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包法利夫人》,我要為愛瑪辯護

看到一篇文章,把《包法利夫人》中的愛瑪類比為《金瓶梅》中的潘金蓮,我表示堅決反對,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人,沒有一點可比性,能做這樣的比較說明根據就沒看懂愛瑪。這兩個人物起碼有三點不同:

一、愛瑪天性浪漫,潘金蓮天性虛榮

愛瑪有極好的藝術修養,在教會學校裡練習過形體和禮儀,會彈鋼琴,會唱歌,會畫畫,熱愛閱讀小說。她細膩優雅,多愁善感,對於文學藝術有一種天生地狂熱地喜好,能把一切現實的不幸都化作悲劇的審美,從而使自己平庸的生活上升到一種美學的境界。比如母親死後,“她聽任自己沉浸在拉馬丁式纏綿悱惻的感情中,她諦聽湖上的豎琴聲和天鵝臨死的哀鳴,聽敗葉沙沙下落,聽貞女飛昇上天,聽天主的聲音在幽谷中喃喃絮語。”愛瑪的想象力給浪漫天性插上了翅膀,她總是能從那些不被人注意的細節,以及一些特定的意象中,發現生活非凡的詩意。比如驛站、莊園、拱門、陰暗的森林、月下的小舟、林中的夜鶯、遊動的天鵝、霧中的白馬等,都讓她心馳神往,浮想聯翩。

浪漫主義者痛恨現實的不堪,而現實主義者享受生活的庸常。

我們知道,潘金蓮也是有些手藝的。她會彈琵琶,做得一手好飯菜,女紅一流,連王婆幫西門慶勾搭她也是請她做壽衣為名。但是這些生活中的實用性技巧,還沒有上升到藝術的層面。她骨子裡好虛榮、愛面子、重物質、輕感情。她覺得武大郎拿不出手,委屈了自己,嚮往跟著西門慶過上榮華富貴的生活,這純粹是虛榮心使然,和和審美不沾邊。

由此可見,愛瑪和潘金蓮是兩個不一樣的靈魂!一個空靈純真,一個粗鄙務實。

二、愛瑪的叫愛情,潘金蓮的叫性慾

愛瑪是為愛而生的,也可以為愛而死。“愛情對她來說,就像有一隻玫瑰色翅膀的大鳥,飛翔在詩意般美麗的天空中。”她出軌的邏輯是尋找虛幻而美麗的愛情,擺脫現實生活的枯燥、瑣碎和無趣。用愛情的眼光看人,那幾個出軌的對象都完美至極,法學院的實習萊昂朝氣蓬勃,城堡主魯道夫具有貴族氣質,他們的天鵝絨小背心、憂鬱的眼神,和甜言蜜語,無不讓她動心。愛瑪為了匹配這些愛情,不得不把自己精心裝扮一番,為此借了很多高利貸。當她處於困境中時,這些男人露出醜惡面目,紛紛拋棄了她。可以說這些男人在玩弄她,但不能說她甘願被玩弄,她追尋的始終是愛情烏托邦,一個不存在的精神棲息地,這也就是她最值得同情的地方。甚至放高利貸者勒儒暗示她以肉償債時,被她斷然拒絕。沒有愛情加持的性是不道德的,儘管愛瑪已經被人看成了不道德。

愛瑪和潘金蓮的區別,就在於她不會為沒有愛的男人獻身,哪怕她快被逼死了,這是一種人性上的高貴。

試想一下,如果潘金蓮遇到這種情況,會怎麼處理,我想她一定毫不猶豫地出賣肉體,來低消債務。我們在潘金蓮身上看不到愛情的影子,看到的只有性激素。潘金蓮出軌的邏輯是慾望,先滿足身體的需要,既而滿足物質的需要。她有著強烈而綜合的慾望,內心貪婪,試圖佔有和控制一切,從男人到金錢,到地位,到權力,到名望。

高曉松說潘金蓮不管怎麼壞,也有底線,我倒是沒看出來,但愛瑪確實有底線。從某種程度上說,愛瑪像是《紅樓夢》中的人物,似乎是寶黛合體,既有煙火氣,又脫離凡塵。她的理想化性格和現實格格不入,這導致了悲劇的命運。

三、愛瑪從不害人,潘金蓮專害別人

愛瑪天性善良,即使是出軌,依然對丈夫夏爾懷有深厚感情。她曾經嫌棄夏爾,覺得他品位低,沒有情趣,但卻從來沒有動過殺害夏爾的念頭。在她被情人拋棄後,翻然悔悟,想到夏爾的好,才真正認識到生活的真諦就是平平淡淡,夏爾的價值就在於對她始終如一,不離不棄。她也想好了要丟棄浪漫主義的幻想,回到現實生活中,但為時已晚。其實她也可以不死,頂多就是破產,但她將為給夏爾造成的不幸愧疚終生,更重要的是她不能接受這種生活的落差,她要為自己理想中的愛情殉葬。她其實是一個小我的人,一直活在自己編織的美麗花環中,像一隻金絲雀,在朦朧的夜色中婉轉鳴唱,一旦這種美的氛圍被破壞,美的環境不復存在,她也將失去活下去的理由。

我能深刻地理解愛瑪,她的心理動因,她的行為表現是可控的。但潘金蓮是不可預知的,她荒淫無度,心狠手辣,嫉妒心強,做起惡來看不到邊際。

潘金蓮為了和西門慶尋歡作樂,不惜毒死武大郎,後來做了西門慶的五姨太,又先後害死過宋慧蓮、李瓶兒,甚至把自己和女婿陳經濟的孩子打胎扔在茅坑裡。潘金蓮是沒有恥感的,作為人生的修煉她一直處在最底層,她不能堪破紅塵,達到自我覺醒,從而自我拯救。其實自殺也是另一種形式的拯救,表達了不甘繼續沉淪的決心,與自己的前生徹底割裂,愛瑪就是這樣的。潘金蓮是一惡到底,直至被武松剖心挖腹,才算解除了罪孽。

我認為把愛瑪和潘金蓮做比較,根本就是個噱頭,是為了吸引流量,但這麼做是對愛瑪的侮辱。我相信每個人心裡都曾經駐守著一個愛瑪。她是我們對於平庸現實的彌補,一個心理上的平衡,一個精神上的寄託。

尼采說浪漫主義是生命的解藥,我深以為然,但要做到有節制,不然就會陷入人為的災難,這正是福樓拜所要批判的。

看完《包法利夫人》,我要為愛瑪辯護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