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春天不同凡响,历史性的那种。
1月,中国经受了生物病毒重大攻击,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肆虐。随着瑞德西韦(Remdesivir)在美国成功施治的病例被披露,中国人迅速知道了它。
随后,笔者站在瑞德西韦的生产者吉利德科学公司(Gilead Sciences Inc. ,NASDAQ: GILD)的立场,重点结合疫情发展、中美形势、防范阴谋论,基于包括专利、科技文献在内的各类情报做了综合性SWOT商业分析,发布了一系列文章:
可深了丨武汉抗病毒“神药”商业策划之阴谋论(一)
可深了丨武汉抗病毒“神药”商业策划之阴谋论(二)
可深了丨武汉抗病毒“神药”商业策划之阴谋论(三)
可深了丨武汉抗病毒“神药”商业策划之阴谋论(四)
全球战疫大局,尤其是美国作为新震中的局面也已经越发清晰,有必要就美国的形势做一重点梳理。这一形势对瑞德西韦、吉利德的前景越发关键。
与大多数人的观感不同,美国战疫亦取得了巨大成功,彰显了美国的惊人实力。这一过程中,美国总统特朗普在险恶、复杂的环境中,证明了自己卓越的领导力和驾驭局面的能力。
应当注意的是,中国的成功和美国的成功完全是两种不具可比性的成功,两者文化价值观不同,设定的目标不同,因而成功的标准也不同。
01 —
管理技巧案例:目标设定
清楚准确地确定目标,才可能建立准确的评价标准,才不会跑偏。
二战期间,德国对英国的绞杀除了使用潜艇,还包括对商船实施大规模空袭。盟国方面尝试的对策之一是在商船上加装防空火力,这会牺牲一定载货量。
对措施效果进行考评时,最初的评价结果是效果很差。依据是,商船防空火力在防空战中击落击伤德国飞机的成功率极低,大大低于部署于其他设施或阵地的防空火力之效能。形成的建议是叫停在商船上加装防空火力的作法,而将有限的防空火力部署到效率更高的地方,商船也可多装货物。
幸亏评价报告先落到了一个明白人手里,被打回重做。目标做了重新修订:在商船上加装防空火力的目的不是击落德机,而是减少商船损失。如此,评价所采用的数据和方法都做了修正。最后的结果是,尽管击落击伤的德机数量非常有限,但因为防空火力的干预,使德机攻击时要有所顾忌,大大减低了攻击成攻率和商船损失。评估结果证明商船防空火力的效果非常好,以很小的成本防止了巨大损失。
如此,评价结果实现反转。
02 —
美国形势
4月26日,美国累计确诊人数近百万,死亡超5万人,约占全球四分之一。
美国的确诊新增曲线已经清晰呈现见顶拉平之势。美国震中纽约州已经先行渡过至暗时刻。美国大局已定。
03 —
预测追溯
笔者3月文中采纳了CDC模型的预测:“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考虑了不同的参数,其中应当包括较高病死率必然引发的防控措施的影响,其模型预计全美感染人数将在4月底达到峰值,可能有高达100万的美国人被感染。”笔者当时提出以500万人为较坏的情况来做估计。
很明显,美国检测不充分,实际感染数量应当高于统计数据,100万至500万的数量应当还算靠谱。
以病患得到有效救治为前提,相应以1%病死率预估美国新冠病死数,显然过于保守了。
疫情还在进行中,而且美国实际感染数不准确,确诊者中亦应有较大比例的人未得到有效救治,所以使美国统计出的病死率也大大失真。
04 —
承受死亡
总统先生在3月底给大家打预防针:死亡人数可能在10至20万,如果美国能把死亡人数控制在10万人以内,“那么我们做得还不错”。总统先生给出这个数时,有着技术和情报的支撑。
总统先生在3月底给大家打预防针时,已将美国公众对死亡人数的心理承受预期提到了10万以上。但这远远小于美国实际可以承受的数字。
美国人口超过3亿,哪怕以人均寿命100岁计,每年死亡人数也要在三百万以上,其中绝大多数是自然死亡,即因病死亡。美国一年流感致死人数可以达到6万,心血管疾病致死数可以超过80万。新冠死亡数不是净增死亡数,会和其他病致死有大比例重叠。所以即使新冠致死人数达到20万,甚至大大超过20万,消除与其他病死的交叠影响,冲击也不大。当然,需要一个条件,就是医疗系统没有因集中爆发而被击溃。
有人拿新冠致死数与战争中美国军人阵亡数来比较,以评估美国承受能力。这种比较很难有说服力。阵亡军人以青壮年为主,是宝贵的社会人力资源。国家还须支出大额抚恤金。各方面都是很直接的巨大损失。
新冠致死完全不同。在美国,新冠治疗自费,重症治疗费美元以万计,危重症至少再上一个数量级。因而,治疗不会给国家生成直接经济压力,反而迫使穷人放弃治疗,使穷人因病致死的占比更高。新冠发病的,重症率约在20%,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治疗,致死率将很高。
负担不起治疗费的人,大体是没有能力挣钱、不能为社会创造财富的人,生活中,他们高比例会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救助对象,成为国家财政的负担。
客观而言,穷人少了,美国的国家财政压力会减轻,使社会经济状况得到优化。这会使美国更好地向总统先生指出的方向轻装前进:让美国再次伟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穷人是一个灾区。老年人新冠发病率、病死率都高,因而缺少经济能力的老人是重灾区。
