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游华夏|云南边陲,竟然保留一座中原古城!

原题:建水古城——雕刻千年时光!

在九州之巅,彩云之南,有一座历史久远,古韵悠长,极富中原色彩的边陲古镇,它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滇南这片苍茫而翠绿的红土高原上,这就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建水古城。

建水,古名“步头”,近称“临安”,现名“建水”,它位于云南南部,红河中游北岸,距昆明220公里。是最早一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自古置郡设州,明清两代均称临安府。

这里有运营百年有余的米轨火车,这里有仅次于山东曲阜孔庙的建水文庙,这里有西南边陲大观园,这里有比天安门历史还久的朝阳楼,这里有见证历史的“小十七孔桥”……

这里有融合了多民族特色的建水小调,这里有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建水紫陶,这里有因为舌尖上的中国而闻名天下的建水豆腐……这里有太多值得一看并值得回忆的东西。

这个小城满街的古建筑朴实得如同古装剧内的场景,行走在石板路上,每一步都是前人足迹,这里实在不适合走马观花,太多太多的历史值得咀嚼,太多太多的前尘逸事要深刻感知。

我们到达古城时,正值午后,找到晚上住宿的临安驿站主题酒店,放下行囊,就迫不及待徜徉在古街上。

临安古街,没有那种大气富丽,也没有那样秀气迷人。它别有一番古朴动心,倘若没有旁人那华丽光艳的现代服饰,恍惚时,我会觉得自己闲游在明清年代的那一角街坊市井中……

走在临安古街那些光滑黝黑的青石板上,很有那重金属的质感,轻轻地脚底亦能感知到那些繁华年月的温润。住宿的临安驿站主题酒店离著名的学政考棚、朱家花园、文庙、普应寺、指林禅寺都不远。

边走边看,一会便来到了“学海”建水文庙,这座临安街上的文庙号称全国第二,始建于元朝至元二十二年,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文庙座北朝南,基本按照山东曲阜孔庙布局建造。整个庙宇,一片翠绿,古木萧森,庄严肃穆。松、柏、竹、柳,千姿百态,各种花卉争妍斗艳,四时飘香。

整个中轴线对称的宫殿群,七进空间,纵深数百丈,庄严肃穆,富丽宏伟,不愧最负盛名。难怪云南一榜,临安学士就占了半数,滇南学风鼎盛,文人鹊起,故有“临半榜”之美誉。

转过街角,找到“朱家花园”,多少沧海桑田,依然保持一份宁静恬淡。虽经过返修维护,仍难掩盖岁月留下的斑驳。时光洗礼,让原本雕梁画栋的深宅多了些许年重岁深的意味。漫步其间,不免迷离在滇南大观园里。

从朱家花园后门出来,我们直奔传说中的“米轨火车”。“米轨火车”,是建水旅游所特有。

云南米轨铁路是由历史上的滇越铁路、个碧临屏寸轨等铁路演变而来,穿越了3个世纪,运营了100多年,承载着中国、法国、越南三国特殊的历史记忆,是重要的世界性历史文化资源,同时也是中国重要的工业遗产、世界米轨铁路的“活化石”。

非常遗憾的是,我们来到的当天,小火车票已以售完。既然小火车坐不成了,就进临安站去看看吧,看看这个有着法式风情的百年老站,雕刻一下米轨铁路的百年时光。

临安车站建于1928年,车站及其上下行区间均未电气化。作为个碧石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水老火车站——临安车站,已在社会变迁中,正逐步淡出人们的视线,留下建水一份记忆。

在临安车站的食堂用过晚餐,又开始在那些两旁都是百年老房子的偏街辟巷,悠悠地逛着,途经“飞霞流云”的朝阳门,此时古城已华灯初上,给古老的朝阳楼又增添了华丽的色彩。

朝阳楼建于古城建水东城门城墙上,据说比天安门还早28年,是滇南重镇留存的明显地标。走近朝阳楼,檐角的铜铃叮咚声不绝于耳,雨燕翱翔,呢喃之声响彻耳边,它们在陪伴着历经战乱和风吹雨打,仍然屹立如初的朝阳楼。

在远处望去,朝阳楼那高翘欲飞的檐角,那高挂的大红灯笼,映衬于夜空中,让人感觉特别古派的恢弘。大红的城墙,三叠的楼阁,那般巍峨壮观,令人意想不到。恍惚置身于雄伟的天安门前,不禁肃然起敬……

我们就这样游走在临安街上,小心翼翼地享受着古城时光的古韵,每一尺地板都印记过多少前人先哲的足迹,每一米风景都蕴含着无尽古朴久远的气息。

寻访一处处古迹遗址,都让人沉浸在古韵濡染的欢愉之中。在这悠然和宁静之中,没有那么快的节奏,行走的心情也变得轻松了许多,飘忽痴迷之时,也许让人感觉复活在那年那月,那朝那代的虚幻情景中……

重要提醒:如果您的摄影图记也想发表到今日头条,请电脑登录网站【tuyouhuaxia.com】直接发表。