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皖平:發揮專業力量全力“戰貧”

2020-10-26 13:04

全國人大

核心提示

他是用雙腳丈量民情的農業科技工作者,走到哪裡,就把技術與服務帶到哪裡。他是始終牽掛脫貧攻堅的全國人大代表,履職8年來,他提交的議案、建議涉及最多的就是脫貧攻堅方面的內容。他還連續四年全程參與全國脫貧攻堅獎的評選工作,擔任評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見證脫貧攻堅事業中湧現出的先進個人和先進集體,如何用感人至深的奮鬥事蹟引領貧困群眾走上脫貧致富之路。他就是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趙皖平。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趙皖平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趙皖平供圖)

“來參加此次會議之前有很多養殖戶給我打電話,希望我把他們的想法帶到全國人大。養殖戶很多都是脫貧攻堅的主要對象,許多養殖的地方都不是經濟發達地區,養殖戶轉產完全靠地方補償並不現實。建議對脫貧攻堅任務重的地區養殖戶的合法合規轉產轉型給予資金支持,由中央、地方財政、養殖戶本人合理分擔補償資金,確保如期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

8月10日,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趙皖平在列席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時發言強調。

就在這一天,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於檢查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和野生動物保護法實施情況的報告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審議。並在同一天對報告進行了分組審議。

執法檢查報告將有關食用性人工繁育野生動物產業轉產轉型問題列在了眾多問題中的首位,並就如何有序、有效轉型提出工作建議,明確提出“具體分析對待,區別情況、穩妥處理,要認真研究制定幫扶措施,精準施策”的要求。這一問題引起與會委員和列席代表的高度關注。

趙皖平說:“人大代表要踐行‘人民至上’,列席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機會難得,能夠爭取到發言機會,就要及時反映基層百姓的心聲。只有把人民群眾一件件看似很小的事當做天大的事來辦,將百姓關心的、迫切需要解決的事情帶到人民大會堂,才是真正做到了人民有所呼,代表有所應,才能真正履行好一名全國人大代表的職責使命。”

全國人大代表趙皖平(右)在田間地頭與村民交流,收集意見建議。攝影/宋少傑

1

大會期間,

為脫貧攻堅鼓與呼

“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如何確保如期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收官之戰、鞏固脫貧成果並防止返貧?我一直在思考。”趙皖平告訴記者。在今年的全國人代會上,他提出多件與脫貧密切相關的建議,其中,他提交的一件《關於深化“消費扶貧”,變應急式“消費扶貧”為富民產業的建議》得到有關部門的肯定。

“尊敬的趙皖平代表:衷心感謝您給予財政工作的關心、理解和支持!您對《關於2019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0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提出的意見非常中肯,很有針對性、建設性。財政部高度重視您的意見,並進行認真研究。根據您的意見,我們已在報告第21頁第一行,增加‘、消費扶貧’……”

今年大會期間,他曾在審查預算報告時指出,建議增加消費扶貧的相關內容。5月26日,趙皖平收到了來自財政部的書面回覆,他的建議被採納,大會通過的預算報告明確將“消費扶貧”寫入報告。

簡單的“消費扶貧”四個字,凝結著人大代表對脫貧攻堅的滿腔心血與思考。趙皖平說,消費扶貧一頭連著貧困地區,一頭連著廣闊市場,最大的特點就是運用市場機制,動員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

脫貧攻堅戰中,在黨中央的領導和指揮下,各方施策,多舉措落地,形成了巨大合力。“其中,消費扶貧是社會各界通過消費來自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產品與服務,幫助貧困人口增收脫貧的一種扶貧方式,是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的重要途徑,起到了重要作用。”趙皖平表示,基於對近年來“消費扶貧”系列調研,建議進一步升級“產銷匹配”的深度和廣度,以電商平臺的消費扶貧為主要抓手,建立基於市場的產銷對接長效機制,把藏在貧困地區的特色農產品,做出品質和品牌,使以前行政和公益推動的“應急消費”,成長為基於全民日常需求的“富民產業”。