所以,底线是医疗系统能够承受住压力,为支付得起医疗费的人提供有效救治,他们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有能力继续为美国社会创造财富,是使美国再次伟大的基石。其他,相比之下就没那么重要了,甚至可以放开。
现实很残酷。伟大的代价使人感到彻骨之寒。
05 —
美国实力
美国抗疫,以美国方式赤裸裸展示了实力。关键是能看懂。
美国的致病数和病死数一骑绝尘,扛了全世界的四分之一。表面上混乱喧嚣,杂音很多,尤其在美国两党全天候激烈对抗的政治生态下。然而,美国的医疗体系尽管承受了极大压力,但是很稳健,未报出医护人员大面积感染的情况,甚至还保有充足的后备裕量。还记得美国两艘医疗舰吧?基本上还没怎么开动。
哪个国家的医疗体系能够承受这种量级的冲击?这就是大国实力。
中国的战疫取得了极致成功。与中国完全相对的极致是完全放开的“全民免疫”。完全放开必然造成惨剧,没有哪个国家的哪个医疗系统能够承受。
客观上,美国正在实现可控“全民免疫”。至少到目前,进展理想。
可控就是不失控,底线是确保医疗体系不崩溃,能够为有支付能力的人提供充分救治,他们是支持美国再次伟大的宝贵财富。在确保底线的前提下,推进并争取最大范围的“全民免疫”。最大范围的汰弱留强式清洗将使世界劫难后的美国,竞争力得到最大程度优化,能够轻装上阵。
最大的技术关键是控制好新冠在美国传播的节奏,最佳分寸是使医疗系统近饱和承压运行,但保持稳健。传播过快则出现集中爆发,医疗体系必然承受不住。将传播速度压制得过低,将使“全民免疫”实施程度打折扣,不利于竞争力优化。最理想的是将传播曲线拉平,太猛时要提前收,太缓了要及时放。
因为系统太大太复杂,干扰项难以预料,要准确判断,提前反应,分寸得当,技术难度极大。能控制好,要靠技术、情报、资源、执行力,是大国综合国力的体现。这种实力比仅仅具有强大的医疗体系更加恐怖。
最大政治难点在于,在国内国外的险恶政治环境下,不能授人以柄。这要高超的政治手腕。
06 —
满分总统
很早,总统先生就志得意满地为自己的抗疫表现打满分。随着事件进展,倘若再请总统先生给自己打分,最大的可能是高于满分。广泛对总统先生吐槽的人,应当是不理解总统先生的评分标准,是按自己的评分标准给的分。
疫情发展过程中,总统先生看起来的迟钝表现,向CDC、积极行动派唱反调,使很多抗疫措施被迟滞,实则有效地控制了理想节奏;该转弯时转弯,确保不失控;见顶迹象明确后,积极推动复工,不怕反弹。保经济很重要,但并不那么简单直白。
依前述分析,总统先生确在险恶、复杂的环境中,证明了自己卓越的领导力和驾驭局面的能力。高于满分亦不为过。总统先生长期以来所说的话不断被诸多反对者抨击、讥讽。但如果认真复盘梳理,会发现除了玩笑话,总统先生所言并不离谱,大多在应验中。
以美国再次赤裸裸地展示出的实力,如果如中国那样完全不计对经济的影响,以美国的能力,就算中国的作业不能完全照抄,统计数据哪会是这个样子?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博士,深深为中国所打动,他说他在中国的体会是,到处听到大家反反复复地说着救人、救人,举国上下放下其他一切为之拼尽全力。他对美国的感受,具体而言,对美国救人尽努力的情况,可以说是愤慨。
如果还不能理解,可仔细参详前述管理技巧案例,重点在于目标的准确设定。
这次疫情,中国没有被击垮,反而表现出了最大的决心和战斗力,取得了伟大胜利。这是总统先生意料不到的,也使他错失了竞选连任的最佳筹码。但是,总统在美国抗疫中的超分表现,该懂的人自然懂。赢得了他们,我们就可以提前祝贺总统先生成功连任了。除非美国人民暴动。不过暴动的可能性挺低的。
07 —
中式成功和美式成功
中美在不同文化之下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行事方式。
中国文化的信条是“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这是中国式人权意识的体现:大疫当前,全体中国人同舟共济,共同拿出钱来拼力挽救每一个生命,包括老人、弱者。这是中国传统“仁”的理想: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美国文化的信条是“强者正义”,即正义是强者的利益,或者说遵奉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可控“全民免疫”,有本事挣钱的治病、活命,大力淘汰弱者,以让美国再次伟大。
很多人不能冷静认识现实之残酷。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之下,狮群或野牛群的头领,一旦年老力衰,被赶下王座会如何?非常非常残酷。这便是西方文化下美国的认知。
此次疫情,实为继中美贸易争端之后中美较力的延续。事情远未了结,我辈须有准备。
08 —
瑞德西韦的疗效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进行的瑞德西韦临床试验未能完成,而且似乎已经没有这种可能或必要了。所以,瑞德西韦最好的机会还是在于前文所述的充分利用形势紧迫之压力。这种压力在很多地方还存在。
图片来源丨网络(侵删)
IP百词攒:1-40合集
全球18所高校前沿技术调查
《令和元年度 大学の技術動向調査》翻译
老司机丨氢能源列车技术初探
可深了丨科创板IPO专利评价标准有待释疑
用知识产权的眼光
看世界
欢迎原创投稿,稿件一经采用,支付稿费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