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全球30%市場擴張在中國,雙循環是經濟規律必然要求

"我國為什麼要提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很多人說是疫情的衝擊,受疫情影響,很多國家GDP都處於負增長狀態,國際貿易受到巨大的負面影響,中國作為世界最大貿易國,出口減少就意味著更多的產能需要國內消化,這就是國內循環。但其實在2019年,以國內循環為主體這個論斷還沒提出的時候,82.6%的國內生產已經在國內消化。"10月22日上午,由JDL京東物流主辦的2020全球智能物流峰會(GSSC)以線上形式召開,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受邀參加並發表《新發展格局下中國經濟的發展》主題演講。

林毅夫:全球30%市場擴張在中國,雙循環是經濟規律必然要求

林毅夫表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反映了中國經濟發展的變化,也符合經濟發展的基本規律。"第一,經濟規模越大,國內循環的比重越高;第二,服務業比重越大的國家,國內循環的比重越高。"他同時指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國際市場依舊相當重要,中國即使是大經濟體,但佔全世界經濟的比重也只有16.4%,如果能夠持續融入到83.6%的世界經濟之中,產生的利潤就會更高。此外,每個國家發展經濟的方式都有優勢和劣勢,中國也不具備很多國傢俱有發展優勢,也需要依靠國際資源。

"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優勢,抓住發展機遇,推動中國的高質量發展。"林毅夫說,新發展格局之下,不管外部的形勢如何,每年全世界30%的市場擴張仍將發生在中國,中國是世界上發展機會最多、發展空間最大的地方,技術創新、新發展平臺在中國大有可為,希望企業能夠抓住這個機會,共同推動中國經濟和企業自身的協同發展。


以下為演講全文: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非常榮幸來參加京東物流舉辦的2020 GSSC全球智能物流峰會。我想利用這個機會,跟大家談一個我相信每個人都很關心的話題:《新發展格局下——中國經濟的發展》。

在今年7月30日的時候,(國家)提出一個新的定斷,就是要形成以國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大家知道,中國過去的提法是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優勢。有不少學者還有媒體,把中國的發展的模式,稱為出口導向型的。這次提要形成以國內循環為主體這個論斷,很多人就以為,中國是不是改變了發展的模式?要從過去的出口導向,變成一個內向型的經濟?

大家也知道,中國現在是世界上最大的貿易國,如果中國轉變發展的模式,從外向轉為內向,影響就不只是中國了,還會涉及到其他國家,那麼這也是最近國內國外媒體,大家都非常關注的一個課題,我相信在座的每位也同樣會很關注。

那麼為什麼,現在要提出以國內循環為主體?大家想到的可能性,一些當前的因素,像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產生巨大的衝擊,每個人、每個國家,它的經濟都小了,收入都減少,需求當然會減少,國際貿易受到巨大的影響。像世界貿易組織預測,今年國際貿易跟去年的比,可能會下滑13個百分點到32個百分點。它提出論斷的時候,是在4月初的時候,如果現在來判斷,我相信更接近下滑32%。中國是世界最大貿易國,當然出口會減少,出口減少,就代表國內生產出來的東西必須國內來消化,也就是國內循環的。

另外的話,大家也關心到中美的摩擦,當然會影響中國的出口。但是中國經濟還要發展,那麼生產要增加,如果出口減少的話,當然必須靠國內來消化,也就是國內循環。但我想,更重要的是這個論斷,反映了中國經濟發展的變化,反映的是經濟的基本規律。

中國出口最多的年份是2006年,當年的出口佔我們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是35.4%,也就是超過1/3的生產是賣到國外去。到去年2019年,那麼我們出口的比重降為17.4%,也就是說這還沒有提出以國內循環為主體這個論斷的時候,其實82.6%的國內生產,已經在國內消化掉,在國內循環。

那麼為什麼有這個變化呢?從經濟學的基本規律來講,我想這兩個原因。一個是經濟規模越大,在國內循環的比重會越高。第二個是服務業比重越大的國家,在國內的循環的比重會越高,為什麼?因為我們知道,現在的製造業,規模經濟非常大,那麼生產出來的東西非常的多。如果國內是小經濟體的話,國內消化不了,但你要發展這種現代化的製造業,你就只能靠更大的國外市場來消化。如果國內經濟體越大,國內生產出來在國內消化的能力就越強。

我們可以拿一個具體的數字,像在2019年的時候,新加坡的出口比重,佔它國內生產總值的104.9%;然後像我們的臺灣,它在2019年的時候,它的出口比重佔它GDP的53.9%。我前面講我們大陸的部分,最高的年份是2006年,也只不過只有35.4%,原因是中國的經濟體量,現在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當然國內的消化能力,就比小經濟體要大得多了。

那麼第二個,我們可以來看,像美國在2019年的時候,它出口的比重佔國內生產總值是7.6%,也就是93.4%的生產是在國內生產國內消化。那麼日本,它在2019年的時候,出口的比重它佔到國內生產總值的13.4%,也就是83.6%是在國內消化的。那麼一個是第一大經濟體,一個是第三大經濟體,我們是第二大經濟體。那麼為什麼他們的比重都比我們低呢?最主要的,他們是高收入國家,服務業的比重高。美國現在的服務業佔GDP的比重在80%左右,日本的服務業的比重在70%左右,那麼我們服務業的比重在53.6%。