趙皖平表示,在深化消費扶貧的過程中,形成持續消費是關鍵詞,打造“富民產業”是落腳點。要推動最終形成完全基於市場的產銷自動對接體系,打造出有活力的造血機制,把貧困地區徹底變為同時造福當地農民和全國消費者的電商“富礦區”。

2019年全國人代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趙皖平在安徽代表團的全體會議上發言。(趙皖平供圖)

自從2013年當選全國人大代表以來,趙皖平始終心繫鄉村產業發展與貧困地區的脫貧攻堅難題。他每年都要抽出幾個月的時間,深入基層和貧困地區開展調研,聽民意、匯民智,並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認真撰寫議案建議,為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積極建言獻策。

履職8年間,趙皖平提交議案、建議110多件,有16件被列為重點督辦建議,其中涉及最多的就是脫貧攻堅方面的內容。包括《加強“一帶一路”扶貧合作,為全球減貧貢獻中國力量》《激發內生動力提高精準扶貧質量》《當前我國脫貧攻堅領域存在的問題與建議》《關於建立長效脫貧機制的建議》《關於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工作的建議》等。其中,不少內容得到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有的已經直接轉化為有關地方和部門的政策舉措。取得這些履職成果,無不源於趙皖平對脫貧攻堅的深入調研和精耕細作。

今年疫情防控期間,趙皖平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向貧困戶和基層幹部瞭解情況。他了解到,“疫情防控期間,貧困戶脫貧難度增大,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難度也更大了。”為此,趙皖平在今年的全國人代會上提交一件《關於新冠肺炎疫情對實現全面脫貧的影響分析及政策建議》,指出要升級強化對貧困戶、已脫貧人口和“邊緣戶”等的監測幫扶,扶貧資金對疫情較重地區適當傾斜。

2020年5月13日,全國人大代表趙皖平到安徽省阜陽市調研脫貧攻堅進展情況。攝影/宋少傑

1

走到哪裡,

就把技術與服務帶到哪裡

作為一名農業科技工作者,趙皖平用雙腳丈量民情,多年來都堅持到一線實地瞭解情況。用他的話說:“只有到了一線,和廣大農民打交道,才能把一線的問題搞清楚。”2019年,他用100多天時間走訪調研了全國14個脫貧攻堅重點省份的60多個貧困縣,其中包括雲貴川的一些深度貧困地區。

趙皖平說,他始終努力在脫貧攻堅中發揮農業科技工作者的作用,經常做的就是在實地調研和走訪中給農民出一些管用的“點子”,幫助地方想想能見效的招數。比如,他給新疆一些地方講過農業節水技術,給江西贛州農民的大棚蔬菜提過種植建議,走到哪裡,他就把技術和服務帶到哪裡,把脫貧攻堅故事宣講到哪裡。

黃山黑雞是趙皖平科研團隊2009年在黃山深山裡發掘出的珍稀優質家禽資源,當時已處於瀕危狀態,亟須採取搶救性保護措施。通過8年的努力,趙皖平帶領團隊創建了黃山黑雞保護區、保種場、保種戶三級保種體系,開展了一系列黃山黑雞配套技術及產業化研究,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

“現在,黃山黑雞系列產品已被成功推廣到全國多地,為保護生物多樣性、促進農業農村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趙皖平說,良種是畜牧業的核心競爭力所在,在加強保護的同時,還要積極謀劃開發和利用,惠及廣大農民。

如今,黃山黑雞的成功發掘保護和開發利用,不僅為安徽家禽產業發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地方優質種源,也在產業扶貧中成效顯著。黃山黑雞種群數量從10年前的不足2000只,發展到現存欄種雞40萬隻。而且,通過政府發放黃山黑雞“扶貧雞”,帶動了許多貧困戶通過養殖黃山黑雞脫貧致富。

近3年來,僅黃山市黟縣黃山黑雞保種場就通過“保種場+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累計為貧困戶免費發放“扶貧雞”雞苗5萬餘羽,帶動215戶貧困戶實現穩定脫貧。在實際產業扶貧中,年飼養100羽以上的貧困戶當年就可以基本實現脫貧。

