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及他手下人屠城和清入關屠城本質上有區別嗎?

沈小米童鞋


縱觀世界歷史,屠城屠殺事件可謂層出不窮,舉不勝舉,即使在中國歷史中,比清朝屠城規模大的也是比比皆是。人們之所以總說清朝,就是因為這是離我們最近的朝代,並且在以漢族為主的中國,更會引起共鳴。


態哥雷


劉邦屠城只是屠殺頑抗者,清兵屠城不分頑抗還是投降的,也不分男女老幼。


人間正道70


如果細細翻看歷史的話,古往今來,古今中外,在戰爭中,屠城事件並不鮮見。

所謂的屠,對其的解釋比較一致,就是誅殺過重。屠的對象,一般情況下,是敵方的士卒,個別時候,可能會殺戮大量的平民百姓。

戰爭中屠城的原因,也並不複雜,無外乎劫掠財物、震懾對方、報復洩憤,或者是難以甄別對方身份,不願錯放。

劉邦和入關之後的清軍,屠城的目的,基本相同,只是著重點稍有區別。

劉邦,包括項羽,在進攻秦朝之時,屠城,最大的原因就是劫掠財物,補充軍需,鼓舞士氣。另外,劉邦、項羽,皆為楚人,與秦國有舊仇,再加上作戰辛苦,可能會摻雜了些許報復、洩憤的情緒在內。同時,屠城還可以震懾對方的軍隊和百姓,減少反抗。

《史記》中,至少有三次劉邦屠城的記錄。

《史記·高祖本紀》,劉邦“南攻潁陽,屠之”。

《史記·秦始皇本紀》,“沛公將數萬人已屠武關”。

《史記·項羽本紀》,“項梁使沛公及項羽別攻城陽,屠之”。

行軍打仗,肯定要消耗錢糧。前方作戰的軍隊,除了從大本營運糧獲得補給之外,就是因糧於敵。而士兵作戰,除了正常的軍餉以外,也都想有些額外的收穫。所以,通常情況下,當攻破一座城池之後,都會有劫掠事件發生。劫掠的對象,除了當地府庫、糧倉之外,多多少少都會牽連到無辜百姓。

正因為此,劉邦才在進入關中之後,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否則的話,“秦重寶財物府庫”中的物品,早就被劉邦搬空了。而劉邦手下的士兵呢,肯定也會同項羽一樣,在咸陽城內燒殺搶掠一番。

相對而言,洩憤、報復,以及震懾對方的軍隊、百姓,都是劉邦屠城的的次要目標。

正因為劉邦屠城的主要目的,是劫掠財物。所以,從史書的記錄來看,劉邦屠城並不慘烈。而入關之後的清軍,屠城的主要目的與劉邦不同。所以,清軍所製造的屠城事件,通常都是慘烈異常,駭人聽聞。

清軍在關內所製造的屠殺事件太多了,簡直就是罄竹難書。

入關之前的清軍,主要是以劫掠為主,所以,屠殺規模相較入關後的屠殺明顯較小。比如趙州之屠,2.5萬人被害,而畿南之屠和潼關之屠,被害人數均不足萬人。

但是,在清軍入關之後,屠城的主要目的,變為了震懾漢人,強迫漢人服從滿清的統治。而劫掠財物,或者洩憤,就成了附屬品。這時候,清軍的行為,就可以用殘酷、殘忍來形容了。

有名的揚州十日,就是清軍屠城最慘烈的一次。多鐸在攻破揚州後,下令屠城。十天之內,清軍殺死了八十餘萬揚州百姓。對於那些主動投降的無辜百姓,清軍同樣不放過。他們將這些已經放棄反抗的百姓50或者60人分為一堆,然後用繩子綁起來,用長矛全部刺殺。

嘉定三屠,清軍將領李成棟,先後三次下令屠殺嘉定城內的百姓。崑山之屠,清軍殺死城內士民百姓數萬人。嘉興之屠,同樣是屍體遍地,血流成河,據推算至少有五十萬人遇難。

另外還有反抗剃髮令的江陰八十一日,江陰百姓守城八十一天,斃傷清軍十餘萬人。最後,全城近有五十三人倖免於難。

清軍從江浙,一路屠到了四川,湖廣。據不完全統計,清軍屠殺漢人有近千萬之巨。

清軍為什麼這麼殘忍?主要就是因為漢人跟他們不是一個族群,在清軍入關之後,遭到了漢人的普遍反抗。所以,清軍為了迫使漢人臣服,只能靠不斷製造大屠殺來,來震懾漢人。

只有個別時候,清軍是以無法區分哪些是農民起義軍,所以,進行了無差別屠殺。比如,清軍制造的四川大屠殺,還有曾國荃攻破太平天國的都城天京之後的大屠殺。

劉邦和入關後的清軍所處的環境不同,造成了屠城主要目的的不同。劉邦屠城,主要以劫掠財物,補充軍需,鼓舞士氣為主;而入關後的清軍屠城,主要以震懾漢人,維護其統治為主。正因為主要目的,進一步造成了屠城結果的不同,一個相對緩和,另外一個則十分的慘烈。這應該就是兩者之間,本質上的區別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