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大木廠村:貧困村到“網紅村”的逆襲之路

4月25日,在禹州市無樑鎮大木廠村的紅色廣場上,許多遊客正在參觀、拍照、發抖音;在村民俗賓館前的空地上,來自長葛市的範先生帶著家人、朋友40餘人,搭起兩個簡易棚,擺上4張大桌子,切菜、拼盤、燉羊肉,自己動手體驗農家樂。“嘿!這涼拌黃黃苗、柴雞蛋炒槐花,就是比城裡的味兒正!”品嚐著山裡的美味,範先生合不攏嘴。

大木廠村原是貧困山村,多年來,村民們就靠著望天收的山坡地生活。如何讓山裡群眾脫貧致富呢?該鎮立足山區綠色景觀做文章,積極實施鄉村振興,通過綠色景觀、黃色經濟、紅色記憶描繪出了新的“富春山居圖”。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大木廠村以“果樹進村”為依託,在村裡栽種竹子300餘棵,在4公里多的道路兩側及溝邊堰邊,播撒43個品種的格桑花;在饅頭山栽植松柏4萬餘株,在村內荒坡、房前屋後栽種冬桃、杏樹、石榴樹等果樹1萬餘棵,既美化了環境,又讓群眾受益。

怎麼讓望天收的山崗薄地提高經濟收益呢?大木廠村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推行“雙低油菜+優質小米”的“黃色”種植模式,建成石碾小米加工和村集體經濟為主的榨油作坊,註冊“禹田米語”商標,形成“春賞菜花、夏榨菜油、秋收穀子、冬碾小米”四季輪迴產業鏈,通過“種植、收購、加工、銷售”一體化模式,實現群眾增收和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目前,大木廠村已帶動周邊村形成了4000畝的優質小米種植基地。“現在,大木廠村的原生態小米、菜籽油、柿餅、柿子醋已成了遊客們的搶手貨!”無樑鎮黨委副書記何思源說。

大木廠村溝西崖下的土窯洞,曾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下鄉知青生活過的地方。2017年,大木廠村駐村第一書記、禹州市城管局主任科員武新建帶領村黨支部圍繞“紅色大木廠·我們的鄉愁記憶”主題,深挖全村的自然、歷史、文化資源,全力打造鄉愁博物館、知青舊居、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紅色系列旅遊項目。去年清明節,該村成功舉辦了首屆山地微型馬拉松比賽,吸引了來自廣西、江蘇、浙江等地馬拉松愛好者參賽,遊客近5萬人。

鄉村振興讓大木廠村以生態經濟化、產業多樣化走出了一條生態發展之路,華麗轉身為“紅黃綠”彩色“網紅”村。每年的“七一”“十一”期間,許多單位到宣誓廣場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和紅色教育。該村先後舉辦了無梁鎮第四屆“廣場舞”大賽和第二屆農民文化藝術節等文化活動。2018年11月,該村順利實現脫貧摘帽,先後奪取禹州市“美麗鄉村”“脫貧攻堅”“產業發展”三面紅旗,被省文化和旅遊廳評為“2019年河南省鄉村旅遊特色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