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600家A股上市公司今年開展套期保值

商品期貨避險功能有效發揮,推出外匯衍生品呼聲強烈

今年是“黑天鵝”事件頻發的一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響,市場波動劇烈,上市公司面臨的風險加劇,開展套期保值業務以對沖風險的需求增加。據期貨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10月29日,今年共有537家A股上市公司發佈了與套期保值相關的公告,加上去年11—12月提前公佈今年套期保值計劃的45家上市公司,今年參與套期保值的上市公司共有582家,其中不乏“大塊頭”企業的身影。

1 龍頭企業積極參與

在上述582家公告開展套期保值業務的上市公司中,有112家公司僅進行商品套期保值業務,有386家僅進行外匯套期保值業務,還有84家公司同時進行商品和外匯套期保值業務。

從交易場所來看,上市公司開展商品套期保值業務主要在場內進行,包括境內和境外期貨交易所;開展外匯套期保值業務主要在銀行間市場進行,此外,也有部分通過境外交易所實現。

從衍生品工具的產品形態來看,上市公司開展商品套期保值業務運用的工具主要是期貨和期權;開展外匯套期保值業務運用的工具包括遠期、互換、期權、期貨等。

3月4日,雲天化發佈了關於開展期貨套保的公告,涵蓋的品種包括甲醇、動力煤、焦炭、大豆、豆粕、油脂、油料、橡膠、玉米、尿素。值得注意的是,雲天化在公告中還表示,為有效降低期貨風險,公司擬以期權為工具,適時開展對以上期貨交易的風險對沖。

在公告進行商品套期保值業務的上市公司中,多數公司披露了最高保證金額度的具體金額,其中有9家公司的保證金額度在10億元以上。具體來看,恆力石化位居榜首,額度為90億元;寧德時代位居第二,額度為60億元;榮盛石化排名第三,額度為30億元;美的集團和雲南銅業並列第四,額度均為25億元;雲天化排名第六,額度為16.12億元;華孚時尚和恆逸石化並列第七,額度均為15億元;格力電器排名第九,額度為12億元。此外,還有14家公司的額度在5億元至10億元之間,包括恆邦股份、秦安股份、廈門信達、南山鋁業、公牛集團、浙商中拓、周大生、亨通光電、金一文化、鞍鋼股份、海大集團、通威股份、露天煤業、正邦科技。

期貨日報記者發現,商品套期保值額度超過5億元的上市公司有不少都是各個行業的龍頭公司。例如,恆力石化、榮盛石化和恆逸石化是化工行業龍頭公司,寧德時代是動力電池行業龍頭公司,美的集團和格力電器是家電行業龍頭公司,華孚時尚是色紡紗行業龍頭公司,公牛集團是民用電工行業龍頭公司,周大生是珠寶行業龍頭公司,海大集團是飼料行業龍頭公司,通威股份是光伏行業龍頭公司。

2 套保操作可更靈活

服務實體經濟是期貨市場的初心和使命。2019年以來,境內衍生品新品種上市步伐顯著加快,部分產業鏈期貨品種體系日益完善,極大地便利了企業進行套期保值操作,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增強。

期貨日報記者梳理後發現,上市公司開展套期保值業務的品種涵蓋了境內商品衍生品絕大多數品種。以遠大控股為例,作為一家大宗商品貿易公司,其開展套期保值業務的品種涵蓋了境內期貨市場40多個商品期貨品種,遍佈有色金屬、貴金屬、黑色金屬、能源化工、農產品等板塊。

有色金屬是運行成熟的期貨品種序列。從有色金屬板塊來看,開展相關品種套期保值業務的上市公司共有65家,包括中金嶺南、馳宏鋅鍺、焦作萬方、海爾智家、大洋電機等。

以銅為例,參與銅期貨的上市公司遍佈整個銅產業鏈,既有云南銅業、銅陵有色、中金嶺南等上游開採和冶煉企業,也有東方電纜、太陽電纜、楚江新材等中游銅材加工企業,還包括格力電器、美的集團、海爾、公牛集團等下游終端消費企業。

