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戚繼光這樣的全才將領,古代還有第二個嗎?

大秦銳士天下無敵


中華民族有幾千年的歷史,人才輩出!歷朝歷代都有優秀的將帥之才。戰國有伍子胥、廉頗、白起、蒙恬;漢有韓信、周亞夫、霍去病、衛青、陳湯、竇憲;三國有呂蒙、姜維;五胡亂華有王猛、冉閔;隋唐有韓擒虎、李靖郭子儀,還有差點把日本天皇趕下海的劉仁軌。宋有狄青、岳飛、韓世忠;元就更多了,數不過來了。明有沐英、戚繼光、鄭成功;清有多爾袞、年羹堯、曾國藩、左宗棠;

近代有薛嶽、林彪、粟裕,還有在朝鮮吊打16國聯軍的彭老總。


山野村夫在滬漂


像戚繼光一樣的全才將領還有一個俞大遒,被遺忘的民族英雄。

俞大遒 ,明代抗倭名將,軍事家,詩人,民族英雄!

俞大猷生於1504年,卒於1580年。明代著名抗倭將領,字志輔,福建晉江(今泉州市)人。

其一生與倭寇對抗,保護沿海人們,戰功顯赫,他的“俞家軍”縱橫沿海一帶,與戚繼光同為明朝嘉靖時期的抗倭英雄,二人齊名被稱為“俞龍戚虎”。

明朝嘉靖年間,日本人跨海越洋到明朝沿海一帶強搶明奪,給沿海的人們造成傷害,他們在沿海四處亂串,殺人放火,在東南沿海一帶屢屢進犯不停,已經成為當地一大隱患。俞大遒奉命帶領“俞家軍”,屢次平叛“倭患”,戰功卓著,

軍事家 武術家 抗倭英雄—俞大遒

俞大遒一生仕途跌宕起伏,極盡英雄色彩,他的性格耿直,不喜歡賣功自誇,冷靜務實.是錚錚鐵骨的熱血男兒。

早年間,俞大遒立下志向,報效國家,從青年時他熟讀易經兵法,利用自律方式,推演兵法佈陣。

嘉靖十四年,俞大遒參加武舉考試,中得武舉人,被授千戶,守禦金門。在此期間,他上書請求清剿倭寇,這時候的日本人在沿海非常猖獗,百姓叫苦連天。

然而俞大遒的上書不僅沒有得到上司的重視,還被無緣無故的罷免。當時有北方蒙古人進犯山西,俞大遒毛遂自薦,請求出兵塞外,他懂得兵法謀略,多次打敗蒙古人的進犯。

俞大遒在管理方面也極具智慧,嘉靖二十八年,海南瓊州五指山一帶有人叛亂,俞大遒被授為崖州參將,出兵鎮壓,取得了勝利。然後俞大遒隻身前往少數民族的黎族區域,據理力爭說服黎族首領,歸屬明朝,用漢族方法管理黎民,使海南一地始終處於明朝屬地之中,此一舉就可以千古流芳。

俞大遒如此戰功累累,卻遭到褻瀆職責的地方官員猜忌彈劾,甚至是被人冒領功勞,他非常低調,一律不計較得失,只是全力為大明排憂解難。

明朝嘉靖時期,倭寇最猖狂,俞大遒全心全力地抗擊倭寇,與抗倭英雄戚繼光並肩戰鬥。

在倭寇侵擾東南沿海時,經王抒推薦擔任抗倭都指揮,轉戰江,浙,閩,粵一帶,與戚繼光同為明朝嘉靖時期的抗倭英雄,二人齊名並稱抗倭名將。

俞大遒曾改造過明軍邊防防禦,徵調和修建大批戰船,招募和訓練熟悉水性的民工作為水軍骨幹,還修造大量內河戰船,裝備標槍,火藥,鉛彈等,引倭寇入內河加以圍殲。

與倭寇對抗中俞大遒發現,倭寇雖然從海上過來,卻擅長陸地戰,兇狠勇猛,短小鋒利的倭刀的身靈刀法敏熟,近身俞家軍的槍戰很吃虧,槍頭很容易被削斷,而且大銃近戰不靈活。俞大遒便訓練一支水軍,利用己方大船,以大銃打倭寇的小銃,與戚繼光的陸軍相互配合,對倭寇以沉重的打擊。

俞大遒的抗倭戰船

1553年(嘉靖三十二年)率領精兵夜襲普陀山倭寇老營,縱火焚燬敵寨,取得御倭戰爭史上著名的“普陀山之捷”。1558年又在王江涇(今浙江嘉興北)殲倭一千九百多名。在《明史》裡堆俞大遒的評價高於戚繼光:稱他為“諸將之首”,從“俞龍戚虎”可以猜出俞大遒在當時無論是名氣還是官銜到要高於戚繼光。可後人只知道戚繼光,鮮少有人知道俞大遒,主要原因是俞大遒一是為人低調,二是功勞顯著招人彈劾嫉妒,三是不巴結勢力,所以功勞被上司冒領。

1563年—1564年,俞大遒在一年裡先後在福建興化及廣東海豐擊敗倭寇,為平定沿海倭患作出重大貢獻

後來俞大遒跟隨巡撫李文進,駐守山西大同,大同當時是塞外民族,善於騎射,俞大遒發明一種兵器“獨輪戰車”,利用獨輪戰車與騎兵作戰,屢創戰績。

他的老上司,譚綸在推薦戰功的《特薦大將講求車戰共圖安攘疏》中說:

“不知今日破敵之防決非車戰不可。而能盡車戰之法,實惟俞大猷一人。即臣與戚繼光皆自以為不及。而廟議顧不之許,蓋緣陛下與在廷諸臣尚未深知俞大猷之為人耳。”

