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近代中國命運的鴉片戰爭內幕系列(四):林則徐的誤判


在今天的虎門,在銷煙的舊址,還豎立著林則徐的塑像。


改變近代中國命運的鴉片戰爭內幕系列(四):林則徐的誤判


1839年4月11日,收繳的兩萬多箱鴉片就開始絡繹不絕的運到此處,其中,約7000箱原屬於怡和。5月初的一天,在廣東虎門,在祭海以後,連續3周開始銷燬鴉片。大約價值5到6百萬銀洋的鴉片被混入鹽和石灰,然後傾入海水,衝入大海。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虎門銷煙。


虎門銷煙後,4月22日,林則徐被轉授兩江總督,一待廣東鴉片事宜結束,就要赴任。當時在收到兩廣總督鄧廷楨所送的荔枝時,正春風得意的林則徐還題了一首詩:"蠻洋菸雨暗伶仃,忽捧雕盤顆顆星,十八娘來齊一笑,承恩真及荔枝情。"


然而僅過數天,另一件事關中英兩國的事情發生了。在該事發生前,林則徐曾讓人帶一不夾帶鴉片的保證書給義律簽字,但義律拒絕簽字,義律理由是這與英國一向所持的原則相違背。


一直以來,西方和中方對如何處理犯法的西方人多有爭執,數次造成貿易中斷。1784年,一艘英國船休斯夫人號, 在鳴炮致禮時,由於疏忽,一枚彈頭忘了取出,從而造成一名中國人死亡。當它的船主上岸解釋時,被中方扣下並要求用炮手來換。

改變近代中國命運的鴉片戰爭內幕系列(四):林則徐的誤判


炮手換回船主後被帶到中方法庭受審,這個可憐的傢伙完全聽不懂法庭說了些什麼,而法庭也不知他在講些什麼;他在投入監獄6個星期後被判絞死。這在英國法律下是再簡單不過的誤殺,不應該死刑,在今天法制下的我們來看也不應該死刑,西方人所以一直由此認為滿清的法律是野蠻而落後的。


在義律眼裡,如果簽了保證書,如此眾多的英人和鴉片有牽聯,以清廷的法律,多半會血流成河。義律致書林則徐說:"毫無疑問,英國商人如想在華經商的話應遵守貴國法律,但此保證書上的懲罰條例與英國法律相差太大......如非簽不可,則英國只好退出貿易。"


林則徐則強硬地回答:好!你退了就別回來。林則徐為何如此信心十足,是因為他一直認為英國人不喝茶就會腹脹而死。中國的茶葉是英國人的必需品。最後,無奈之下,義律只好帶領英船退到了澳門。

改變近代中國命運的鴉片戰爭內幕系列(四):林則徐的誤判

義律


7月7日,一夥英美水手在九龍尖沙咀上岸尋歡作樂,在喝了許多酒後,與當地人起了衝突。衝突中,一名叫林維喜的中國人被打死。我們無法得知義律是何時及如何聽到這個消息的。不過作為一個比較務實的外交官,義律知道當時的中英關係再也經不起另一件英國人"踐踏他國法律"的事件的折騰了。


於是,他趕緊做出補救,通過一個當地有頭臉的人給林維喜家人1500銀洋;其中400銀洋給當地的惡棍以避免他們敲詐林家;100銀洋散給在衝突中受損失的村民,希望平息事件。他在隨後致巴麥尊的信中說他已平息了事件,死者家屬接受了死者死於意外說法並簽字畫押。


林則徐後來得知了此事,他非常嚴肅認真地對待了此事,他派了一位官員去九龍瞭解詳情,甚至請一位在當地行醫的美國人為他翻譯了國際刑事法,確認犯法的外國人必須由所在國審判。


改變近代中國命運的鴉片戰爭內幕系列(四):林則徐的誤判

林維喜事件


8月2日,林則徐向義律發信要求他交出兇手,在信中不僅將犯事的水手人數,來自何船,帶著何種木棒,如何將林維喜毒打致死一一道出,並詳列了義律所為平息事件所提供的每一筆款項。林則徐向義律提出嚴正交涉:交出兇手,以命抵命,以安撫死者的亡魂。


但義律拒絕交出兇手,他覺得此案子無法找出兇手。義律的理由是:儘管林則徐已指出參與鬥毆的水手們,但這場毆鬥參與者是一幫英、美醉漢,是誰造成林維喜的死亡,無法說得清;此外,林維喜死於第二天,確切的死亡原因已無法得知。