“企業在經營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價格波動的風險,即便企業在產業鏈裡有優勢可以保證一定的利潤率,但受價格波動影響,利潤可能被市場所吞噬。在沒有期貨市場之前,企業的經營業績是順週期波動的,當價格向不利的方向波動時,即便有訂單也是虧損的,屬於‘靠天吃飯’。”國投安信期貨首席有色研究員車紅雲對記者說。

車紅雲表示,套期保值對企業規避市場價格波動風險、穩定經營的作用毋庸置疑,但實際上,企業在進行套期保值操作的過程中還面臨一些困惑。如果套期保值操作的方向是對的,企業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看錯方向,面臨的壓力會非常大。例如,今年3月份以後,在我國經濟復工復產、美聯儲推出無限量QE政策等因素推動下,銅價大幅上漲,冶煉廠如果進行賣出套期保值,在期貨市場上的虧損會非常大,現貨尚未銷售,但在期貨市場上的虧損已經提前表現出來,會導致現金流不足的風險。“企業進行套期保值的最大風險在於,一旦看錯方向,是否有足夠的保證金來保證期貨頭寸持續下去,一直持續到現貨合同結束。”她認為。

車紅雲認為,企業套保不應當機械地進行,而應當根據市場情況靈活地操作,充分利用市場週期。當現貨市場表現良好的時候,企業實際上沒有必要進行套期保值操作,當價格變動有利的時候可以留下一定的風險敞口,但這建立在企業對市場價格進行準確把握的基礎上。

3 外匯期貨呼聲再起

2019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1.54萬億元人民幣,進出口、出口、進口規模均創歷史新高,外貿依存度(進出口總額/GDP)超過30%。我國是銅、鐵礦石、動力煤、大豆等大宗商品的進口大國,同時也是機電產品、服裝、紡織品的出口大國。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越來越多的企業參與到國際競爭中,人民幣匯率的波動給進出口企業帶來“煩惱”,企業利用衍生品規避匯率波動風險的需求強烈。

隆基股份是光伏行業的頭部公司,主營業務為單晶硅棒、硅片的研發、生產、銷售。2019年,隆基股份營業收入為328.97億元,同比增長49.62%,其中境外收入佔比接近四成。隆基股份去年年底發佈公告稱,鑑於公司出口業務的美元、歐元、日元等外幣交易金額日益增加,現階段美元等幣種對人民幣的市場匯率波動較大,為防範並降低外匯匯率及利率波動帶來的經營風險,公司及控股子公司與境內外金融機構擬開展外匯衍生品交易業務,品種包括但不限於外匯遠期、外匯掉期、外匯期權、結構性遠期、利率掉期、貨幣互換等。

今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整體呈現出先抑後揚的走勢。從5月底開始,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開始一路上行,10月下旬最高觸及6.63一線,在5個月的時間內上漲超過5000個BP,升值幅度約7%,使出口企業面臨一定的壓力。

據南華期貨外匯分析師戴朝盛介紹,上市公司規避匯率波動風險的主要方式有境內銀行遠期、期權以及境外人民幣期貨等。銀行遠期一直是境內企業主流的避險方式,通常境內企業負責應對匯率風險的是財務部門,因為遠期操作相對簡單,對專業知識要求不高,所以容易得到普及。

“期權相比遠期來說更復雜,但期權有一個好處是讓企業有選擇權,交了期權費後,有利時企業可以行權,不利時則可以不行權,對企業比較有吸引力。”戴朝盛說。

至於境外人民幣期貨,戴朝盛表示,對企業最大的吸引力在於成本和靈活性。期貨採用的是場內交易,點差會明顯小於境內銀行櫃檯市場,而且結匯價和售匯價通常也相比銀行遠期報價有優勢。此外,期貨交易非常靈活,交易時間更長。不過,交易境外人民幣期貨需具備一些基本條件,譬如企業需要有境外實體去相應經紀公司開戶,另外,最好手頭上有些美元頭寸。

據中信期貨外匯研究員張菁介紹,2015年以來,匯率市場雙向、大幅波動使得越來越多的企業不再放任匯率敞口,也不再期望通過押注匯率走勢來從中賺取額外的匯兌收益。但也正是由於匯率的波動越來越難把握,企業對於匯率風險管理方面的靈活度要求也更高。特別是在匯率大幅反轉的背景下,企業看反方向後,可以及時離場,不必持續承擔虧損。從這個角度看,外匯期貨作為場內交易工具,具有交易靈活、流動性好的明顯優勢,作為傳統匯率避險工具的一個更為靈活的替代產品,在企業匯率風險管理中的作用也愈加凸顯。

