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腹心 多彩秘境 玉溪山水登上《中国国家地理》杂志

抚仙湖

什么叫多余?

这里是云南腹心之地

哀牢山、云贵高原耸峙

珠江、红河两大水系漫散

碧蓝的湖泊群如从天上落下的翡翠

镶嵌在广阔的红土地

温润的气候、肥沃的土地、丰富的物产……

从史前文明的曙光

到数千年来多民族的汇聚

一代代人们在这片膏腴之地上

创造着美好富足的生活和绚烂的文明

这里有——

绵延的大山

高原、深谷、河流、森林、风光……

特色的民族

古城、古道、史诗、工艺、民俗……

这是一片多彩秘境

待你亲身体验

玉溪示意图

玉溪像一个微缩版的云南

山岭、盆地、湖泊

相错相伴

共同演绎出

多样、多彩的地理地貌格局

层层梯田沿着山势而下 摄影 / 罗涵

地质演化的精彩传奇

玉溪,

地跨云南中东部的高原区

与西部的横断山盆岭区。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高者如主峰海拔3165.9 米的哀牢山,

低者如河谷海拔 327米的元江河谷。

在高低起伏的地势之中,

蕴含着地质时代演进中的跌宕起伏。

玉溪以及云南最古老的岩层在莽莽连绵的哀牢山,其主体由距今 26 亿年至 16亿年之间形成的变质岩构成,但这座山脉却是伴随着青藏高原的抬升,隆起于晚近地质时代。

哀牢山中远山巍峨,白云浮动 摄影 / 官朝弼

在南北两大板块的强烈碰撞下,青藏地区的地块被向东挤出,在经过被挤压束窄如蜂腰的三江并流区后,挤出的地块向东南方向散开如裙摆,其中哀牢山为唐古拉山向南分支出的宁静山 — 云岭 —点苍山一派山脉的余脉。虽为余脉,但挟横断山之势,依然巍峨高大。

作为红河上游主干的元江,紧贴哀牢山东坡、沿着红河深大断裂带而行,如巨斧划过大地,成为分隔云南东西两部分的“鸿沟” 。

红河漠沙湾 摄影 / 郭建林

元江以西为滇西横断山区,山体走向呈西北向;以东为云贵高原,由于受云南山“字”形构造的影响,山体走向复杂,大体可分为南北向、西北向、东北向及南突的东西向,山体破碎。

地质时代的生命变化在抚仙湖东北岸的澄江帽天山里有着深刻而精彩的体现,这里是全球罕有的能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的古生物化石产地。

帽天山博物馆 摄影 / 张本聪

保存在寒武系地层中距今约 5.3 亿年的“澄江动物群” ,有 40多个门类 100 余种化石,几乎包括了今天地球所有现生生物门类的最早演化形式,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处最古老的保存有动物软体组织遗迹的化石产地之一,表征了地球“ 生命大爆发”的最早起点。

湖盆交错、山河掩映

哀牢山以东的云南高原,

哀牢山以西的横断山南段,

盆地与山岭相间交错。

形成这种地貌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即地块沿着断裂发生抬升与沉降。

山是断块山,盆是断陷盆,

山盆相伴,盆地汇水多成湖泊,

山岭和盆地大都呈近南北延伸的长条状。

云南区域规模最大的断陷湖盆群集中于滇中的昆明、 玉溪一带和滇西的丽江、大理、祥云一带。滇中滇池、抚仙湖、杞麓湖、星云湖、阳宗海、异龙湖六大湖泊中,抚仙湖、 星云湖、 杞麓湖皆在玉溪境内, 阳宗海横跨玉溪的澄江与昆明的宜良。

尤其是云南高原最深、 蓄水量最大的抚仙湖, 水波星灿,云烟浮动。早在明代,才子杨慎便写下 “澄江色似碧醍醐,万顷烟波际绿芜” ,对抚仙湖的澄碧清澈赞叹不已。

玉溪境内的湖泊以琉璃万顷的抚仙湖为代表 摄影/黄勘凌

需要指出的是,玉溪境内的湖泊,皆属珠江上游的南盘江水系,与云南其他属金沙江水系、澜沧江水系的湖泊相比,具有不同的地理格局。

这些湖泊皆是沿近南北走向的断层而成的断陷湖,这些断层为地震活动带。但人们无需为此谈“震”色变,在人类生存的岁月中,破坏性强震毕竟只是有较长间隔期的短暂事件;另一方面,正是漫长地质时期的地震与断陷,造就了广阔的湖盆平原,成为了自古以来的宜居之地。

风光旖旎的抚仙湖 摄影 / 赵建彪

这些断陷湖盆的一侧,往往都有壮丽高耸的断块山, 如滇池旁之西山, 洱海旁之苍山,抚仙湖湖盆东西两侧就是断层崖或断块山地分水岭, 呈人字形分布, 湖中的天然小岛 —— 孤山就是残留的小断块山。

由山向湖,你可以看到断块山 — 断层崖 —山麓沟口洪积扇 — 湖滨冲积平原 — 断陷湖盆的完整地貌组合。由此也形成了波光浩渺,山水相映,田园秀丽,山崖峻峭,雄峰屏列的独特景观,既可凭湖眺望,也可登高俯览,多样景观层层递进,极富观赏性。