那麼說服務業有什麼特性呢?服務業有很多是不可貿易的,所以服務業的比重在經濟體當中,由於它不可貿易,那就必然代表你出口佔GDP的比重就會比較低。我們知道在2006年的時候,我前面提到了,我們的出口的比重佔國內生產總值的35.4%,當時我們的人均GDP是2099美元。當年,我們的比重,佔全世界經濟的比重是5.3%,服務業比重是佔到41.8%。到2019年的時候,我們的人均GDP,從2099美元提高到10098美元,然後我們的經濟佔世界的比重,從5.3%增加到16.48%,經濟體的規模擴大了中國三倍。服務業從2006年的41.8%,提高到2019年的53.6%,那麼這兩個因素結合在一起,就讓我們出口的比重,從最高的2006年的35.4%,降為2019年的17.4%。

那麼我們展望未來,中國收入水平會繼續提高,經濟體量佔世界的比重會越來越高。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服務業的比重也會越來越高,這兩個因素加起來那就代表,中國的出口,會從現在的17.4%直接降到15%,漸漸的降到15%,到12%,到10%左右。在國內循環的部分,就要從現在的82.6%,逐漸升高到90%左右。

那麼我想,現在提出以國內循環為主體,實際上是認清當前發展階段的態勢,改變大家過去認為中國是一個出口導向型的經濟。如果是出口導向型的經濟,如果出口受到影響,一定對我們的發展,會受到很大的衝擊。但實際上,中國這麼大的經濟體,而且服務業的比重已經超過50%。在這種狀況下,我們的經濟循環,也就是生產出來以後,在國內靠消費,或靠投資來消化的比重,就會越來越大,現在已經超過80%,將來往90%的方向去前行。當然,中國的經濟是以國內循環為主體,這是一個對事實的認定,讓我們認清當前的發展態勢。

那國內循環為主體,出口重要不重要?過去講的以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來發展中國經濟的這個看法,是不是要改變?其實也不反對。因為現代的製造業,它的規模經濟非常大。中國即使是大經濟體,但是中國現在佔全世界經濟的比重只有16.4%,代表還有83.6%的世界經濟。所以這樣的狀況,我們產業發展的時候,而且隨著收入水平提高,資本越來越密集,技術越來越密集,投資越來越大。那麼你生產了以後,能夠進入到越大的市場,利潤就越高。所以這種狀況之下,我們還是要利用國際市場的優勢。

而且不僅是這樣子,每個國家的經濟,有它具有比較優勢的地方,但同樣,也有它不具有比較優勢的地方,比如說中國,哪些方面不具有比較優勢?中國人均自然資源非常少,所以自然資源我們不具有比較優勢。另外,我們現在收入水平是1萬美元多一點,發達國家人均收入是在4萬美元、5萬美元、6萬美元。那麼他們在資本非常密集,技術非常密集的產業上面,他們具有比較優勢,我們還不具有比較優勢。那麼還有一些傳統上我們還有比較優勢,像勞動力密集型的這種加工業,隨著我們收入水平提高,這些勞動密集型的加工業,我們過去非常的比較優勢,是世界工廠,出口的很多。將來隨著我們收入水平提高了,我們在這些產業上面,逐漸地失掉比較優勢,那麼這些沒有比較優勢的產品,如果在國際上能買得到,那還是買比較便宜的,所以我們還是要充分利用國際的資源,資源裡面包括自然資源,包括這些含有高技術成分的,這種高科技產品的資源,甚至包括勞動力非常密集的,我們國內生產太貴的這種產品的資源。

只有這樣子,我們的經濟發展成本才會低,質量才會高。只有像任正非先生所講的,那些我能買得到的,我一定要買的,只有那些我買不到的,我才要自己生產。咱們未來,會不會有一些關係到我們國家安全的,或是我們經濟安全的,而且只有美國有的,歐洲沒有,日本也沒有,在這種情況之下的話,也許我們必須發揮舉國體制,自己來發展。但我相信絕大多數的產品技術,在世界上都有很多國家很多來源。

所以在這種狀況之下的話,我們在發展的過程當中,還是要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優勢,這也就是在新發展格局上,提出的是形成以國內循環為主體,因為必然80%以上的生產是在我們國內自己來消化的。但是我們也要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的這種"雙循環"來相互促進,這才是新的發展格局。

那麼在這樣的一個新的發展格局下,我想這是認清我們的發展的態勢,能夠讓我們抓住發展的機遇,來推動中國的高質量的發展。而且大家也清楚,從2008年以後,中國每年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在30%左右。也就是中國現在按市場匯率計算是第二大經濟體,按購買力平價計算,是第一大經濟體;不僅這樣,每年30%的市場擴張在中國。我相信在新發展格局下,同樣的這種情形,不管外部有什麼不確定性,只要把我們國內循環做好的,中國經濟會穩定。而且我相信,也不管外部的形勢怎麼樣,跟2008年以來的情形比,同樣的,每年全世界30%的市場擴張會在中國。

所以在新發展格局之下,我相信中國還是世界上去發展區域最多的地方,新的技術創新,新的平臺,在中國大有前途。我預祝大家抓住這個機會,一起推動中國的發展,也推動各位自己企業的發展,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