戴朝盛表示,市場對場內外匯衍生品期待已久,特別是外匯期貨。目前我國境內的外匯體系可以分成銀行間市場和銀行櫃檯市場。銀行間市場屬於場內交易,但只有一些銀行、外資行、大型集團的財務公司以及少量券商可以進入,普通企業只能在櫃檯市場跟銀行打交道,成本較高,相對而言也不是太靈活。如果外匯期貨推出的話,企業就能跟買賣股票一樣對沖匯率風險了。“其實,這幾年境外人民幣期貨交易量和持倉量快速增長,也是企業在境內外匯期貨遲遲無法推出的情況下轉戰境外的結果,部分說明了市場對外匯衍生品的期待。”戴朝盛說。

最近幾年,儘管市場對於推出場內外匯衍生品的呼聲強烈,但為何遲遲沒有上市呢?在張菁看來,上市外匯衍生品的難點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規模不大、深度不足是當前我國外匯市場面臨的一個嚴峻問題,並且由於實體企業與居民交易需要基於實需原則,市場參與主體及參與目的較為單一,這可能會出現流動性不足或交易預期趨同帶來的“羊群效應”風險;另一方面,外匯衍生品高槓杆特徵對參與者的專業度要求很高,但目前企業對衍生品的接受程度和掌握程度不一,從事外匯衍生品交易的人才也較為缺乏。

戴朝盛認為,上市外匯衍生品的難點主要還是在於匯率的敏感性問題。雖然目前央行已經退出常態化外匯市場管理,且對匯率的波動容忍度也明顯提高,但是在順週期效應明顯時,央行還是會出手穩定市場,譬如調整遠期售匯風險準備金和逆週期因子等。

中國(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資研究院院長王紅英表示,在金融市場全面開放的背景下,中國期貨市場一定會取得長足的進步。“伴隨著人民幣國際化步伐的加快,外匯期貨對境內企業而言是進行風險管理的一個非常必要的品種,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場內外匯衍生品將順利推出。”王紅英說。

4 科學衡量套保效果

從部分披露套期保值損益情況的上市公司來看,並非所有的公司期貨端都能取得盈利,如何衡量套期保值效果,成為一個繞不開的話題。

7月16日,孚日股份發佈了套期保值虧損的公告。公告稱,經公司財務部門初步測算,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在開展棉花期貨合約套期保值過程中,因棉花期貨價格大幅波動導致損失約2.74億元。

事實上,今年進行套期保值的上市公司關注度最高的當屬秦安股份。今年二三季度,秦安股份先後25次發佈關於期貨投資進展的公告,前21次連戰連捷,巔峰時累計平倉收益達7.69億元,後4次收益大幅回撤,最終在期貨端實現盈利2.67億元。

王紅英表示,從秦安股份公佈的公告來看,秦安股份的確是在進行一種基於供應鏈成本管理的套期保值行為。秦安股份在期貨市場上的操作之所以受到市場的廣泛關注,主要是因為其交易規模比較大,盈利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正常的套期保值業務需要一筆一筆地與現貨的經營合同對應,而秦安股份期貨交易的頭寸規模遠超現貨市場的採購規模,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在定性為套期保值的前提下,秦安股份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存在一定的投機色彩,屬於一種非典型的套期保值行為。”王紅英說。

豫新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陳建威表示,秦安股份今年絕大多數的操作是正常的套期保值,但確實也有超量買入的投機部分。

企業如何正確地衡量套期保值的績效呢?在陳建威看來,期現對沖後的結果是評價企業套期保值效果的唯一正確方法。企業最合適的做法是,採納財政部發布的《會計準則第24號——套期會計》,對套期保值進行財務處理,在每個財務記賬期都必須對期貨端損益和現貨端損益進行對沖,確定套保效率,這樣能夠規範套保效果評價問題。“未使用套期會計的企業,也應該按期現對沖後的結果評價套保效果,否則,套保很容易變成投機。”陳建威認為。

本文源自期貨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