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中“道"的内涵是什么?与先秦道家的道论有什么 不同?

机唧哇娃


一,古代的“道”到底是指什么呢?

道家作为一个思想文化流派,其核心范畴的“道”。

具有下列意义:㈠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 ㈡道自然而无为。㈢道无形而实存。㈣道具有普遍性,无所不在,无时不在。

在天道自然无为、人道顺其自然的天人关系的架构中展开自身的思想体系。

二,《淮南子》的道是天人对立论,用现代观念来说,也就是道德与技术、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对立。

在《淮南子》看来,重视技术的东西,道不纯,德不全了。

三,“道"承载着中国历史、文化发展和时代进步。先秦道家对道反思与变革。

“道"被先秦道家赋于新的内涵。从天 的界域而转向人的视域,走向人与自然的沟通。主张顺应历史潮流进行改革。

《道德经》和《易经》、《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

《庄子》和《老子》、《周易》三本书合称为“三玄”。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

先秦百家的道是《淮南子》中的道的升华。从朴素唯物论转向朴素哲学论。

四,现代哲学即现代版的“道"。

物质与意识关系。(1)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还突出地表现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基本方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坚持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等主义。

二,现实意义。

改革以促发展。从我国国情出发,立足于制度、体制、管理、技术的全方位创新。独立自主,与世界接轨,让国家更加强大。

对个人而言,与时俱进,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挤身于烘烘烈烈的祖国建设浪潮中,并为国家作贡献。


何处天天芳香


《淮南子》是汉初封王淮南王刘安及其宾客门人集体编著的一部著作,问世于西汉前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

《淮南子》的产生及背景

《淮南子》,原名《淮南鸿烈》,鸿烈,意为“光明宏大之理”。西汉皇室贵族淮南王刘安招致宾客,主持编纂而成。该书成书年代大约在景、武之间。刘安(前179—前122年),西汉思想家。汉高祖刘邦之孙,袭父为淮南王。好读书、鼓琴,善文辞,才思敏捷。吴楚七国反,曾谋响应,不果。

汉武帝即位,刘安暗整武备,欲反,未发而败,自杀。《淮南子》全书博奥深宏,融道家、阴阳家、儒家、墨家、法家思想于一炉,为先秦诸子之学的集大成者,也是汉代学者对汉以前古代文化一次最大规模的汇集。其音乐美学思想丰富而深刻,涉及音乐的有无、本末、天人、内外、主客、悲乐、一多、古今诸多矛盾关系,其思想以道家为主,又糅合儒、法、阴阳五行等家,近于杂家。

《淮南子》写于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之后的又一次大一统时期。在秦汉交替急剧变革的影响下,文化走向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新建立的西汉王朝吸取秦朝二世而亡的政治教训,为了维护长治久安,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淮南子》中“道"的内涵

《淮南子》的思想立场游移不定,困惑于道家的追求自由和儒家的维护秩序之间,这是导致《淮南子》杂芜的根本原因。《淮南子》有在道家的立场上安顿全书的意图,这是很明显的。站在道家的立场上尤其是庄子的思想传统上追求自由,《淮南子》会认为儒家维护秩序的价值准则是自由的桎梏,所以每每称“摇消掉稍仁义礼乐,暴行越智于天下,以招好名声于世,此我所羞而不为也。

所以我们看《淮南子》的论说,就会发现它在人性论上一会儿坚持道家人性真伪理论,一会儿又滑到儒家的人性善恶论上去了。自己就说乱了。

《淮南子》站在道家立场进行的思想综合,是不太成功的。它的不成功,就表现在不能对现实有积极的建设,而更多地表现为拒绝和退出。而儒家,则完成了积极的理论建设。所以,虽然道家的理论水平不低,儒家终究吃不掉道家,但是,从汉代之后,儒家一直居于思想的主流地位,而道家,则通过对儒家的理论挑战,促使儒家改变自身。儒道互补成为汉代以后中国思想的基本格局,直到佛教传入。

梁启超说:“《淮南鸿烈》为西汉道家言之渊府,其书博大而和有条贯,汉人著述中第一流也。”胡适说:“道家集古代思想的大成,而淮南书又集道家的大成。”范文澜先生说:“《淮南子》虽以道为归,但杂采众家”,仍表现出一定的融合倾向。”

《文心雕龙》作者说“淮南有倾天折地之说”,批评了刘安主观傲视一切的态度。这是作为一个编辑所不取的。

《淮南子》站在新道家的立场上,重点继承了老庄的道家思想,但不是完全照搬因袭,而是有所选择,有所改造,有所创新。对儒、法各家有批判有吸收,兼合釆撮各家之长,使之置于新道家思想的统帅之下,以道家思想为主体和核心。

后世学者多重视刘安编写的这部书,比他晚生一百二十来年的扬雄,尝以淮南王与司马迁并称,说他们的书是汉世杰作。


先秦道家的道论

自先秦以后,诸子百家,亦逐渐衰微,最终则形成儒道两家,相峙并行之局面,儒家则有孔,孟,荀卿等代表人物,道家自老子后,亦有庄子,关尹,列子,淮南等。实则在先秦诸子之学中,道家阵容并不比儒家差,纵观汉代之历史,由崇奉黄老到独尊儒术之迹象而言,由此概可见二家之影响与实力,虽后来道教之创立,道家一变而为道教,然中国历史上外儒内道之文化现象,一直绵延两千余年,皆未改变。

学界惯常把先秦道家学派称为道家,认为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庄子是道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汉书•艺文志》称:“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史记•太史公自序》言:“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清人纪晓岚谓道家思想 “综罗百代,广博精微”。成败、存亡、祸福和古今之道乃社会和人生必须回答的问题。“无为”是道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无不为”是道家思想所欲实现的最高境界。

道家给人们提供了一条“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之路。清静自然,减少私欲,知道满足,知道当止即止之理。当一个人取得成功以后,一定要 有 “处下”、“不争”和 “柔弱”之德,才能不被转化,并可长保。老子“处下柔弱不争”的“无为”价值观,彰显的是一种积极的人生大智慧,他将这一德性上升到“道”性和“天”德的高度加以证明,所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老张教育新思享


没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