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冷知識」——我們的古人並不是一日三餐?

從小時候起,家長、老師、醫生就告訴我們一日三餐要按時吃,一直以來大家也都是這樣做的,但是很少有人提出疑問,人們自古以來一直都是每天吃三頓飯嗎?如果不是,那麼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形成“一日三餐”的習慣呢?

「趣味冷知識」——我們的古人並不是一日三餐?

根據史料記載,在秦漢以前,普通人還都是一日兩餐,當時的人們認為天當中用過兩次餐,也就意味著這一天的時間就要過完了。等到了“楚漢相爭”以及漢朝初年的時候,開始出現一天吃三頓飯的情況。在《史記》當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劉邦想當關中王,項羽聽到這個消息以後,便下令犒賞士兵,由一日兩餐改為一日三餐,以此激發士氣。

劉邦知道以後,也將漢軍的一日兩餐改為一日三餐,致使漢軍士氣大振,最終打敗了項羽的軍隊。由這段記載可以看出,在漢朝以前,社會上絕大多數人,甚至在軍隊裡也都是一日兩餐,同時也已經出現一日三餐的現象了。等到劉邦奪得天下,建立漢朝以後,社會開始穩定下來,人們的生活水平也開始有所提高,一日三餐的情況開始多起來。較多的地方開始一日兩餐和一日三餐並行,開始施行早、中、晚飯制,也就是古人說的“三食”,這樣既有利於勞動生產提高糧食產量,同時也有利於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

「趣味冷知識」——我們的古人並不是一日三餐?

直到唐宋時期,一日三餐的習俗才普遍開來。通過對敦煌餐制的研究發現,在唐末五代時期,敦煌地區也已經出現在兩餐之間加小食的習慣,也就是在早晚兩餐之間再加一些點心小食。一直到今天,還有很多地方把吃午飯叫做“吃點心”。由此可見,一日三餐在唐宋時期已經成為大眾化的風俗習慣了。

「趣味冷知識」——我們的古人並不是一日三餐?

就這樣,通過秦漢以前普通百姓一天只吃早、晚兩頓飯,到唐宋時期增加“午餐”小食,一天吃三頓飯才開始真正成為尋常百姓的基本餐制。

其實,餐飲習俗的變化,最根本的原因在於社會的進步,只有生產出更多的糧食,人們在一日幾餐的問題上才能有選擇的餘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