譚綸說:這種戰車只有俞大遒能製作,他和戚繼光都做不了,可能朝廷諸大臣都不知道俞大遒是誰人。一句話說明俞大遒的低調,此車後來成為有明一代抵抗塞外騎兵的獨有兵器。

俞大遒研製的獨輪戰車

俞大遒確實是全能型人才,不但有出眾的軍事才能,而且還是詩人。

他的詩作憂國憂民,描寫征戰沙場,歌頌士兵,抒發愛國情懷。

他的軍事著作對後世的貢獻非常大,著有《兵法發微》、《洗海近事》、《鎮閩議稿》、《廣西選鋒兵操法》等,並編寫了其老師趙本學的著作《韜鈴內外篇》,為後世留下了不朽的軍事著作。

他的詩作《秋日山行》,《雙千里馬於甬道試行》,《舟師》,《與展推府》,《楊西洲南征贈以戰袍》,還有《詠牡丹詩》,《試劍石》等,詩作豪邁、雄偉、抒情,語言流暢質樸,後人將俞大遒的詩詞彙總成《正氣堂集》及《劍經》等著作。

被歷史遺忘的民族英雄—俞大遒

俞大猷年輕的時候是儒生,文化水平極高,曾經走文士科舉路線,當過生員,有文舉身份,中過文人進士。

明朝晉江人何喬遠,是傑出的方誌史學家,他編撰的明朝十三代遺事《名山藏》中記載俞大遒“少好讀書”,“為秀才時從師泉中王宣、林福、趙本學,授易”,就是教他的老師。

嘉靖十四年,俞大遒“棄諸生”,棄筆投戎,改走武舉道路,改學武藝,武舉同樣取得會試第五名的好名次,中武舉人後,成為千戶,奉命守禦福建金門等沿海城市

民族英雄——俞大遒影視劇劇照

其談武論兵,喜用儒學比喻,如言“棍法如士者之讀四書,四書既明,六經之理自明 。棍法既明,鎗鈀刀牌狼筅諸技之理盡得之矣”(正氣堂集.鎮閩議稿)記錄。

李杜所寫《徵蠻將軍都督虛江俞公功行紀》評價俞大猷曰:

“公,儒者也。……所謂立馬讀易者,信哉。固守宋儒傳注,不為他說所易。聞佛老之論,疾之如仇。”

俞大遒與倭寇的激烈海戰

俞大猷在武舉會試的論策,對明初編寫的《性理大全》爛熟於胸,信手拈來。

嘉靖時期的學士鄭旻評價俞大遒;

“虛江公以其用兵者為文,以其為文者用兵,奇正相生,善出不窮。揮戈講藝,動中肯綮”《正氣堂集序》記載。

俞大遒的《正氣堂集》

林鳳儀在隆慶二年寫的《正氣堂集後序》中評價俞大猷

“公研窮於六經子史,而取材於秦漢六朝,又貫以宋儒道德性命之說,根極天理人心,煜然盛哉”。

隆慶二年(1568年)戊辰科殿金榜進士,林鳳儀為俞大遒的《正氣堂集》作序時,評價俞大猷:

“前人有云,觀詩者,如辨珠玉,須另具一眼。文亦如此。公文似礦金璞玉,雋永有味,且句法中有聲響。此所以折衝樽俎,福及生靈,皆所以養成正氣,實事業與文相通之驗也。”《正氣堂集後序》。

釋義就是學問水平和獨立思想精神而論,俞大猷是當之無愧的名將,其應試能力強,放棄文舉,改走武舉之路,出於保家衛國的志向。他的事業與他的文采是經得起考驗的。

如今在浙江麗水市有一條大街叫“大遒街”。

在1940年民國時期,日本侵犯麗水的時候,民國政府號召人民以俞大遒精神抗擊新倭寇,把原來的男潢街改為“大遒街”。

如今這條“大遒街”街道行人如織,車流不止,非常繁華。

總結,戚繼光是全能將領,俞大遒是與戚繼光齊名的全能將領,有“俞龍戚虎”之名


旭陽好客


在古代史上,像戚繼光這樣的英雄有很多。

我認為:唐朝的薛仁貴是算是一位。能讓史官立傳的人物,可以肯定很厲害。

那我們一起看一下薛仁貴的厲害之處吧!一、出身低微

《新唐書》記載:薛仁貴,絳州龍門人。少貧賤,以田為業。

可以看出:薛仁貴出身低微,以種田為生。在古代,如果出身低微,很難做成大將軍。最後薛仁貴左驍衛大將軍都是軍工拼出來的。那我們看一下他有那些軍功。

二、出名靠實力

薛仁貴從軍時是在張士貴軍營當兵,軍隊到達安地,正趕上唐軍郎將劉君卬被敵軍圍困,薛仁貴飛馬斬敵將,將頭顱系在馬鞍上,懾服敵人,直接就出名了。

三、戰功卓著

《新唐書》記載:王師攻安市城,高麗莫離支遣將高延壽等率並二十萬拒戰,……,仁貴恃驍悍,……持戟,腰鞬兩弓,呼而馳,所向披靡,軍乘之,賊遂奔潰。

唐太宗親自加封:遊擊將軍、雲泉府果毅、令北門長上。

另外,薛仁貴救高宗、經略遼東、三箭定天山(《新唐書》記載: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戰吐蕃、平烏海,敗九姓鐵勒。所有的軍功都是一步一步積累起來的。卒後,贈左驍衛大將軍、幽州都督。

所以,像戚繼光一樣的人物中,薛仁貴算是一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