8月12日和13日,義律在船上審問了6名涉案水手,對其中5名判處罰款和監禁,這些水手被送回英國服刑。但船一到英國,這些水手就被釋放,因為按英國法律,義律無權審判這些水手。

改變近代中國命運的鴉片戰爭內幕系列(四):林則徐的誤判

義律

義律的這些緩和努力沒有被英國政府所承認,更不被林則徐所接受。林則徐在8月15日派了約2000士兵封鎖了澳門,最後義律全家(妻子和兩歲的兒子)及另外56戶英國家庭離開澳門,逃到停泊在香港的商船上避難,他們不得不蜷縮在狹窄的船艙內,與他們所不信任的鴉片商人擠在一起,沒有了可口的食物,連淡水供應都無法保證。


林則徐則一如即往地相信英國人很快就會屈服。實際上,他和清廷從未將義律放在眼裡,儘管林則徐被中國稱之為第一個睜眼看世界的人,但今天的很多中國學者們則對其研究西方的目的及方法:譬如僱請人翻譯外文書籍、報紙;請教旅居廣東的西方人有關英國人對鴉片的態度,及英國人在印度的活動等等,有著較大的分歧。


很多結論是林則徐嚴重地低估了英國人,而林則徐的翻譯們似乎應該負很大責任。例如,林則徐曾寫信給英過女王,他把一份由其首席譯員所翻譯的譯稿拿給過一群英國人看,其中一人後來說他"看後幾乎忍不住要笑,......很多章節都語法不通,讓人不知所云。"


改變近代中國命運的鴉片戰爭內幕系列(四):林則徐的誤判


作為一個清流派官員,林則徐的傲慢與偏執還體現在他對廣州人中為外商工作的那些人的態度。按理,他完全可以在許多那些為西方人服務的買辦、中間商中招一些翻譯,但作為清流,他的民族主義情緒不允許,林則徐一到廣州就曾公開地表示他鄙視這些人。


在對鴉片的認識上,林則徐也同樣茫然無知,從他上奏給道光的一封信中可知:林則徐在信中說他堅信鴉片是由罌粟汁與人肉,及死烏鴉肉混合而成,所以才得名"鴉片"


戰爭已經迫在眉睫,在對待對手的認識上更是可笑,5月1日,他上奏朝廷時稱:這些外國人外強中乾......他們人少,我們人多......他們只會海戰,在廣州堅固的城牆下將無計可施......。

改變近代中國命運的鴉片戰爭內幕系列(四):林則徐的誤判


到了9月1日,他再上書說:儘管他們有大炮,但他們不善於陸戰;他們的士兵腿不能打彎,一上岸,將非常容易對付。當英艦隊迫近的消息傳來時,他甚至斥為謠言;當1840年6月中旬,英軍已抵達廣州灣,而林則徐在上奏時仍堅持說英艦隊是大批鴉片走私船,而當該奏摺抵達北京時,英艦隊已經佔領舟山12天了。


歐洲人一直認為,清朝政府及其官員在鴉片戰爭之前一向以高高在上的姿態對待他們,認為這些外國人是野蠻的"蠻夷",天朝才是上國。這種自大的思想甚至一直延續到八國聯軍入侵北京。


在林則徐致英政府的許多信函中,動不動就是"我天朝"如何如何,對義律則是以老師教育學生的口吻。作為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則徐的對英國的茫然無知,意味著整個清廷也對外部的世界茫然無知。這個國家的皇帝和他的欽差大臣同樣對國際貿易缺乏真正的認知,

不瞭解長期的中英貿易是可以互補互利的,也沒有對中英開戰的可能結果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和做最壞結果的打算。種種跡象表明,這場戰爭其實在一開始就已經註定了失敗的命運。


改變近代中國命運的鴉片戰爭內幕系列(四):林則徐的誤判


歷史是一面最好的鏡子,是我們後人一個最真實的借鑑。

當時世界已經日新月異,工業革命正在蓬勃發展,中國已經遠遠被世界甩在後面,在這樣的大變革時代下,林則徐這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的種種認知和誤判,都顯示了這個帝國還只是一直在將自己嚴密地包裹起來。道光皇帝后來對林則徐處罰的批示總結:誤國誤民,絕對不是空穴來風的!


一個民族是需要精神的,而林則徐正是這種精神的代表,但一個國家僅有精神是不夠的,要在世界之林中保住自己利益和發展強大,則更需要那種開放和務實的態度。在這一點上,滿清一朝,獨服曾國藩。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