2020年5月13日,全國人大代表趙皖平到安徽省阜陽市調研脫貧攻堅進展情況。攝影/宋少傑

1

除了建言,

還要在脫貧路上儘自己一份力

“對脫貧攻堅,不僅要看清楚、講明白,建言說到點子上,還要在脫貧路上儘自己一份力,熱心幫助脫貧群眾。”趙皖平不僅是這樣說的,也確實是這樣做的。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的小夥童維新對此有深刻的體會。

2010年,金寨縣果子園鄉青年童維新放棄城市待遇優厚的工作回鄉創業,成立金林生態養雞專業合作社,養殖金寨山泉黑雞,但創業一直步履維艱。2012年,趙皖平率隊到金寨縣開展扶貧考察,瞭解到童維新的情況後,就把幫助童維新解決困難當成了“自己的事”。他兩次率安徽省直單位相關處室負責人及省農委專家組到金寨縣果子園鄉實地考察黑雞的育種、養殖、銷售情況,並專題研究童維新的合作社在發展中需要解決的實際困難。

經過趙皖平的奔走呼籲,童維新申請到項目資金65萬元,用於合作社新場建設。趙皖平還安排專家定期現場指導,有力推進果子園鄉山泉黑雞標準化生產。如今,童維新的黑雞標準化保種場已建成投產,僅一年產值就達1000多萬元,並帶動當地200多名農民養雞致富。

趙皖平還多次深入山區考察,組織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等單位資助金寨縣“思源·教育移民班”,將100名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從偏遠山區帶到縣城上學,連續三年每年資助每名學生2000元。

“傳遞老百姓的心聲,努力解決好他們的困難,才能做一名無愧於人民的人大代表。”趙皖平動情地說。

2020年5月13日,全國人大代表趙皖平到安徽省阜陽市調研脫貧攻堅進展情況。攝影/宋少傑

1

將父子兩代人的

脫貧攻堅情結傳遞下去

趙皖平的父親是一名南下幹部,解放前曾當過八路軍,建國後曾擔任安徽省安慶市太湖縣委書記,之後歷任安徽省農業廳副廳長、省農牧漁業廳廳長、省農經委副主任。

“父親始終心繫貧困地區和革命老區,經常深入基層,調查研究,被稱為‘步行千里的太湖縣委書記’。他常說,‘耳聞不如目見’,親自看看,心裡有底,辦事就踏實。他對‘三農’和扶貧脫困工作的情結深深影響了我。”趙皖平告訴記者。

接過父親手中的棒,趙皖平自1989年畢業至今,已經在農業戰線連續奮鬥31年。

“脫貧攻堅是我心中最牽掛的大事。”這是接受採訪時,趙皖平說得最多的一句話。他說,要儘自己所能,將父子兩代人的脫貧攻堅情結傳遞下去。現任安徽省農科院副院長的他,2017年以來,已連續4年全程參與全國脫貧攻堅獎的評選工作,擔任全國脫貧攻堅獎評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4年來,趙皖平見證著脫貧攻堅事業中湧現出越來越多的先進個人和先進集體,他們用感人至深的奮鬥事蹟激發貧困群眾的脫貧動力,引領貧困群眾走上脫貧致富之路,並帶動更多力量參與扶貧。

“打贏脫貧攻堅戰,重在‘精準’,成在造血式扶貧。”趙皖平告訴記者。這幾年,在脫貧攻堅獎的評選過程中,他深刻認識到,要在精準扶貧上下功夫,要扶到點子上、扶到每一戶、每一人,要對貧困戶建檔立卡、精準識別、對症下藥。同時要在產業扶貧、教育扶貧、生態扶貧、電商扶貧等一系列造血式扶貧手段上下功夫,通過多種方式,齊頭並舉,提升脫貧攻堅工作實效。

“去年到新疆、四川等地,一共作了50多場專題報告。”趙皖平說,他打算梳理彙總這些年接觸到的脫貧攻堅故事,記錄這段偉大歷史,弘揚中華兒女在脫貧攻堅戰中展現出的感人精神。

策劃:王萍、於浩、李小健

記者:王萍、吳星

閱讀全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