其現實的需求。

學者韓小喬刊發的文章曾指出,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年輕人面臨職場焦慮和心理困惑,職場類綜藝節目則直擊年輕一代社會打拼的焦慮點,觀眾不僅可以從不同維度加深對職業的認知,還能獲得更多的經驗來審視和調整自己的就業方向。

不過,由於綜藝節目的娛樂性以及商業性,在聚焦現實題材時難免要被質疑真實性。正如韓小喬提出的觀點,“當前節目存在一些問題,有的為了綜藝效果強行製造戲劇衝突,有的藉助節目表現市場殘酷競爭,將人性中的某些‘陰暗面’誇張的展現,甚至對這些進行渲染。”

以《令人心動的offer》為例,2019年,該節目的開播被稱為是開啟了職場類綜藝“2.0時代”的序幕,即職場類綜藝由傳統的求職者走上電視主動應聘發展為“嘉賓棚內觀察”+“素人真人秀”的雙視角模式。不過,該節目也有意識將視角對準“高、精、尖”人群,更傾向於展現精英圈層的職場生活。2020年,當節目的第二季播出後,在網上引發了不少討論,尤其是節目中的實習生丁輝因為“學歷”、“裸辭”等標籤,受到了許多網友的關注。但也有網友對此質疑,丁輝的加入或許本就是為了節目效果。同時,網上也有觀點認為,真實的實習生活並非如此,更多的是端茶遞水以及打印文件。

職場綜藝扎堆,能給職場人帶來什麼?

相比於娛樂綜藝節目,職場綜藝節目因聚焦現實職場生活更容易引發受眾的共鳴。而“2.0時代”下的職場綜藝則更關注入職後的職場生活,因此在節目的情節設置上也會融入更多職場話題的討論。

以《初入職場的我們》為例,該節目邀請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帶領三位實習生,從公司老闆和職場新人的角度來重新定義職場。節目中,實習生們發揮各自特長,在不同的階段完成不同的任務,期間不僅有團隊合作,也會涉及到各方面的溝通。也是在這個過程中,會出現各種矛盾與分歧。但節目也引入了觀察團,通過觀察團對於問題的分析讓受眾獲得更多的職場乾貨。

又如此前播出的《奮鬥吧主播》以及《我和我的經紀人》,節目主要聚焦某個職業,把該職業的日常工作內容呈現給受眾,讓受眾進一步瞭解主播、經紀人不為人知的一面。

事實上,當下的職場環境已發生諸多變化。一方面,隨著社交媒體的發展和普及,越來越多的職場熱門話題開始被傳播和關注。如界面職場此前梳理,“內卷”、“打工人”、“職場PUA”、“35歲現象”等都曾是職場熱詞,這些熱詞的背後其實是職場人正在被各種各樣的焦慮情緒裹挾。與此同時,對996的討論和“摸魚文化”的興起,也讓職場人多方面的訴求開始被予以關注。

另一方面,人們嚮往的理想職業也呈現多樣化。《2020年輕人理想工作報告》顯示,30歲以下的年輕人對理想職業的選擇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自己開店、獨立攝影師、烘焙師/料理師。而COSMO針對18~28歲的城市年輕女性的調查後發佈的《2020中國女性夢幻職業白皮書》則顯示,在50個夢幻職業中,年輕女性最嚮往演員/愛豆。當人們不再侷限於對傳統職業的追求,一些新職業通過節目來呈現或能滿足受眾的獵奇心理。某種程度上,職場環境的變化或給綜藝節目帶來新的切口。

一位影視傳媒行業的分析師曾表示,職場主題的綜藝節目承擔著一定的社會服務性,在對外展示不同職業、不同嘉賓的情況的同時,也向觀眾傳遞著相關職場技能,滿足觀眾在現實生活中的需要。光明網發佈的一篇文章也曾指出,職場類綜藝如果沒有“乾貨”,沒能滿足觀眾的需求,就很難得到好口碑,很難黏住觀眾。

不過,界面職場查閱知乎上對於當前職場類綜藝節目的評價後發現,不少節目被評價為“披著職場外衣的偶像劇”,但也有網友則表示,相比需要創作的電視劇,他們更加期待職場綜藝帶來的真實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