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尋古‖龍海市角美白礁村,保生大帝故里,工業城中村下的古韻

在廈門與漳州交界處,有一個古老的村落,名曰“白礁村”。

白礁村口的牌坊

白礁村算的上是離廈門最近的村子,與之相隔的是海滄區青礁村,這兩個村子阡陌相連、雞犬相聞,在千百年的發展過程,已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單純在地理、視角上已經分不清彼此了。

歷史的積澱,以及時代的召喚,讓這個漳廈之間的白礁村,躍然突顯,是的,她本理當是一個聞名的角色。

圭海君覺得,應該做個系列,把周遭的村落做個圖片式的展示,將他們的古老、寧靜、安詳以及未來的發展做個簡單的呈現,這也算是我在頭條上的一點功德吧。

白礁村,隸屬於漳州龍海市角美鎮,現在更確切的說法應該是漳州臺商投資區龍池開發區,但不管怎樣,白礁和龍海的情緣不應該就這麼容易斷了。

談到白礁,就不得不提她體量龐大、質量優秀的民俗信仰和閩南式古建。

接下來,我們便以圖片的形式做個索引,大家如果有興致,不妨找個晴天好好把白礁逛個遍,那種感覺真的很好。

白礁人的信仰,真的是無所不包,無所不強

第一例,當然是名震江湖的保生大帝祖廟

白礁慈濟宮

保生大帝吳夲,便是北宋時期的白礁人,他死後鄉里人在村子南邊建了座慈濟宮。這座宮廟後來成了保生大帝信仰的祖庭,每年都會有海內外數百座宮廟前來進香,而臺灣更是有聲勢浩大的“上白礁”祈福活動。

慈濟宮外廊

慈濟宮第一殿

慈濟宮內景

第二例,關帝廟,躲過康熙遷界的古建

白礁關帝廟

明天啟年門額

關帝廟

第三例,天賜東宮,代天巡狩的朱池李三姓王爺廟

天賜東宮

代天巡狩

第四例,慈虛宮

慈虛宮

慈虛宮

白礁人,府縣邊角的那點記憶

第一例,曾經的同安縣角落,今日的龍海橋頭堡

白礁村內的青礁社界碑

白礁到底有多霸道,曾經的青礁社界碑,今日竟然已經成為白礁村的一部分。

這裡的同安縣、海澄縣,是的一個是古泉州同安,一個是古漳州海澄,但是,他們的角色卻相反了。在這個碑立定之時,青礁屬於海澄,白礁屬於同安,然而今日青礁卻屬於同安的替代者廈門,白礁則是海澄的後來者龍海。

時事就是如此捉弄人。

洪武年的界碑

第二例,淪為洗衣板的石頭碑記

夕陽下的石碑

斑駁下的宣示碑文

第三例,節孝牌坊

節孝牌坊

精美雕刻

白礁人,富裕之下的各色祖厝與民居

第一例,白礁王氏家廟

王氏家廟

白礁村的居民基本上都姓王,他們是開閩王的後裔,臺灣的王金平祖籍地便在這裡。

文物保護碑

家廟內的白礁形勢圖

王氏小宗(分祠)

第二例,規模宏大的五落大厝

城中村蠶食下的古厝

官家風格的大門斗拱

通透的內堂

懸山屋頂,已經大方的牆磚,這顯然有一定的年代

破敗的內景

第三例,堅挺的白礁各色民居

村口新式古厝

分支的家廟

精緻小宅

規模完整的古宅小巷

普通古厝

泥塑繁多的古厝

這裡的福德廟是閩南地區年代最久遠的土地廟之一,也是各種名氣在外。

據說,白礁村未來將建設“安養小鎮”,不知道村裡的古蹟是否有機會留存到那個時候,圭海君姑且將過去的白礁古蹟存貨做個簡單的梳理,希望未來的白礁村能在文化宣傳上有個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