滇中膏腴之地

气候温暖、阳光充足、土壤适宜。

特殊的高原环境,

使原产于美国弗吉尼亚

优质烟草品种 —— 大金元,

在上世纪 40 年代,

由蔡希陶博士引种到云南玉溪后,

就好像找到了它的伊甸园,

在玉溪生长得健壮茂盛。

金黄油润的烟叶,其色泽、香味、厚薄度都臻于完美,从而使以玉溪领衔的云南,发展成世界上最宜烟草种植的五大产区之一。

但如果你认为玉溪仅以烟草著称,那就大错特错了。这里自古以来便是物产丰饶的土地,有“ 滇中粮仓”的美誉。

玉溪之名,就是因横贯坝子的州大河河水澄碧透亮、如玉带潺潺流淌在万亩田畴之中,故而得名“玉溪”。

群山之间的稻田 摄影 / 官朝弼

这里拥有广阔的湖盆平原,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在15.6℃ —23.8℃ 之间,年平均降水量792—943毫米。23个山间盆地(坝子)遍布全市各地,红土地上173万亩耕地种植着从粮食、蔬菜到花卉等多种作物。海拔 1400 米以下的亚热带河谷,更是得天独厚、全国少有的“天然温室”,盛产甘蔗、芒果、柑橘、咖啡、芦荟等亚热带作物和冬早蔬菜。

滇中文化秘境

从农业的繁盛、聚落的形成、

早期文明的曙光、民族的迁徙,

到商贸的交汇融通,

滇中六湖所在的玉溪坝子上,

演绎着一出出纷呈的精彩。

这里是云南早期古人类生存繁衍的家园,例如抚仙湖畔的江川甘棠箐旧石器遗址。

这里更是湮没了 2000 多年、神秘绚烂的先秦至汉的古滇国文明的摇篮,例如抚仙湖畔的江川李家山遗址。

霞光与灯光交映下的现代城市路网 摄影 / 张本聪

这里出土的牛虎铜案,既是古滇国青铜器的巅峰之作,也是世界罕见的青铜艺术珍品。以滇中六湖为中心的古滇文化、唐宋时期以洱海为中心的南诏 — 大理文化,堪称云南古代文化的耀眼双璧。

玉溪恰好处在云南中部的腹心地带,北邻昆明,是滇中通往滇南、滇西南以至越南、老挝、缅甸等地的要冲,历史上是许多民族迁徙的通道,也是诸多族群选择定居的场所。立体变幻的山川湖原,滋生出了依附不同地理环境的、斑斓多样的民族文化。

新平、元江境内的花腰傣,因哀牢山和红河河谷的隔离环境,成为别具一格的傣族分支,他们和其他傣族的习俗一样,喜居于低海拔、滨岸亲水的河谷平坝。哈尼族在元江河谷选择比傣族村落更高的坡地聚居,由此也创造出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梯田耕作方式与景观。 虽然目前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哈尼梯田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境内的元阳等地,但整个哈尼梯田景观带无疑也包括了玉溪境内的元江一带。

花腰傣服饰 摄影 / 官朝弼

玉溪下辖的易门、峨山、新平、元江等县,是云南彝族的重要聚居区,彝族也是玉溪境内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他们或居于滇中高原海拔较高的山原区,或居于元江河谷两岸的半山区。 峨山境内从唐代的彝族嶍峨部落到明清两朝传袭十三世的嶍峨禄氏土司,长达 780 多年,是玉溪境内较典型的彝族社会与历史的标本。

忽必烈率军征云南,灭大理国,在杞麓湖畔的通海县河西镇曲陀关,设立临安、广西、元江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驻扎重兵。元亡后,曲陀关及周边的蒙古族人集聚于杞麓湖畔的凤山之麓,使这里成为现今云南蒙古族最大的聚居地,并以此建立了兴蒙蒙古族乡。这里的蒙古族自称卡卓,数百年来与当地民族交融,经历了由牧而渔而农的转变,但又存留了蒙古族的语言、服饰以及那达慕等习俗,形成独特的蒙古族卡卓文化。

历史上因商贸、征战、为政等,内地汉族移民也不断进入云南及玉溪,他们多居于湖泊周边的平坝,农耕发达、渔业兴盛、中原文化氛围浓厚,也使湖滨地区名人辈出。凭借富有的陶土、煤等矿藏,以及由内地带入的陶瓷技术,这里还形成了以玉溪窑、华宁陶为代表的独特陶瓷文化,它与遍布玉溪的少数民族陶文化交相辉映。

一点浓一点淡的青山环抱着抚仙湖 摄影 / 张本聪

抚仙湖是云南高原尚未被污染的一泓碧水,红河河谷有着以云南特有的绿孔雀为旗舰物种的多样性生物群落,哀牢山也是尚存有原始森林生态系统的绿色宝库;而千年的茶马古道翻越莽莽哀牢、跨过滚滚元江, 串起了一个个古城、 古镇、 古村,山间湖畔保留着多民族的原生态文化,梯田上回响着淳朴的古歌 …… 玉溪恰如一幅隽永的画卷,值得人们细细欣赏与感受。而如何保护与养育这些自然资源、传承古老多样的历史文化,将是我们面临的考验。

范晓,地质学家,四川省地矿局高级工程师

《中国国家地理》签约作者

审核: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